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最狠毒的女子——吕后
司马迁创作《史记》之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司马迁又尤其彰显人的历史主体性及其独特价值,司马迁对于“人”的独特认识不仅表现在他为刺客、游侠、医生、商人等小人物立传,还表现在他对女性人物的刻画之中。《史记》尽管对她们的描写着墨不多,且大多是只述其事而不记名,但在这众多的女性中却有几个个性鲜明、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诸如以刘邦嫂、苏秦嫂为首的小市民妇媪形象,以春秋时期介子推母、战国吴起卒母、和秦末汉初的漂母等为代表的高义母形象„„在本文中,我则想说《史记》中狠毒的女子形象,而其中的佼佼者则是狠毒之最的吕后其人。
男人们在一起,必然会有争斗。男人争斗常常是为了功名事业。
女人们在一起,也必然会争斗。女人争斗常常为了得到男人的宠幸,或者为了儿子的功名和事业。所以,女人们的争斗不仅会牵扯上其他的女人,还会牵扯上很多男人。所以,女人们的争斗更有悬念,更跌宕起伏。
男人们争斗的时候,牵扯进来的女子,便如无辜的羔羊,只能束手就擒,惨遭屠戮。因为男人们是主宰,女人们只有听凭宰割的权力。所以女人的死,就在寒光闪过之后,虽然绝望,但痛苦转瞬即逝,虽然恐惧,但片刻一切全无„„
女人争斗的时候,一旦牵扯上男人,男人们却死得窘迫难看、痛苦窝囊。因为女人们是弱者,她们只能靠计谋,靠手腕,瞒天过海的骗术和出其不意的犀利来征服男人。所以,男人的死相,如同沾上了江湖上传说中最险恶的毒汁,周身痉挛,剧烈抽搐,绝望挣扎,最后化成一撮白灰,被女人的红唇轻轻吹散„„
骊姬翘起她那两片并不丰腴的红唇——因为春秋时期以瘦为美,骊姬很美,所以应该很瘦,骨感的美人很难想象会是肥厚的红唇——晋国太子的骨灰轻轻吹散„„
权倾一时的春申君被一个弱女子玩弄于股掌,最后像是一块破布,被扔掉,然后灰飞烟灭,我们只能无语。怪只怪,男人的骨头太脆,骨灰太轻!
秉承“不要相信男人,但要爱他们”的郑袖轻柔暖语间,楚怀王怒割魏美人的鼻子,从此专宠郑袖„„
但是,收拾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男人,招式最高明,最能体现大智慧、大风范的的女人当属刘邦的皇后吕雉。我常常想,千百年来,那些死在她手中的男人,包括拥有响当当的名头的韩信,也会为以那样的方式死在那样的女人手中而连呼精彩,连呼过瘾!
一、吕后其人
吕雉,字娥姁,秦代单父县(今山东省单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妻。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即位的惠帝刘盈年幼仁弱,吕太后掌握大权。惠帝死后,吕太后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吕后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吕后性格刚毅、有抱负、有韬略,在历史上算
是个很成功的女政治家,但至今人们提起她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的狠毒和权变。
二、吕后的狠毒
中国古代是男人当政的社会,绝不允许女性过问国家事务。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奠定了封建社会蔑视女性的理论基础,在现实生活中,男子处于在社会生活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妇女地位低下,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的人格,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吕雉本人便是被她的父亲吕公作为见面礼送给刘邦的,吕雉的母亲表示反对,吕公却振振有词地说:“此非儿女子所知也。无疑的,轻视女性的社会现实使吕后的意识里不可避免地潜藏着一种自卑心理和无力感,尽管她事实上精明强干,《史记·吕太后本纪》写“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她尽力帮助刘邦诛杀开国功臣表面上固然出于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目的,但同时应该看到,这种行动本身也潜在地起着弥补自卑感的作用。 随着吕后年老色衰,生性好色的汉王刘邦已经对她失去兴趣,转而宠爱定陶的戚姬,甚至想改立戚姬之子如意为自己的王位继承人,这也许就造成了吕后性格发生扭曲的起因和转折点。
1、夺嫡风波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刘邦宠爱贵妃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他想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虽然因遭到大臣的强烈反对而未遂,但这个事件却给吕后的以极大刺激,果然,一等到高祖刘邦驾崩,她便开始对戚妃母子疯狂报复。特别是对于戚妃的处置,其手段之凶残狠毒令人毛骨悚然,《史记·吕太后本纪》写到:“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面对如此悲惨的一幕,连她的亲身子孝惠帝也不禁指责:“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可以说在这场斗争中,吕后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里也突出地表现了宫廷后妃间的斗争是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吕后的报复心之强,手段之残忍,都令人发指。由于她缺乏政治家的风度,又报复得极其赤裸,故而她被当时的朝野所指骂,也被两千年来诸者所憎恶。
2、诛杀功臣
汉高祖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吕后与萧何用计,诛杀韩信。同年三月,梁王彭越谋反,刘邦将其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途中遇吕后,彭诉说无罪,吕后答应为他说情,将其带回咸阳。她抱怨刘邦:“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归山。”刘邦遂将其处死,并夷其三族。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并为她日后掌权作了充分准备。[
3、残害刘氏子弟
吕后的一个施虐对象是赵王刘友,“友以诸吕女为受后,弗爱,爱他姬,诸吕
女妒,怒去,谗之於太后,诬以罪过。”结果是吕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围守之,弗与食。其群臣或窃馈,辄捕论之。”最后赵王活活被饿死。吕后对于政治权势,表现出心无旁骛的专注,为了达到个人的政治野心她处心积虑,不惜牺牲一切,她抓住年幼的孝惠帝懦弱胆小的性格弱点,用一手炮制的“人彘”刺激他。孝惠帝因为惊吓和悲伤过度,从此 “日饮为淫乐,不听政。”这样,她便将朝政大权一手独揽。为了固权,吕后置人伦大忌于不顾,将自己的外孙女强行嫁与惠帝为后。由于皇后年幼无子,竟“诈取后宫人子为子” ,并杀其母,将其立为太子。当孝惠帝崩时,“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直至丞相提:“帝无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吕后目的达到,才“其哭乃哀。”自此,“天下事皆决于高后”。她又开始公然违背刘邦曾与诸大臣共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进一步残害刘氏诸王,刘邦共八子,被吕后害死者有五房,四子一孙,包括其亲生子惠帝。除残害刘氏子弟外,还辅之以吕刘联姻的来监视刘氏子弟,又明升暗降地解除了右丞相王陵的相权,重用其宠臣审食其居宫用事。
吕后是个刚毅阴狠,不甘雌伏的角色,高祖死后,她掌政十五年,是个厉害角色,虽然她也有一些为人称道的政绩,先是辅助高祖画谋定策,争夺天下,后来又减轻百姓负担,导正社会风气等,但她的双手确沾满了血腥。嫉妒心太重,私心太重,手段过于残酷的吕后,竟然想以吕氏来代替刘氏干辛万苦得来的江山,终至败亡。如果说吕后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需要的话,这还是能理解的,但吕后作为一个女人,其扭曲的恶毒性格就让人不寒而栗了,所以说,吕后的狠毒可以堪称是《史记》中狠毒女子之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