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钓鱼之道

钓鱼之道

来源:暴趣科技网
 目 录

一、垂钓的起源与发展

性。

二、垂钓的分类与钓之道

三、垂钓之道

四、垂钓与养生钓之意,源于命,垂之意,源于

渔之练技,垂之炼心,同事不同途,各取舍与得。

行于钓,思于道,修其心,贵其生,合六虚,人天同。

景近意远,竿短意长,凡此皆是意,只在垂钓中。

一、垂钓的起源与发展

钓之意,源于命,垂之意,源于性。

钓鱼源于远古人类的生存所需,由于原始人类不懂得种植与养殖生产,所以食物的来源大多取之天然生存的动、植物,其中狩猎、捕鱼是求食生存的方式之一,据传说,伏羲第一次回阆中是19岁,他的母亲(华胥)与姊妹和乡亲们在湖边用树杈、石块击打游鱼,命中率很低,他从“蜘蛛织其网而求其食”的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发明了用林中的藤蔓编织成渔网捕鱼,从而大大提高了捕鱼的效率,然而藤蔓编织渔网是需要原材料的加工及手工制作技术等较为复杂的生产过程,故而早期人类是很难普及和掌握的,但鱼类资源及水域丰富的区域靠击打方式,也难有鱼获的时候,就会想到采取其他的方法取得鱼获,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人类逐渐发明和掌握了用诱饵钓鱼的方法,(相信那时的大自然生存是平衡的,鱼类资源是丰富的),比起击打水面捕鱼或竭泽而渔等容易的多,故而钓鱼成为渔鱼求食的主要方法之一,这是开始钓鱼的鼻祖,逐渐形成了这种钓鱼的体系,此期的钓鱼目的还是以解决食物为主要目的,这方面的论述。如《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所记载,孔子早期生活困难,为了生计而钓鱼,但重点是他在那样的生存条件下,仍采用钓鱼的方式而不是用网捕鱼,这表明了孔圣人的仁心之所在,从另一角度来看,孔圣人也不贪。

再如:《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志矣,以渔钓奸周西伯。”渔钓就是钓鱼,这是公元前99年前后的西汉司马迁所著,说的很清楚,姜太公盖尝穷困,钓鱼同样是为生存,只是这个“奸周西伯”的“奸”字,司马迁大师用的很有研究的意义。至于姜太公直钓钓鱼之说是宋元之人在《武王伐纣平语》中:“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这大有演义之嫌疑。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种植与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作为生存所需的食物逐渐丰富起来,人们不再用通过钓鱼的手段做为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了,从历史记录上来看,唐朝以前,有正史钓鱼的名人记录很少,例如:有些文章写的早期人物舜帝、楚左徒、屈原,越国大夫范蟊等都钓鱼,以附会钓鱼的历史等用意,但就舜帝的正史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雷泽是地名,在今山东菏泽地区)“渔雷泽”不是渔钓雷泽。同是《史记》司马迁一人所著,他在《史记齐太公世家》记:“吕尚,以渔钓奸周西佰”,足以说明舜帝不是在雷泽之地钓鱼。本人认为

没有必要强拉历史名人做为钓鱼起源的衬垫,钓鱼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的自然事态,也是早期人类求生存的手段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食物的增多,钓鱼也就自然的失去了它原本的意途,取而代之的是钓鱼不再是为食欲而钓鱼,而是为使心性清净,放松娱乐,排解生活压力,修性养身而钓鱼,因此,钓鱼的内涵意义变化了,所以后人为了区别单纯的渔鱼而钓鱼,改称为垂钓以示后人,所以垂钓不单纯有钓鱼的意思,还有钓精神层面上的其它内容,例:西汉《盐铁论·刺权》曰:“凿池曲道,足以骋骛,临渊钓鱼,放犬走兔,隆豺鼎力,蹋鞠斗鸡”说的是达官富人,挖水池,在水边钓鱼,修的曲道,足可以跑马,放狗捉兔,斗兽举鼎,踢球斗鸡。此“临渊钓鱼”是娱乐形式的记载,再如:西汉《哀时命》曰:“怊茫茫而无归兮,怅远望此旷野。下垂钓於溪谷兮,上要求於仙者。”说的是:下垂钓于溪谷水边,上邀仙人同游,这里是精神层面上的钓鱼,以排忧,放松心情,有志于高远的垂钓,这是休闲垂钓的内容之一。

真正走近普通百姓从钓鱼(渔鱼)到垂钓娱乐,调节心情还是在秦朝以后的时期,特别是唐宋以后,真正具有垂钓意义上的钓鱼活动才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这方面有大量的脍炙人口的文献可以证实。

例: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眼。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清·陈式太极祖师:陈王廷(奏庭)

“陶情於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不干,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

可见垂钓这项活动,给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带来的悠闲自得的意境是多么美妙啊!

综上所述:钓之意,源于命,即钓鱼源是求生存。垂之意:源于性,即垂钓源是性情。故而:钓与命,垂与性是垂钓与钓鱼的不同本源之所在,所以,性命也就在垂钓之中了。

二、垂钓的分类

渔之练技,垂之炼心,同事不同途,各取舍与得。 垂钓在形式上可分为:竞技钓鱼与休闲垂钓两类。

但笔者认为:竞技是渔之练技,休闲是垂之炼心,同事不同途,各取舍与得。

因此,垂钓可分为:技道欲渔,空道欲神,和道欲天。

1、技道:知鱼之性,息讯相通,器精合物,神技相合,渔欲则达,此谓钓之道,凡竞技钓鱼,钓黑坑(商业鱼池等)有目的的请人钓鱼等,均属技道欲渔之类。(钓鱼是人类自然生态生活的事物活动之一,存在就合乎道,无可厚非)

2、空道:非鱼知鱼,息讯相融,神逸闲静,舍渔之欲,弃渔之累,行于钓,思于道。

3、和道:无欲之渔,知己知鱼,溶融自然,气顺道随,魔邪

不侵,人天大同,其道在于空灵净化,性命双修矣。此谓垂钓之道。

垂钓之道,实乃行于钓,思于道,修其心,贵其生,合六虚,人天同。

故而:渔夫者,知其性,玩物怡情之谓也,好众而依于仁。 渔翁者:据于德,钓而不钢,橛橛梗梗也。

太公者:志于道,知其机,孜而终乾,逍遥者也。

三、垂钓之道

行于钓,思于道,修其心,贵其生,合六虚,人天同。

垂钓之道,就是养生之道。自由心志之道,天人合一之道。此天为万物之天,为自身以外的所有事物。通过垂钓的活动方式,顺应融入与被管理的外物自然事态之中。运用垂钓之道的后天意识不断的自我修正心态,最终达到无间与外物的快乐心境。吸纳六虚之先天真气,充补后天之自身之命,使之在喜乐的心境中能长生之视,为社会、为家庭注入正能量。知其应时而来,顺时而去的自然之理,最终能体悟大道不言之所以然。

垂钓之道精神,包含体育之精神,但不是竞技精神。它的精神是和,是通过外物调节心境,修练自性,护养身心,融入自然,趋向自由之内心,放松生活及工作压力,暂时抛弃人事关系的应酬烦累,使心境回归自然,回归宁静。依钓鱼的全过程为载体,合与自然忘我所欲,以垂钓这一念抵消吾心的万念,以垂钓之道来观看其他万念之杂机,就会感到其他的念想并不棘手和没有那么重要。宁静的心态,自由之心志才能得以体现。就像伟大的《宣言》中说的“所有的人生平等,这是造物主赋予人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自由之心的翅膀才会飞向无穷的快乐时空。生命的补给通道因着心境的无欲,不自我、无待、不加劝、不加沮,无限自由之心而畅通,使先天的生命之元气,加注吾后天之命身。这个先天之元气是不受自身意志所控的,这个先天元气就是生命之本。它能抗拒和根除任何所谓的天灾、人祸、病魔层面上的干扰。它是受更高一层的人们还不认知的“灵物”控制的。它的工作定律是用道法自然来体现的。悟是可以一知半解

的,语言文字是无法表达和传授的。因为它没有告知万物之灵的人这项功能。但是可以通过先知、圣人、佛、仙人、伟人等人的悟慧,传达了一些灵命之元气的内容。他们的共识是,第一要全心全意的信它的存在;第二要绝对抛弃自我中心的意识;第三要怜恤、恩慈、谦卑、温柔和忍耐。温、良、恭、俭、让,才能分享到它,分享这个灵命之元气,悟与慧,与长生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而与喜乐却有因果关系。与你脱离并开启认知当下精神世界的局限性有着绝对的因果关系。在这里我们不谈宗教和哲学,更不谈社会,谈论上述的目的是:我们怎么才能通过垂钓分享到这个灵命之元气呢?垂钓之道的本质就是通过垂钓的自然活动,建立与灵命元气的大道。这个大道就是钓鱼的全过程。再明白一点的说,就是这个全过程与自然无间唯一的属体。因为垂钓之道的道就是道法自然的道,就像大海与波浪的关系。大海是“道”,垂钓之道是波浪,但同为一水的内容。通过垂钓的修补,使身心安而静下来。心神的波浪回归平静,大海也就平静没有波浪了。

垂钓活动是以静为主的活动,其中的静:①指的是身体四肢在外象上看的静多动少。②是内心的平静,但在内心也就是你的思想绝大多数是动多静少,一点也不平静。其原因是身形虽然在钓鱼,实则思想并没有在生活与工作、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心思在狂魔乱舞之中,甚至鱼竿眼睛看着被鱼拖到水里或被风刮到水里都没有回过神来,心猿意马不能在垂钓过程中回归本心,致使身形虽在安静的环境之中,而心神却置身度外,不知在什么地方。心与身是二,不是一体,灵命的元气怎么能加身呢?怎么能称得上是修心养身呢?

故人云:“心为动静之要,情为乱性之要,性为乐道之要。”故曰:“性乃是先天赋予的自然本质,心是后天感动之源,情是心的发用,而性的属性为静,心的属性可动可静,情则长动不静。”《阴符经注疏的养心智慧》如果被情所牵引,则躁动不安,生命为之消耗,心为外物所动则性返为情,情动则邪生。心不为外物所动则情返为性,性静则能正。

修性就是在心地上下功夫,因在垂钓的活动中,静是常态,所以 性因着静而自然地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在垂钓过程中同样要把握三要:心、情、性,即心要平和专一,身要正,即坐向要明确,后文要讨论,坐姿要自然放松。情要真: 即寄情与大自然中,逗之鱼野之间,天地人一线所牵,而融为一体,随漂而拍,和漂而动,情动于中,无实无虚。性要本:即不要被意所牵,不管性本善或性本恶也好,性具足佛性也吧。本性是灵命元气之用,灵命元气是命的根本,本性的体现只有在忘我的垂钓中,也就是你在垂钓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应该吃饭或走的时间了。在这个不知时间,不觉外部

环境的时间段里,就是垂钓的禅定内容。也只有专一的垂钓才会不知不觉进入这个禅定内容中去。在这个内容里,由于外部的一切事物都没有影响你的心意,你内心也没有关注牵挂身外的一切,灵命的元气就在这个禅定内容里,(进入到调节你身体内容中)这个内容包括很多已知和未知的东西。总之它超越了普通人对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认知。佛家讲的八识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内六根),也就是人的所有感觉和意识是都不在这个层面上的,末那识、阿赖耶识(含藏识)亦复如是。也就是大道不言的实质,这个性命双修的果,在任何其他活动领域里,普通人是很难得到的,更所谓:“处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顺生人,逆生仙,只在其中颠倒颠。儒学有师,释有传,道妙只有点。大道不离方寸地,如要外寻妄劳神,对贤士少买乖,不遇明师莫强猜等等、等等《性命天机口诀》,一般人要参透其中之理,即便昼夜殷勤苦用心也很难得道。博学也于它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例如禅宗祖师慧能老祖宗说过:“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尤其是我国数术方面的古书,更是隐语、假语特别多。也可能作者是想真传实说,但自己没有真弄懂其中之理,就把他认为对的当真理说出来了,结果害了很多后人,当然是有词不达意者。直接就得到后人的推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笔者认为只有在快乐的休闲垂钓活动中,不管有无学问,不管是什么阶层的人,男女老幼皆可得到这个果。因为在这个果中蕴含着大道至简的定律。但步骤是:先有意修性,有意调整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再到顺其自然的无意之中得到果。简单不全面的说,修性就是修心中之心,此心非肉心,控制欲望、减少私欲、少期盼、直至无欲不期盼。这个在钓鱼过程中不难达到,也就是说垂钓就是垂钓,少想甚至不想与垂钓无关的事,如工作、生活、生意等。即使与垂钓有关的事也不多欲,如能钓到多少鱼?能钓到多么大的鱼?别人钓到鱼,我没钓到鱼面子好不好看,钓鱼技术不如别人,别人怎么说等等这一系列的联想。垂钓应是随钓而钓、随得而得,无他求,享受自与物、人与自然的对话,享受快乐、宁静中的垂钓,享受无实无虚、无间自然的神态。也就是

“闭目视心守本命,清静无为是根源”,这里的闭目不是闭上眼睛,而是停止关注自身以外的所有事物。这里的无为是不贪求渔获得多少及对外物的好恶而加劝加沮也。本人认为太过简单直白的说, 可能会词不达意,但原本就是心领神会的事情,比拐弯抹角强,只要钓友能从中得到启发即可,无它。 (一) 从初始垂钓谈起:

大多数钓友开始接触钓鱼,一般都是跟着家人或朋友、同事去散心玩或是出于好奇心才第一次接触到钓鱼。但往往是第一次钓鱼

都有不错的收获,使得人兴奋不已,便感觉钓鱼既好玩又轻松,更有甚者,第一次钓鱼往往比老钓鱼的钓友钓的更多或更大,使得自己身心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走上喜欢钓鱼的路程。这种现象绝非个例,这种现象值得研究,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种规律或缘分在里面。促使这样事件的发生。有许多钓友从此以后真的开始钓鱼了,却又钓不到鱼了,百思不得其解,总在想第一次不懂钓鱼都能钓到鱼,而现在钓具装备也有了,基本也懂了一些钓鱼的常识了,怎么反而钓不到或钓的鱼比期盼想象的要少呢?就是想不出那里可能不太对劲,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再去另外钓点试试,也是如此,可能这样的过程要经过多个反复钓点实验,这个反反复复钓点实验的过程,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上瘾了。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可笑的是不管你出行钓鱼准备的充分否,似乎关系不大,有时还是钓不到,这更加使你玩味不及,你就想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垂钓综合知识,使其能达到每次出行都能钓到鱼。接下来的欲望不但是要钓到鱼,而且还得比同行的其他人钓的多。再接下来就是给别人讲垂钓技巧了,但是只谈过五关的钓鱼经历,最后自己认为别人已经认同自己是钓鱼高手了,再接下来钓鱼开始有心里压力了,钓不到鱼开始找理由了。“什么今天天气温度高了低了,气压高了低了,所钓的位置昨天刚电完鱼了,去晚了好位置别人都占了”反正是跑了的都是大鱼,把最初钓鱼的放松、快乐心情挤跑了,只剩下每次钓鱼的心理压力了。这种从散心玩钓鱼到背着别人的眼和嘴去钓鱼都是自己心里造成的,都是恭敬之心与羞恶之心不平衡造成的。都是后天的飞升欲望与先天的自身基本条件不合造成的。情绪是压力的表现,情动则不静,不静心就不安,生命之元气就会消耗,此种心态钓鱼就不是性命双修,甚至有害于身心健康了。

所以垂钓之道是从开始学钓鱼就要明确钓鱼的目的,即钓鱼是为了放松心情,回归自然,修性养身,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回馈社会,敬畏大自然,最终达到性命双修的目的。所以通过垂钓活动不断克服自身欲望,克服显示自己聪明的欲望,这就是修性。钓多钓少不是钓鱼的目的,别人的评论也不是你钓鱼的任务,钓具装备的贵贱更不是你钓鱼的追求。钓具装备的贵贱无可厚非,君子素其位而行之即可。

所谓竞技钓鱼与休闲钓鱼从垂钓技术或综合知识方面应为等同,所谓的不同就是,竞技钓鱼精神不是垂钓之道精神,但竞技钓鱼却是体育竞技的内容之一,而体育(竞技)精神简单地说是健康向上,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挑战的是人类极限、是意志、品性、自身素质极限的精神。体育(竞技)精神是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精神意识,强调的是拼搏与进取的精神。而休闲垂钓之道精神

是“和”,是根据道的根本属性“通”的法则精神。是龙的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之垂钓精神。中华民族之垂钓精神不只是拼搏与进取的精神,而更加代表了“和”的精神层面,如中国申奥标志中的太极拳形象,它的内涵同样包括坤的内容。也就是静,厚德载物的内容。所以说垂钓之道不是贪图安逸的人生哲学,更不是弃世离俗的高谈阔论,而是贵生之道,不但贵生,而且是贵喜乐之生。

自古以来,人类所有一切关于人的生命说教,不管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无外乎谈论的是生命的产生与死亡的关系,以及肉体死亡后灵魂的去向问题。即使是认为个人的死亡不管是肉体还是灵魂,都随着死亡而魂飞湮灭也好,但都是后天的自然事态,后天的客观存在之初,同样必须要有一个先天的“能”来启动和推动后天的万物实象。不管是客观物质存在也好,唯心识的虚幻泡影也罢,这个先天的“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就是只有存在才能生出存在。如只有人的存在才能生出更多的人《阿奎那五法》而这个先天的

“能”是有后天的具象化所体现。无论是无极到太极,太极生两仪,生四象,生八卦,生万物,还是十八界五蕴的佛教理论,还是教的真理,最终都是告知“灵性能”的问题。万物及万物的最高智慧人类的生理功能是无法感受到的。如电磁波充实着宇宙之中,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感觉器官也为力,但它确实存在,借助设备转化,如手机、电视机、收音机等,就能感知到它真实的存在,只有感知到这种存在,尤其是这种存在给你带来巨大的裨益时,就会感知到这种存在对人体的生存是多么的重要,而这个先天的“灵性能”据先知、仙人、佛、圣人所教,只有后天的“自我意识”不存在才能体悟到它。它的外在表现是体悟到它的人会天天喜乐,不为欲望所动,孜孜淑淑,慈悲,怜悯,忍耐,谦让,俭是他们的品格。

现在竞技钓鱼那种将自然水域强制改成为有规则的几何形鱼池,再将人们垂钓的无限思维强制整齐划一,扼杀每个人的个性。如:钓、漂、线、钓杆的限定,设定好鱼种,投入指定尺寸的鱼,设定规则(尽管是相对公平的)。鱼饵的不断刺激化和抗生素化,使得鱼也燥,人也燥,人燥名利,鱼燥生命。名利的欲望使垂钓的人背离了养生娱乐之本,无暇顾及环境与自身心境的合一,相互之间不是分享垂钓经验与团聚的快乐,而是彼此为争标夺利的竞争心态而来,各怀秘方、验方,把垂钓场所当成战斗场地,羡慕嫉妒恨及出人头地的心情笼罩着每一个人。按体育场的用语就是:赛场上充满了紧张与火药味。个人主义使得很多钓友成为心灵的孤儿,团队意识、地域意识乃至龙的意识被名利意识扼杀殆尽。虽然所谓的高手

获得了很高的名利,但他们的心境却是渔夫的层次,所以严格的讲,竞技垂钓不是垂钓之道的精神。

垂钓活动就本身而言是无荣辱的,在宁静的大自然的钓鱼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事物关系的。但表现在生活态度上就是分享垂钓快乐,和睦共处或相忘于江河。就本身而言,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和方式垂钓,只要能自己身心,朝着宁静、谦虚、融入自然与社会的心态,克服自我中心意识的方向前进,就近乎垂钓之道。只有这样灵命的元气之神才会进驻生命之中。它的外表体现是:祥和、喜乐。

综上所述:从你开始学垂钓起就应该认清垂钓之目的,始终坚持放松心情,融入自然,爱护环境,健康的垂钓理念,不要为名利之欲而为之,就能踏上性命双修的台阶,步入永恒喜乐的心境之中。垂钓的目的简单地说:1.快乐 2.身心得到放松 3.修性养身 4.更好的回馈社会 5.性命双修

(二 ) 垂之道的天人合一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养字包含着两个内容:1.是物质之养 2.是精神之养。在中华的大地上这个精神的养字实际上就是中国哲人为如何养心而创建的人文理论,也就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思维体系。这个体系最重要的有两家(两派六宗:两派指义理派和象数派,六宗指:1占卜宗2机祥宗3造化宗4老庄宗5儒理宗6史事宗)一是侧重儒家的人文主义,一是侧重于道家的自然主义。在个人立足社会与自然时,单纯的儒家学说与道家学说都不能完美的提供精神之营养。也就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个人的处境变化的情况下,都不能成为一种单独的立命之本。而《易》的太极理论,互补了儒道的体系,其所谓的易道“探赜索隐,开物成务”不仅能阐明自然之理,而且能成就人事之功,完美的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汉宋易学解读》而《易》道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汉代以后成为哲人推崇的最高理想境界,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天人合一的天不单纯是空气的天,而是万事万物的天。因万物皆是一个天理,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万事万物融为一体。从字面上看,人与天融为一体是有天人之分的。而其传达的根本意思是:人本身就是万物之一,万事万物就是天,故天人本是一,而不是二,这是因为后天的自我意识作怪,把自我区分于万物之外,成为的我,从而走向迷途。万事以自我的观点去点评,致使自我中心的意识不断强化与膨胀,自我的欲望会随着自我的强大而不断增加,也就是说自我是贪婪的种子,是趋凶的指示牌。因自我被美丽的虚荣心与有限的知识所包装,而看不到趋凶的牌子而已。

垂钓之道的天人合一,就是通过垂钓活动不断自性,由有意减少到无意去除这个自我中心的恶魔。垂钓之道同样不例外与《易》的内容,人生小宇宙,宇宙大人生。人是万物中的一份子,自然是在万物法则之中,不管你的思想意识多么强大,身体多么强壮,都与万物同属。即人的属性在自然律法之中。就像牛一样,不管是骨瘦如柴的牛,还是力大无穷的牛,牛的属性是一样的,它的生活自然法则就一样。

万物中只有人类的智慧最发达丰富,而人类在前3600年左右同时出现了文字,纵观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知识进步是阶段性的(即所谓爆炸式的)。虽然人类在不断的总结进步,看似平稳连续,实则是在不同时期大自然之“神”的体现,就孔圣人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之隅反,则不復也。”的原则一样(人类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自然之“神”总是对那些愤悱向上的人们给予启示、开导。故而他们成为先知、圣人、仙人、佛、发明科学家等伟大之人。由于他们的信、谦虚、德等好的品质得到了自然之“神”的真传,由于他们的引领,开辟着人类历史一步步的前进步伐,开启了人类历史的一个个的新纪元。

圣人创造了文字,同样创造了人类在不同时空中坐标的记录方式,即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及所代表的四面八方:乾为南方,兑为东南方,离为东方,震为东北方,巽为西南方,坎为西方,艮为西北方,坤为北方。先人知道:宇宙是物质的,从而设计了物质的属性。即五行:金、木、水、火、土来广义的代表不同物质的基本特质,而不同物质相互作用变化的规律为相生相克的关系,即:金生水,木生火,水生木,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火克金,土克水。先人用天干、地支来标定时间点,用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来标定空间点。从而确定事物发生的时间及空间的坐标。

人生是万物造化中的一份子,也即人生小五行,天地大五行之原则,天地五行对应人的五脏六腑的关系是:金:肺、大肠互为表里。木:肝胆互为表里。水:肾、膀胱互为表里。火:心、小肠互为表里。土:脾、胃互为表里。

五脏与六腑是经络的关系: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三焦连通上下左右内外。内分泌系统是胰腺等。(肝胆等都为经,但是每经上都有络穴,络脉,使两表里经相通。)

五行用事:立春木,立夏火,立秋金,立冬水,各旺七十二日,土于四立之前各旺一十八日,合之为七十二日,总三百六十日,而岁成矣。

天干对应身体之部位: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胃己展腹,庚是脐轮辛为股,壬胫癸足一身覆。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展肺,壬尔膀胱癸肾藏,之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先天八卦对应的五行是:乾为金,兑为金,离为火,震为木,巽为木,坎为水,艮为土,坤为土。

先人明白万物出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而这个运动及变化是有规律的,也就是遵循一种法则的,这个法则就是各从其类的自然法则,人类社会同样在这个法则里,这个法则的内容就是道。道是不可以用言语来说明的,否则它就不是恒久的道了。(…..)

无极生太极,从无到有同出一根源,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道是特指事物的规律性,而规律是不可见的,同时又是存在于事物形态之中得。比如四季的变化,日出日落这都是规律。再如1.月亮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地球转。2.地球自转的同时,带着自转的月亮一起围绕着太阳转。3.金、木、水、火、土星各自自转的同时带着各自的自转卫星,一起围着太阳转。4.太阳自转的同时带着它的所有自转的卫星一起围绕着昂星转。5.昂星自转的同时带着自转的太阳系在围绕另一星系转等等无穷无尽。我们肯定意识到这一切一定有一种力量在控制着,而这个力量人是无法想象的,而这一类的事物也是道的内容,当然这样的规律还有许多,不再赘述。

人事社会同样遵循着道法《阴符经》:“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满招损,谦受益,圣人体悟道法,而为人事,对于在出生入死的过程中,怎样健康平安的长生久视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推理思维公式。这个健康包括肉身的和心灵的。这套思维模式就是《易》的理论方式,所谓《易》的理论,合而言之就是通贯天地人三才的太极一元之道。分而言之,则是天道之阴阳,地道之柔刚,人道之仁义。故而顺其道者昌而吉,逆其道者哀而凶。吉为好的正面的,凶为不好的反面的。所谓趋吉避凶:趋吉就是向着正确的好的方向发展,避凶就是避开不正确的错误的方向而行。

五行生化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在中医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这种验证已经为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了较多的实惠,也是证实中医这种学说存在的基础,用实践验证了中医理论基础的这一标准。

为什么垂钓之道用卦为先天八卦,而不用后天八卦呢?

简单说明:《周易》所用的后天八卦据传为周文王所创,后天八卦的方位:震为东方,离为南方,兑为西方,坎为北方,巽为东南方,艮为东北方,乾为西北方,坤为西南方。

(1).周朝的发源地早期在今陕西省武功一带,后至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春秋战国时期即东周定都洛阳。而商朝京都在今河南省安阳,周朝与商朝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商都的西北方,变动于西南方(待考)历史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知识为政治服务是历代政治家的惯例。乾为天,坤为地是八卦的象数理论,周文王为了奉天承运的正统性,而利用了乾与坤的方位性,恕不探讨。

(2).老百姓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天南地北”之说,笔者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先人启示传承的一种先天信息。也符合先天八卦的方位,是否本是一脉,不做探讨,因而用之。

(3).《论语》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圣人所知的前提是:如果后世继承周朝的礼制,运用《周易》的理论是可以推知的。不继承就无法知。周朝的礼制是家天下的,而现今社会是公天下,故而《周易》的推理思想不可能死板硬套的用于当今社会。然而《易经》的哲学思想是我们为之自豪的民族根基,《易》有三经:神农的《连山》,黄帝的《归藏》,周朝的《周易》并称三易。故而《周易》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周易》不是《易经》的全部代表,《周易》为中华文明贡献了最为辉煌的篇章,是历史的必然。而当今世界应有更高贵更综合性的民主与文明“新易”或称xx易经,来指导人们的行为与动向,推动时代的波浪式前进,这就需要有人推出这样的理论,那么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时代的伟人或圣人。时代的先知与圣人在哪里?!

综上所述垂钓之道的垂钓理念是:首先有意而为之,运用先人经过实践论证的真实成果(特别是中华中医的论证)来循序渐进的把垂钓活动与自然万物有机的融为一体。前期虽然在意识上是二者合一的过程,但经过此期的修正身心,最终必将达到自身与万物的不二境界。

垂钓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自然事态,因此它同样遵循着自然法则。背离了这个自然法则,对人生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顺应了自然法则对人生就有好的积极地作用。所以学习垂钓之道就应当顺应垂钓的安坐收心之特点,专一逗鱼,不关注身外之境。以一念观漂,安心则静定,坚持日久,道与之冥合。故而病消命复,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著。故经云:“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著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著心受之,则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心不受外名

曰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则道自来止。”“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

因此垂钓要怀着休闲的放松心情,愉快而轻松的参加钓鱼活动,不要思想紧张的去关注鱼获得多少,去消争强好胜的虚伪心理,本着钓鱼就是玩,从玩中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玩的使身心完全进入了自得的悠闲状态中,玩的舒适忘我,心平气静,乐融于自然中《太极拳感悟》。然而钓友来自不同阶层对垂钓与自然合二为一的认识不尽相同。古人云:智士之先鉴,能人三善察,一餐一寝,居为损益三源,一言一行,堪成祸福之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群,所谓水土就是风土人情,而中华大地上的风土人情就是称之为民俗,民俗的文化根基是建立在儒、释、道等理论思想之上的。

钓鱼本身就是休闲娱乐,但在休闲娱乐中,体悟人生,思想,融于自然之间,《易》的《系辞》对君子所处的时位与行为做了“居而安”“乐而玩”静与动的阐发,用在垂钓上的理解是“居而安”是静,是天地人合一的大道理之静,“乐而玩”是动,在相互分享垂钓之乐的人事之中的动。这一静一动构成了天道与人事的和谐统一,不忮不求于垂钓之中,喜乐、安心、宁静是大自然赋予钓鱼人的本意。从而使钓鱼人钓出了幸福,钓出了和谐,钓出了文化,钓出了境界,只有这种心态下垂钓,才能体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传承和弘扬中华垂钓之文化。所以说,垂钓活动是心理健康的调节剂,心理健康会增强人的心理素质,提高道德修养,这就是养身的过程。也更有助于社会进步,追求并坚持垂钓之道的一,就会生活在一种高境界的思维状态之中。久之,会使内心产生心理上的变化,从而影响性格上的改变,铸就心理素质好,道德修养高。反之,将自身之乐建立在别人难堪之上。如:夸张自己的垂钓技术,谈笑他人物质鱼获的多少,其所得的垂钓之乐,肯定是低层次的。因其有悖于垂钓之道的宗旨,即以德为本。所以垂钓之道是使垂钓活动沿着文明、环保、快乐健康、天人合一之道。

怎样通过垂钓活动才能达到性命双修呢?

(1 )信:你不是因为一次偶然的钓鱼活动或看到有人钓鱼时而喜欢上垂钓的,它是有一定因的。就像有人开始也喜欢垂钓,后来又不喜欢垂钓一样。正是因为这个因,你对钓鱼才上瘾的,这个因同样有阴阳,故且暂称之为“阴因”和“阳因”。1. 所谓的“阴因”就是想通过垂钓活动,获得名利的欲望之因,由于这个“阴因”的驱使,使你的名利欲望不断增加,从而将喜怒哀乐的情绪集中在名利欲望的得失上,走向凶的人生迷途。2. 所谓的“阳因”就是想通过垂钓活动放松心情,回归自然,陶冶情操,释放生活与工作压力,养身修性,更好的服务社会,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因此,在垂钓活动中,要知其本,才能明确垂钓之目的。故“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阴符经》,这个所谓的因,在佛家讲就是缘,在道家讲就是窍。这个因看不见,摸不着,但百分百它存在着。例如,就因为对垂钓活动有瘾,很多人耽误了工作,家庭产生了不和谐,甚至失去很多好的人生机遇,身体过度疲劳,损害了身体的健康。而另外很多人却因垂钓得到了好的心情,工作不再认为那么繁重了,劳逸结合了,身体健康了,家庭和睦了,热爱自然了,愿意与朋友分享快乐了,甚至得到了很好的人生机遇。为什么同样是垂钓,而人生的履历却不同呢?这就是道,性命也就在其中了。所以说,信这个因的存在会使你明确怎样才能在垂钓活动中趋吉避凶。所以垂钓上瘾不是机缘巧合的产物,是有限生命中心理需要的必然产物。这个需要是性命的需要,是心生物而死与物的需要。故而相信垂钓活动能养身修性,也能损身害性。而垂钓之道是养身修性之道,它在垂钓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确据是你的宁静与喜乐。古人云:“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长,蒂固则德可茂。

(2)收心:“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在垂钓过程中,要把心境从生活工作状态中收回到垂钓的环境中来,一般垂钓者在约好朋友或独自去一个水域钓鱼时,一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针对那个将要去的水域做出钓位的选择及鱼饵的如何配制,或设定将要针对的鱼种如何等等。从而对自己的上述设定充满着对鱼获得想象,进而兴奋不已,这种期待鱼获多少的展开想象就是欲望。兴奋不已的过程就是欲望不断增加的过程,甚至最后想象成了,到了垂钓地点,肯定能展现自己的钓技,手到擒来,鱼获多多,你看欲望与自信是不是膨胀到极点了。你的情绪被欲望牢牢地控制住了。如果运气好,可能如你所愿,你的自尊心受到满足,自尊心膨胀的结果是不仅自尊,还需要他尊或他们尊,于是开始显摆,唯恐别人看不见自己的鱼获,高谈阔论“谦虚”的教人技法,“诚恳”的告诉人家垂钓的经验与心得,总是不厌其烦的谈论他“一百年前”曾经的鱼获。通过以上行为的释放来满足虚荣心的需要。而如果没有钓到鱼或不及想象的情况,那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甚至对着钓具装备撒气,鱼饵会用吃奶的劲扔进水里,恐怕遇见钓友。即使碰见钓友也会强调天气的问题,钓位的问题,忘带这忘带那的问题,有人或其它事物影响的问题等等。反正是搜尽所有客观原因,来掩盖那个无知的虚荣自尊心。垂钓活动中的自尊心就是前面讲的那个“阴因”,它是趋凶的,是损身害性的。带着自尊心就不要讲垂钓是养身修性,反而自尊心越强的钓友越是自认为或钓友认为的那种所谓的高手。因为自认为不是高手的钓友,对钓

具装备、鱼获及其它外在的形式,不是那么重视和关心,很少有荣辱之心在垂钓,对玩的菜鸟钓友来说,钓鱼就是好玩,不讲其他的问题,也就是鱼获及其它的外在形式并不重要,这反而近乎道矣。

道的根本是万物的一,因万物是从一而来,是一的属性,道的用就是使万物平衡所需的能。这个能充实着宇宙,无大不包,无微不至,这个能是动态的,它同样维持着物质不灭定律。“能”使万物生生不息,或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但它的基本元素不变,只是此长彼消的内容。万物的终极回归是无序的,但从道观来看无有无序,而人只有在无待虚空的心境下,才能得到这个能。而这个能无待,虚空的心境是建立在怜悯、慈悲、忍耐、精进、爱己爱人、宁静这个平台上的。故而从垂钓为了暂时逃避社会烦杂之事,放松心情而玩钓鱼,此时其目的是取静。然而同时也成就了使心情脱离躁动不安的处境,而归一的垂钓之定心,定心也即收心,脱离万年归垂钓之一念,玩儿。如每个钓友都能坚持守住这个玩心,久而久之“自然离境住元,所有因住元,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巧合道”《太上老君养心决》定能生慧,必将俱能自得,自得什么呢?般若智慧也好,逍遥仙境也好,超能的解救也好,自我的“能”也罢,虽然各不相同,但必会各得其所。

垂钓之道所谈的人与物是从顺应与适应的角度完善的。首先人,垂钓者要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来进行垂钓活动。如,你的年龄,你的身体硬件条件怎么样,垂钓活动有着不同的垂钓方式和方法。江海湖泊、河塘鱼池、小溪都可任我神往。(具全钓具装备与一线在手又有何妨,都可融入自然,独钓天地之间),别人精彩的垂钓经历,不是你垂钓的立志目标,顺应自己的物质条件和客观环境而为之。哪里的水域适合我垂钓,哪里才有我的身影,这里的适合是对自身的综合考量,手眼身法步的协调能动,绝不为渔而冒险为之。首先明确以上这些都是外在的硬件条件,会因人而异,不管你在什么水域垂钓,不管你采取什么方式方法垂钓(当然不是破坏自然环境,不是猎杀、毒杀、破坏水生野生动物的方式方法,因为垂钓之道是钓“心”修心,而非渔鱼)都不会影响你进入垂钓之道的大门,因为进入这个门的钥匙是软件的,是心灵属性的内容。其次物是指垂钓所需的一切外物。这个外物除了必须的钩、漂、线、钓杆、饵以外几乎包括了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用品。如,车、衣服、钓艇、餐饮等等。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同样关乎三产的问题,这里不多赘述。就其主要用具如钓杆、各种材质的线(主线、子线),浮标、铅坠、钓钩、坐具(各种钓椅、钓箱等)、鱼饵以及辅助用具。如竿包,主、子线盒、標盒、鱼护等等,对物的选择,首先是量力而行,在不影响家庭生活工作等情况下,选择应心顺手的钓具,不要

贪求名牌,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看着好喜欢为什么不可以呢?只是不要有追求的欲望就好,其实所谓的名牌也有名不副实的情况,价格一半在名上,一半在实上,甚至名上更多,但就是有人需要这个名去购买,也无可厚非。价格高的品牌杆子,就其使用的钓性及材质上来说,不一定比价格低的杆子要好,单从使用的性价比来说(当然这个性价比也是因人而异的)那可是有很大价位空间的,但钓具价位的高低不是评判养生入境的标准。养生入境的评判标准是你在选择钓具的问题上贪求什么了吗?羡慕嫉妒恨了吗?目的明确吗?心态平和吗?无它。当然在选择垂钓用品上,我们要了解其材质及物理特性与使用注意事项等问题。并且要注意新产品的上市以及新产品与老产品的区别。它先进和好在哪里,这个了解的过程就是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是为了更好的在垂钓过程中有机的与自身能力相结合。不要认为垂钓文化是传统文化,就是老的保守的文化,正好相反,真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会知道,传统文化不但不保守,反而是追求真知的文化,思想的文化,不断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文化。当然敬拜救赎的文化同样是人类伟大的文化,不讨论。在选择垂钓用具上,当然适合自己的外物,物美价廉不是更应心吗?只是不贪求而已。例如:浮漂的选择对垂钓也是至关重要的,浮漂是人与鱼的对话工具,它的材质同样很多,大体可分为:木质的(巴尔杉木)又分什么向阳面的木质部,背阴面的木质部,芦苇漂,孔雀翎漂,塑料制品的漂,甚至有纳米技术材质的漂等等。以后还会有其它新的产品出现,但它们无外乎追求的是材质的浮力与灵敏度的问题。也就是在相同外形与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谁的浮力大,谁的鱼讯传递灵敏,谁就是对钓鱼有利的,既所谓好的。鱼饵也是同样如此,即使现在鱼饵的激素化,也不是鱼获得绝对与必要的条件。如:所谓的竞技比赛,在同一池内,放入鱼的时间、种类、大小、重量基本相同,因有不同小区之分,所用的饵料加小药的味型各不相同,但都能钓到鱼,甚至数量相差无几,反过来即使是用相同的鱼饵,所得到的鱼获也不相同,甚至相差很大,其中不单是因为钓鱼技术的问题,其关键是鱼饵此时此刻对鱼诱惑力的窍在哪里?至今没有一个人能明白,如果谁明白了,他就是全世界垂钓之王,他就是真人。因为他不但知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他更懂得灵命层面上的内容,包括与万物对话的问题。可惜人类现阶段还无法超越这个层面,所以人类在垂钓的鱼获问题上,都是未知的,所知都是相同的,其未知在鱼的心里世界,其相同在只知道鱼的生理外表上,这也是人们喜欢垂钓的原因之一。喜欢的是不管什么阶层都有平等的未知,共同的所知,钓鱼是形式,垂钓是内容,都能从中得到平等的各自快乐点。至于所谓的钓鱼高

手,只是在外物的认知上要多一些,身体的协调性通过锻炼的多要好一些而已。如抛杆的准确度,不同鱼情的应对方法上等等。总之,他们在钓鱼活动的方式方法上有个人独特见解,对所谓的应对鱼的外在生理表现形式上,了解的多一点,熟练一些而已,与性命双修没有因果关系。熟而,没有必要自吹自擂,感觉高人一等,认为自己与别的钓友不一样,愚儿。正如古时,有一剑客,在众人面前射箭,每箭必中靶心,众呼叫绝,真神箭手也。正在剑客踌躇满志之时,有位老者说:无它。没有什么了不起,众惊,不理解老者为什么这样说话,剑客也用异样的眼神要与老者对话之时,老者拿出一枚铜钱,一手拿钱一手拿香油勺,盛满香油在空中自如的划了一道曲线,将香油通过铜钱的小方孔,毫无外溢的倒回到油罐里,嘴里发出“熟而”的声音。剑客与众人惊而会意。

但民间也不乏真正的垂钓高手,他们不但在客观技术上有所追求,同时也在心理上加以修正,用逍遥于悟的理念用做对垂钓的感应。把垂钓的状态提升到神魂与气魄的境界上来,鱼获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垂钓活动的高雅举止,彰显他们对此向活动的认知与感悟,影响教化他人爱己爱人,爱自然的向善境界。

修性首先要放下心态,“放下心态”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什么也不干了,什么事都不用去关心了,不用做了,避世,修行养生。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和心态。所谓放下心态是指:放下追求欲望的心态,放下追求名利的欲望,并不是不去做名利的事情(首先要明白“名利”是中性词),而是做好名利份内应该做好的工作,顺应名利来与不来,顺应名利去与不去的自然心态,荣辱若惊是常人必须的心理状态,但是荣辱影响人的心理时间及所变化的心理内容对将来所造成的果是不尽相同的,就象《阴符经》:“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一样,荣因为亢奋,而转变成骄傲,最后因骄而变成辱,而辱因知其不足,而精进转变成荣。因此,荣辱到来时,心理的承接状态是“放下与不放下”的窍,这个窍会直接影响你今后的行为方式,这个行为方式是你内心状态的外在表现,这个外在表现所产生的影响,又会直接贯穿你的内心,往复的影响与贯穿使你的心跌宕起伏,而躁动不安,心不安则神不住,神者,性也。故而修性就是修正心态,修命的前提也是首先修性,如仙道大师所说:“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然而更高一层的放下心态是:必须超越名与裂,利与害的对立与分别,才能达到无为合道的境界。“所谓超越就是对事物的现象从分别两极与对立两极中超脱出来,就是不被任何一极所,而达到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任何能量都是通过阴阳两极的矛盾运动的方式来运作的,在一切

对立面的中间都流动着现象事物的河流,在男人和女人之间流动着爱情的河流,在幸福与痛苦之间流动着生活的河流,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流动着电流,在一动一静,一生一死之间流动着生命之流,一切都在自然的流动着,没有什么能维持固定不变,但人的问题在于人总是倾向于在两极中选择一极而排斥另一极,头脑的动作模式总是倾向于在两极中选择一极,它无法理解事情的,这就是人的执着所在,这就是人的痛苦所在。想要“生”不要死,想要“乐”不要“苦”,想要“爱”不要“恨”……头脑总是选择部分而不能看到整体,但生命本身并不听从哲学家的分析,存在本身并不听从头脑的选择,那个追求幸福的努力不断地制造着痛苦,那个对爱的渴望不断地制造着恨,那个追求宁静的欲望不断地制造混乱。

“《道教内丹学溯源》戈国龙著。”“一切有为造作都使人从自然之道中游离出来,你一选择,就开始了。所以,修道的意思是不断地觉悟到这种两极的存在,不选择其中任何的一极,不排斥其中任何的一极,而只是保持一种整体的观照。”这个放下说着容易,做着难,难于上青天,只有真正的放下心态,无为,才能无不为。“但长期习惯于生活在头脑中的人,根本无法想象人能够超越头脑而生活,但其实头脑只是人的工具,而不是人的主人,当不需要的时候,人可以关闭他的生物电脑,而生活于本性的无为之中,道以你走向它的方式向你走来。你无为了,你与道合一了,道的能量就源源不断地降临于你,你了,你有为造作,离开了道,你就自动地把生命能量注入到道中,修道得道的人已超越自我与万物的对立,当然也就没有生死的挂念。”《道教内丹学溯源》,人从道中来,回道中去,从道的观点看,就没有生死的对立,在人类的学说中,绝大多数是教化人类怎样顺应现实或改变现有状态,奋发图强也好,逆来顺受也罢,象伟大的四谛、五蕴、八正道也好,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也罢,象伟大的信、望、爱真谛也好,三纲五常,温、良、恭、俭、让也罢,都是教化人们怎样才能积极向善的在有生之年,平安,喜乐,应时而去的修性之道,这也是人类最大,最说不清楚的哲学,对这些伟大的学说所产生的正能量,因着各自的自性与内心的共鸣,人类的接收是因人而易的,是各得其所的。但对怎样修命却都没有阐发,甚至是在各自的真理学说面前,当世生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品格和操行,不喜生不恶死,故而在真理面前长生与短世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是自然之理,更何况布朗爵士说:“今生只是永恒中的一个小插曲。”人并非只有今生,身体是灵魂暂时的居所而已,说到家,人是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物质的肉身,二是精神的灵魂。人的物质肉身不能永恒,人的精神灵魂可以永恒。但是,即使你在地上的生

活有很多选择,但永恒的选择却只有两个:天堂和地狱。所以任何教派都是希望你按着通往天堂的轨道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工作和处世,而这个轨道里的权力和义务的条文也包括戒律等等,这个层面都表明的非常详细明确,这就是你要学习和遵循的内容,也是你立命的基础,你要不断地你的心性,不要倚仗大众的心理学或什么励志的故事去做为你立人的基础,否则你就脱离了永生天堂的轨道,而走向不归的地狱之途。

但是,在众多向善的哲学理论中,中华民族还有一个叫做(炼丹)的理论值得关注和探索,虽然它也有许多糟粕和误会,但它的贵生思想和为了贵生而勇于践行的精神,值得我们后辈敬仰,并且通过探索得到了阶段性的成果,使人类从另一个层面上知道了生命通过是可以延长的,并且有事实为证。

例如:

(1)药王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7年(公元541年),生地

今陕西省耀县,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1年)逝世,享年141岁。

(2)司马承祯(公元7年—735年),字子微,唐代著名道士,法号:道隐,河南温县人,享年88岁。

(3)睡仙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普州崇龛人,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死于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年),享年118岁,为内丹派传人。

(4)张伯瑞,字平叔,后改为用成,号紫阳,今浙江临海人,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十五日跌坐而死,享年95岁。

(5)薛道光(公元1078年—1191年),享年113岁,为南五祖之一,由张伯端到石泰到薛道光,后再到陈楠到白玉蟾。

(6)张三丰,辽阳懿州人,生于公元1246年,死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上限为169岁,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元朝(含蒙古时期)度过的,入明后又活了四十多年。

以上都有明确的实录确据。

伟大导师毛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以上代表性人物,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实例的实践,证明:人是通过可以达到养生延龄的。

垂钓之道的修命篇就是依据仙学的理论为基础,为垂钓活动之用,使钓友通过在垂钓这个自然事态中,不但修性,还能修命,进行有益探索,使钓友更好地身心健康的,快乐的生活,为社会服务。

首先,仙学讲:“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简易者,即是旁门。”这合乎大道至简之理。陈撄宁先生讲:“学道与学仙这是两门不同的学术,自古至今,学仙之人,一定是从炼丹下手,

不炼丹,就不足以成仙,学道之人就没有炼丹的必要,只须使后天的神气合一,返回到先天的性命,再进一步使先天的性命合一,归到根本,就是清静自然,然后大道可以成就。东汉中叶,早已流传于世的黄老道终于演化为道教,道教之始,本活动于民间,其指导理论原是道家、神仙家、巫术、方术等的综合体,固而历史上也分为很多派别,简单的说仙学是道教中的“炼丹”理论及道家理论的综合学术,它有一整套的所谓性功修心,命功炼形的长寿之方,如:外丹、内丹、服气胎息、吐纳、服食、辟谷、存思、导引和房中术等等,为延年益寿而创制的道功道术,因为道教认为“我命在我,不在于天。”只要自觉的坚持,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限的,这个课题非常庞大,与之相关的书著浩如烟海,也绝对不是垂钓者一朝一夕就能明白的,这里不再赘述。

仙学就是研究人生长生久视的学文,而通往长生久视的媒介之一就是练内丹,而所谓的内丹,内:即人体内部。丹:就是经过修道在人体内生成的一种生物的灵性能量流,或叫能量场,或叫场有能等等,这个能量简单的说即是物质的又是非物质的,这个能量内,即有后天的又有先天的东西,它是圆融的,按现代形容词的说法,就是在人体的生物核反应堆,它有无穷的可能,只是人们认识它是因人而易的,所以对它即不能一概而论,又不能不归其常态,因为无法找到它的客观规律,如道一样无法说清楚,尽管有人说它象是气体的感觉,象是热的感觉,象是温暖的感觉,象灯一样有明亮的感觉……象似有似无的用意念可以引导它的感觉,象清静的虚空世界一样的感觉一样……越形容越让人匪夷所思,因它不受脑的控制,它与本能和想象同步,时间不是它的计量单位,已知的任何物理、化学定律都与之无关,它是超越生态,又能用于生态,超越精神,又能用于灵命的东西,强名,古人命名为“气”,它与神同属不二,神看不见摸不着,它反应的外在形式是荣光焕发,人们叫神采奕奕,气同样看不见摸不着,它反应的外在形式是生机勃勃,人们叫它充满活力。实际按现在人说神气就是一种超能量,也是道场中的量,所以也是仙学所探讨的内容。

垂钓之道的之术,首先垂钓者要坚信自己通过所学的性命双修的知识,通过是能在垂钓过程中获得有益健康的超能量的,信有能。其次要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这很重要,而不是死搬硬套其它的一知半解的炼丹技术,要明确任何事态都在大道之中,都有其存在的特点,所谓条条大路通“大道”,垂钓之道是依据垂钓这个特殊事态,顺应垂钓过程中的发展事态,从中体悟道。从而得到生物灵性的能量流,即炼丹家所称的“金丹”。把先人炼丹的理论与实践的方式方法,结合自身与垂钓活动的具体特点,有机的加

以揉合和探索,使之不断修正自我,忘掉自我,从而合乎垂钓之道。就象宗门教下一样,不管习修哪一门佛经,都是不二成佛的真经,都能修成正果。

然而,我们所说的实践及理论方法就是后天近乎先天的媒介,在仙学上称呼性功和命功,也就是说:以炼神修性为主的功夫,称为性功。性命必须双修,《参同契》说:“人所禀躯,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先托初。”人所生成的躯体,原本是一无所有的,因父母交合,元精元气温冲之交合,自无而生有,性命初立,仙家修丹的理论是建立在阴阳内感,神气交结,于无中生有。“人能穷取筑固,守精气于下丹田,意守于此,采药于此,炼丹于此,便能立命。”这段功夫,丹经中称谓命功。坚持不断合道的过程,就是命功。《36立气功祖师秘传》恒宇著。换句话说:命功就是依据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合的理论,所采取的人为后天的方法步骤来近乎道,与死亡作斗争的方法。“顺生人,逆,只在其中颠倒颠。”坚持颠倒颠的工作程序,不断体悟阴阳和合之妙,这个不断合道过程,就是命功。

我们在学习仙家知识,不是探赜索隐,而是了解已知的成果为我垂钓之用,对炼养制:“养己”“安静”“内照”“闭塞”“筑固”“温养”的用法。切合垂钓过程的实际,来进行理解与应用。另外对炼丹所使用的名词,如:坎离、铅汞、乾坤、鼎器、黄芽、父母、夫妻、阴阳、男女、五行、八卦、晦朔、弦望以及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名词术语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一些象征性的符号而已,与其本义无关。更与其所出自的传统中国典籍中的原始涵义完全不同,如果通晓了《参同契》的全部体系后,用任何其他符号表示,都无损于其意义的表达。《36位气功祖师秘传》恒宇著。

再如,抽坎添离的思维实则就是阴阳互补滋阴壮阳之理,因坎☵中间一阳,离☲中间一阴,将坎中一阳抽出补添到离中间阴阳交感,由如男女交合而产生全阳☰元神,所以乾☰ 有象父之说,而后天八卦的排列为坤二,乾六,即二回为肩,六八为足,有上下之别,坤上乾下,☷☰泰卦生也,乾为元神,坤为元气,也为同理,只是假借 象之变化来论述炼丹之意,实际是研究由生至死的过程中怎样逆变,即怎样延长生死之间的过程而已,这个逆变过程包括生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医学、心理学等等。

然而仙学中所讲的“内丹”,不是金银铜铁等金属元素,而是指身体内部的精气(也就是能量流),所为炼丹,就是通过一定程序的特殊锻炼,体察和掌握人类身体内部能量流的产生和变化运行的轨迹,以用之健康长寿和增进体力、智力的目的。《36立气功祖师秘传》

(一)过程中的常用术语:

1、丹田:就是能量流所孕育及长与成的地方,一般分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上丹田:称泥丸、百汇、等等,不同论著有不同的称呼,实则在头部上端中心位置垂直向下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向里与之汇交处。

中丹田:同样称呼很多,如:膻中,在两乳头连线中间向内至身体中部空间位置。

下丹田:同样说法更多,如在神阙穴(肚脐)下三寸处向内与两肾平行线中心点向内的交汇处,也有直接说脐下小腹内通可称为下丹田。

首先明确丹田不是一个具体的点,而是虚拟点的周围空间,不能把它具体化。

(二)静功:一般人提到静功,就与静坐、坐禅等联系起来,认为静功就是一定盘膝大坐,甚至讲出很多盘腿的方法,如:单盘、双盘、自然盘、天盘、地盘、人盘等。或形如枯木,心如死灰……实际是对静功的误解,炼丹书中,所谓的静坐,虽含有以上坐功在内,但主要侧重于静。陈撄宁大师讲:“静功方法分为三步,即:第一步,身体不动,第二步:念头不动,第三步:把自己身体忘记,不知道有我,不拘坐卧,唯周身要放松,不能有丝毫拘束,也不要有局部紧张,自己要感觉到十分舒适,这样,做到恰到好处时,心中不会有厌烦情绪,身体亦无不适感。静功的原则: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为要义。”也就是说:任何的姿式都不重要,甚至想睡就睡,睡醒继续即可。用在垂钓活动中,第一步,身体不动,垂钓过程在所谓的传统钓和台钓的方式方法上,基本是身体不动为主。除换饵、溜鱼、启鱼等动以外,基本自然符合静功的第一步,但即使在动时也应身动而意不动。第二步,念头不动,在垂钓过程中,以观漂为主,以一念排除万念,这也基本自然符合静功。第三步,把自己身体忘记,不知道有我,这个一般钓友都能不自觉的达到,这也是垂钓活动最典型的能自然的与大道合一的幸事,这也是垂钓之道命功的最根本之所在,也是钓友人人都可修命,健康长寿的因缘所在。因为,大家都知道,真的进入钓鱼状态是不觉时间和空间的,感觉只钓了“一会儿”,就到了该吃饭或该回家的时间了,这种体验大多数钓友都有,在那个“一会儿”的内容中,我们真的不记得做了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自己身在何处,但其他人则看到你在全神贯注的垂钓,动作娴熟,有条步稳,甚至还在自言自语,一切在自然之中。这就是自然的与静功契合的第三步,把自己身体忘记了。道场能也就在其中了。只是道场是阴阳的,是有输入输出流量的,自身的善相是虚的,是低的,道的能量就流入你的身体,

这可是先天灵命的能量流在加注你的身与心。有初期的有意引导到最后的不知不觉,你的身心在自然而然的得到正能量,垂钓结束时,你会感到身体舒服,随疲而不累,身心轻松而快乐,有满足感,很难形容身心的玄妙之感觉,这就足以证明你得到了性命双修的果。

相反:自身的欲望是高的,是实的,道的能量就吸收你的身体能量,削弱你的身与心,这个能量的转换可是先天的内容,是不受人的大脑所控的,神意气也好,精气神也罢,均在道中。例如,你垂钓是为了钓很多的鱼,要比别人钓的多,为了证明你是高手的虚名,那你在垂钓之初就带着欲望而钓,虽然你也在全神贯注的钓鱼,而你潜移默化的是在想,第一要比别人钓的多,那在垂钓结束后,你的身心感觉是不一样的,你的心如同卸了包袱一样,有如失重负的感觉,钓的比别人多,得到的是欲望的满足(以后的欲望会更高)。钓的不如别人多,则产生怨恨和嫉妒之心,科学证明不良的情绪会直接影响你的身体健康,这与垂钓之道是绝对背道而驰的,性命的能量在不知不觉中流走了,也就是你选择欲望,失望也就有了,这就是道。

所以,垂钓活动不只是钓鱼活动,其目的不同,所得到的(身心感觉)就不同,垂钓只是通过钓鱼这个特殊的外在形式为载体,用术的方法体悟道而已。

综上所述,垂钓之道的理念是:首先有意运用先人经过实践并论证的真实成果,来循序渐进的把垂钓活动与自身及万物有机的溶为一体,前期虽然在意识上是二者合一的过程,但经过此期的修正心身,必将达到自身与万物的不二境界。

在垂钓过程中,首先要放松安心,收心垂钓。为什么?前文已述。第二在选择钓位及坐椅时,要选择稳固、安全、舒适的坐椅,钓位要选择远离危险地段,如:上有高压电线或上有危险山坡易下落物体处,或在突石峭壁上,易失足落入深水中等等,总之,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垂钓,才能使心平安,不因身处危险水域而分心。第三,垂钓环境要选择清洁、卫生、山清水秀,无噪音的环境为最好,远离有辐射,及空气污染的地方,恶劣的环境是修性养身之大忌。第四,钓位的坐向选择:钓位的坐向关乎方位与五行,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人生小宇宙,宇宙大人生。人所处的方位空间每时每刻都在于所处环境空间沟通交换。例如:身处大草原,蓝天白云,百花齐放,生机勃勃,你是什么心情?身处一望无际的大海,你又是什么样的心胸?身处秃废、肮脏危险的环境,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感受?

同样是在空间位置之中,你的生理反应是不一样的,信息传达的能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能量的流向交换是不同的。放松心情,喜

乐的心情,溶入的心情,是虚心的,得到的是先天之能,而紧张沮丧恐惧的心情,是流出自身先天能量的、是消耗的。

在选择钓位坐向的问题上,首先要考虑自身不足的脏器,最好是选择针对性的五脏六腑有益的方位,因为天和人是合一的,不管人怎么认为,都是合一的,认为天和人是合一的,就和自然同类,认为天和人不合一的,就和人同类,把天和人看作不是互相对立的,这就叫做真人。五行与方位的关系前文所述,它们有相生相克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述。例如:你的肺、大肠有问题或想健肺,可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东南,你的脾、胃有问题或想健脾、胃,可坐南朝北或坐东南朝西北。你的肝、胆有问题或想健肝、胆,可坐西南朝东北或坐东北朝西南。你的肾、膀胱三焦有问题或想健肾、膀胱三焦,可坐东朝西。你的心、小肠有问题或想健心、小肠,可坐西朝东。这个坐向的依据,采用先天八卦的方向,也是人生小五行,宇宙大五行的空间与心理契合的意念依据。俗话说的好: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信有能”的词汇解释是:信什么,什么就有能量场,这个空间方向的五行与肉身内的五行及五行所属的五脏六腑有着灵性的沟通,这个道场效应前人已证实。

四、垂钓与养生

景近意远,竿短意长,凡此皆

是意,只在垂钓中。

垂钓是人类从为了生存到求清静、娱乐,再到爱护自然生物,养身修性的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在这个相当长的认识过程中,只有那些在思想上有质变的人,才能打开天人合一的大门,那就是从中国人说

的: “仁德之心”开始,只有真的从仁德之心作为出发点开始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自身与社会、家庭等等事物时,才进入真正的所谓升华阶段,人类任何公认的教派组织,都是不约而同的强调: “爱、慈、柔、信”,实际这一些词汇,中国人都归类为一个字“德”的范

畴, “德”的范围很大,大到它能形容和包涵所有正能量的、能互溶的、有利他或它的,能促进生命活力的,能永恒利益万物的,所有思想和行为。不管它是依任何什么表象示人面前的,仁者,爱人也,仁德之心就是重复和强调你要爱人,要怀着以上所以的德行之心去示人,当然这是理想的最高境界,然而人类又何尚不是追求最高理想而探索进步发展的呢?就是一般人很难达到而已,不一般的人有吗?可以肯定的说:有,不但有,还在人类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有,并且,人类的本心都尊敬崇拜和向往达到这个境界,这也是人类同源的佐证之一,只是这个有生具有的本心,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和博爱性有别而已,正因这个区别,就产生了分争,为了不产生这个区别,圣人提出了我们都是地球人的理念,这个伟大的理念同样是理想的,它想跨越易经中的需、讼、师、比、卦的人类逻辑内容,同样,它想跨过,欧共体、独联体,不结盟体等局限性的内容,这个提出我们都是地球人理念的人,他的含意言简意赅,与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一样都是思想境界最高的人,只是他或她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能量,使的过去式的和现在式的全人类的思想整齐化一,尽管他们的学说,论据都很伟大,但他们的能力都只是影响了一部分人类。为什么世界美好的、崇高的理想的事物,人类无法统一为标准呢?这也是独特的道家思维观所谓的阴阳理论之必然,这个理念是原始存在的,是人类不可能克服的,尽管你再强大,因为你无论依什么样的形式动念,就必生阴阳之果。如你的思想意念一动也就是刹那间就有不动的一,分成二了,有这个二,即阴阳,就会有三,有万物(包括万物的思想、形态等等),阴阳不是矛盾,不是好坏,不是高低等等(当然它也包括这些及所有的对立面)。“阴阳”应该说成是“分别”,总之不是一的概念,真正追究人类抽象的名词,都无法完整的表达名词所要产述的全部含意,你越想解释清楚,就越走向片面化和具体化,就越离它的本意越远,更何况人类的知识,思想境界,因历史时期不同,所产生对这些名词诠释都不同,只是大概的意思也就是大概的趋向相同而已,没有相反就很可以了。我们简单讨论这些内容,只是为了垂钓活动的修身养性,寻找出处与理论依据而已,这个理论依据是,在垂钓活动中升华的确据是你有了“仁德之心”,也就是

“仁德之心”为内,为阴,外在阳的表现是,爱护自然生物了,爱护环境了,喜悦之心不是建立在渔鱼猎鱼,贪求名利上了,而是依你与自然万物,你与天地之间先是依偎,后是不二的关系上的,这也是人回归本心“德”的表现,因为这个“本心”是原本生命的信息,就象佛教讲的人具足佛性一样,是本源的东西,是被后天自我意识所掩盖的东西,是博爱,是地球人理念的内容,而这个“本心”的发现只能是放下竞争与分别的心态,安静无欲时才能得以体现,不管是暂时刹那间的,还是保持一段时间的,还是长久的至到肉体的死亡,都能感悟它的存在,感悟到在身体上的具体表现,如身觉轻松,心情喜悦,看一切都是美好的,最起码是看一切事物都能容忍而没有较真的心态,在休闲垂钓活动期间不就是正好契合了这个心静、无争的心理状态吗?正是由于这个心静,无争的时间段里,才能自然的体现出这个宇宙“信息能”即“本心”,或者叫做“德”的能量来,这个本心在人的思维中存在,就叫德的存在, “德”在宇宙大自然中就是信息能量流,流到人的身体和思维意识中就叫做金丹,在你这个时有时无的追求过程中,就是炼丹的过程。用道家的说法, “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就是宇宙中有一种称之为气的能量(正能量,我们现在叫德能),它存在于虚无中,也就是在人没有意识中它就存在,有思维就一定不存在,人没有自我意识,也就是大脑没有分别定向的动念时,大脑产生“真空”时,它就会不请自来。所以我们说:只能通过虚无的方式来得到这个能量,采取虚无的方式吸收这种能量的过程,就叫炼丹。所谓虚无的方式,也是不得以而采取的总的炼丹方式的称谓,因炼丹方式很多,从而历史上化分了很多派别,如:所谓大江西派、东派、南派、北派;还是三丰、龙门、全真等等的丹派。但是他们的丹道精髓都不出气是从虚无中来这个范围。及这个能量气与人体及精气神的微妙联系,除精神范畴的性以外,身体形为的方式,也有共同之处,就是对调息的重视,调息就是调呼吸(空气),呼吸是人类与自身以外的宇宙信息能量交换的重要方式之一,(现在已知的,脑电波,自身的能量场等等),所以李道纯道师《中和集》云: “一阖一辟者,一动一静也,乾阳坤阴如门户之阖辟,即乾坤易之门也。……,以一身言之,呼吸是矣。呼则接天根,是谓之辟,吸则接地根,是谓之阖。”又云“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易,若于息上做工功夫,为佛为仙不费力。”可见呼吸是能得丹的路径,是生命能存活的通道,这个通道的两端,一端是生命,一端是宇宙的能量流,能量流是先天固有的,永恒的,在人身体中就为丹,也就是说谁得到这个丹,谁就得到了宇宙能量,那个人就是超能的人,是普通人不可思议的人,所有的美善形容词都加给他都不能足以说明他的全部,只能用神人或称仙人来描述他的玄炒,当然人类历史上没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高层次,但是所谓的中层次和低层

次却不乏其人,我们指的是有层次两字的人,层次代表修夫能量的大小,其包括修性养身与性命双修所示人的正能量的大小,大者高,次者中,再次者低,但不管高低是有能量的范畴,是所得,不就没有,就消耗你自身生命中所带来的先天能量及经水谷所转化的后天之能量,源发性的生命活力就没有供济,也就是没有长生久视的基础,贵生的理念可以免谈了。

但是在人类的社会事物中,每一个领域都不乏有“有能量”的神人出现,这同样包括垂钓活动领域,要充分相信藏龙卧虎于民间的谚语,因为谚语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社会上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某种经验和道理。”我们垂钓爱好者要不断学习,探索这个因垂钓而融于自然的道,因为中国人有独一无二的先人所创造的哲学思维方式,即:太极的易学种子,这个种子能适应在人类任何教派的土壤中生长(包括唯心论与唯物论等),因为它是宇宙永恒固有的信息,产生万事万物的本源之一,可以说是造物主的基因之一,也可以说是万物生生不息活力的源泉,它就是万事万物有与无的规律,它就是道的内容,悟到它就是般若智慧,就是彼岸,就是长生的范畴,就象宗门教下一样不管学习什么佛经,都是不二的真经,都能通往彼岸一样,人类360行,行行都能出状元一样,也就是360行,行行都能出现有能的神人,这就是道,因为有“有”。

而垂钓神人的出现对本人以及对社会有什么益处呢?也就是我们通过垂钓性命有什么益处呢?用亚圣人的话说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什么?兼济天下钓鱼爱好者,快乐、健康长寿,心态宁静,生活出宇宙本来“德”的模样来。自身的受益则不言而喻。古人总结了人生福报有五个主要内容组成《尚书》《浇范畴》:一曰:寿,英年早逝没有福,也就是人生要长寿。二曰:富,指的是老百姓生活要殷实,不是指的老百姓都是百万富翁。(即生活必需品的充实,无生存之忧)。三曰:康宁,指的是要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生活。四曰:攸好德,指的是人生有所喜欢的,应是道德,即被人所夸有德行,便是这人的福气。五曰:老终命,尽享天年,无疾而终。因一般人的生命是:生、老、病、死。垂钓之道同样契合了这些福份,首先垂钓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要宁静心态。二要依德为本,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现代人已经证明,一个好的平静的心情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通过以上两种在垂钓活动的自然事态,就能达到康宁的福报,在垂钓过程中,从全

神贯注的观漂垂钓,训练自己的内心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不去多想、多思与垂钓无关的事和物,再进一步自己的内心在好德素朴的基础上,快乐、安心、无欲,至到在这个垂钓的时间段里忘我,从而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能量溶合之中,身心流入了宇宙能量(也即先天的生命能量)。因此,通过对垂钓之道的学习探索同样能开悟人生智慧,达到天人合一的乐观人生。

最早养生理论来源于人类祖先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所体悟到的生命本身规律的一种养护智慧,后经历代中医、道家的不断总结探究、发展,现已成为相当成熟和完善的生命养护体系(学科),而道家的思维养生观主要包涵了:

1、对生命规律的认识,长生、沐浴、冠带、临宫、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循环规律,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的法则,将一个事物的上升阶段称为阳,而衰退称为阴,全阳为生,全阴为死,阳长阴消的顺生人,逆生仙的生命规律等等。

2、对生命的生存环境的认识,这包括:大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在一个阳光、蓝天、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活和在一个垃圾遍布雾霾的环境中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和文明和谐的社会中生活和在一个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社会中生活,生存环境能不重要吗?

3、对人生财富欲望的认识,财富对生命本质是不能改变的,生命对欲望的关系是有因果规律的等等。

4、对生命与生活规律的认识,食饮当有节,起居要有常。好劳勿太过,作息皆适量,虚邪与贼风,应该及时防。等等《养生康复宜忌铭》

道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无穷大的能量气场,人身是一个小能量气场,这个能量场有送给和无条件收回的动能,它不受宇宙内的所有有生物和无生物的自身需要的控制,它有它的“道”的运行规律,只有符合它“道”的规律,才能与它合一,也就是与道合一,才能与它一样永恒。也就是说,人身的小能量场只有符合宇宙的大能量场的运行规律,才能不断的得到补充与充实,才能长生久视,直至永恒。

中国人的远祖发现和认识到了这个宝贵的规律,因此不断的探究实践,传承,再认识,再实践,再总结。直到今日,从无间断过,虽然这个反复认识及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偏差、错误,但它总体还

是向着“道”的,即造物主本意的方向在前进,为什么说是正确的方向在前进呢?是因为随着人类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和发现,不断的佐证“道”的规律的实在性,最为可喜的是,中医学的理论及实践,自始至今一直伴随着和证实着这个“道”的规律的正确性,这个正确性指的是在人生精神上要豁达、谦虚,要安宁,素其位,要快乐,自身要和谐与社会,在身体上健康长寿。

综上所述,在垂钓活动中,垂钓者自始至终要本着无欲放松的心态,融入自然的心情,充分利用好在垂钓的时间段里,把自己融入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及垂钓活动中,用意念垂钓,因为意念是通灵的桥梁,首先把实我用意念变为虚我,虚我可以进入任何物我之中,最后再把我去掉,只有虚了,才能达到至高境界。

具体方法:在垂钓过程中,心态要安静放松,要自然呼吸,但尽量将气吸入腹部(也就是腹式呼吸),使全身尤其是腹部的9条经脉血气运行得到改善,也是一种比较缓慢的经络锻炼,对于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失眠症都有帮助。

也可以在抛杆的同时,用意念把浊气(物)随着通过杆、线、八字环、子线、钓、饵抛向远方,也可假想抛向前方的任何目标,但不要对人即可。但是随着线组的入水,意念随着线组尖端,把经过的水中精华之(物)气,吸附到线组上,再顺着线组(导线)媒介,通过大地引导到自己的脚下,涌泉穴(或任何一个脚指部位),进入体内上行至小腹(即下丹田内)。这只是垂钓活动的小周天方法之一,在这项活动中,同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是对垂钓者有益,并且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所需,可通过几个方法都可达到性命双修之目的。最为重要的是:信与坚持,才有功夫,才能达到目的。

(一)钓位的坐向是:坐北朝南。

南为乾,五行属金,(北为坤为土),乾为阳,人的身体前为阴、后背为阳,五行金对应脏腑的肺、大肠。肺为经,大肠为络。如: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肺的负担,所以,我们在坐向上要根据自身的健康需要选择坐向,从而用垂钓的活动形式,吸收清阳真气,补充自身之不足,达到有的放矢的身心的作用。

在钓位选择好坐北朝南,坐稳后,开始进入垂钓活动时,首先要静下心来,在炼丹理论的术语中叫做:凝神入气穴,凝者,凝聚,聚集的意思,神者,性也,“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玉叠笥青华秘之金宝内炼丹诀》。因此,意念是后天思虑的

识神,元神是先天自然所赋之本体,静为元神本体,动则化出真意,凝神入气穴与意守丹田是不同的,意守丹田,主要是将意念集中于脐下丹田穴内(或集中于上、中丹田内),用在垂钓活动上简单的说就是收心,使心先静下来,因为静为元神之本体,它是凝神聚气的法宝,心不静,神不敬,而这个心静下来收回来,放在什么地方呢?在炼丹术语上称为“存神”,“存神就是将神光凝聚于一点,不使它散漏,因为存神不限于存于身体中的某一处,也不限于身内,有时也存神于身外。”《道家气功宝典》。在垂钓活动中,我们将存神于浮漂之上,也就是通常钓友所说的漂人合一的理念,实际上存神、凝神的目的就是让者,尽快的静下心来,进入状态,进入什么状态呢?就是进入身心以外的事物不要再关心了,自身所关注的其它事物不要再去想了,也就是,外源不入(心),内源不出(心)的理想状态,为了尽快收回和凝聚这个心猿意马的心,垂钓者要把心思集中在浮漂的动静上,以一念抛万念,也就是存神于浮漂之目的,然后,根据自身的坐向,进行存想与导引,即坐北朝南,我们存想对面有一股洁白无瑕的温柔的天然的真气进入我的肺脏中,也可以想象成一股金光灿烂的润和之气进入我的肺脏(因为金的五气颜色为白色,本人认为不要拘泥什么颜色的气,关键是你能欣然接受即可,也可想象成其它什么东西,只要能合你的意即可)。

具体存想是:放下自身形体结构外形,想象自身的驱体是虚的,是非常大的气体,它可以任意变幻和随时盈满你所在的水域环境之中,可以抚摸和拥抱任何你想象和看到的事物,如:你周围的山顶或远近处的树尖部位及野草鲜花等,开始阶段呼吸自然均匀即可,大可不必采用任何调气方法,等有一定的凝神功底再说。

这样想象可以使你自然的溶入到垂钓环境之中,即忘我形,实我意,再初学阶段这是必须的,以有为方式进入的体统之中,所谓“实我意”:就是在垂钓活动中,将自身与钓杆、钓线(包括子线)、浮漂、钩甚至钓饵,用意念有机的整和联系在一起,为“一”的内容,能让意念从你的手握钓杆(或任何部位)开始向体外流出或泄出浊气,如:坐北朝南,用意念(也就是存想)将对面的清阳元气(即:金气)从百会穴进入上丹田,再进入肺脏之中,并且想象充满每一个肺细胞,并将肺脏中的浊气(杂质、不纯物,包括病灶等通称浊气),顶出或推出肺脏,沿着:1、呼吸道通过鼻孔排出。2、其余部分通过臂到手释放给钓杆,再有钓杆到大线(钓线),通过八字环到子线再到钓钩甚至到钓饵抛到远方或进入水底大地,完全排出。再用意念引导通过(水底的)大地,把大地的土气精华导入双足下的涌泉穴,通过涌泉穴进入肢体内,通过两小腿,两大腿上升合并进入小腹下丹田,再有下丹田进入中丹田,中丹田

有肺脏、心脏,用意念导引至肺脏,使之于清阳真气交合,为一小周天。或通过入涌泉穴进入肢体内,再通过两小腿两大腿上升合并进入尾闾关向上走督脉,到玉枕关,进入上丹田,再引导至中丹田的肺脏内为一小周天。这要看因人而易,而决定走什么路线,因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感应,即:哪一种适合自己有感觉就用哪一种方式,不要死搬硬套。

另外,对排泄自身的浊气和吸收宇宙之元气,都没有一种所谓的固定方式或方法同样是根据自身的感悟去施行,因为它是无形的,每个人的感觉是不样的东西,很难用语言化整为一的表达清楚,更何况是文字,这主要是因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本来是从五官的感觉中摄取出来的,要用来表达无形的能量流在体内的运行,当然是很困难的,以有形的东西比喻无形的东西很难,又由于人体内部能量流运行的周期性和节律不尽相同,使之更难描绘,所以本文只是大体概述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即可。如:排泄或释放浊气或吸纳清阳真气,可通过皮肤与九窍,用意念导引其任意呼出与吸入,不用局限用身体的某个部位,当然人的皮肤不管你用不用意念引导,它都随时随地与外界互通能量,意念导引本质上是意念节律的作用,我们利用的是意念导引可以诱发许多人体潜能的作用而已。但请记住,炼必有证,这是不争的事实。

通过以上的小周天运行,使整个肺脏充满了新的活力因子,增强了肺脏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了脏腑的健康,在垂钓开始时,这样的往复循环进行3-5次后,即可进入观漂垂钓了,不用再有意去引导了,只是凝神观漂即可,通过以上的,不同的人所用的时间长短不一样,但都会自然的进入意念引导的功夫平台上来,非常自然简单,因为垂钓活动正好契合了这种的方式。

凝神观漂与注意看漂是不同的内容,凝神观漂是存神于浮漂,是漂人合一的内容,漂的物象动,我的身体也动,但我的心神与漂的本质不动,也就是漂是眼识的物象,而漂本身是不动的,只是外力使这个物象在动,幻觉在动而已。至于钓线的大线或叫风线、主线,抛直与否(也就是抛满线与否)并不重要,有道是有弯弯线,没弯弯电,我们是通过意念的传递方式,钓线只是媒介而已,当然在垂钓过程中,抛满线,使人漂及前方的参照物三点为一直线最好,这是单纯钓点技术的内容。

钓到鱼时,根据鱼的游动方向和鱼的要力大小,我的意念是“随”(即太极拳术语:粘、连、黏、随),也就是意念的不丢不顶,即不生拉硬拽,也不任其自由,这就是“随”,钓到鱼,特别是钓到大点的鱼,喜悦是必然的,但喜悦的浪花应始终在心静的大海之中,至到鱼服了你的随,再起鱼也不迟,不管是飞鱼(小鱼)

也好,钓到大鱼也罢,都以钓后放流为最佳结果,(拿回去够吃的鱼也不可厚非),因为钓到鱼是依“和”的理念而喜乐,我从道中笑与喜悦,而不是渔获猎取之心的高兴。因为天地养育人在内的万物,是有人管理和为人生存而盗取的,是为人的生理及精神生存而需的,仅此而已,圣人孔子,在早期因生存所困,依渔猎为生,但他仍坚持,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也就是他钓鱼是为当天的生存之所需,绝不多钓更不使用鱼网去捕鱼,用带绳子的箭不射归巢栖息的鸟,也就是他钓鱼,射鸟是为当天的生存,不是为贪欲致富而为。而我们当今是为了缓解生活压力和娱乐,再高一层,是为了修性养身之目的,更不应该为了追求名利而大小统杀,破坏水生野生资源,因此,钓而放生是较高的精神文明之境界,更何况,虽然“万物人之盗”,但“人万物之盗”也在其中了,也就是你在盗取万物为自己所用的同时,万物也在盗取你,使你加快生老病死,你贪欲万物越多,万物盗取你本身的能量也就越多,这就是自然之道,心性的平静,快乐会使身体健康,这是不争的事实。

综上所述,钓位的坐北朝南,通过存想及意念的导引,使南方的金元气,即对面的先天“金”气能量与大地的自身本“土”之气,有机地在肺脏中和合,把肺脏中的浊气释放出体外,从而增强肺脏的有生活力,在垂钓的忘我时间段里,灵性的生命能量流加注于自身,长生久视的果就会体现。其它坐向的基本理念与方法亦复如是。

(二)坐西北朝东南

东南方向为兑,五行属金,同坐北朝南 (三)坐南朝北。北为坤

五行属土,土对应五脏六腑中的:脾、胃。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肌肉,脾统血,脾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升降之气即为中气,中气为人身之气的枢纽,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脾胃之气不足所带来的表象,营养不良,消瘦或虚胖,肢体沉重,精神抑郁,嘴唇粗糙,便溏水肿,心性烦躁,轻度贫血,牙龈萎缩,各种胃病(胀痛、酸、呃气、腹泻等)在垂钓活动中,首先要明确对应方向的五行属相及自身五脏六腑的五行属相,在根据自身所需锻炼的内容选择相应钓位,并把钓位安置在稳固,没有安全隐患的位置,坐稳后,要静心,观察钓位周围及远处的环境,体会和发现周边环境的赏心悦目点,没有局限性,任意的,哪怕是一棵小野花儿,也可以想象是它为你的到来而开放的,使你的心情能与它互动,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在坐稳、欣赏周围自然之美后,你的心自然就有放松和收回之意,(不要急于打窝、开钓)这样会使心情处在急躁求欲的状态之下,这样自始

就会使心态违背垂钓之道的理念。放松心态后,想象在你的对面有一股温柔的灵命黄气(也可想象成任何具有土元素性质的事物,如:稼穑过程中的能量或天地所包含生命活力的能量)通过意念吸入或在百会穴归入体内,或在印堂纳入上丹田,再进入中丹田,进入脾胃之脏腑,这个灵命之“黄气”是取之不尽的,它是先天的内容,是后天生命所需的内容,随着呼吸的自然节律,吐纳脾胃之气,根据自身的情况,可呼吸五次以上,当然是多多益善,即可进行垂钓,进入垂钓程序状态后,存神于浮漂之上,以观漂这一念排除其它杂念,存想吸纳进来的“黄气”,充实着脾胃之机体的细胞,吐出或排出脾胃之浊气,在整个垂钓过程中,不断随着呼吸,吸纳自然之阳气,吐出体内脾胃之浊气(阴气),最终成为一个从有意引导到无意自然的循环状态,这个自然状态,千万不要刻意去执行,但开始时一定要有意引导几次循环,其后就不要关注了,要相信自身的生命生物钟会自动调整的。

在有意垂钓的过程中,凡此介是意,在无意状态中,意也就在其中了,但此中的意是质变的意,是灵命之气支配的意,而不是后天的思想之意,在手握钓杆时,意想脾胃之浊气,可通过意念沿着臂到手释放到钓杆,再通过钓线,八字环、子线,甚至鱼饵进入水底的大地放掉,再用意念继续向下,向自身方向把大地精华之气(也可向下任何你认为无污染的地方采取)用意念推入双足的涌泉穴,再上升通过两小腿、两大腿汇入下丹田,再进入中丹田到脾胃与纳入的阳气进行交合,充实脾胃之细胞的能量交换,特别强调的是这一切过程都是“意念”的完成,只有坚持在每次垂钓活动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身心的愉快感与自豪感,这个自豪感是建立在与大自然混为一体的感觉,所带来的敬畏大自然的喜悦,并由此而带来的认同感之上的,以及它所带来的自信心与生命活力的换发。

善养者应持之以恒,掌握养生之方法,付之于持久的行动。 (四)坐东南朝西北

西北方向为艮,五行属土,同坐南朝北。

(五)坐东朝西

西方五行属水,为坎,西方对应脏为肾,腑为膀胱,“肾为先天之本,阳气之根,肾,其华在发,肾主骨,牙为骨之余,肾开窍于耳。”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故:骨和脑的兴衰发育皆由肾所生,脑为髓海,补肾即是健脑,肾气不足的表状:头发稀疏,发质枯干变白,腰背酸痛,无力,牙齿松动,听力下降,尿急尿频,老年性痴呆,膝盖发冷,头晕目眩等,所以垂钓活动中,应对自身的不足,选择钓位的坐向是娱乐养生两不误的选择,面朝西方向,

可以先存想,对面天山上尉蓝的生命之水(或水气,或你见过最纯净的自然水域之水),用意念引至从头倾泄到脚,包括冲刷内脏(从百会穴进入,在涌泉穴出),也就是从里到外的全部自身,用这天然之水,淋浴冲刷几遍,顿觉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同时也把身心疲惫之感统统冲掉,把冲洗后的浊水(气)用意念深深的埋藏于脚下深处,这样往复3-5遍后,可进入垂钓活动当中,存神与浮漂之上,通过以上的存想与存神的过程,使心自然平静放松下来,进入单一的垂钓活动之中,这时再用意念把对面的灵宝水气,通过自然的呼吸,吸入体内,或在印堂穴或在百会穴,意想进入体内,不要拘泥哪个穴上,自己认为哪个穴位能顺利的感觉到进入即可,通过上丹田,向下进入中丹田,再向下进入下丹田,从而进入两肾的每个细胞之中,这种天然之阳气会激发肾脏的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的活力(气是能量场)通过意念引导把肾脏、膀胱的浊气(经过督脉上行至手臂)通过手释放给钓杆,再通过钓杆到大线、八字环、子线、鱼钩、鱼饵泄入水底大地,当然,释放浊气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也可以通过手到杆到大线等抛向空气中,再用意念通过大地深处收回地中之“真气”,从涌泉穴进入体内,经小腿大腿上行合并与下丹田内从而进入两肾与自然之元气相交合,使之产生生命之能量流,这种往复过程就是小周天的过程,这种过程在垂钓前因人而易,重复几次都可,随意,再进入观漂垂钓之中,由自身的生物钟自行调节即可。只是在整个垂钓过程中,想起来时就用意念调节一次,小周天即可,不用刻意去想而已。 (六)坐西朝东。

东为离,五行属火,对应脏腑为心、小肠。主要是针对着心系及小肠的某些症状,尤其具有心病的五大症状者。不太适合钓鱼,当然是参与这种活动尚可,具有这些明显症状者,最好不要钓鱼,因为一旦出现了心系的症状,表明了心脏的疾病相对严重,而参加这种较为激动的活动,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但有一定体征而没有临床诊断疾病者(或者物理学检查阴性者),则完全可以使用坐姿的调整心系的活动,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心系某些症状的恢复,(冠心病的五大症状。1、是呼吸困难、胸憋、胸闷、气短,劳作或登高加剧;2、心绞痛;3、心悸、心慌、焦躁不安,典型症状是恐惧;4、头晕;5、舌头和口唇发紫,心主神明,心血不足则神志不安。不适合钓鱼)

在坐姿一定时,最好要调整到以下状态,在垂钓过程中,应对自身的症状作钓位选择,以便有的放矢,当坐稳后,首先观察环境,平静心态,亲和自然之美境,存想对面方向有一团圣火,高尚纯净无比的自然之火(气),如:想象,奥林匹克火炬最初有希腊圣女

点燃的圣火等,一切是在想象与意念之中,用意念将圣火引导至身体内外,自上而下,从百会穴进入包括毛发,自上而下的缓慢的燃烧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把皮肤及毛发乃至内脏所代谢的杂浊之物全部燃烧掉,便使肉身换发新的朝气,陈旧浊物埋入脚下深处。甚至闻到和听到燃烧肉体杂质的气味和声音,这样的引导重复3-5次即可,这样同时起到了收心、静心的作用,再抛杆进入垂钓状态,存神与浮漂之上,存想对面有一股火的热能,通过呼吸用意念进入体内或通过百会穴进入体内或通过百会穴进入上丹田,由上而下进入中丹田,亲吻心脏,另一部分进入下丹田,这股热能之气会使心脏感到象是在襁褓之中一样的安心与温暖(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心理感觉的反应,即唯心(识)论,但它又是有质有能的“气”物,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事物,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气,都有自己的能量场,这个赤色的热气(也可称其为元气、真气)是灵命之气,是炼内丹的必须药物,你能不能得到这个气是另一码事,只有坚持不断的长期练习也就是功夫到了,必有能量加注于你。是自然之事),它给心脏带来新的生命活力,使每个细胞都得到能量的济养,代谢出旧的不健康的浊气(质),用意念通过手臂、手传递到钓杆之上,再经钓线、八字环、钓钩甚至鱼饵释放到水底的大地深处。也可在抛竿垂钓时,同时抛向空中。

在垂钓过程中,随着浮漂的动与否,专心观漂,起杆,抛杆均在自然状态之中,漂动起杆,刹那间手眼无意的配合也是神气的完美组合,只是存神在漂而已,也就是人与神合一,神与漂合一,漂与人合一,漂动人自然而动,这样漂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在我的神志之中,在外人看就叫全神观注,在自身就叫漂人合一,因神气接合而钓上的鱼获所带来的快乐,是敬畏自然神奇的喜悦,而不是欲望满足的喜悦,它们是有质的区别,是身心趋向的区别,是天人合一的妙哉与自我贪婪的区别,在垂钓过程中的反复抛杆,一是可通过钓杆及大线等把体内相应脏器的浊气抛向空中或假想的远处,二是可通过钓杆及大线等将浊气释放到水底之中,再用意念吸入大地深处的精养之气(可以想象成任何物质或气体)。通过涌泉穴进入体内,分别经过小、大腿进入下丹田,上升至中丹田与心脏的赤色热元气,交合在心脏的全部细胞当中,这样就完成一次小周天的循环,这样往复几次后,就不用再刻意去想它了,凝神观漂垂钓即可,虽然垂钓活动是娱乐活动,是放松心情之活动,但通过以上的存想、存神、意念导引的过程,就可称为带功娱乐活动,带功放松心情活动,这样的带功垂钓就是在养身,其外表体现是:祥和、喜乐。 (七)坐西南朝东北

东北方向为震,五行属木,五脏六腑为肝、胆。

肝病常见症状:1、恶心呕吐,食欲不振。2、低热(急性黄疸型肝炎)。3、浑身乏力,劳累异常。4、肝胆患者,巩膜黄染,皮肤发黄,尿黄。5、牙龈出血,免疫力下降,肝区疼痛,腹部胀痛等,有严重的肝脏或胆囊疾病,往往难以实施垂钓,不管是肝炎的急性期或是慢性期,都处于一种发展阶段,都需要静心修养,不适宜钓鱼活动,但只要不是急性胆囊炎发作,慢性的胆囊疾病可以通过垂钓的坐姿调整肝胆脏腑的协调性,除以上肝病常见症状外,而没有发生病变者,根据五行与朝向的关系,可选择这种坐向加以修养,了解这些基本的身体不适,是为了在垂钓活动中,更好的选择方位,修复各相应脏器机能协调性,维持平衡,有的放矢的利用好垂钓过程中的时间,修养身体。

钓位选定,坐稳后,面对东北方向,观察对面的远近自然之环境,把对面方向不论远近最温馨的景或物,做为自己此次精神和身体所吸纳的美食,吸收其自然神奇与精采活力的营养为已所用,并心存敬畏与感恩之情,增强自身的修养沉淀,从而使心情放松,平静。在开始垂钓前把对面美好的景物想象成是一团充满活力的能量气流(或青色之气,“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四圣心源,无人解》)。通过意念引入百会穴进入脑海,即上丹田,下行进入中丹田,充实肝胆之细胞活力,替换或排出肝胆的浊气,可下行通过下丹田进入两大腿,再下行小腿至脚底,涌泉穴释放出身体,用意念引至大地深处,或用意念引导至臂再经手通过钓杆、大线、抛出。这个抛出:一是可通过抛杆垂钓时抛向空中,二是可通过抛杆垂钓时等待子线、钓、大线进入水中时,放出。三是可通过鱼饵着地(或钓钩着地)时排入水底大地。总之,意念无界,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想象排放到任何地方,只要不排放在他人身上即可,因为这是一种能量交换过程,有损他人健康,并且自身会产生恶念,损人不利己,起不到修性养身之目的。意念的引入与导出,实则也同时配合着呼吸,引入与吸入的是大自然的先天元气之精及清静、喜乐、无为之神。呼出的是后天自身的脏腑浊气及烦恼,欲累之鬼。以上的引入与导出在正式垂钓之前做5次左右即可,这样心情会自然平静放松下来,再进入观漂垂钓之中,存神于漂,也就是把思想集中在观漂上。此一念排除其它杂念。在垂钓过程中的其它引导排除方法与前面所述类通,自己感悟,只是在垂钓过程中坚持小周天的循环过程,垂钓结束时,应有敬畏与感恩大自然之神,赐予你的生命活力之能量。 (八)坐东北朝西南

西南方向为巽,五行属木,对应五脏六腑的肝、胆,所以与坐西南朝东北道理一样,不再重复。

综上所述,在垂钓活动中:

1、放松、平静心情是第一重要。

2、再下来才能进入非常重要的存想(想象或称默想)阶段:如(1)立秋钓位面朝南方端望,存想有一股白色气团(各种人体所需的全部金属元素精华),吸入口中,吞入肺脏,充实肺气。(2)立夏:面朝东钓位端坐,存想东方有一股赤气(光明圣火的能量)进入心脏。(3)立春:面朝东北钓位端坐,存想东北方有一股青气(从繁茂的森林之中)进入脏腑,充实肝气。(4)立冬:面朝西钓位端坐,存想西方有一股黑气(纯洁无比的天山之水)进入肾脏,充实肾气。(5)四季之中,面朝北钓位端坐,存想北方有一股黄气(生长万物的大地之气)进入脾脏,充实脾脏。再如:可默想头顶之上有北斗七星光辉闪耀,使精神更加充沛等。

3、意念的引导:是通过意念使自身与大自然外界互通交换信息能。

4、存神与浮漂之上,是为了垂钓过程中,集中思想,漂人合一,忘我融入自然。

5、结束时,要敬畏、感恩大自然之神,赐予我们精神与身体的活力修养。

6、要不断的精进,开悟,人生与垂钓之道理的关系所在。最终达到性命双修之目的。

从功夫上讲:所有以上人身与外部的意念循环,均属于“小周天”的范围之内,因为“小周天”全是以自己受用为目的,即是自利的功夫,这在道家称炼“本身阴阳”。把周天功夫用于身中之外,道家称练“同类阴阳”,因为天人,地人,人人合练,故又称“大周天”。《超功能气功宝典》,也就是说,分别“小周天”与“大周天”的功夫,在于“小周天”没有搬运功夫,不能同类阴阳,只能本身阴阳。而有搬运功的大周天,可移到济世救民,利他的事业上,即可把周天功夫用于身外,使能量流处于循环的状态,才能称之谓大周天功夫。

明代柳华阳大师所著《金仙证论》的练丹要旨:总则——以精补精筑基,练丹系统元精成丹,服食此丹可以增能开慧,延年益寿。精是养身强身,精神充沛,是补脑健心,增强智慧的至宝。肾中的元精,精满的时候,便可化气,练这个发生的气,收回或补其元气,这便是丹,丹能保其精,补其脑,调其心,治愈各种疾病,使身体健康,神经敏捷,精神明净,又能将其功夫搬运其身外,济世黎民。因引气于督任脉之中,形成一周天,故称小周天筑基功,筑基功步骤:1、练己,2、调药,3、采药,4、卦固,5、练药,6、采丹。

性命双修:就是上丹田神意(性功)与下丹田肾气(命功)的功夫。《超功能气功宝典》

王永利

2016 2 28

为之思也

—— 随笔

呜呼,今齐鲁垂钓之首府,因治世所至,垂钓之众无它决,随也。然今上焉者,即善又征,民弗从呼?交下不渎,处前不害,事以己任,事无成呼?慧而自信,亲近而远臣不至呼?实乃万众垂钓之幸也。

今受之命,甚感恐危,然吾有志同相谋之友,共而为之,不忮不求为所行矣。

纵观现垂钓之态而命物,知存之门户,筹策内外疆之赛也,希应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因势利导而守其本也,本也,钓之惠众也,爱之自然也,无待之逍遥者也。实乃万物通无序,而有为之无序顺也,夫众钓之中享乐耳,然果之肃,威之示焉,至纵横之间也。

闻之古言,加劝加沮身外也,绝利一源不负息壤之理也,待齐鲁漫山花红时,布衣与友笑之中也,希矣!

大胡子

钓悟

夫也者,七情之所控,而垂钓趋喜乐之为也。然,放之心斐,吸之清阳真气,呼之脏腑之浊耳,依于自然之间,逗之鱼野之中,实乃钓心而非渔鱼也。心之意所居,其心机也。向善向恶一念也。善而若水,随其意也。固自由心意为终矣。

嗟呼,夫之垂钓,忘弃自由之本,而追其物欲,真乃本末倒置矣。视以道观,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求畜于笼中,何也?神虽王,不善也。

五日之工,身心所困,乘之垂钓,放之自然。天地人一线所牵,而融为一体,随标而拍,和标而动,情动于中,无时无虚,此外缘不入,内缘不出,道在其中,道法自然,命在其中,天机所在,元神所至,此为性命双修矣。古人,因生计所困,仍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时至今乎?惭愧!惭愧!然一心三意,再于求它,何来养生之理?食其时,而万化安,夫不知其垂钓之理,只所以理在。所谓:大道不离方寸地,如要外寻妄劳神,大修之,有易难,我命由我不由天,实乃垂钓之锻炼身心也,非渔也!

大胡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