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龋鹘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宜昌市六泉湖公园景观规划为例,口刘鸿琳王跃[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公园作为种多功能的城市交通组公共绿地织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用生态理念指导的城市公园逐渐成为公园建设,和发展的主导方向、宜昌市六泉湖公园规划运用生态设计理念,从公园选址、公园分区模式、竖向处理、绿化植被配置和生态技术引入六个方面着手。构建了高品质的城市生态公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品质[关键词]生态设计;城市公园;景观规划[文章编号]10060022(2011)11009204[中图分类号]Tu983—[文mt~4Rz4]BEcologicalDesignBasDes,edUrbanParf(LandscapePlanning:YichaecolowngLiuquanLakeParktco.LiuHonglinWangYueign/咖AsdP.瞩h姗urbanizaarksactionprocessgoes0nnhumanactivitiesandtneegicalenvironmensntradictionashaveaescalatenewannotsatisfyurbalivingenvironmendsithmultiplefunctionEcologiclParkiStrendforparkdeurbanvesvelopmentYichangLiuquanLakeP.arkplanning,useseco.logicaldesignconcept,createss.highqualitywordsparkfrothemsitechoice.zoningtra,nsportationelevationgreene~,andecologicaltechniqueTheparkimprourbanliving,environmennt.[Key]EcologicaldesignUrbaparkLa,ndscapeplanning1引言城市公园是具有重要游憩深入研究的问题休闲和娱乐。本文引入生态设计的理念,,以宜昌市六泉湖公园规划为例、分别从公园选址园、公园分区模式,、交通组织和竖向处理功能的一种城市公共绿地,是城市居民开展2l。等六个方面入手,构建高品质的城市生态公公共活动的重要开放空间场所[1近年来,为改善与提高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国内各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加速,体现出城与建设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市决策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象和市民休闲游憩条件的重视设计自然要秉承生态理念、城市景观形城市公园作,。坌生态设计理念概述21生态设计的概念为与市民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环境。其规划种新型。因此,的公园即城市生态公园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西蒙范迪瑞恩(SiuarmVanDerRyn)Cown)认为,它是、一种以生态途径改善城市景观市民休闲、、,和斯图亚特考恩(St,t任集城市景观一亲水及户91锻炼于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设计”。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体的公园目前,。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可称为,生态对于传统的城市公园,较多进行绿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1生,地系统规划划计92,较少从生态的层面进行景观规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作为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生态规划设如何与城市公园的建设有机结合是值得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互作用 和协调的方式,其范围涉及较广,包 括建筑师对其设计的考虑及对材料的 选择、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 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 少废弃物的考虑,当然也包括对公园 的生态设计[引。生态设计提供了一个 新的思路,帮助人们重新审视传统城 市景观设计,重新认识人们的日常生 分层次内涵 主耍特征 \ / < \/ < V . \ / \ / < \/ \/ \ / 图1生态设计原理与城市生态公园的关联性示意图 活方式和行为。因此,生态设计是对 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对城市景观的 有利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 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 2.2生态设计原理 生态设计原理框架最早是由西 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 于1996年提出的。在此基础上,本 文结合约翰-莱尔(John Ly]e)等人 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 计原理,罗伯特・萨尔(Robert Thayer)等人提出的可持续景观和视 觉生态原理,以及生态城市的原理, 结合目前城市景观规划及低碳城市 研究的动态,对生态设计的原理加以 阐述。 (1)让自然做功。 自然生态系统的周而复始,为 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 种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空气和水的 净化;废弃物的降解和脱毒;土壤和 土壤肥力的创造和再生;作物和自 然植被的授粉传媒;大部分潜在农 业虫害的控制;种子的扩散和养分 的输送;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人类从 中获取农业和工业等的关键元素;保 护人类不受紫91一一一一、线的伤害;局部调 一一 节气候;缓和极端气温;维护文化的 多样 IS;提供美感和智慧启迪,以提 升人文精神,等等。让自然做功这一 设计原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合 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 和格局的合作,人们可以显著减少 设计的生态影响[3l。 (2)尊重地方性。 设计应该根植本土,城市公园的 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 魅力之一就在于它的异质性,这种异 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再次,利用废 质性来源于地方性。首先,尊重传统 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 文化和乡土知识,人们依赖其生活的 壤和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 环境来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 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最后是再 括水、食物、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 生,在人们消费和生产的同时,产生 ,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对环境的 了垃圾和废物,造成了对水、大气和 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 土壤的污染,在设计中构建一种物质 因此,必须首先考虑当地传统文化给 和能量流动的闭合循环系统,化废为 予设计的启示。其次,适应场所的自 宝,可有效减少污染。 然过程,新的设计形式应以场所的自 (4)显露自然。 然过程为依据,注重与带有场所特征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 的自然因素如阳光、地形、水、风、 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住在 土壤及植被等的有机结合,维护场所 都市中的人们已很难看到大自然的 的健康。最后,合理使用当地材料, 高山流水以及多样性的物种。设计中 进行植被配置时注重选择乡土物种。 应重新显露自然,让城市居民重新感 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在当地生长,而 到大自然的美好。而公园的景观设计 且管理和维护成本很低,充分利用乡 是一种显露自然与生态的语言[5]。 土物种,能有效避免乡土物种消失等 境问题[4]的出现。 2.3生态设计原理与城市生态公园 (3)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的关系 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保护和节 生态设计原理是城市生态公园 约资源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 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理念。在实践 要途径。因此,城市公园的设计首先 中,可运用该指导思想和理念进行城 强调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自然遗产作 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使传统的城市公 为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时不 园向生态公园转变,满足其在功能 予以使用。在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过程 性、经济性、社会陛和空间性等方面 中,对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 的要求,凸显城市公园的多样性、和 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建设保 谐性、循环性及高效性等方面的特征 护型生态公园对于当地自然资源的 (图1)。 保护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是相当有 利的。其次,尽可能减少各种资源的 8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六泉 使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设计中 湖公园景观规划探讨 合理地利用光、风及水等自然因素, 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同时,新 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六泉湖公 2 0l1年第1 1期第2 7卷g3 图2公园功能分区规划图图3公园规划总平面图园景观规划将主要从公园选址、公园区、全民教育区、地质地貌景观区、分利用现有的大片稻田、橘林及柚子分区模式处理、、道路交通组织、场地竖向观光农业区和森林体验区七大分区林,形成以感受自然。、体验采摘乐趣绿化植被配置和生态技术引入,(图2)主体。为主的景区六个方面出发构建一个高品质的城(1)生态滨湖区以六眼j中水库为,(7)森林体验区位于基地的东北面拥有茂密的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市生态公园,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以水面、水岸,、水坝和水草等,高品质要求3。特色景观为依托群山连绵环绕佳场地(图3)是在该区人们可体味回归大自然的乐趣。六泉湖生态公园主体水上活动的最.1公园选址。在项目设置上以水为基点、,六泉湖位于宜昌獍亭区中心后山三面环山湖区原为天然湖泊据,设置系列水上运动。水岸休闲运动等亲3.3交通组织,,合理的道路交通组织可以为生、说水下有六个泉眼湖因此而得名,,自流成湖,六泉,(2)生态休闲区以山水休闲近农家为主题,态设计理念分区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后加以人工开挖。形T5旨在为游客提供生。效保障公园内部的道路交通应根据。成如今的水域规模级阶地六泉湖具有南亚一态、自然的休闲体验空间景区内规、七大分区的功能以及对人流活动的热带雨林地貌景观特征属于T3,,划有观光温室有机休闲农园等特色,程度来进行规划设计,从城市道,该阶地的特点是砾石与红色,亲近田园的场所并设有廊桥水岸,、路接入四条进入公园的车行道态滨湖区形成环湖车行道交通限定在在生粘土混生是良好的天然风景区,。山田野之路及垂钓休闲等休闲空间同,将机动车体连绵起伏为1212.观景视域线较好.,最高时规划两个游客接待中心供休闲接待服务。,为游客提定区域之内控制人的,。山体标高为1717m。1il,最底山体标高山坡种植香流动方向与速度,规划区内设置了5、现存林木大部分为人工,(3)生态运动区置体育拓展训练结合城市体育。个公共停车场并设置了8个自行车,林,山谷缓坡处为桔林马尾松等林木,中心建设体育休闲公园、在景区内设电动车租赁站山岭路,满足游客游览需求及。樟、林下灌丛为地带。真人镭射CS等活结合獍亭区烈,交通需求(图4),性灌木和蕨类等地被植物型动物有斑鸠、常见的小、动。由公园内山体的最高点~翠乌、白头翁白眼(4)全民教育区士纪念陵园、,连接而成山步道,在空间上形成条与山谷。圈蛇、百劳等鸟类和少量的爬行动物如科普教育展馆将獍亭车行道遥相呼应的制高点观景路,登、蜥蜴等。公园的选址及其优美的区特色人文融入景区旅游中。将景区即从山谷到山顶的观景小。自然环境为生态设计理念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造为獍亭爱国教育基地然科普教育基地北部。、青少年自路,是联系车行道和山岭路的纽带“视线上的通达应以可达、前景可触、中景以特以远(5)地质地貌景观区位于基地西3.远景可眺”为目标理念,2公园的分区模式以生态自然环境情况的原始评,结合地质地貌条件、,规划形成定的生态景观为主要观赏对象眺为主要游赏方式来加以实现公园的景观空间层次。,以普及教育和宣传生态知识为主的,丰富价与规划设计构想为基础自然的合作关系生态滨湖区、,结合人与生态运动景区。,规划将公园划分为、(6)观光农业区利用北面便利的交通条件,规划采用立体化交通,通过架起生态休闲区结合北侧平缓的坡地,充的木制平台和栈道等,在观光农业区94r-一,图4公园交通组织规划图 实现进入式观赏,满足游人近距离体 3.6生态技术引入 验的需求;通过对地质地貌景观区设 公园中生态技术引用主要集中 立单独观景台等设施,增加观景点数 表现在:①地面铺装。选用能够提高 量,扩大游人的观赏角度,加大可视 层面透水等物理性能高的材料,与自 面积。 然环境紧密联系。②种植方式。水域 的植物栽培采用浮岛技术,严格控制 3.4竖向处理 水中植物的生长速度。③循环利用。 根据公园四周城市道路规划标 注重各类资源的循环再生,减少能源 高和园内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原有 消耗,考虑到材料的回收及后续利 山谷的地形特点,在生态运动区、全 用,降低回收成本。④人的感受。通 民教育区和地质地貌景观区利用地 过生态技术的使用,使各种景观设 形的自然坡度来组织排水。减少公 施、小品及座椅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要 园建设过程中对原生生物环境的破 :。 坏,维系本土生物的生存状态,降低 物种消失概率和能源消耗。同时,减 4结语 少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工程量,从而 削减公园造价。不同地面高程观景 随着市民对城市人居环境及生 点的形成,能够建立度的景观 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需 空间与观赏层次,从而丰富公园的 要作出相应的优化与调整。在这种社 内部景观。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强 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城市生态公园 化对基地内部原有池塘溪流、山体 应当成为未来公园建设与发展的主 的保护,并将区域内自然动植物群 导方向。本文基于生态设计理念,以 落生存的原始环境作为场地竖向处 宜昌市六泉湖生态公园规划为例,通 理的重要依据。 过对六泉湖生态公园的科学规划和 合理开发,从公园选址、公园分区模 3.5绿化植被配置 式、交通组织、竖向处理、绿化植被 在绿化植被配置方面,积极采 配置及生态技术引入六个方面着手, 用乡土植物。充分保护、利用基地内 构建了~种高品质的城市生态公园, 部原有的绿化植被和现有的生存环 打造了“塑山、理水、纳文、造园” 境,建立以乡土物种为基础的植物 的城市生态共荣圈。n 群落。同时,结合植物的花期进行配 植,做到月月有花开,增加景观的多 [参考文献] 样性。 [1]孟刚,李岚,李瑞冬,等.城市公园 设计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2]高黑,倪琪.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 理念与手法初探[J].华中建筑,2005, (4):127—130. [3]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 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 2001,(6):3-10. [4]刘进华.城市绿地中人工湿地景观的营造 [03.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3沈清基,安超,刘昌寿.低碳生态城市 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 口].城市规划学刊,2011,(3):48—57. [6]李惠军,邵锷.传统城市公园的景观现 代化之路——重庆市大渡口区城市中心 公园景观设计[J].规划师,2006,(1): 25—28. [7]张业明,徐飞飞,霍志涛,等.生态、保 护、传承、共生——湖北五峰地质公园总 体规 J探讨[j].规戈lJ师,2010,(12):84- 87. [8]薛菊.生态优先与文化传承——厦门大 学翔安校区规划设计探讨[J].规划师, 2010,(12):92—96. [9]刘鸾君,李涛.滨水景观塑造与民族文 化特色演绎——以河池市“一江两岸”规 划设计为例 ].规划师,2010,(1O):67— 69. [1O]余菲菲,李桂媛.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 校园景观空间探讨[J].规划师,2010, (12):97—101. [11]张琳,张迪吴,许凯.基于遗址保护 与展示的城墙遗址公园规划探索——以 唐长安城城墙遗址公园规划为例[J].规 划师,2010,(10):47-52. [作者简介] 刘鸿琳,硕士,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城 规建筑学系助教。 王跃,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 生。 [收稿日期]2011-07-22 [修回日期]2O11—1 O一1 0 201 1年第1 1期第2 7卷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