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省忻州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试卷 (题后
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6. 材料分析题 11.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1. 下图收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大金榜》,记录的是清朝咸丰六年的殿试成绩,与该榜直接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
A.察举制 B.征辟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正确答案:D
解析:察举制和征辟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曹魏时被九品中正制所代替;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并一直被历代沿用。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因此答案选D项。
2. 在十九世纪的最初十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结算大约盈余二千六百万元,从1828年到1836年,从中国流出了三八百万元,造成这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走私的泛滥 B.出口茶叶的滑销 C.洋货大量倾销 D.十三行垄断
正确答案:A
解析:在十九世纪最初十年,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的地步,中国的丝茶大量销往西欧各国,国际收支大量结余。为改变这种局面,英国开始将鸦片销往中国,随着鸦片的走私,大量白银流往英国,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开始变出超为人超。故答案选A项。
3. 历史学家吕西阿斯在赞扬雅典人的祖先时,他声称他们是当时第一个,也是唯一从他们的国家中赶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攻治的民族,他们相信全国人民的自由将成为最强有力的联系。材料中提到的这种“自由”是( )
A.城邦内所有人的自由 B.由克里斯提尼奠定了基础 C.是由雅典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D.妇女、奴隶、外邦人不能享受
正确答案:D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城邦内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制度,妇女、奴隶、外邦人毫无民主可言。故答案选D项。
4. 西周时期的市场并非是面向大众的场所,而是专为设置,并不对所有居民开放,谓“官市”,且规模较小。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市”不能再适应时代要求,出现了满足各阶层居民交换需求的场所,真正为大众服务。“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春秋时期坊市开始分离 B.工商食官制度废除 C.人的地位提高
D.商品经济的繁荣带来城市的大变革
正确答案:B
解析:西周时期,工商业的发展都由官府控制,称之为“工商食官”,主要是为以天子、诸侯、贵族为主体的统治阶级作工商业服务。“工商食官”制度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出现,以及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周王室的衰微等因素,导致了“工商食官”制的衰落,至战国后期,彻底终结。工商业者开始真正为大众服务,故答案选B项。
5. 1958年,各地为了响应提出的15年普及高等教育的号召,纷纷因陋就简创办各类大专院校,全国高校的数量,由1957年的200多所上升到1000余所,新办高等院校800余所,在校学生人数比1957年增加三分之二。这表明( )
A.我国优先发展高等教育事. B.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C.“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正确答案:C
解析:从题干的时间点来看,1958年新中国正处于“大跃进”时期。“大跃进”片面强调“快”,违背客观规律。由题干“纷纷因陋就简创办各类大专院校……由1957年的200多所上升到1000余所……”可知,“大跃进”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故答案选C项。
6. 20世纪70年代,英国金融市场股债双杀,股市在1972—1974年间大跌65%,在整个70年代,股市几乎没有涨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70%下降到16.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英国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 B.此时英国坚持的是凯恩斯主义 C.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经济出现滞涨局面 D.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失业率普遍上升
正确答案:A
解析: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A项说法错误,答案选A项。
7. 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失败。”这里的“经济”是指( )
A.战时主义 B.新经济 C.罗斯福新政 D.自由贸易
正确答案:A
解析:1918年夏,苏俄制定并实施了“战时主义”,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在战争时期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战后没有取消,反而加强,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起了社会动荡。到1921年3月被“新经济”所取代。由此可知B项错误;C项常识性错误,排除;D项说法不对,排除,答案选A项。
8. 在宋朝,对儒学的重要范畴有了新的理解:“义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理从主观方面说,是人必须担当的义务。人应该是内有仁民爱物之心,外有应事接物智慧的人。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
A.重建了人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求和个性发展 D.促进社会文化的普及
正确答案:A
解析:程朱理学崇尚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故多“仗义死节之士”,所以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主要说明了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并未表明程朱理学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故C错误;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促进文化教育普及,故D错误。
9. 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说法错误的是( )
A.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提出要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B.内容: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C.影响:它是新中国科技和文艺的基本性、长期性方针,促进了科技和文艺领域的繁荣
D.曲折:“”中“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
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许多知识分子受到政治批判
正确答案:B
10. 《西方文化常识千讲》一书对“启蒙运动”的解释是“18世纪流行于法国和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伴随着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兴旺发达和政治上反封建斗争的蓬勃发展,启蒙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冲击着封建制度”。根据材料,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启蒙运动发端于18世纪的法国
B.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思想运动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开展 D.启蒙运动在思想领域上反对封建制度
正确答案:A
解析: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A项说法错误。故答案选A项。
多项选择题
11. 著名历史学者雷颐在《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中写道:“……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和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对于材料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传统儒家思想造就了传统国家观念
B.封建君主制度形成了狭隘的国家制度 C.古代中国受宗法观念下的家长制作风影响严重 D.国家子民对统治逆来顺受,缺乏自由民主的思想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由题干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可知传统儒家思想对民众国家观念的影响;由“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和责任”可知在封建君主制度下形成了狭隘的国家制度以及宗法观念对民众的影响;“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可以看出民众缺乏自由民主的思想,因此答案选A、B、C、D。
12. 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伟大意义在于( )
A.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 C.中国转危为安
D.促使了中国新局面的到来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围剿,使中国转危为安,标志着红军战略退却的终结和战略转移的完成,促使了中国新局面的到来。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为中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长征精神为中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故A、B、C、D全部正确。
1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和平解决问题的方针。1995年初,就现阶段进一步发展、推进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主张。这些主张提出的背景包括( )
A.改革开放后党和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两岸的交流 B.“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
C.的缓和为和平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汪辜会谈”使得到历史性的突破
正确答案:A,C,D 解析:“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是在1992年,即“九二共识”,所以排除B项。A、C、D全部正确。
14. 春秋战国时期,私田逐渐增多,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受到极大冲击,土地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导致私田增多的主要原因有( )
A.青铜器的推广 B.铁农具的推广 C.牛耕的推广使用 D.水利工程的建设
正确答案:B,C
解析: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私田逐渐增多,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受到极大冲击。因此答案选B、C两项。
15. 北宋时期,王安石认为青苗法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在,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苏辙认为,这是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韩琦认为,“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A.青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土地兼并 B.青苗法由于损害富人利益必然遭到反对 C.青苗法可以为北宋增加收入
D.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不会损害农民利益
正确答案:A,B,C
解析: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各级官吏强行摊派,徇私舞弊,增加农民的负担。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可能真正的去保
护农民利益,所以答案排除D项。A、B、C三项都是青苗法实施的作用,故答案选A、B、C。
16. 华裔美籍学者黄仁宇所作的《中国大历史》在明史部分详细介绍了郑和七次下南洋的经过。书中非常惋惜地说道:“郑和之后再未有遣派舰队之事,船员被遣散,船只任之搁置废烂,航海图被兵部尚书刘大夏焚毁。”明朝不再远航的原因包括( )
A.远洋航行耗费了大量的财政 B.封建经济具有自我封闭性 C.明中后期实行闭关锁国 D.防止倭寇、西方列强的侵犯
正确答案:A,C,D
17. 中世纪,在欧洲很多地区都出现过地主圈占土地的现象,如德意志、法国、荷兰、丹麦等国。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下列关于英国圈地运动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土地圈占热潮促使新航路开辟掠夺海外土地资源及市场
B.摧毁了小农经济,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C.旧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为英国资产阶级准备了阶级条件
D.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自由劳动者
正确答案:B,C,D 解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因为东西方贸易通道不畅,不是英国的圈地运动引起的,相反,英国的圈地运动原因之一就是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A项。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自由劳动者。此外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将旧贵族地主转变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为英国资产阶级准备了阶级条件,所以答案选B、C、D。
18. 某外国朋友想通过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方式来了解我国北宋时期城市生活的面貌,下列不适合推荐给该外国友人的有( )
A.《女史箴图》 B.《清明上河图》 C.《兰亭序》 D.龙门石窟碑刻
正确答案:A,C,D 解析:《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排除A、C两项。龙门石窟碑刻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
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但是它没有反映北宋城市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故答案选A、C、D。
19. 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了( )的三大。
A.联俄 B.联共
C.扶助农工 D.扶助贫民
正确答案:A,B,C
解析:1924年1月,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发布了《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意义: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的进程。故答案选A、B、C。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音译为万维网。下列关于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人类的积极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导致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 B.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往往人们容易沉迷其中 C.人们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流方式也发生改变
D.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问题层出不穷
正确答案:B,D
解析:题干要求的是积极影响,B、D两项属于消极影响,故答案选B、D。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周以前数千年间,埋没于封建乱离之祸害时代也。从秦以后,二千余年,沉沦于政治之时代也。而中国之人,又未曾预防此弊害,别发一制度,故于封建乱离之祸害,不可耐,乃一扫之而为政治,及政治之弊害不可耐,乃一扫之而归于叛乱,反复,中国人民历史不过此数事而已。 ——田口卯吉《支那开化小史》 材料二 中国历代君相所实行的放任,养成了一种自治政体,民有自治之权,自治权是中国的基础,未来中国可凭引进西方政体,一蹴而至于文明开化之境。——梁启超 材料三 力量,在一辈有特殊教育与特殊理想的士人手里。而此辈人之教育,操在社会下层之士群,不操在。即如汉武帝时代,兴起国立大学,掌教育者为《五经》博士,皆由民间来,自有其客观标准。中国历史上与民众,同样由此教育所栽培而领导。 ——钱穆《中国历史的传统政治》 问题:
21. 根据材料一“封建”“”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并且评价“封建”制度。
正确答案:“封建”指分封制;“”指君主下的集权制。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疆地区;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22. 根据材料二梁启超要引进的西方政体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君主立宪制政体;依据:中国历代君相实行放任;民有自治之权。
23. 材料三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归纳材料中他们的依据。
正确答案:材料三认为中国古代不属于“”而是“士人”。依据:“”——材料一田口卯吉认为中国自秦以后,历代政治都流于制度的弊病。中国数千年治乱兴亡之由,皆是之祸。中国历朝更替,民众毫无自治精神,未能察觉之弊,因此,中国古代历次战争都只是为一人而战,易姓者一人而已。“士人”——士人之正式确立,则在汉武帝以后。在汉武帝时,已确立了几项制度。一是教育制度,一是考试制度,一是选举制度。每一士人,皆须经过此三项制度之提拔与升迁,自社会下层而进达于之最高层。皇帝虽是中之最高领袖,但亦得遵循此几项制度,而行使其职权。此下两千年来,此三项制度虽递有改变,但大体上,绝大多数人员,必经此三项制度之审核与通过,则并无有变。
24.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士”人在隋唐以后进入机关的客观标准是什么?说出这种客观标准的积极意义。
正确答案:客观标准:考试成绩积极意义:抑制士族门阀势力;扩大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基础;有利于提吏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判断题
25.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6. “二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出现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这是由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和苏联军事政治实力的增强造成的。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凡尔赛体系是一战的产物,二战后形成的是雅尔塔体系。
27.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完成后进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而“一票共和”也反映了保守势力的强大。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8. 社会主义阵营,是指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横跨欧亚的,由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阵营,缅甸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成员国。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1949年时,社会主义阵营包括欧洲东部的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亚洲东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13个社会主义国家。后期南也门、古巴、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也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缅甸不在其内。
29. 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方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30.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统一的,有约束力的国际经济规则。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31. 隋唐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佛教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佛教的挑战,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有了新发展,佛教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32.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唐朝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唐朝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33. 文艺复兴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想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智者运动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性质。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想国”,不是文艺复兴。
34.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