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方路基施工方法
一、 填料要求
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弹簧土、淤泥、生活垃圾土,不得含有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5cm的土块应打碎。选用挖方中的合格填料进行路基填筑,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作为填料。若选用细粒土做填料时,土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当含水量过高时,应采取换填、晾晒或掺入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材料进行处治。
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
表-1 路基填料性质
项 目 分 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上路床 0~30 填 下路床 30~80 方 路 上路堤 80~150 基 下路堤 150以下 0~30 零填及路堑路床 30~80 填料最小强度(CBR)(%) 8 5 4 3 8 5 填料最大粒径(cm) 10 10 15 15 10 10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路基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
如果路基填料中要使用砂岩作为路基填料,即路基填方为土石混和料时,所使用的砂岩必须混和土质填料共同使用,并且土石混和料只能用于路床标高2米以下的范围,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
1 / 6
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膨胀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均不得直接用于路基填筑。石料为强风化石料或软质石料时,其CBR值应符合设计和现行规范的要求。
2、路基压实标准及施工要点
(1)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并均匀压实,压实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土不同部位的压实度要求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中的规定执行,桥头、涵洞、通道等结构物连接处设置过渡段。
(2)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5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
(3)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
(4)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
(5)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
3、试验段填筑施工
场地清理完毕,根据不同填料分别选择一段路基(长度不小于
2 / 6
200m)进行试验段施工。根据填料的试验报告控制填料有关指标(如最佳含水量等)。现场试验应进行到能有效地使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
试验路段应获得以下资料: ①填料试验、检测报告等;
②压实工艺主要参数:机械组合方式;压实机械型号、分层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最佳含水量及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等;
③填筑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 ④质量评价指标、标准; ⑤优化后的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 ⑥原始记录、过程记录; ⑦对施工设计图的修改建议等。 ⑧安全保证措施; ⑨环境措施。
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作为本合同路基填筑施工控制的依据,以指导全线路基填筑施工。试验结束后,试验段若达到规范规定的质量检验标准,可作为路基的部分,否则挖除后重新进行试验。
本标段选取K1+120~K1+320段为路基填筑试验路段,以指导本标段填方道路施工。
4、施工步骤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
3 / 6
铺整平→洒水晾晒→碾压密实→质量检测→路基修整。
具体施工方法及技术要点如下:
(1)路堤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者以构造物为界。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2)在摊铺填料时,应采用网格分配法,确定每格内的拟倒填料数量,控制摊铺厚度。填筑按路基横断面全宽分层水平层次,纵向分层压实,不同性质填料分别在不同段落或层次填筑。
(3)路堤应沿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最低处开始分层填筑,由两边向中间填筑。路基边坡两侧超填宽度宜为50cm,碾压完成后刷至设计坡度。
(4)分层填筑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压实能力、填料种类和设计要求的压实质量,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5)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一层用同一种材料,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50cm。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堤时,将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当填筑路堤下层时,其顶部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填筑上层时,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6)填料摊铺应使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填层面目视平顺,并应
4 / 6
做成向两侧不小于2%的横向排水坡。
(7)路基压实顺序应按“直线段先两侧、后中间;曲线段先内侧、后外侧”的顺序进行碾压。碾压时,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遵循“先两边后中间,先轻后重,由慢到快”的原则,每遍重叠轮宽的1/3。填土应做随铺、随平、随碾压,雨前和收工前须将已铺好的填料碾压完。压路机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两个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8)路基填筑分上料区、碾压区、待检区、合格区,形成流水作业。
(9)施工过程中,每填筑3m高检查路线中线和宽度,路基按设计完成后,恢复中线、水平桩,检查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标高。土质路基表面做到设计标高后采用平地机刮平,局部凹陷采用与路基表面同类土填平夯实。路堤边坡用挖掘机修坡人工夯实。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时,预留加固位置,当填土不足或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采用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填土路堤两侧超填的宽度予以清除,边坡缺土时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路基整修完毕后,堆于路基范围内的废弃土料予以清除。
二、 构筑物回填
5 / 6
1、涵洞两侧缺口填筑:在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级配碎石在涵洞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同时进行,大型机械的行驶及作业与墙背边缘保持不小于1m的间距,并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碾压。涵洞顶部填土厚度大于1m后,方可通行重型机械。
2、管道沟槽、检查井回填:管道沟槽主次回填区采用级配碎石回填,其中车行道下检查井周围100cm采用5%水泥稳定碎石加强处理。回填时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大型机械的行驶及作业与墙背边缘保持不小于1m的间距,并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碾压。
3、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
表-2各种回填土压实度
部 位 胸 腔 管顶以上至路床顶 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 填料距路床顶<80cm >80cm 管顶距路床顶<80cm 管顶上30cm以内 管顶上30cm以上 填 料 砂、碎石 砂、碎石 砂、碎石 砂、碎石 砂、碎石 砂、碎石 最低压实度(%) 重型击实标准 93 90 90 93 93 90 路床顶以下0~80cm 80cm以下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