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1期 资源与环境科学 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及防雷减灾对策 封心充 (河南省开封市气象局,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 雷电灾害是开封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特别是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极其严重。基于此,本文 结合开封市气象局农村防雷现状,对开封市农村地区雷电灾害频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雷减灾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雷电灾害;原因;防雷减灾;对策;农村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1-0209—01 雷电灾害是危害人类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开封市位于 黄河中下游,太行山脉东南方,地处河南省中东部,属暖温 带性季风气候区。开封市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气 候条件的影响,成为雷电灾害高发区,每年均会发生各种雷 电灾害,近30年开封市年均雷暴日数为20多次,近几年已 上升至40多次,雷电灾害的发生给该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 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相关灾情统计表明,农村已成为雷电灾害 发生频度高、影响范围大、受灾程度严重的区域,特别是因 雷击伤亡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因此,要加强对农村雷电灾害 原因分析,找出科学有效防雷减灾对策,降低雷电灾害损失。 1农村雷电灾害原因 1.1 村民防雷减灾意识淡薄 大部分村民受学校教育程度有限,文化知识相对欠缺, 对雷电科普知识不了解,甚至有些村民存在封建迷信意识, 认为雷电灾害是天神震怒,没有办法避免。另外,村民因为 主要收入依靠田间劳作.即使在雷雨天气有时也会照常外出 劳作,田野一般比较空旷,极易受到雷电袭击。同时因为雷 电知识及防雷能力不足,碰到雷雨时,不知道如何防御,常错 误地认为躲在大树下面或田间II每时搭建的草棚中就没事. 殊不知这样极易引雷上身,威胁生命安全。 1.2农村电器雷击隐患多 随着我国大力倡导建设新农村,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 快速发展,电视、空调、冰箱、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开始在农村 广泛普及,农村地区的供电以及电子设施也逐渐增多。这些 电子设备均未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信号接收器以及高压电 线等均设置在空旷田野,极易受到雷击。另外,农村居民居 住比较分散,配电系统规划还不科学合理,许多电线在高处 架设且长期裸露在外,一些村民还自行拉接信号线及电线, 长期在外裸露的电线及信号线增加了雷击隐患。 1.3农村防雷基础薄弱 农村地区防雷资金极其短缺,无法满足防雷减灾的实 际需要,致使大部分农村地区防雷基础设施特别薄弱。许多 农村住房都是村民自行组织人员建造的,不仅没有对房屋 进行科学合理的防雷规划设计。而且也没有对房屋加设任 何防雷装置,有的即使安装了防雷装置,由于没有定期检测 与维护,也失去了避雷效果,这些都增加了农村雷电灾害的 发生频率。 作者简介封心充(1977一),男,江苏沛县人,工程师,从事雷电防御 工作。 收稿日期2017—03—13 2对策 2.1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提升村民防雷意识 加强农村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广播、发 放宣传册、电视、微信以及LED显示屏等方式广泛宣传,充 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安排气象防雷技术人员深 入农村对村民进行现场防雷指导及培训,让村民了解雷电危 害性及雷电防护作用,掌握雷暴天气有效防御措施及房屋防 雷技术等,增强广大村民防雷减灾能力。一旦发生雷电灾害, 村民便能够及时自救及互救,最大程度地减少雷电危害㈣。 2.2建立健全农村防雷减灾管理体系 气象部门应该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权限.联 合通信、消防、电力、规划等部门,全面做好农村地区防雷规 划,并做好相关的审核、验收以及质量监督等一系列工作。 气象防雷技术人员应积极对村民鼓励引导,协助村民安装防 雷装置。雷雨季来临前,应加强对开封市农村地区房屋结构、 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等检查,限期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严 肃查处违反雷电灾害防御相关法律法规人或事,切实落实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地区防雷减灾能力 。 2.3加强防雷减灾队伍建设 在农村地区成立防雷减灾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驻村 气象信息员、乡镇安全生产监督员、村干部以及农村电工构 成。气象防雷技术人员要对这些防雷减灾人员进行专业系 统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要建设防雷减 灾示范区,树立防雷减灾典型,切实让村民体会到防雷减灾 的重要作用,鼓励村民共同参与防雷减灾工作,以便其遇雷 电灾害可迅速做出应对,将雷电危害程度降低。 2.4加强农村雷电灾害的监测。提升预警预报水平 根据开封市农村地区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需求,以雷电 监测站网作为重要依托,加强对雷暴天气的监测,建立完善 的雷电灾害信息预警平台,实现雷电灾害信息实时显示、查 询历史雷击灾害资料、分析统计等,提升雷电灾害预警预报 水平。同时根据雷电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 雷减灾工作方案,并借助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及互联网等 及时向村民传递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减少雷电灾害损失嘲。 3结语 由于农村地区防雷基础薄弱、线路规划不合理及村民 防雷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村地区雷电灾害频发。 农村地区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必须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 视,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农村防雷减灾管理 (下转第211页) 209 罗兵等:1968--2016年康乐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系统 1.2 35 3O 0.8 < 、 25、 20 15 臼 惺 噼0.4 媾 10黯{ 5 O 0 1968 1973 1978 1983 1988 1993 1998 20o3 2008 2013 年份 图2 1968--2016年康乐县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 年份 图3 1968—2016年康乐县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 关,而且与暴雨的强度(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降水量的 多少)有直接的关系。康乐县虽然曰降水量≥50 mm的暴雨 日数很少,但降雨量集中,强度接近暴雨,依然可以发生暴 雨灾害。统计分析有记载的康乐县山洪灾害,其大都是由于 强度意义上的暴雨引起的。一般情况下,雷雨天气的降水量 超过20mm(其持续时间一般在2 h内)或6 h内稳定性降 水的雨量超过30 mm时,康乐县就可能出现洪灾。 2-3康乐县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 对500 hPa 3个关键区域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分析表明, 影响康乐县强降水的系统主要有3个:中高纬西风带冷槽或 冷涡、青海高原低涡或切变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单一 系统造成的强降水较少,且不同时段影响系统不同,高原槽 及冷槽或冷涡造成的强降水容易出现在5月、6月中上旬、 9月中下旬及10月;6—8月强降水过程主要由3个系统共 据1976--2016年康乐县因暴雨造成的经济损失统计 资料,分析了康乐县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受灾和成灾 特点。数据显示,研究时段内,由暴雨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的 同造成,其中高原低涡是强降水产生的主要系统,冷槽一般 位于高原低涡后部,槽前正涡度平流的输入使高原低值系 统得到增强和发展;副高边缘充沛的水汽和热力条件。形成 受灾人口为101.9万人,死亡人数为3O人,倒塌房屋2201间, 受灾面积为97 274.6 hm ,绝收面积为48 700.0 hm2,农业经 济损失8 847.23万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 145.72万元。 了中尺度雨团产生有利的背景条件 。 3结论 康乐县因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相对较大的时段有15个, 其中1996年以3 306.2万元达到40年最高峰值。 其中1989年7月22目康丰、虎关、流川、白王等乡降 大暴雨,日降水量达131.9 mm,为建站以来最大的一次,大 暴雨使县城街道积水深20~50 cm,4个机关和90多户居民 (1)康乐县暴雨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6:00至次日4:00, 即在傍晚和夜间多发,属于典型的夜雨型和午后傍晚型。 (2)暴雨属于量级较大的强降水,康乐县直接达到暴雨 标准(曰降水量在50mm及以上)的气候概率很低,是小概 率事件,但出现非暴雨量级的强降水也同样造成灾害。 住宅进水,淹倒房屋10多间、围墙逾200 m,农田受灾面积 达200 hmz,冲毁河堤、公路、房屋、树木等造成全县直接经 济损失70万元。1994年8月10日出现大雨,洪水使附城、虎 (3)康乐县每年出现的暴雨次数总体趋势是增多的,且 年际变化大,1968--2016年暴雨出现几率为4~5年1次.年 均0.2场,但近l0年来暴雨增多,平均每2年l场。 (4)统计分析表明,近l0年来暴雨造成的灾害中受灾 人口趋于减少,但经济损失增加明显。 (5)康乐县暴雨发生的环流类型有3种:中高纬西风带 冷槽或冷涡、青海高原低涡或切变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4参考文献 …1李栋梁,刘德祥.甘肃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39—170. [2】裴彬.近3O年来甘肃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干湿状况的影响fJ1.干旱 区资源与环境,2009,23(9):90—94. [3】赵庆云.1994年汛期甘肃天气气候综述与分析[J].甘肃气象,1994 (4):19—20. 关、流川3个乡镇受灾最为严重,共造成16人死亡、42人受 伤、248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1 498.51万元。2005年 7月1日,测站降大暴雨,日降水量达137.7 mm,创历史一 日最大降水量值.暴雨造成附城镇、康丰乡的3个村共27间 民房倒塌、16间民房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7.6万元。 由图3可知,1976--2005年暴雨造成的灾害中受灾人 口较多。之后受灾人口趋于减少;1976--1995年20年间暴 雨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 000万元的共计出现2年,l996— 2005年10年间出现1年,2006--2015年10年间出现3年。 【4]宋连春,张存杰.2O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J1.冰川冻土, 2003,25(2):143—148. 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暴雨造成的灾害受灾人口趋于减 少,但经济损失增加明显。 (上接第209页) 体系,加强农村地区防雷科普知识宣传,提升村民防雷减灾 [5]刘德祥,白虎志,梁东升,等.甘肃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对干旱灾害 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212—217. 实用技术.2010(9):127—128. [2]朱明,丘志彪,蔡木民,等.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 策f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9O一92. 【3]3马楷明.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雷减灾策略研究【J].科技风, 2017(3):152. 意识。另外,加强防雷减灾队伍建设及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 警工作,提高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水平,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 全,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4参考文献 [1】李阳斌,邓朝阳.对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御措施的探讨【J1. 【4吴伟,杜珍,丁士杰.4】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J】.南方农 业,2015(24):219. [5】陈贻亮,唐冬慧,刘树平.中国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其防雷减灾对 策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增刊2):127—128. 21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