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献学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以王佘光2005—2011年文献学文章为背景

文献学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以王佘光2005—2011年文献学文章为背景

来源:暴趣科技网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1005—6033(2013)16—0111-03 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 2013年第23卷第l6期 收稿日期:2013—03—23 文献学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以王佘光2005--201 1年文献学文章为背景 张丹丹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摘要:以王余光2005--2011年发表的7篇“文献学研究进展”的文章为研究基础,从 文献学理论研究、文献学专题研究、专科文献学研究和文献学家研究4个方面对7年 来的文献学研究进展和呈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这几年文献学研究的发展变化 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文献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推测。 关键词:文献学;专科文献学;发展方向;王余光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献学作为一门的学科,在2O世纪80年代就已初步 文献学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表1 2005--201 1年文献学论文数量发表情况 年份 数量/篇 形成,尤其是在古典文献学领域,其研究对象、范围、目的等方面 基本上达成了共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拓 展,出现了很多新型文献载体,其传播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 趋势,进而影响到了对文献的利用、阅读等各个方面[1]。而且,现 2005 2006 2o07 2008 2O09 2010 2011 76 l0O l60 l7O  _230 24|D 1.1理论研究成果及其特点分析 代文献学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文献学和情报学、信息学、图书馆 学等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都为文献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2005年理论研究主要以古文献学研究、经学与文献学的关 系研究以及文献学研究进展和史学研究为主要内容。2006年该 也为更多专家和学者对文献学及其未来走向的深入研究提出了 新的要求。 研究综述的写作目的就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王余光先生 项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古典文献学、文献学学科体系探讨 和文献学研究进展“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针对“国学热而文 献学冷”的研究现状,《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在“中国 古典文献学与赣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刊登了一组讨论 古典文献与国学研究关系的论文,让人们认识到古典文献与国 学研究的良性互动,以及国学研究必须有古典文献作厚实基础 多年来从事文献学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丰厚,尤其对文献学及其 进展的研究更是自成体系,多年来从未间断,笔者截取王余光 2005--201 1年7年间的7篇文献学研究综述的文章并对其进行 分析研究,欲从中得出最近几年文献学及其发展走向,并粗浅地 等问题_2]。2007年该部分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文献学与相关学 科关系探讨和文献学学科体系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就文献学与 相关学科关系的探讨上主要涉及文献学与文学、方志学、图书情 报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朱子学和古籍整理等学科的关系,各位 专家和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文献学理论研究添枝加叶。 勾勒出未来几年文献学研究的变化趋势。 1研究成果和研究特点 根据王余光先生对文献学研究成果的种类划分,把其分成 文献学理论研究、文献学专题研究、专科文献学研究和文献学家 研究4个方面,王余光先生通过CNKI和维普网,以“文献学”为 检索词,对上述4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得出2005--2011 年文献学论文数量发表情况,详见表1。从2005年到2011年7 年问,对文献学研究成果,尤其是文献学研究论文发表和出版情 2008年文献学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综合性探讨、文献学 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历程研究。其中,《近十年来中国文献学的新 进展》总结了文献学理论研究及其主要分支学科研究近l0年来 的进展,并预测了未来文献学的发展情况。作者希望既要利用现 代化手段研究文献的揭示、整理、检索和计量,又要关注信息时 代背景下文献传播与人类社会进步、文化及现代生活等方面的 况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统计显示由2005年的76篇上升到 2006年的100余篇,到2010年这个数据就达到了240余篇, 201 1年作者虽未给出实际数据,仅从古籍数字化和文献学家等 就能看出论文发表数量在2010年之上。再则文献学研究相关专 著结集出版等,说明文献学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业内外专家和 学者的重视,不管是对古典文献学还是对现代文献学,抑或是对 影响 。而发展历程研究的相关文章较少并且没有明显的创新 之处。 2009年该部分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古典文献学研究、文献 学分支学科研究、学科建设与教育探讨等方面。值得一提的是, “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提升了古典文献学 11】 张丹丹文献学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以王余光2005--201 1年文献学文章为背景 本刊E-mail:bjb@sxinfo.net 信息工作研究 的当代新内涵、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文献学的重要性等 内容探讨的热度。分支学科的研究主要涉及清代辑佚学、清 据学、目录学与古籍版本学等分支学科的探讨研究。 2010年文献学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古典文献学以及文 献学与交叉学科关系的探讨上。本年度较有影响力的两次大会 “中国典籍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 国际学术研讨会”都对文献学理论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行综合性 探讨,旨在促进中国古典与文化的发展,使其体系更为完整,发 展更加长远。另外,《古典文献学的定义、知识结构与价值体现》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和《新世纪古文献学研究 的交叉与综合》等文章都对文献学的学科体系提出意见,并就古 文献学研究的新趋势做了分析。 201 1年文献学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文献学教育和人才培 养、文献学阶段性总结和发展趋势的探讨上 。对于古籍文献学 的学科教育问题上,王国强提出在我国高等教育上应该培养古 籍整理的专门人才。黄仕忠也指出当前古典文献学学科发展窘 迫,在高校专业设置中逐步被新兴学科所“排挤”,这种被边缘化 的后果直接造成人才流失。然而值得提出的是直到目前,学者们 对于文献学的一些基本观点仍然没有得到统一,这给文献学的 研究带来不小的麻烦。 1.2专题研究成果及其特点分析 2005年文献学专题研究并没有得到很多专家和学者的重 视,相关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然而随着文献学家研究成果的逐 年减少,该领域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学科地位得到明显的提 高,相应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 宋代在历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印刷和书籍相对 普及的年代,故2006年的一大亮点就是对宋代文献的研究,其 中张富祥的《宋代文献学研究》,李更的《宋代馆阁校勘研究》和李 明杰所著的《宋代版本学研究》是这一专题的三大著作。而2007 年该领域集中在文献刊刻研究、专门文献及专书文献研究、地方 文献研究、古籍版本鉴定研究几个方面¨],其中又以宋元明某类 重要文献的刊刻研究、黑水城出土文献研究以及《论语》《后汉 书・西南夷传》《说文解字系传》《诗渊》等专书研究尤为突出。 从2008年到201 1年度文献学专题研究一方面继续沿袭往 年如古籍整理、少数民族和地方文献、文献收藏和文献刊刻等专 门研究之外,刻书研究和古籍数字化等专题研究也有了新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文献收藏研究是文献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共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个人藏书研究、私 家藏书研究、机构藏书研究、地区藏书研究和不同时期藏书研究 5个方面㈨。除此之外,对文献学发展趋势也有相当量的研究,近 几年主要成果有:《古籍数字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中文古籍数 字化现状分析》《我国古籍数字化进展与研究述评》《我国古籍数 字化理论研究综述》《我国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国家控制与管理模 式研究》以及《我国古籍数字化研究的统计分析》《中医古籍数字 化探讨》《中医古籍数字化与知识挖掘》《中文古籍数字化开发研 l12 究综述》等,为我国古籍整理和古籍数字化技术须待解决的问题 予以回答和再探索。 1.3专科文献学研究成果及其特点分析 专科文献学研究的一大特点就是始终强调文献学在本学科 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在这一研究宗旨的贯彻和带领之 下,对专科文献学的研究在横向上研究范围逐年扩展,在纵向上 研究层次逐步加深,从2005年对旅游文献学、宗教文献学和医 学文献学的研究设想到2006年的营造社文献学和戏曲文艺文 献学的研究,以及接下来几年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研究、发展 到历史和文学文献学领域的研究,再到2010和201 1年的陶瓷 和地方文献学,以及对乡帮文献和出土文献的研究都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为该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化和深入研究提供了有 力的支撑。专科文献学对文献学基础性地位予以肯定的基础上 不断得到发展,学科地位明显提升,给文献学相关学科和交叉学 科以一定的发展空间,也为文献学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以下是该领域的主要成果:徐13辉《关于建立中国旅游文献 学的构想》、王公山(21世纪中国道教文献学研究展望》、刘永海 《论元代道教史籍及其文献学价值》、李振宇《法律文献学建构与展 望》《中国营造学社初期建筑历史文献研究钩沉》和《“辨章学术、考 镜源流”——中国营造学社的文献学贡献》《艺术文献学论纲》等。 1.4文献学家研究成果及其特点分析 文献学家的研究硕果累累,其著作结集出版集中在2005 年,新著如《目录版本校勘学论集》《中国旧朽业百年》《中国文献 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献学》等,以及再版的《张舜 徽集》《中国古典文献学》《文献学纲要》和《文献学大辞典》等都 是对文献学家研究的升华,而论文集和工具书的出版也成为本 年度研究成果的主要组成部分_7J。对文献学家的研究主要体现 在对蒋元卿、张舜徽、张灿钾、张潮、叶德辉、启功、章太炎、梁启 超、郑樵等人的文献学思想和学科贡献方面。 该领域在随后的几年里研究成果逐渐减少,其研究对象相 对扩大,致力于某一文献学家某一方面的文献学成就的探讨。对 文献学家的研究形式不仅有自发研究还有群体组织研究,而对 历代文献学家个人研究的着力点是全面总结其文献学成就或论 述其文献学某一方面的功绩。值得庆幸的是,除了对传统文献学 家生平学术的述略外,研究者开始关注历代史学家、文学家的文 献学思想或某一方面的文献学成就的专题研究,并出现了对人 物群体文献学成就的总结,这给文献学家的研究增添了新意。 2 2005--2007年间学科研究的发展变化 依据前文笔者对王余光先生2005--2007年文献学研究文 章的粗略概括,我们已经对近几年来文献学在理论研究、专题研 究、专科文献学研究以及文献学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了 大致的了解。那么,对7年来每个方面的变化发展情况的总结不 但是文献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也将是我们展 望未来文献学发展态势的有力证据。 张丹丹文献学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以王余光2005--201 1年文献学文章为背景 本刊E-mail:bjb@sxinfo.net 信息工作研究 首先,文献学理论研究方面,数量变化总体较为平稳呈上升 趋势,研究成果的特点是:研究类别相对集中,主要着眼于古典 学科的基础性地位仍将得到多数专家和学者的认同,并且对艺 术文献学、宗教、地方文献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会逐年增多。随 着其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产生新学科,专科 文献研究学科特点将呈现系统化、广泛性等特点,甚至将涉及各 个学科门类。 3.4文献学家研究 文献学研究、文献学发展、史学研究和文献学学科体系和分支学 科的研究上。 其次是文献学专题研究,学科地位逐年提高;除沿袭往年的 少数民族和地方文献、古籍鉴定等专门文献研究外,古籍数字化 和刻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和地方文献研究逐年成为专题 研究的亮点。 文献学家的研究成果数量还会有所减小,但数量跨度不会 太大,其研究成果会集中到某个文献学家的一个方面的成就或 再次,专科文献学研究上,仍然强调文献学在本学科发展中 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并且对艺术文献学、营造社文献学、历史 者是对其文献学思想的研究,也可能是对史学家的文献学思想 的研究。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历史学家对 文献学、陶瓷文献学、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及宗教地方文献学等的 深入研究,学科范围逐年扩大。 最后是文献学家研究,文献学家研究的著作结集出版在 2005年达到了顶峰,随后几年数量逐年递减,其研究方向也由 2005、2006年对文献学家系统全面地研究转为对其文献学思想 和某一方面的文献学成就的探索。 文献学思想的研究,或者分支学科的重要专家和学者的文献学 思想也会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推动。 参考文献 [1]王余光.文献学研究的新进展[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 (4):2. [2]王余光,范凡.2006年文献学研究进展EJ].图书馆,2007(4): 29. 3研究的未来走向 3.1文献学理论研究 [3]张慧丽,傅敏,王余光.2008年文献学研究进展[J].山东图 书馆学刊,2009(12):13. 该方面的研究日益成熟,尤其是在古典文献学领域,其研究 对象、范同、目的等方面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该类研究数量变化 [4]王余光,郑丽芬.2011年我国文献学研究进展I-J].国家图书 馆学刊,2012(3):9—10. 上将继续平稳并缓慢增长,未来几年该类研究仍将以古典文献 学、文献学与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研究、文献学学科体系和文献 学的发展研究等为研究重点。 3.2文献学专题研究 [5]王余光,张慧丽,范凡.2007年文献学研究EJ].图书馆,2008 (4).52—53. [6]王余光,李雅.2009年文献学研究进展[JJ_图书馆,2010(6): 71. 该研究领域的学科地位将逐年提高,除沿袭往年的古籍鉴 [7]王余光,范凡.2005年文献学研究述略[J].图书与情报, 2006(4):2—3. (实习编辑:曲磊) 定、少数民族和地方文献等专门文献研究外,古籍数字化、刻书研 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和地方文献研究成果会逐年增多,该类的研 究很可能会因现代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受到业界更多的关注。 3.3专科文献学研究 该类研究已经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受到业界的广泛关 第一作者简介:张丹丹,女,1984年6月生,现为广西民族大 学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201 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广西壮族自治 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88号,530006. 注,其学科地位也将因受到更大的关注而逐年提高。文献学在本 The Research on Philology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Based on WANG Yuguang’S Papers about Philology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0f 2005—201 1 ZHANG Dandan ABSTRACT:Taking WANG Yuguang’S seven papers abou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hilology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2005--20 1 1 as the research bas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gress and features of philological research during the seven years from four aspects of philology’s theoretical study,philology’s monographic study,specialized philology’s study and philologists’study,sums up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situation of philology’S study in these years,and based on this, conjectur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hilolog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hilology;specialized philology;development direction;WANG Yuguang 1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