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商学院200x—200x学年第x学期期末考试
统计学 试卷 总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分 得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组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有五种分数,分别为60分、71分、78分、84分和92分。这五个数据是 ( )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指标值 D、变量值 2、 下列统计指标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
A、合格品产量 B、人均工资 C、工资总额 D、年内职工平均人数
3、对农作物收获量进行调查时,调查人员到调查地块实割、实测,这种搜集资料的
方法是( )
A、直接调查 B、问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4、对占全国钢产量80%以上的几个大型钢企业进行钢产量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5、平均差与标准差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 )
A、含义有本质的不同 B、适用条件不同
1
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反映的变异程度与方向不同 6、分布数列中,频率表明 ( )
A、变量值的变动幅度 B、各变量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C、各组之间单位数之比 D、各组单位数与组数之比
7、某公司所属10个企业,已知每个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工人数、计划产值和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的各组企业数。用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该公司产值计划
平均完成程度,其权数是各组的 ( )
A、工人数 B、计划产值 C、企业数 D、实际产值
8、有甲、乙两组工人,其日产量(单位:件)如下: 甲组: 40 50 60 70 乙组: 50 60 70 80
为比较两组工人平均日产量指标的代表性大小应采用的指标是 ( )
A、全距 B、标准差 C、平均差 D、变异系数
9、样本统计量是 ( )
A、确定的 B、唯一的 C、随机变量 D、确定变量
10、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就是 ( )
A、样本平均差 B、样本标准差
C、抽样平均数的平均差 D、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
11、在纯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如果将样本单位数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
A、扩大2倍 B、扩大4倍 C、扩大 D、缩小 12、由于职工人数变动而减少的产值为16万元,由于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动而增加
的产值为27万元,则报告期比基期产值的增加额为 ( )
A、11万元 B、16万元 C、27万元 D、43万元 13、某企业总产值2004年比1998年增长40%,增长1%绝对值为75万元,则
1998年总产值为 ( )
A、7500万元 B、75万元 C、105万元 D、7505万元
14、影响动态数列发展水平的各因素中,具有随机变动性质的因素是 (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15、假定各变量值都减去20个单位,那么平均值就会( ) A、减少20 B、减少到1/20
C、不变 D、不能预期平均值的变化
2
16、如果单项式分布数列的各变量值和它们的频数都缩小到原来的1/2,那么众数( )
A、缩小到原来的1/2 B、缩小到原来的1/4 C、不变 D、不能预期其变化
17、如果单项式分配数列的各个变量值都增加一倍,而频数均减少一半,那么中位数( )
A、增加一倍 B、减少一半
C、不变 D、不能预期其变化 18、如果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C、众数 D、中位数
19、计算标准差时,如果从每个变量值中都减去任意数a,计算结果与原标准差相较(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20、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
A、平均数小的,代表性大 B、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大 C、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无法加以判断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普查的要求是( )
A、统一规定调查的标准时间 B、统一规定调查项目、 C、尽量按一定周期进行 D、统一规定调查误差 E、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尽可能同时进行调查 2、统计分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A、各组的频数分布均匀 B、各组频率大于0
C、各组频率总和等于1(100%) D、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形状 E、各组频数总和等于1(或100%)
3、下列平均指标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有(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4、要增大抽样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可采用的办法是( )
A、增加样本容量 B、缩小抽样误差范围 C、扩大抽样误差范围
D、提高估计精度 E、降低估计精度 5、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是一种( )
A、平均指数 B、平均综合指数 C、综合指数 D、总指数 E、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3
得 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当研究某市居民对部门的看法时,总体是该市每一居民。( ) 2、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总是一致的。 ( ) 3、典型调查的结果不能用于推算总体。 ( )
4、 人口按死亡年龄分组的频率分布,属于典型的钟型分布。 ( ) 5、 某市迁出人口数属于时期指标。 ( )
6、可变构成指数既受组平均影响,也受权数影响。 ( ) 7、时点指标在空间上与时间都不具有可加性。 ( )
8、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 )
9、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10、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是年年相等的。( )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比较说明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不同特点。
2、简述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3、简述统计数据的四种计量尺度。
4、指数的作用有哪些?
得 分 评卷人 五、计算题(共40分)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整理成频数分布表,并计算该车间工人人均日产加工零件数。(7分)
2、某电子元件厂日产10000只元件,多次测试的一等品率稳定在92%左右,用简单随机抽样形式进行抽检,如要求误差范围在2%以内,可靠程度95.45%,在重复抽样下,必要的样本单位数是多少?(8分)
3、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计量产 量 计量单位成本 4
名称 单位 基期 报告期 单位 基期 报告期 10 甲 万件 100 120 元/件 15 5 乙 万只 500 500 元/只 5 7 丙 万个 150 200 元/个 9 计算: 1)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以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2)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变动的情况。(15分)
4、某地区1999~2004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 年份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粮食产量(万吨) 400 50 40 累计增长量 110 110 95 环比发展速度% 要求:1)将表中所缺数字填齐; 2)计算该地区1999~2000年这五年期间的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速度。(10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