(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9742618 U(45)授权公告日 2019.12.06
(21)申请号 201821971631.8(22)申请日 2018.11.27
(73)专利权人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 211135 江苏省南京市沧波门宝善寺
路56号(72)发明人 王楚壹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676
代理人 褚庆森(51)Int.Cl.
E05F 15/71(2015.01)E05F 15/635(2015.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09742618 U(54)实用新型名称
自动关闭窗户(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关闭窗户,涉及窗户技术领域。该自动关闭窗户,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支撑杆、雨水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移动轨道、第一窗叶、第二窗叶、滚轮、螺纹管、密封环、步进电机、支撑架、控制器、蓄电池,所述支撑杆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正面顶部的正中,雨水感应器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顶部的正面一侧。该自动关闭窗户,在下雨的时候由雨水感应器发出指令,在夜间由温度感应器感知温度变化发出指令,通过控制器驱动步进电机,使螺纹管转动相应的圈数,移动第二窗叶,使第二窗叶与第一窗叶交错完成封闭,从而在雨季可以放心离开,在夜晚睡觉忘关窗户也不怕着凉。
CN 209742618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自动关闭窗户,包括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2)、支撑杆(3)、雨水感应器(4)、温度感应器(5)、移动轨道(6)、第一窗叶(7)、第二窗叶(8)、滚轮(9)、螺纹管(10)、密封环(11)、步进电机(12)、支撑架(13)、控制器(14)、蓄电池(1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1)正面顶部的正中,所述雨水感应器(4)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3)顶部的正面一侧,所述温度感应器(5)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3)底部的正面一侧,所述移动轨道(6)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移动轨道(6)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与第二支撑柱(2)之间,所述第一窗叶(7)设置在第二窗叶(8)的正面,所述滚轮(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滚轮(9)转动连接在第二窗叶(8)顶部和底部的正面和背面;
所述螺纹管(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纹管(10)对称设置在两个移动轨道(6)内腔的中部,所述密封环(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环(11)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柱(2)左侧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步进电机(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柱(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支撑架(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13)分别对称套接在两个步进电机(12)的外部,所述控制器(14)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柱(2)内壁左侧的中部,所述蓄电池(15)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柱(2)内腔的底部,所述蓄电池(15)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4)与步进电机(1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4)与雨水感应器(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4)与温度感应器(5)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关闭窗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移动轨道(6)左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1)右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移动轨道(6)右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柱(2)左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移动轨道(6)的内腔由其相对的一侧面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移动轨道(6)的内腔由其左右两端与外界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关闭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叶(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移动轨道(6)内腔左侧的正面并与移动轨道(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窗叶(7)左侧的壁体与第一支撑柱(1)右侧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窗叶(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移动轨道(6)内腔右侧的背面,所述滚轮(9)远离第二窗叶(8)的一端延伸至移动轨道(6)壁体的内部并与移动轨道(6)的壁体相契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关闭窗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纹管(10)左侧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一支撑柱(1)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柱(1)壁体的内部,所述螺纹管(10)与第一支撑柱(1)的壁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管(10)右侧的一端贯穿第二窗叶(8)左侧的壁体并延伸至第二窗叶(8)右侧的外部,所述螺纹管(10)与第二窗叶(8)的壁体通过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关闭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11)靠近第二支撑柱(2)的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柱(2)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柱(2)的内部,所述密封环(11)与第二支撑柱(2)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10)右侧的一端贯穿密封环(11)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柱(2)的内部,所述密封环(11)的壁体贯穿螺纹管(10)的外壁并延伸至螺纹管(10)壁体的内部,所述密封环(11)的左右两侧与螺纹管(10)壁体相贴合,所述密封环(11)的壁体与螺纹管(10)的壁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关闭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3)的壁体与步进电机(12)的外壁相贴合,所述支撑架(13)的左右两端与第二支撑柱(2)内壁的左右两侧相贴合,两个所述螺纹管(10)右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步进电机(12)左侧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
2
CN 209742618 U
说 明 书自动关闭窗户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关闭窗户。
背景技术
[0002]窗户是控制室外与室内进行空气及阳光流通的通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各种智能化设备陆续被呈现出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家庭室内窗户的控制也就成为了本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传统的窗户是由窗户框、窗户扇以及滑轨组成,需要通过人力推动窗户沿着滑轨移动将窗户打开或者关闭,但是这种传统的窗户开与关的控制方式需要人力进行控制,由此,研发人员又研制出了利用电机带动控制窗户开与关的自动开关窗户的方案,然而,这种电机带动控制窗户开与关的系统也需要用户在离窗户一定范围内,使用红外等技术的遥控器进行控制,在超过这一范围的控制不起作用。[0003]现今的用户不可能每天都待在家,当遇到特殊情况,如刮风下雨、沙尘暴等天气,或者用户出门时忘记关闭窗户,通过现有的电机控制窗户就必须要有人在窗户旁边进行相关的开与关的操作,在雷雨天气出门时忘关窗户了也可无法关闭,在夜晚睡觉时没关窗户,也容易让使用者着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关闭窗户,使用后,在下雨的时候由雨水感应器发出指令,在夜间由温度感应器感知温度变化发出指令,通过控制器驱动步进电机,使螺纹管转动相应的圈数,移动第二窗叶,使第二窗叶与第一窗叶交错完成封闭,从而在雨季可以放心离开,在夜晚睡觉忘关窗户也不怕着凉。[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关闭窗户,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支撑杆、雨水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移动轨道、第一窗叶、第二窗叶、滚轮、螺纹管、密封环、步进电机、支撑架、控制器、蓄电池,所述支撑杆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正面顶部的正中,所述雨水感应器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顶部的正面一侧,所述温度感应器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底部的正面一侧,所述移动轨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移动轨道设置在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一窗叶设置在第二窗叶的正面,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滚轮转动连接在第二窗叶顶部和底部的正面和背面。
[0006]所述螺纹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纹管对称设置在两个移动轨道内腔的中部,所述密封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环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柱左侧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步进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柱内腔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对称套接在两个步进电机的外部,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柱内壁左侧的中部,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柱内腔的底部,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步进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雨水感应器
3
CN 209742618 U
说 明 书
2/4页
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温度感应器电性连接。[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移动轨道左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右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移动轨道右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柱左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移动轨道的内腔由其相对的一侧面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移动轨道的内腔由其左右两端与外界相连通。[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窗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移动轨道内腔左侧的正面并与移动轨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窗叶左侧的壁体与第一支撑柱右侧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窗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移动轨道内腔右侧的背面,所述滚轮远离第二窗叶的一端延伸至移动轨道壁体的内部并与移动轨道的壁体相契合。[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螺纹管左侧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一支撑柱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柱壁体的内部,所述螺纹管与第一支撑柱的壁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管右侧的一端贯穿第二窗叶左侧的壁体并延伸至第二窗叶右侧的外部,所述螺纹管与第二窗叶的壁体通过螺纹连接。[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环靠近第二支撑柱的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柱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柱的内部,所述密封环与第二支撑柱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右侧的一端贯穿密封环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柱的内部,所述密封环的壁体贯穿螺纹管的外壁并延伸至螺纹管壁体的内部,所述密封环的左右两侧与螺纹管壁体相贴合,所述密封环的壁体与螺纹管的壁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壁体与步进电机的外壁相贴合,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端与第二支撑柱内壁的左右两侧相贴合,两个所述螺纹管右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步进电机左侧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关闭窗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0013](1)、该自动关闭窗户,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支撑杆、雨水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第二窗叶、螺纹管、步进电机、控制器、蓄电池的配合工作,在下雨的时候由雨水感应器发出指令,在夜间由温度感应器感知温度变化发出指令,通过控制器驱动步进电机,使螺纹管转动相应的圈数,移动第二窗叶,使第二窗叶与第一窗叶交错完成封闭,从而在雨季可以放心离开,在夜晚睡觉忘关窗户也不怕着凉。[0014](2)、该自动关闭窗户,通过设置的移动轨道、滚轮、密封环、支撑架的配合工作,为第二窗叶的移动、螺纹管的转动提供坚实的基础和稳定支撑,保证第二窗叶的开关快速高效,并且使用步进电机控制第二窗叶的移动,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效率。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放大图;[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性连接的原理框图。[0021]图中: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支撑杆、4雨水感应器、5温度感应器、6移动轨
4
CN 209742618 U
说 明 书
3/4页
道、7第一窗叶、8第二窗叶、9滚轮、10螺纹管、11密封环、12步进电机、13支撑架、14控制器、15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0024]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关闭窗户,包括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2、支撑杆3、雨水感应器4、温度感应器5、移动轨道6、第一窗叶7、第二窗叶8、滚轮9、螺纹管10、密封环11、步进电机12、支撑架13、控制器14、蓄电池15,支撑杆3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1正面顶部的正中,雨水感应器4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3顶部的正面一侧,温度感应器5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3底部的正面一侧,移动轨道6的数量为两个,移动轨道6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与第二支撑柱2之间,第一窗叶7设置在第二窗叶8的正面,滚轮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滚轮9转动连接在第二窗叶8顶部和底部的正面和背面。
[0025]螺纹管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纹管10对称设置在两个移动轨道6内腔的中部,密封环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密封环11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柱2左侧的顶部和底部,步进电机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柱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支撑架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架13分别对称套接在两个步进电机12的外部,控制器14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柱2内壁左侧的中部,蓄电池15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柱2内腔的底部,蓄电池15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控制器14与步进电机12电性连接,控制器14与雨水感应器4电性连接,控制器14与温度感应器5电性连接,在实际使用中,蓄电池15可以与太阳能板电性连接。
[0026]两个移动轨道6左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1右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移动轨道6右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柱2左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移动轨道6的内腔由其相对的一侧面与外界相连通,移动轨道6的内腔由其左右两端与外界相连通,第一窗叶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移动轨道6内腔左侧的正面并与移动轨道6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窗叶7左侧的壁体与第一支撑柱1右侧的壁体固定连接,第二窗叶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移动轨道6内腔右侧的背面,滚轮9远离第二窗叶8的一端延伸至移动轨道6壁体的内部并与移动轨道6的壁体相契合,通过设置的移动轨道6、滚轮9、密封环11、支撑架13的配合工作,为第二窗叶8的移动、螺纹管10的转动提供坚实的基础和稳定支撑,保证第二窗叶8的开关快速高效,并且使用步进电机12控制第二窗叶8的移动,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效率。
[0027]两个螺纹管10左侧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一支撑柱1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柱1壁体的内部,螺纹管10与第一支撑柱1的壁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螺纹管10右侧的一端贯穿第二窗叶8左侧的壁体并延伸至第二窗叶8右侧的外部,螺纹管10与第二窗叶8的壁体通过螺纹连接,密封环11靠近第二支撑柱2的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柱2并延伸至第二支撑
5
CN 209742618 U
说 明 书
4/4页
柱2的内部,密封环11与第二支撑柱2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螺纹管10右侧的一端贯穿密封环11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柱2的内部,密封环11的壁体贯穿螺纹管10的外壁并延伸至螺纹管10壁体的内部,密封环11的左右两侧与螺纹管10壁体相贴合,密封环11的壁体与螺纹管10的壁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撑架13的壁体与步进电机12的外壁相贴合,支撑架13的左右两端与第二支撑柱2内壁的左右两侧相贴合,两个螺纹管10右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步进电机12左侧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2、支撑杆3、雨水感应器4、温度感应器5、第二窗叶8、螺纹管10、步进电机12、控制器14、蓄电池15的配合工作,在下雨的时候由雨水感应器4发出指令,在夜间由温度感应器5感知温度变化发出指令,通过控制器14驱动步进电机12,使螺纹管10转动相应的圈数,移动第二窗叶8,使第二窗叶8与第一窗叶7交错完成封闭,从而在雨季可以放心离开,在夜晚睡觉忘关窗户也不怕着凉。[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
CN 20974261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6页
图1
7
CN 209742618 U
说 明 书 附 图
2/6页
图2
8
CN 209742618 U
说 明 书 附 图
3/6页
图3
9
CN 209742618 U
说 明 书 附 图
4/6页
图4
10
CN 209742618 U
说 明 书 附 图
5/6页
图5
11
CN 209742618 U
说 明 书 附 图
6/6页
图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