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危岩治理工程施工期监测预警

危岩治理工程施工期监测预警

来源:暴趣科技网
危岩治理工程施工期监测预警

施工监测能有效监视地质灾害治理可能发生边坡的滑移、崩塌等,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在检查处理有关工程质量事故中,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及时的反馈,以跟踪和控制施工进程;对原有的设计与施工组织的改进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调整有关施工工艺和步骤,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做到信息化施工,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1.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重庆)》(DB55029-2004)。

1.5XXX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XX地质队编写的《XXXXX区北山坪危岩带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2、施工期监测组织

为了完成施工期监测工作,我单位在组建项目部时,专门配置了测量人员及水工环地质人员,对滑坡进行监测和稳定性研究,对施工期滑坡变形进行专项监测。拟投入的人员及设备见下表:

表7-1 施工监测人员和设备表 人员与仪器 观测员 监测组 记录员 水工环人员 GTS-602P电子全站仪(2″) HD-V30 GNSS-RTK接收机 计算机 应力监测读数仪

3、监测工作方案 3.1监测内容

3.1.1对斜坡及治理工程进行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监测; 3.1.2对斜坡地表进行监测;

3.1.3对治理工程进行锚杆应力监测;

3.1.4对抗滑桩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进行监测; 3.1.5对抗滑桩受力状况进行监测; 3.1.6对整个监测区域进行宏观巡视检查。 3.2监测方法

3.2.1各地表变形监测点、抗滑桩顶位移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采用拓普康GTS-602P全站仪采集各监测点的三维坐标;

数量 1人 1人 1人 1台套 1台套 1台 1台 3人 合计 3.2.2应力监测使用锚杆应力监测仪器直接读取数据; 3.2.3抗滑桩受力状况监测使用压力盒; 3.2.4监测区域宏观巡视采用人工巡视检查。 3.3监测周期

施工监测时间:XX年6月20日至2017年6月20日。 3.4 监测频率

为准确监控滑坡的实时动态变化情况,监测频率设置如下:

3.4.1 原则上危岩体位移监测每周进行一次,危岩坡面变形每周进行一次。

3.4.2 地表裂缝监测每周一次;

3.4.3 6月20日工始宏观巡视监测频率为1天1次; 3.4.4 如遇极端天气情况发生或发现斜坡变形量、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增加监测次数或调整变形监测方案。

3.5监测等级

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变形测量等级划分的三级(四等)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5mm;平面位移观测时监测点坐标中误差≤10.0mm)。

表7-3-1 边坡监测的精度(GB50026—2007) 类型 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地表裂缝的观的点位中误差的高程中误差测中误差(mm) (mm) 岩质滑坡 土质滑坡

6 12 (mm) 3.0 10 0.5 5 表7-3-2 监测控制标准及报警指标 项目 位移沉降

3.6拟布设监测工作量

3.6.1地表位移监测点16点,危岩位移变形监测点24点;

3.6.2地面裂缝监测点24处; 3.6.3宏观巡视频率为1天1次。

各变形监测点、宏观巡视路线的平面布置图,详见

附件十:施工监测布置图(Ⅰ区) 附件十一:施工监测布置图(Ⅱ区) 附件十二:施工监测布置图(Ⅲ区)

附件十三:施工监测布置图(Ⅳ区) 附件十四:施工监测布置图(Ⅴ区) 附件十五:施工监测布置图(Ⅵ区) 附件十六:施工监测布置图(Ⅶ区)

控制指标 30mm 报警值 25mm 附件十七:施工监测布置图(Ⅷ区) 4、监测工作实施

4.1监测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

4.1.1监测基准网坐标、高程系统的确定

采用城市网络CORS-“XXXGPS综合服务系统网络RTK”进行三维坐标引测,作为监测基准网的平面、高程起算数据,其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1度分带XX°),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

4.1.2监测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

监测基准网点:在变形体影响范围周界外布设监测基准点,具体布设是:在影响范围外布设两两通视的3对平面、高程基准点,3对平面、高程基准点构成较好的图形,以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平面(兼高程)基准点前面冠以“JZ”开头。

监测网点:

施工区地表变形监测8个施工区各设立2个点,合计16个地表位移监测点,以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前面冠以“DB”开头,

危岩8区各 3个位移监测点,共设计24个危岩位移监测点,以阿拉伯流水编号,前面冠以“WY”开头;

地面裂缝监测点在8个施工区内各选3点进行监测,共24个监测点,以阿拉伯流水编号,前面冠以“LF”开头;

4.2 监测网的选点及点位埋设 4.2.1选点

变形监测点布置在不易被破坏且能反映变形体变化之处。

4.2.2监测墩埋设

用以1.5~2.5米长的φ120mm镀锌钢管作为支架,用三根1米的φ12mm螺纹钢以三角形穿过钢管后,埋入混凝土中,钢管埋深0.5~1.0米;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在其上端埋入连接螺旋后抹平,螺旋丝口露出钢管5㎜~10㎜(如下图所示)。

图7-4 监测墩大样图

4.2.3锚杆应力监测点的埋设

按设计断面和位置在锚杆上安装埋设锚杆应力计,锚杆应力计是在孔内安装,锚杆做传递杆,传递杆长度是取决于设计图中孔内测点的位置,传递杆始终是一头接锚头,另一头接传感器(锚杆应力计),接头处是采用电焊连接或螺纹连接(螺纹拧紧时要用厌氧胶粘结)。

采用电焊连接时,应将锚杆与锚杆计的连接杆对中之后

采用对接法焊接在一起。为了保证焊接强度,在焊接处需加焊条,并涂沥青,包上麻布,以便与混凝土脱开。为了避免焊接时仪器温度过高而损坏仪器,焊接时仪器要包上湿麻布并不断在棉纱上浇冷水,直到焊接完毕后钢筋冷却到一定温度为止。焊接过程中仪器的温度要保持低于60°C . 将接好锚头和仪器的钢筋传递杆、灌浆管一起插入钻孔中,安装到位如图所示,锚杆一头固定在锚固板上,一头灌浆(40~50㎝)固定住锚头,经测量确认仪器工作是正常,理顺电缆,用特制的带活塞送浆管,将砂浆推送到孔底,直至孔口灌满。将电缆引至观测点,按设计要求定期监测。

4.2.4抗滑桩受力状况监测压力盒埋设

抗滑桩的监测主要是监测桩前、桩后的土压力。土压力是抗滑桩周围土体介质传送给抗滑桩的水平力土压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抗滑桩的稳定性。在选择的抗滑桩中,沿桩身方向大致隔3m~5m埋设2个土压力盒,迎土面和背土面各一个。

抗滑桩的结构受力监测可通过压力盒和钢筋计量测,工程中可采用钢弦式压力盒。在需要安装土压力盒的护壁上,凿一个比土压力盒稍大的孔凿穿护壁直至土体。土压力盒埋设时,保证其测试面垂直用短钢筋将土压力盒顶紧土体,钢筋的另一端点焊在钢筋笼上。土压力盒埋设完毕后,土压力盒导线按设计引至地表。抗滑桩浇筑完成,桩身达到龄期时,

测一次初始读数。对抗滑桩的桩身进行应力监测。施工期间,一般情每月测试3次~4次。施工结束后,每月测试1次。

监测点的埋设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位置及埋设方式的的合理调整,首次观测需待所有埋设的水泥桩稳固后才能进行作业,否则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变形点观测质量。

4.3、变形监测点水平、垂直位移测量

监测过程中应遵循“四同原则”:即“同仪器、同人员、同路线、同观测方法”。变形监测点首次观测,应在所有埋设的水泥桩稳固之后进行,使用拓普康GTS-602P全站仪,对每个监测点采集4组三维坐标数据,将观测结果取平均值作为监测初始值。以后每轮变形监测工作对各点采集3组以上数据,并将观测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每轮各点的监测值。仪器在测前必须经专业检测场地检验,符合规范要求方可使用。

4.4、宏观巡视的建立及实施

宏观巡视检查是监测的另一重要手段,现场除利用仪器监测外,还必须由有经验的监测人员按设计频率对变形体按一定的巡视路线进行宏观巡视检查,重点查看强变形区域、附近道路及房屋内是否有新的裂缝出现;如遇极端天气及其它特殊情况时,应立即进行宏观巡视检查;每次检查均应作好详细的现场记录(包括天气和降雨量、有无异常情况等),拍摄数码照片等,若发现异常迹象,经复查无误后,应立即

报告相关部门。

4.5、监测日报送报程序

每天监测工作结束后,XX地质队将当天的监测数据、宏观巡视现象及判定的稳定性结论以打印的形式报送XXX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保证施工方第一时间了解监测区域的整体现状,确保施工安全,做到险情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不瞒报、迟报、漏报和虚报。

5、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5.1 监测数据的处理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包括检查、校核,绘制变形曲线图,对数据作周期分析与相关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预报位移动态。

5.1.1数据采集时间间隔按监测频率设置;

5.1.2监测工作须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必须做到及时、准确;

5.1.3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必须现场作好记录和整理工作; 5.1.4采集到的数据必须及时作好分析和备份工作,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的实际含义,是否具有偶然性,同时作好监测时间、天气等备注工作;

5.1.5在对观测数据整理时,以各监测点的零周期观测值为初始值,以后的每次观测值对初始值及上次观测值之差,求得监测点从开始监测至此次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

监测点每次的变形量。

5.2、监测数据的分析

5.2.1根据整理后的观测数据,以监测点相邻两次观测值之差与最大误差(取中误差的两倍)进行比较,如观测值之差小于最大误差则可认为监测点在这一周期内滑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但是,即使每相邻周期观测值之差很小,当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有异常观测值和呈现一定趋势时,也应视监测点有变形。

5.2.2利用监测数据作出各监测点平面位移量-时间变化曲线图、垂直位移量-时间变化曲线图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尤其要注意大到暴雨对变形体带来的影响;根据滑坡上监测点的变化情况,对其稳定性作出分析、评价。

5.3、提交成果资料 5.3.1施工监测实施方案;

5.3.2基准点与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5.3.3监测测成果表;

5.3.4监测点位移与沉降综合曲线图; 5.3.5监测成果报告。 6、监测预警 6.1 险情预警标准

在每次监测结束对监测点进行数据整理计算中,当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阶段突变量发展到一定数值时,应及时

向业主、施工单位进行通报。其累计总变形量和阶段突变量的标准可初定如下:

在监测过程中,当发现监测点均发生位移,同时有1/3的监测点位移总量超过10mm时,须提出监测预警预报;而当在一段时间中(可定于3天时间内),边坡变形突然加剧,所观测的监测点均发生位移,同时有1/3的监测点位移总量超过20mm时,必须立即提出紧急预警预报。

预警级别的等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预警级别的规定,参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级别的划分表,将地质灾害预警按变形破坏的发展阶段、变形速度、发生概率和可能发生的时间排序分为:注意级、警示级、警戒级、警报级。将上述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予以标示。

表7-6 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划分表

预警级别 红色 (警报级) 橙色 (警戒变形阶段 宏观前兆 各种短加加速变形阶段 临前兆特征显著 加速变形阶段 有一定宏观前破坏时间 数小时或数周内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的概率很大 预报频率 临滑预报,每1小时预报1次 几天或数周内发短期预报,每生大规模崩塌、6小时预报1级) 黄色 (警示级) 蓝色 (注意级) 中后期 加速变形阶段 初期 匀速变形阶段 兆特征 有明显变形特征 有变形迹象 滑坡的概率大 次 数月或一年内发中期预报,每生大规模崩塌、24小时预报1滑坡的概率较大 一年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大 次 长期预报,7预报1次 6.2预报预警

为了保证高质量完成应急监测工作,尤其是确保不漏报、错报灾害险情,项目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专业监测预警工作流程(见下图)。

监测区域数据采集及宏观地质调查测量组确认是否正常?Y编写日报N加密监测区域数据采集及宏观地质调查数据分析及预报组确认是否正常?Y编写日报上报业主 N再次缩短数据采集周期Y审核及会商组确认是否正常?NY启动应急监测预案 上报预警信息

图7-6监测预警流程图

预报预警联系方式及联系人:

6.2.1当滑坡变形预警级别在注意至警示级阶段,每天监测工作结束后,将当天的监测数据、宏观巡视现象及判定的稳定性结论以打印的形式报送项目部负责人。

6.2.2当变形体发生突变或遇极端天气及变形预警级别需提高时,应通过电话或手机短信每小时发送1次变形体情况至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相关联系人。

6.2.3施工监测工作跨超节假日期间,监测人员应严格按照《监测实施方案》设置的监测频率开展工作,保证变形

体影响范围的绝对安全,为市民节假日的出行保驾护航;同时按照规定的预报预警制度向项目部、业主单位、监理单位上报每天的监测情况。

6.2.4各单位联络人员联络方式如下:

表7-6 相关单位联系人员表

序号 1 2 3 4

单位名称 业主单位 监理单位 地方 项目部 联系人姓名 职务 电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