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福林酚法测定茶树中茶多酚的分布水平

福林酚法测定茶树中茶多酚的分布水平

来源:暴趣科技网
福林酚法测定茶树中茶多酚的分布水平

摘要:采用福林酚法对茶树不同部位多酚化合物总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部位中茶多酚含量的差异,探讨茶多酚在茶树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茶树中茶多酚含量随生长部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叶片中茶多酚含量最高,根部含量最低。了解茶树不同部位茶多酚的分布将有助于为茶树茶多酚代谢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茶树;茶多酚;福林酚法;分布

茶叶富含茶多酚,一般是茶叶中儿茶素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是茶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成分,其含量一般占干重的15%~35%,其含量及组成与制茶类别及品质关系密切,直接影响茶汤色泽、滋味,历来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所重视[1-3];此外,人们还发现茶多酚具有抑菌、消炎等多种功效,其抗氧化特性还可应用于肉类、蔬菜等产品保鲜及深加工保健等领域[4-6]。本研究针对同一茶树的不同部位所含茶多酚含量进行比较,分析茶多酚在茶树中分布差异,以期为茶树茶多酚的代谢及体内转运途径等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茶树品种:早白尖5号无性系6~7年生健壮植株;采样时间:2011年7月15日;采集地: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五通农场茶园(海拔715 m左右)。

在不同植株上随机剪取样品,按根、茎、当年生新叶、隔年生老叶片归类,分别用塑料保鲜袋密封样品,迅速带回实验室,80~85 ℃热风烘干至恒重后粉碎备用。

1.2 试剂与仪器

10 mg/100 mL没食子酸标准溶液;1%(m/V,下同)铁,现配现用。

福林酚试剂:称取Na2CO3·2H2O 50 g和Na2HPO4·12H2O 12.5 g,加入350 mL去离子水、25 mL浓硫酸及50 mL浓HCl溶液,混匀,以小火回流10 h;再加入75 g LiSO4,25 mL去离子水及数滴溴,开口沸腾15 min,以除去过量溴,冷却后定容至500 mL,过滤至棕色试剂瓶中;用1 mol/L的NaOH标准液滴定,酚酞为指示剂,后稀释至终浓度为1 mol/L。

T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LG10-2.4A型高速离心机(北京京立离心机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采用福林酚法(Folin-Ciocalteaut)[7,8]。在20 mL具塞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0、0.4、0.8、1.2、1.6、2.0 mL)的10 mg/100 mL没食子酸标准溶液和3 mL福林酚试剂,7~8 min后加入3 mL 10%(m/V,下同)Na2CO3溶液,摇匀,于25 ℃静置反应l h,用去离子水定容至20 mL,测定OD760 nm。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3.2 样品液中总酚的测定 取适量样品溶液于20 mL具塞刻度试管中,按上述方法测定760 nm处吸光度,按照式(1)计算样品中总酚的质量分数。式中:G为标准曲线中查的总酚含量,单位μg;W为样品重量,单位g。

总酚含量=0.003 75G/W×100% (1)

1.3.3 样品中茶多酚提取 准确称取5 g干粉样品于索氏提取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的乙醇,用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于80~85 ℃回流1 h,待提取液冷却至室温,以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澄清后测定OD760 nm,根据式(1)计算出样品中的总酚含量。 p

在福林酚试剂和Na2CO3溶液体积比的优化试验中,没食子酸标准溶液为0.5 mL,福林酚试剂3 mL,于20 ℃反应1.5 h,研究2种试剂不同体积比例条件下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当体积比为1∶1时,吸光度最大,显色反应完全。

在温度优化试验中,没食子酸标准溶液0.5 mL,福林酚试剂和Na2CO3溶液各3 mL,反应时间1.5 h,研究不同温度对吸光度的影响。由图3可知,25 ℃吸光度最高,选择25 ℃是最佳反应温度。

在时间优化试验中,没食子酸标准溶液0.5 mL,福林酚试剂和Na2CO3溶液各为3 mL,25 ℃反应,研究不同反应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反应1 h后其吸光度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选择1 h为最佳反应时间。

综合上述结果,该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福林酚试剂用量为3.0 mL,福林酚试剂与Na2CO3溶液的比例为1∶1,于25 ℃反应1 h。

2.2 绘制没食子酸标准曲线

按以上的优化条件,测定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图5)。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2 0x-0.081 8,R2=0.999 4。

2.3 茶树不同部位的茶多酚含量

茶树不同部位的茶多酚含量见表1。由表1可知,在茶树各不同部位中,茶多酚含量不同,其中茶叶中含量最多,当年生新叶中茶多酚含量高于老叶,茶树茎与根部含量较低,以根部为最低。

3 结论

试验发现福林酚法检测总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福林酚试剂3.0 mL,10% Na2CO3溶液3.0 mL,25 ℃反应1 h,在此条件下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2 0x-0.081 8,R2=0.999 4。茶树植株不同部位茶多酚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茶多酚主要分布于茶树叶片中,其中又以幼嫩芽叶中茶多酚含量为高。茶树植株内茶多酚的分布情况可能与茶树茶多酚代谢及转移运输有关[9,10],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GUO Q,ZHAO B L,LI M F,et al. Studies on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four components of green tea polyphenols against lipid per-oxidation in synaptosomes[J]. Biochemica et Biophysica Acta,1996,1304(3):210-222.

[2] LIN J K,LIANG Y C. Cancer chemoprevention by tea polyphenols[J]. Proc Natl Sci Counc ROC(B),2000,24(1):1-13.

[3] 蓝蔚青,谢 晶,赵海鹏,等. 茶多酚对冷藏带鱼保鲜效果的比较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159-161.

[4] 施兆鹏,胡建成,刘勤晋,等. 茶叶加工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5] 赵振军,刘宗岸,仓梅琴,等. 茶多酚及儿茶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福建茶叶,2006(1):38-39.

[6] 刘本英,王平盛. 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技,2006,29(2):28-33.

[7] AMERINE M A,OUGH C S.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Musts and Wine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1988.

[8] 曹新志,游见明,熊 俐,等. 郎酒酒糟中总酚的提取与检测方法的优化[J]. 中国酿造,2011(7):137-140.

[9] 张广辉,梁月荣,陆建良,等. 茶树发根中茶氨酸和儿茶素类含量的分析[J]. 茶叶科学,2006,26(4):305-309.

[10] 张宪林,高丽萍,夏 涛,等. 茶树新梢中非酯型儿茶素及其合成酶的变化规律[J]. 茶叶科学,2009,29(5):365-3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