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增强浙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五点建议

增强浙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五点建议

来源:暴趣科技网
增强浙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五点建议 增强浙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五点建议 口陈立旭 党的十七屑六中全会提出, “必须坚持主 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浙江省各级财政进一 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 步加大了对文化的扶持力度,投入总量较“十五”同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 期显著提高,每年文化事业费总量均稳居全国第二。 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 “十一五”期末,全省城市中每10万人拥有公 就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原则和方向, 共文化服务机构数达0.95个,全省共有全国文化先进 为大力推动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供了重大战略机 县27个,省级文化先进县42个,“浙江东海文化明珠” 遇。浙江十二届十次全会把“着力构建公共文化 乡镇545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431个。县级 服务体系”,作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6个方面的主要 图书馆、县级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覆 任务之一,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强公 盖,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覆盖率达到85%。 共文化服务能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加强现代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二程”覆盖农村,基层服务 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 站点达4万余个,其中乡镇覆盖率达100%,村覆盖率 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公共文化 98.5%,建成“职工电子书屋”6000余家,拥有教学辅导、 服务能力的目的,就是要在确保不存在偏见、歧视、 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二三支骨干队伍5万余人。目前, 特殊门槛前提下,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让人民群 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优化配置、 众能够有机会“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均等化基本 布局合理的城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着力增强浙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投入和管理, 是以人为本、公正平等价值理念在公共文化领域的延 从创新服务机制、增加服务手段、完善服务网络等方面 伸和体现,也是矫正市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失灵” 人手,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完善和充实公共 的有效手段、建设服务型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公 文化服务体系内涵,不断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民文明素质、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营造和谐友爱文 从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效地改善了文化民生。 化氛罔和宽容社会风尚的重要途径。 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世纪之交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 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与满足城乡居民文化 省高度重视浙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 生活的需求相比,公共文化领域财政投入仅仅停留于低 化投入逐年增加,经济发展优势开始逐步转化为文化 水平的保障,对欠发达地区仍显不足,地区间、城乡间 发展的优势。2000年一2004年,省级文化事业建设 差异仍然明显.¨与文化民生关系密切的公共文化需求表 费支出1.26亿元,年均增长13.26%;宣传文化发展 达不足,表达机制不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文化 专项资金支出5.56亿元,年均增长7.06%。2001年一 需求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一些公共文化部门经过引人 2005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用于浙江美术馆、 市场机制改革,服务效率、服务态度和水平都有l『显著 科技馆和自然博物馆建设;每年安排文化事业专项补 的提高,但手续烦琐、收费贵等现象仍然存在;一 公 助经费5000万元用于基层文化建设、民族民间艺术 共文化场所拥挤,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甚至连维持自身 保护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等;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 运营都存在困难,从而妨碍了文化民生的改善;民营经 2001年490万元,2004年增加到1500万元;广播电 济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仍然过高,影响了公共 视“村村通”已累计安排专项经费3400万元,全省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文化管理上仍然存在 共投入3.2亿元,消灭广播电视肓点自然村13030个。 条块分割的现象,影响了公共文化机构功能的发挥。 作者:陈立旭,男,1963年生,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2D1 垒第1期im 样化文化诉求目标错位、需求结构不对称现象,促进公 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浙江省从注重总体发展 共文化服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保障人民群众知情 向注重均衡发展,从注重提高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向更 权、参与权、监督权贯彻于“文化惠民”全过程中。 第四。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机 加注重实现社会发展公平性和均等化,从注重经济领 域改革向更加注重公共服务领域改革转变的发展阶 制和模式。市场取向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求破除 段。以全面改善“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惠民”为 过去“大包大揽”的做法,创新公共文化发展模式, ’目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加强公共文化产 形成有助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机制,挖掘 品的有效供给,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实 一“十二五”时期,是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社会资源以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能力和效率,实 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实现浙江省从文化大 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最大化。要以深化文化改 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突出任务。 第一。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 力中的作用。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浙江省公共财政支 出结构,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支出的比重、保 证公共文化服务预算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 出增长幅度的同时,明确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重点。 县、乡、村和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提供基本 公共文化服务的网底和基础,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必须重点 投入有助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实现城 乡平衡、区域平衡、群体平衡,有助于优化公共文化 设施空间布局的文化建设项目,重点投入农村和欠发 达地区文化设施建设以及艺术馆、文化馆等设施建设, 重点投入城乡基层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普 及和精品生产。各级要进一步增强扶持力度,支 持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建设。 第二。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坚持以 人为本和普惠均等原则,重点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和最薄弱的文化需要,扩大采购 公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保障基层人民群众公平 享受基本公共文化生活的权益。按照“供给项目多、 供给对象广、供给模式优”的原则,以均衡的公共文 化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通过推进 浙江省基层特色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工程建设,完善群 众文化配送机制,扩大服务范围,广泛开展群众喜闻 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解决城乡公共文化活动数量和 质量以及服务供给不均衡问题。建立以人民群众需求 为导向的、优质高效的、普遍均等化的新型城乡公共 文化服务机制,形成城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超市 式”供给、“菜单化”服务的模式。 第三。建立和健全公共文化需求表达和决策参与 机制。文化管理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接触公众代 表、人民代表大会等多种方法,广泛调动和汇聚民智民 力,形成市民文化需求表达、意见搜集和公共文化决策 参与机制,改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多 mm Q1 生第 期 革为契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机制,着力提高投 入效率。推动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政 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渠道,但必须改变“大包大 揽”的做法。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投融资机制,改 变投入方式,拓宽招标、集中采购等方式的范围, 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资金 投入效率。加大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发展项目的力 度。与此同时,必须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 转变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轻服务”的状 况。通过委托经营、国有民办、民办国助等多种途径, 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公共文化设施 的运行和管理效率。坚持公益原则,保证公共文化设 施来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于民,惠及于民。 第五,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绩效评估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范围,不仅是合理配置基本公 共服务资源的基础依据,也是衡量、监管、评估、考 核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工具。鉴于浙江省区域城 乡发展不平衡、各地财政保障能力差异较大的因素, 应研究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明确“十二五” 时期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最低供给规模和 质量标准,应包括设施、设备、人员配备以及日常运 行费用等内容,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公共文 化服务保障层次和水平,提高和拓展均等化标准和范 围。与此同时,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浙江省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应的制 度设计,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标化、项目化、 实事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公共文化发展 真正成为硬任务、硬指标,成为可衡量、可检查、可 考核的对象,并纳入对各地各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之 中。把评估与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社会主体评 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提 高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的透明度、客观性和公正性。 责任编辑:徐友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