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9年株洲市初中数学竞赛试卷(初二组)

2009年株洲市初中数学竞赛试卷(初二组)

来源:暴趣科技网
2009年株洲市初中数学竞赛试卷

(初二年级)

时量:12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蓝色钢笔或圆珠笔作答;

2、在密封线内答题,答题内容不要超过密封线; 3、不准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内 ) 题 次 答 案 1 2 3 4 5 6 7 8 1.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a)a B.2x+3x=5x C.(a-b)(-a-b)=b2-a2 D.

236222(3)23

2.不相等的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是A、B、C,如果|ab||bc||ac|那么点B :

A.在A、C点之间 B.在A、C两点的右边 C. 在A、C两点的左边 D.上述三种均可能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4,面积是12,则长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A.4 B.5 C.7 D.243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已知A(3,3),点P是x轴上一点,则使△AOP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共有

A.2个 B.3个 C.4个 D. 5个

5、某种商品若按标价的八折出售,可获利20%,若按原标价出售,可获利

A.25% B.40% C.50% D.66.7%

6.如图,图①是某城市十二月份1至10日的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②是这十天中最低气温天数的条形统计图; A 温度(℃) 3 天数 ② 2 ① 3 B G 1 0 2 F

C -1 1 -2 -3 日期(日) D E -3 -2 -1 0 1 2 温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6题图) (第7题图)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②中0℃的条形框高度应为2 B.这十天最低气温的众数是2℃ C.这十天最低气温的平均数是0℃ D.这十天最低气温的中位数是-1℃ 7.如图为某公司的产品标志图案,图中∠A+∠B+∠C+∠D+∠E+∠F+∠G= A.360° B.540° C.630° D.720°

8.某人从一鱼摊上买了3条鱼,平均每条 a 元,又从另一个鱼摊上买了2 条鱼,平均每条b元,

ab元的价格售出,结果发现赔了钱,原因是: 2 A.a > b B.a < b C. ab D.与a,b间的大小无关

而后以 每条

二、填空题(每题 5分,共30分)

9.计算2008803610042009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

223x-m010.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仅为1,2,3,那么适合这个不等式组的整数对

2x-n0(m,n)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对.

11.直线y=3x-k与直线y=-2x+6交于第一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为由一些边长为1cm正方体堆积在桌面形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露在外面部分 的表面积是_________ cm2.

正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B

E

A P C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C=3,E在BC上,BE=2,P为AB上一个动点,则 PC+PE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的每条边三等分,以中间一段为边向形外作正三角形,并擦去中间一段,得图(2),如此继续下去,得图(3)…… 这样得到的图案叫雪花曲线,雪花曲线有一个奇妙的性质:其周长可以无限增加,但其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总是有限的.

如图可得,第1个图有3条边,周长为3;第2个图有12条边,周长为4;则第4个图形周长是_______________;第n个图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题满分8分)已知a-b= 4,ab+c2+4=0,求acb的值.

16.(本题满分10分)某个学生参加军训,进行打靶训练,必须射击10次,在第6,7,8,9 次射击中,分别得了9.0环,8.4环,8.1环,9.3环,他的前9次射击所得的平均环数高于前5次射击所得的平均环数。如果他要使10次射击的平均环数超过8.8环,那么他在第10次射击中至少要得多少环?(每次射击所得环数都精确到0.1环)

2 17.(本题满分10分)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到

达目的地后不再前进,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2)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

y/km A 900 C D B O 4 12 x/h (3)求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 18.(本题满分10分)如图,等腰直角ABC 中,AC=BC=1,C90, (1)若AD为BAC的平分线,求证: AC+CD=AB ;

(2)若D为BC中点,DFAD交AB于F,求BDF的面积. C D

A B

F

2009年株洲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答案

(初二年级)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内 )

题 次 答 案 1 D 2 A 3 B 4 C 5 C 6 D 7 B 8 A

二、填空题(每题 5分,共30分)

9、1 10、6 11、-64;3()n1

39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题满分8分)已知a-b= 4,ab+c2+4=0,求acb的值。 解:由a-b= 4得:a=b+4 ,代入ab+c2+4=0得:b4bc40 即:(b2)c0 所以:b=-2 ,c=0 从而:a=2

22222acb2=0 ------------------8分

16、(本题满分10分)某个学生参加军训,进行打靶训练,必须射击10次,在第6,7,8,9 次射击中,分别得了9.0环,8.4环,8.1环,9.3环,他的前9次射击所得的平均环数高于前5次射击所得的平均环数。如果他要使10次射击的平均环数超过8.8环,那么他在第10次射击中至少要得多少环?(每次射击所得环数都精确到0.1环)

解:设前5次射击所得的平均环数为a 环,第10次射击得x环,则:

5a9.08.48.19.3a (1)95a9.08.48.19.3+x8.8(2) ----------------------------------2分 10由(1)得:a<8.7 , 5a<43.5 由(2)得:x>53.2-5a

当5a=43.4时,x>9.8, 故第10次射击中至少要得9.9环. --------------------------10分 (答9.8环者总共只给4分,其它答案不给分) 17、(本题满分10分)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到

达目的地后不再前进,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中的折线.......y/km A D 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900 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2)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

O C B 4 12 x/h (3)求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1)900; ······················································································································· 2分 (2)由图象可知,慢车12h行驶的路程为900km, 所以慢车的速度为

900·············································································· 4分 75(km/h); ·

12当慢车行驶4h时,慢车和快车相遇,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为900km,所以慢车和快车行驶的速度

900·············································· 6分 225(km/h),所以快车的速度为150km/h. ·

4900(4)根据题意,快车行驶900km到达乙地,所以快车行驶6(h)到达乙地,此时两车之间

150之和为

的距离为675450(km),所以点C的坐标为(6,450).

设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把(4,0),(6,450)代入得

04kb,k225,解得 4506kb.b900.所以,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25x900.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4≤x≤6. ·················································································· 10分 18、(本题满分10分)如图,等腰直角ABC 中,AC=BC=1,C90, (1)若AD为BAC的平分线,求证: AC+CD=AB ;

(2)若D为BC中点,DFAD交AB于F,求BDF的面积。 (1)证明:若AD为BAC的平分线,作DEAB于E

AD为BAC的平分线CAD=EAD

又CAED90 且 AD=AD

C D G E F

B

ACDAED(AAS) AC=AE,CD=DE

A 又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45DEB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E=BE AB=AE+EB分 AC-----------4+C(2)解:若D为BC中点,作FGBC于G 设BG =x ,则FG=BG=x ,BF=2x,DG21x,AF22x 2222所以:DF(x)x 在RtADF中,ADDFAF

1222511(x)2x2(22x)2解得:x= 4261111 ---------------------------------10分 SBDF22624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