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倍数与因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乘法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与合作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3.情感目标:介绍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倍数和因数,并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3分钟)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数手指头,并记录。
(两个同学合作,提醒没有的时候记做“0”)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数吗?
学生:自然数。
教师:在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有许多非常有趣的联系。今天,我们在非零自然数中来找一找。
什么是非零自然数呢?
学生:就是不包含0的自然数,也就是1,2,3,4
二、自主学习。
1.教学例1。
教师:现在请大家翻开数学书124页。(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
教师:我们来看看韩信是如何安排的呢?(请大家观看例1插图)
学生:排成4排,每排9人。
教师: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安排来写个算式。
生1:4×9=36。 生2:36÷4=9。
教师:4,9,36这3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4和9相乘就得到36。
生2:36能被4和9整除。(复习整除,并讲解倍数与因数都是要建立在整除的基础上得。)
教师:我们还可以这样说:4和9都是36的因数;也可以说:36是4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
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小练习:课堂活动。(课件出示)
2.填一填
现在老师给你们36个士兵,要求每排人数一样多,有哪些排列形式?请同学们在 纸上画一画,写一写。
(要求:小组合作,一人画圈表示士兵,一人写出相应的算式,一人填表格。提示:可写乘法和除法。)
学生:1,2,3,4,6,9,12,18,36。
强调:当两个因数一样的时候只写一个。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找到36的因数的?
(看哪些数相乘能得到36,这些数就是36的因数。反过来,36就是这些数的——倍数。)
那么现在请大家找找下面这些数的因数又是哪些呢?
(注意:找得过程中请思考,怎样才能快速地、完全地找到这些数的因数。小组合作交流,找代表汇报。)
观察它们的因数。发现了什么?
(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因数都是它们本身。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再说说你们都是怎样把一个数的因数完整地找出来的呢?
(从最小的因数1开始,成对找,一直找到两个数非常接近或者相同为止。)
活动:出示一个数字,师生共同完成找它的因数。
3.教学例2。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
(出示:在6,30,55中,哪些数是6的倍数?)你能判断吗?
(6是6的倍数。因为6=6×1。30是6的倍数。因为30÷6=5,30能被6整除。 55不是6的倍数。因为55不能被6整除。)
我们刚才是如何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6的倍数的?看这个数能不能被6整除。
4.试一试
你能在1~100的自然数里,找出7的所有倍数吗?
学生:7的倍数有7,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8。
我们能找到它最小倍数——它自己。我们能找到一个数的最大倍数吗? (找不到。)
强调:(一个数的倍数有无限个。)
三、课堂延伸。
其实啊,在数学里有一些数非常特殊(介绍完美数,它因数除去本身,剩下的因数相加就等于它本身,这样的数叫做完美数,举例6)
像这样的数科学家们最感兴趣了,这种完美数在数字当中并不是很多。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也和科学家一样找一找呢?
其实这些完美数在目前的生活中并没有多大地用处,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发现 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