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力学()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力学()

来源:暴趣科技网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

码: 080100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力学方面的教案、科研或相关工程设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力学和数学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 外国语;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及 数值分析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较 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重庆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创建于 1978 年。 1981 年获得固体力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校最 早的硕士授权点之一; 1986 年获得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原重庆大学八个最早获得 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之一; 2003年获得力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07 年力学一级学 科被确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重庆大学力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括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基 础力学四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基础 力学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拥有先进的 MTS 材料实验机和并行计算机系统等一批重 要设备,为力学理论、实验和数值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数十项国 家和省部级工程以及大量重点横向合作工程,获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

1多场耦合理论与智能材料及结构力学 2 生物材料力学与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备 3材料与结构的强度与破坏

4 超常环境下材料及其微结构特性的理论与测试 5纳 M 材料特性及其微结构机理、多尺度及跨尺度分析 6 结构动态特性及失效

7结构运动与变形耦合动力学及控制

8微重力下晶体生长过程的流体动力学、热张力流和浮力流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9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的关键力学问题 10 多孔介质力学及其应用 11生物力学

12 振动测试理论与技术

13 智能与虚拟仪器的研制与开发 14 可压缩流体动力学 15 超音速流和冲击波 16 线性波和非线性波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 材料的强度理论与破坏机理

1 / 8

2 智能材料及结构力学

3 材料特性的多尺度及跨尺度分析

4 结构分析与优化 5 结构振动及控制 6 复合材料力学 7 非线性动力学 8 力学测试技术及仪器 9 计算流体力学 10 气体动力学 11线性波与非线性波 12 浅水动力学 13 多相流体力学 14 环境流体力学 15 生物力学

16 振动、冲击的测试、模拟与控制 17 冲击动力学

18 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19 岩石、混凝土强度

20复杂力学问题数值计算方法与软件 21 结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22 结构健康监测 23工程流体力学 24 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稳定性

三、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至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为一年,学位论文工 作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

四、培养方式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 师<组)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 道德教育、制定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在 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 分。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 28 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低于 15 学 分,选修课不低于 10 学分 <鼓励跨一级学科选修适量的专业课程),必选开题报告、学术 报告和专业实验环节各占 1 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件一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在修完必要的学分后,学生必须开展相对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包括从文献阅读,选 题,一定深度的理论分析,计算机编程和 <或)实验,大型商用软件的学习与熟练运用,

< 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

学、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

2 / 8

数值分析方法的掌握运用,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参与科研工程并完成和编写一定 分量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后撰写符合学位论文要求的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系统的研究思路和计划,反映系统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有一定 的见解和学术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学前沿性或相当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应具有较饱 满的工作量,有明确而可信的研究结论。论文的撰写应符合科技文献的编写规范,具有良 好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精炼准确,外文摘要等的编写合乎要求。

七、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主要参考书目

( 1) 范镜泓,高芝晖著《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重庆大学出版社, 1987

( 2) ( 3) ( 4) ( 5) ( 6) ( 7) ( 8)

W. 弗留盖,张量分析与连续介质力学 <白铮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冯元桢,连续介质力学导论 <吴云鹏 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7.

1980.

Y. C. Fung, Foundations of Solid Mechanics, Prentice-Hall inc, 1980

黄筑平,连续介质力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黄克智,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19 王勖成,有限单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Zienkiewicz O C, Taylor R L,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Vol.1 The Basis,

5th

Ed. 2000.

( 9) Zienkiewicz O C, Taylor R L,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Vol.2 Solid

Mechanics, 5th Ed. 2000.

(10) 李人宪,有限何体积法基础 <第 2 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 11 ) H. K. Versteeg and W. Malalase Kera,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Englamd: Longman Group Ltd., 1995

( 12 ) J. H. Ferzjger and M. Peric,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Fluid Dynamics,

Springer 1999

(13) 陶文铨,数值传热学 <第 2 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 14 ) D. A. Andersen J. C. Tannehill R. H. Pretcher,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and Heat Transfer, 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4

( 15 ) C. Hirsch.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s, John

Wiley & Sons, 1992

( 16 ) P.G. Drazin and W. H. Reid,Hydrodynamics Stability

( 17 ) Sauro Succi, The Lattice Boltzmann Equation for Fluid Dynamics and

Beyond,

Oxford Science Publications 18) 殷有泉,非线性有限元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12月。 19) 20) 21) 22) 23)

何蕴增,杨丽红,非线性固体力学及其有限元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 刘延柱,陈立群,非线性振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陈立群,非线性振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陈树辉 ,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定量分析 ,科学出版社 ,2006 年。 闻邦椿,非线性振动中的解读方法及工程应用,东北大学出版社, 社, 2007年 10月。

2007

3 / 8

年。

24) 25) 26) 27) 28) 29) 30)

王仁,黄文彬,黄筑平,塑性力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黄克智,黄永刚,固体材料本构关系,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卓家寿,黄丹,工程材料的本构演绎,科学出版社, 王振发,分析力学,科学出版社, 2005 年。

叶敏,肖龙翔,分析力学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许庆余,分析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年。

2009.

Whittake , A Treatise on the Analytic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and

Rigid Bodie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ree Bodies 。 31) 周星德 , 姜冬菊著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 ,科学出版社发行部, 2009年 11月。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顾仲权,振动主动控制,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7 年。 普朗特 , 流体力学概论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吴望一 , 流体力学 (上,下>,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克勤 ,许春晓 ,粘性流体力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章梓雄 , 董曾南 , 粘性流体力学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陈传尧,疲劳与断裂,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吴鸿遥,损伤力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0。

伍颖,断裂与疲劳,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8 。 林吉忠,刘淑华,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 (41) 王忠光译,S. Sureshv美)著,材料的疲劳,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年第二版。

1999

42) 43) 44)

Thompson P. A., Compressible Fluid Dynamics , McGraw Hill, 1972 Zucrow M.J., HoffmanJ.D., Gas Dynamics Vol.1&2,J. Wiley & Sons, 1977 Courant R., Friedrichs K.O., Supersonic flow and Shock Waves,

Springer- Verlag,1976 45) Whitham G. B., Linear and nonlinear waves, J. Wiley & Sons, 1974 46) 47) 48)

周毓麟 , 一维非定常流体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陈景秋,王宗笠 ,双曲波问题的双特征方法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

社,2001

Lee Davison, Fundamentals of shock wave propagation in solids,

SpringerVerlag, 2008

2、重要学术期刊

(1)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4 / 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Solids and Structures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Fracture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 of Materials Composite Structures Acta Mechanica Sinica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Composites Science &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Physics of Flui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Computers & Fluid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Shock waves 力学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 应用数学和力

学 力学进展 空气动力学报 计算力学学报 工程力学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与冲击 实验力学 应用力学学报 医用生物力学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5 / 8

八、跨一级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要求及课程目录

1对跨一级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考试成绩如实记载。

1 -3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

2、课程名称

本校工程力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计算 力学、振动力学、结构力学、实验力学。

九、论文评审与答辩

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按照《重庆大学研究生手册》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则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 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讨论后方可授予硕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

学院分委员会或主管院长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2018年4月25日

附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研究 自然辩证法概论或社会科学方 学 位 ▲ 公 课 共 基 础 课 学时 学分 考核 开课 学是否 新修课 要形式 期 增 求 G0101 36 2 1 必修 18 60 60 60 60 40 40 1 3 3 3 3 25 2.5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1 G0401 G0402 G0403 G0404 G0601 第一外语一英语(基础外语> 第一外语一日语(基础外语> 第一外语一俄语(基础外语> 第一外语一德语(基础外语> 矩阵论 应用数理统计 1或2 1或2 必修 15 1或2 1门 1或2 1 必修 G0602 1或2 2门 6 / 8

G0603 G0604 G0605 G0609 G0611 数理方程 随机过程 取优化技术基础 数值分析 模糊数学 专业外语 40 32 40 40 32 16 32 32 32 32 32 32 32 2.5 2 2.5 空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1 1 1 2 2 1 2 2 2 2 2 2 2 2 1 必修 否 ▲ S20080102001 专 业 基 础 S20080102003 课 S20238 连续介质力学 计算固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张量分析 非线性有限元 非线性动力学 工程材料本构关系 1或2 1 1或2 否 否 S20080102009 S20237 ▲ 专 业 课 1或2 「否 1或 2 否 S20246 S20253 二外 1或2 1或2 否 否 G0405 英语 G0406 德语 G0407 日语G0408俄语G0409法语 虚拟仪器 数字信号处理器及其应用 科技文献检索及利用 塑性力学 冲击动力学 分析动力学 结构振动控制 粘性流体力学 疲劳、损伤与断裂 实验力学及测试技术 可压缩流体力学 2 2 公共基础课、非 学 专位 课 业方> 向10 课、专业选修课 G0802 G1101 G2401 S20080102008 S20080102018 S20080104022 S20239 S20240 S20241 S20242 S20243 「30 30 r 16 32 r 32 32 32 32 32 30 32 2「 笔试 2 笔试 1 : 笔试 2 笔试 2「 笔试 2 2 2 2 2 2 1或2 否 1或2 「否 1或2 否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1或 2 否 1或2 2 否 否 1或 2 査 1或2 否 开题报告 1 1或2 S20247 实 验 学 位 、 必 修 实 践 环 节 等 力学专业实验 16 1 M2 听取学术报告至少8个 1 理论力学 0 0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1或2 补 修 无 课 程 材料力学 1或2 弹性力学 0 0 1或2 跨一 级学 科必 需补 修1-3 流体力学 1或2 7 / 8

计算力学 0 0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1或2 振动力学 1或2 门本 科主 干课 程 结构力学 0 0 1或2 实验力学 1或2 复合材料力学 0 1或2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