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效升级卷十三 经济学常识
1.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尽管全球主要经济体齐声共讨贸易保护主义,两次G20峰会均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作为目标之一,但现实的经济利益和短期刺激经济的需求使得全球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增多。
试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全球主要经济体齐声共讨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2)谈谈对于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答案:(1)①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可以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②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促进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也不利于克服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
(2)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更要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互衔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强度之深,都是空前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解决危机的对策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1)凯恩斯认为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2)现阶段,我国应如何借鉴凯恩斯的边际消费递减理论以扩大需求? 答案:(1)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乃至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
(2)①依据凯恩斯的理论,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因此,他们对国民经济中消费扩大的贡献比高收入者要大。②现阶段,我国社会中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比较高,应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现金购买能力,扩大社会需求。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 答案:(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以价值为基础。
(2)商品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等手段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客观上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因而价格会下降。
(3)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低碳商品供给的增加,会使价格下降。
6.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会引起人们的模仿;如果其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问题,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警惕。对中国来说,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中成功的运作方式,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新的发展模式。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行简要评价,并分析说明该种市场经济模式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意义。
答案:(1)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
(2)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转变管理经济的职能,完善宏观体系,增强经济的有效性。
7.1985年8月28日,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作过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新经济实施前后,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 (2)简述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及其意义。
答案:(1)实施新经济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主张消灭商品经济,由直接控制商业。实施新经济后,列宁提出党人要学会经商,由国家调节商业。不过,列宁仍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
(2)①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伦敦金融峰会上指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继续显现,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根基没有动摇。”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公有制为主体,增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
(2)不断完善的市场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基础。 (3)强有力的宏观体系,增强了经济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