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散养技术
我国的地方优质土鸡,如崇仁麻鸡、仙居鸡、宁都黄鸡、固始鸡、萧山鸡、三黄鸡、清远麻鸡、杏花鸡等,具有体型小,毛色美观,活泼好动,耐粗饲,觅食力强,抗病力强的特点,适于放养。而且蛋的品质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1.场地选择选择的山地应无污染,必须远离住宅区、工矿区和主干道路。环境僻静安宁、空气洁净。以坡度较缓、长有灌木林、荆棘林、阔叶林等的山地为佳。附近应有无污染的小溪、池塘等清洁水源。
2.放养规模放养规模以每群1500~2000羽为宜,规模太大不便管理,规模太小则效益低,放养密度以每667平方米山地200羽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3.棚舍搭建
(1)舍址选择。搭建棚舍应在放养区找一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平地,旁边应有树林或果园,以便鸡群在太阳强烈时到树阴下乘凉,还要有一片比较开阔的地带,有青草,让鸡自由栖息和啄食。附近应有水源。
(2)搭棚方法。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覆盖层通常用3层,由内向外,第1层用油毡,第2层盖稻草,第3层盖塑料薄膜。在棚顶的两侧及其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棚的另一头开一个出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也便于通风换气。对棚的主要支架要牢靠,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棚舍内搭2~3层栖息架供鸡只栖息。依据鸡群放养数量来决定建棚舍的数量。
(3)铺设垫草。若不搭栖息架,为了保暖,地面应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长短粗细适中,如青干草、稻草、锯屑、谷壳、小刨花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发现发霉垫草应当挑出。铺设厚度以3~5厘米为宜。 4.鸡群饲养管理 雏鸡的饲养管理:
(1)育雏时间的选择。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选择春季(2~4月份)育雏较为适宜。春季培育的雏鸡生长发育速度快,成活率高。进入育成阶段正是春末夏初季节,青绿植物、昆虫等丰富,可为柴鸡提供优质的饲料,育成后期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可防止雏鸡过早开产,从而保证适宜的产蛋体况,维持较长的产蛋期。春季培育的雏鸡在当年秋季开产,气温适宜,作物和昆虫丰富,蛋品质好。产蛋1年后第2年秋天才停产换羽,产蛋时间较长,产蛋量高。春季育雏,国庆节前后达到产蛋高峰,此后紧接中秋节、元旦、春节,需求量增加。产蛋1年后可将柴鸡淘汰,此时又遇中秋、国庆两节,活鸡销售价格较高。
(2)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让雏鸡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饮水。水的温度以32℃左右为宜。前2天饮用高锰酸钾溶液,以预防雏鸡白痢病。雏鸡饮水后,
能迅速排出胎粪,既可促进雏鸡新陈代谢,又可刺激食欲。开饮后即可开食,喂给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目前常用小鸡配合颗粒料,亦可喂雏鸡料。喂料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3)适宜的环境温度与湿度。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雏鸡出壳时,孵化房的温度应为37.5℃,雏鸡从孵化房转到育雏室后,温度不宜相差过大。雏鸡各阶段的适宜温度分别为1~2龄43~35℃;3~7龄34~32℃;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湿度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为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至60%的水平。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鸡舍干燥,雏鸡呼吸加快,体内水分随呼吸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发育。可用水盆盛满水自然蒸发,达到增湿的目的。
(4)适时分群。对强弱病雏要及时分群饲养。弱、病雏可在早晨第1次喂食时挑出,抢食时弱病雏常被挤出来,容易分辨。对病雏要及时隔离治疗,较重的应立即淘汰。经常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食欲、活动及粪便等情况,是获得优良育雏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5)放牧训练。幼雏一般在5周左右即可脱温饲养。脱温后即可转移到山上放养。为尽早让小鸡养成上山觅食的习惯,从脱温转入山上开始,每天早晨进行上山引导训练。一般要2人配合,1人在前边吹哨开道并抛撒颗粒饲料,让鸡跟随哄抢,另1人在后用竹竿驱赶,直到全部上山。为强化效果,每天中午可以在山上吹哨补食1次,同时饲养员应坚持在棚舍及时赶走提前归舍的鸡,并控制鸡群活动范围,直到傍晚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归舍训导。如此训练5~7天,鸡群就建立起了\"吹哨-采食\"的条件反射,以后只要吹哨召唤即可。 (6)放牧场地围网。放牧林地应根据管理人员的放牧水平决定是否围网。围网采用网目为2厘米×2厘米的鱼网即可,网高1.5~2.0米。
生长期的饲养管理:此期的特点是鸡只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此阶段以放牧结合补饲方式饲养,使机体得到充分发育,羽毛丰满,为后期育肥打下基础。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章 养鸡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良种是根本:选择优良的鸡苗。鸡苗最好来自有一定信誉度有相当技术水平;鸡群体质健壮;没有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
二、饲料是基础:使用信誉度高;饲料质量稳定的规范化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并能科学的使用饲料;以保证饲养效果。
三、环境是条件:鸡场选址及鸡舍建筑应科学合理,生产设备完好,鸡舍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应适应鸡生物学特性要求。
四、卫生防疫是保障: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严格的消毒、免疫制度;及时预防用药;处理好病死鸡、污物、粪便,减少疾病。
五、日常管理是核心:学习养鸡科学知识;具备搞好日常饲养管理和防治疾病的技术经验,还要及时准确的捕捉市场和技术信息,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保证养鸡的成功,才能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第二章 鸡的生长特性
一、新陈代谢旺盛:为鸡的基本生理特点。具体表现为: 1、温度40.9℃-41.9℃,平均为41.5℃,成年鸡高于雏鸡。
2、心跳快,血液循环快,频率范围为160-170次/分钟,雏鸡比成年鸡快,母鸡比公鸡快:一般为250-300次/分钟。
3、呼吸频率高:范围22-110次/分钟,母鸡比公鸡高。 二、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 1、生长迅速:肉用仔鸡7周龄即可上市。 2、性成熟早:130-150日龄即可开产。
3、繁殖力强:一只母鸡年产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雏率70%以上。 三、对营养水平要求高,饲料利用率高。 肉料比:1:1.85-2.00,蛋料比1:2.3左右。 四、消化道短,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 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较为敏感。 六、抗病能力差:
1、肺小、有气囊;2、鸡没有横膈膜;3、鸡没有淋巴结;4、生殖孔与泄殖孔同一通道。
七、群居性强,适于集约化饲养。
第三章 蛋鸡、土鸡的日常养殖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1、选择优良品种鸡。
2、清扫鸡舍,整修雏鸡笼,修理门窗,安装防鼠防雀网板,冲洗墙壁地面,备齐料槽、水槽,并清洗干净。
3、接雏前七至五天,喷洒消毒剂,铺平垫料,放置饮水器,料桶和其他用品;关闭门窗,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30ml甲醛,15克高猛酸钾,或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1-2g/m2,洁净按1:25-50倍稀释喷雾墙壁顶棚,密闭24小时。
4、接雏前三天,打开门窗排除甲醛刺激性气味,检查加热设备,使育雏舍升温,观察升温情况,达不到温度要求,要采取补救措施。
5、接雏前一天,给育雏舍升温,使舍内温度达到35℃,准备20kg凉开水,10公斤开食饲料(1000只雏鸡,正大510或希望310饲料为佳),防治白痢的药物氟笨尼考口服液、阿莫西林、氟派酸、电解等。若育雏室内甲醛还很刺眼,可在育雏舍内放置碳氨或用氨水喷雾中和。
二、育雏鸡(1-42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
1-42日龄为商品蛋鸡及大鸡的育雏期,雏鸡出壳后消化机能不健全,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靠两个来源:一是靠供给营养物质,二是靠卵黄囊吸收,雏鸡对卵黄囊吸收的快慢,取决于两个条件:①是温度,温度在33-34℃有利于吸收;②是饮水,充足的饮水能增加卵黄囊里营养物质的转化和代谢。 1、雏鸡1-7日龄饲养管理日程
在整个初鸡阶段的日粮尽量使用肉用仔鸡前期全价饲料,以保证雏鸡的存活率。 1日龄:
a、将雏鸡尽快放入育雏室,育雏室温度要保持在35-36℃,前后夜温度要稳定。
b、雏鸡运回后立即开始饮水,饮水中加入电解或世纪红维(300斤/100克),同时配合使用克拉西林,可提高成活率,
c、当鸡群中有1/3的个体有啄食动作时,就开始加料饲畏,要做到少添勤给,以刺激雏鸡尽快开食。
d、光照24小时,要有60-100w灯泡。 e、相对湿度65%。 2-3日龄:
a、通过观察鸡群动态,调节室内温度,注意通风换气,并严防煤气中毒。 b、开始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正大或希望510、310肉仔鸡前期配合饲料。
c、饮水中加入世纪红维(300斤/100克),同时配合用氟苯尼考口服液加双黄连口服液。
d、光照23小时,相对湿度65%。 4-7日龄:
a、育雏舍内温度降低到33℃。其它同前日。 b、第7天时用鸡新城疫Ⅱ系或Ⅵ系苗饮水免疫。 2、雏鸡8-14日龄的饲养要点 a、育雏舍温度降低到32℃。 b、光照控制到21小时。
c、观察鸡群精神状态及粪便情况,并开始用防治球虫药。如果爆发球虫病用金球迪(400斤/100克)治疗。
d、断喙在7-9日龄进行,上喙断1/2,下喙断1/3,为防止出血,预防应激,断喙前后2-3天,饮水中加入电解、阿莫西林。 3、雏鸡15-28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
a、育雏舍温度降低到30-28℃,光照控制到20小时,
b、观察鸡群,注意法氏囊病前期表现和前期呼吸道病(支原体)的发生,并及时治疗。 c、定期对鸡群消毒,每周两次以上。
d、第16天进行法氏囊疫苗饮水免疫,第21天进行新支二联疫苗免疫。 4、雏鸡28-42日龄的饲养要点
a、育雏舍温度下降或遇到狂风暴雨寒流袭击时,适当提高1-2℃,并在饮水中加入世纪红维(300斤/100克)以防应激。 b、光照控制在18小时以内或自然光照。
c、加强通风换气,扩大饲养面积,保持密度标准。
d、称体重,对照品种标准,根据鸡体发育状况,确定何时更换饲料。 e、35日进行法氏囊二次饮水免疫,42日新支二联二次免疫。 三、育成鸡(43-149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
育成期是指43日龄到149日龄的青年鸡。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成活率,提高整齐度,为产蛋期打基础,要求一个月测一次体重,如大群鸡体重达不到标准,要改变饲料配方,增加料中蛋白质含量,如少数鸡体重差得多,可分群来喂雏鸡料,以保证按期开产,早期达到产蛋高峰,在60日龄后防治非典型新城疫用速效病毒清拌料3-5天,并进行新城疫Ⅰ系苗注射免疫或新+禽流感二联苗免疫等。
1、育成鸡的营养需要,育成鸡的饲料可利用自家的玉米、谷物等农副产品配制饲料,并注意以下几点:
a、高能量、高蛋白质的日粮,使鸡的脂肪沉积过多,骨骼发育不良。低蛋白质日粮,可使骨骼发育良好。7-12天,粗蛋白不应超过16%,从13周开始,每周降1%,降至13-14%为止,维护到开产前。
b、对钙的要求:尽量喂含钙较少的日粮。在满足骨骼发育的前提下,喂给含钙较少的日粮,锻炼鸡保留钙的能力。
c、注意钙磷平衡,防止软腿病发生,要特别注意维生素AD3的含量。 2、育成鸡的管理
A、光照:育成鸡每天光照时间由10小时逐渐缩短到9小时,以后维持到8小时至16周龄。
B、控制性成熟:选择和淘汰的重点在由育雏舍转入育成舍(7周),由育成舍转入产蛋舍(18周)进行,选留生长正常、无残疾的鸡。一般要求130-150日龄开产,过早过晚对蛋鸡产蛋期的生产性能都有影响,要通过饲料营养及光照时间进行控制。
C、开产前的管理:在18周龄时进行称重,若体重达到标准重时,应每周增加30分钟光照时间直到16小时为止,产蛋率达到50%时,换高产蛋鸡料。
3、土鸡:以肉用为主的土鸡饲喂150-180天的体重达3.5-5斤时即可上市销售,需留作产蛋的母土鸡应参照蛋鸡进行饲养管理。 四、产蛋期(150-505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 1、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包括初产期的饲养,高产期的饲养及终产期的饲养:
A、初产期的饲养(150日龄-223日龄):此阶段是蛋鸡饲养的关键时期,由于大部分蛋鸡由非产蛋状态,突然转入产蛋状态,体内激素分泌不稳定,抵抗力下降常出现产畸形蛋、带血蛋等,并且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还会经常突然死亡,因此要每隔10-15日使用黄氏多糖和速效病毒清饮水三天可以避免此类死亡,另外由于产蛋率的直线上升,相应的饲料营养包括蛋白水平和钙磷平衡,要及时调整到高营养要求。
B、高产期的饲养(224日龄-363日龄):此阶段是饲养蛋鸡效益最高的时期,此阶段饲养的关键包括3个方面内容:促高产、延长高产期、降低死亡率,在饲养上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a、调整饲料:根据品种要求,把饲料的蛋白水平调到比要求水平高出5%,并且夏季要再增加5%。
b、注意钙的补充及平衡,产蛋期钙的需要比生长期高3-4倍,高产期钙磷的平衡比例为6:1。
c、注意维生素的含量,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易被氧化,更易缺乏,夏季应在饮水中另加世纪红维(300斤/100克)(每隔15-20日龄),料中拌入鱼肝油(400斤/100克),可长期应用。
d、减少各种应激:饲料要稳定,尽量不要打针驱虫、断料、断水、停电、停光、温度太高、室内有害气体超标。
C、终产期的管理(3日龄-505日龄):此阶段,产蛋率下降到80%以下,可在饲料中添加甲磺酸培氟沙星(300斤/10克)加卵巢健康素,从而延长产蛋期。另外由于蛋鸡产蛋性能降低,蛋白的需要相应降低,饲料中多余的能量变成脂肪,蛋鸡易过肥,所以鸡产蛋率下降1周后降低蛋白及能量的水平。另外由于终产期部分蛋鸡产蛋率低或停产,因此一定要做好淘汰工作,要想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及时淘汰且使终产期平均产蛋率保持在80%左右。
2、蛋鸡的光照:
适宜的光照体系对鸡的活动、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照的总原则是育维前期光照要求时间长,光照强度强,育成期绝对不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产蛋期绝对不能减少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产蛋鸡光照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7小时,光照强度不能超过4w/m2。
开放式鸡舍整个饲养过程光照控制原则:
a、在开始7天内23小时光照。在2-4周龄内,把光照时间逐渐减少到每天20小时。 b、从5周龄后:①对4月1日-9月15日出雏小鸡,5至20周内都用自然光照,不用人工光照。②9月16日-3月31日出雏小鸡,计算当达到20周时当地的自然光照,然后在5周龄-20周龄这段时间内,逐渐把光照从19小时减少到20周时的自然光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