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来源:暴趣科技网


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李外河小学小 李忠

新课程改革是这几年来我们听的比较多的话题,哪么新课程改革到底是什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课堂教育方式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就这个话题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自己多年的新课程改革中的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任务,概括地说,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工业经济对于“效率”的崇拜又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以简约、规范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因此,建立在对知识加以分门别类基础之上的分科课程就成为课程结构最重要的特色。因此我认为课程改革应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应有重大的转变。

首先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是老师新课改下第一要务。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一定要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和物联系起来,能用一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目标,不能局限于几

个知识点的教学,只限于应对考试。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用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要面向学生一生的发展生活需要。

然后,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只是求一个花样多,形式怪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 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为了加大课堂密度,赶教学进度,一股脑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再,搞题海战术,弥补自己教学中的疏漏。时间一长,学生没有了学习积极性,他们不会思考,只是坐等其成。因此我们一定要给学生留些思考空间,给学生发展空间。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最后,要从根本上转变评价学生的方式,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事实上,一个班上是没有一个不愿进步和没有进步的学生。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学习评价注重激励性和发展性。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自己对新理念的理解,我对学生的评价越来越重视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学习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这种激励和发展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新课改并不是推倒重建的教育“”,对于传统教育中一些优秀做法,比如,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我们还应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处理好对原来模式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