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
[21]申请号200810001722.3
[51]Int.CI.
C10L 1/10 (2006.01)
[43]公开日2009年7月8日[22]申请日2008.01.01[21]申请号200810001722.3
[71]申请人姜德雄
地址425614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鲤溪镇流夹洞
村5组[72]发明人姜德雄
[11]公开号CN 101475853A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54]发明名称
水燃料添加剂
[57]摘要
用一些具有燃烧或爆炸性的物质,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爆炸,产生足以让水分子链断裂的高温,使水分解成为可以直接点燃的氢氧气体。这些物质就是水燃料添加剂,它是热解水的直接催化剂。
200810001722.3
权 利 要 求 书
第1/1页
1、物质爆炸所产生的能量迫使水分子链断裂,同时热解,释放氢氧气
体,并且燃烧。
2、此技术结合电解水制氢技术,在内燃机、涡轮机、锅炉等动力机器
的改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义意。
3、此技术涉及到水作为燃料的各个领域,并促使相关的技术逐步完善,走向成熟。
2
200810001722.3
说 明 书
水燃料添加剂
第1/3页
水分子的分子式为H2O,一旦它的分子链断裂,它就是最好的燃料。
一切具有水分子分子链破坏能力的物质,我们都可以用作水燃料的添加剂。这些物质都有一个受热爆炸的特点,不同的是,不同爆炸物质爆炸时所需要的温度不一样,而且,大部分爆炸物质爆炸时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有些物质与水反应剧烈,有些可以溶入水,有些不能。这些化学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它们不同的化学特性,否则,不排出使用这些化学物质的危险性。
本说明书所指水燃料添加剂,主要是指用作内燃机燃料水在内燃机气缸中分解同时燃烧的催化剂。
具体做法是:将这些物质混入内燃机气缸或者将其溶入水中,内燃机启动时,活塞就会压缩气缸内的空气,这时内燃机气缸内的空气温度就会升高,当压缩行程完成时,将含有这些爆炸物质的水溶液通过内燃机喷嘴喷入气缸,水溶液中含有的爆炸物质就会受热爆炸,温度瞬间达到数千度的高温,水蒸汽在高温作用下迅速膨胀,水分子链断裂,释放出氢氧气体,同时燃烧起来,燃烧的气体再度膨胀,推动内燃机活塞做功,所有这些过程都是在瞬间同时完成的。做功行程完成后,内燃机飞轮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旋转,带动曲轴推动内燃机活塞,内燃机进入下一个压缩行程。如此往复,内燃机就能连续运转了。 这些物质主要是: 1.油类 2.氟化氧类 3.氯化钾 4.氯酸钠 5.钠 6.氢化钙 7.氢化锂 8.氢化锂铝 9.氢化镁 10.氢化钠
11.氢化锑;锑化三氢 12.氢化铀;三氢化铀 等等
以上化学品的主要化学特性如下: 1.油类
是对热、紫外线、酸、摩擦、震动高度敏感的爆炸物,易燃液体(在闪点时爆炸)。在水中水解,生成和丙三醇的爆炸性溶液。当接触臭氧或温度超过大约350℉/176℃时发生爆炸。
3
200810001722.3说 明 书 第2/3页
2.氟化氧类
与水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一种强氧化剂。与还原剂、易燃烧的物质、有机物、吸附剂、无水硅酸、氨、醇、三氧化二砷、硼、氯、氧化铬、二硼烷、醚、氢、硫化氢、氢氟酸、碘、金属卤化物、金属粉、金属氧化物、氮氧化物、亚硝酰基氟化物、臭氧、红磷、氧化磷、钾、四氟化硫发生剧烈反应。与氟化铝、五氯化锑、卤素、金属、硅、钨不相容。浸蚀塑料、橡胶和布品。 3.氯酸钾
不燃烧,但在温度高于752℉/400℃时,该物质材料爆炸性分解,释放氧,因此更增加了火的强烈程度或其它物质材料的易燃性。一种强氧化剂。与许多材料,包括还原剂、易燃烧材料、无水氨、铵盐、砷、硫化钙、碘化氢、次磷酸盐、硫酸、硫氰酸盐类、氢氧化钾、有机物(包括酸和多孔渗水材料如布、糖、木材等)发生剧烈反应。与有机固体、氯化铵、氢化钙、氰基胍、氟、金属粉、氨基钠、硫、鞣酸、金属磷化物、金属亚磷酸盐、金属硫化物或金属硫酸盐类和许多其他物质混合形成对热、摩擦和震动敏感的爆炸物。与硫化钡、硫氰酸钡、1,3-双(三氯甲基)苯、锗、氢碘酸不相容。 4.氯酸钠
不燃烧,该物质材料在572℉/300℃下爆炸性分解,释放氧,因此更增加了火的强烈程度或其他材料的易燃性。是一种强氧化剂。与许多材料,包括还原剂、易燃烧物质、有机物(包括酸和多孔渗水材料,如布、糖、木材等),金属粉末、二盐基有机酸、无水氨、铵盐、硫化钙、磷化铜、三氧化二镍、没食子酸、碘化氢、金属的次磷酸盐、二氧化锰、油、金属硫化物、屑状金属、氨基钠、二氧化钠、硫氰酸盐类、二碳化钍、氢氧化钾发生剧烈反应。与强酸接触产生二氧化碳。与砷、三硫化砷、硼、碳、氰化物、氰基胍、烃类、金属磷化物或金属硫氰酸盐类、硝基苯、磷、氨基钠、硫、硫酸、鞣酸或当其混合或含有机固体杂质时形成对热、摩擦和震动敏感的爆炸性混合物。与钡、硫化钡、间双(三氯甲基)苯不相容。 5.钠
极易燃固体(自动点燃温度239℉/115℃,生成氧化钠)。暴露于潮气中产生不稳定的氧化物并/或可能自发点燃。与水、水蒸汽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易燃氢气、氢氧化钠,放出热量,通常产生火焰。一种强还原剂。与氧化剂类、酸类、氯化锑、二氧化碳、四氯化碳、氯苯、氯仿、氧化铜、重氮甲烷、二溴甲基硼烷、卤素衍生物、卤素、卤化烃、重金属氧化物、六氯环戊二烯、一水合肼、一氯化碘、五氯化碘、溴化铁、二氧化铅、马来酸酐、氯化锰、甲基氯、甲基碘、一氧化二氮、亚硝酰氟、硝基甲苯、硝酰氟、二氟化氧、碳酰氯、磷、三氯化磷、溴化亚硒酰、溴化银、氯化银、氟化银、碘化银、过氧化钠、硫、四氯乙烷、三氯乙烷、氧基三氯化钒、以及其他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 6.氢化钙
非常易燃,粉末材料,或粉尘在接触热、火焰、火花或氧化剂时能发生爆炸。与水性介质、水、蒸汽、酸、醇类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形成腐蚀性氢氧化物,进而放热生成爆
4
200810001722.3说 明 书 第3/3页
炸性氢气。一种强还原剂。与强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与溴酸盐类、氯酸盐类、高氯酸盐、氟化银和其他卤化银类混合形成热核摩擦敏感的爆炸物。与二氧化锰发生白炽反应。与卤素、四氢呋喃不相容。 7.氢化锂
易燃固体,具有吸湿性,易起火,一种强还原剂,具有热不稳定性,潮湿空气中和/或温度高于752℉/400℃时,粉尘,粉末或固体物质发生自燃。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释放热和大量易燃的氢,点燃时生成腐蚀性氢氧化锂。接触强氧化剂类、氧化二氮、环氧化物类、液态氧、氮氧化物、金属盐类发生爆炸或点燃。与卤化烃类、酸类和其他物质不相容,能引起着火和爆炸。与许多标准灭火剂水、二氧化碳、泡沫、卤化剂或其他干粉剂发生反应。 8.氢化锂铝
易燃固体,一种强还原剂。在空气中和/或加热到257℉/125℃以上时起火并自发燃烧。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热量,易燃氢、铝、氢化锂,并可能因此起火点燃。与氧化剂类、酸类、醇类、醛类、过氧化苯甲酰、三氟化硼、二氧化碳、3-氯甲基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3,5-二溴环戊烯、醚类、乙酸乙酯、氟化氨基化合物、全氟代琥珀酰胺、嘧啶、四氢呋喃发生剧烈反应。与许多标准灭火剂发生反应,如水、二氧化碳、泡沫、卤化试剂或其干粉。 9.氢化镁
可燃固体。其粉沫和粉尘高度易燃,活泼和对热敏感。其粉末或粉尘在空气中可自燃,特别在潮湿条件下。与水、蒸汽、或酸类发生反应,生成易燃的氢气。与强氧化剂,醇类、卤素类、氯、氟、含氯溶剂、氧气、碘酸钾发生剧烈反应。可与二(2-甲氧基乙烷基)醚反应生成爆炸性产物。与强酸类、酸性氯化物不相容。 10.氢化钠
易燃固体。碎屑状材料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体;遇潮湿的空气可发生自燃。遇水、酸类、酸雾、醇类可能爆炸,释放易燃的氢气。与乙基-1,2,2,3,-三氟丙酸盐发生剧烈反应。与乙炔、二甲基甲酰胺、卤素类、乙基-2,2,3-三氟丙酸盐、氧、强氧化剂、硫黄发生反应,反应可能较剧烈。与乙炔、二甲基亚砜、甘油、卤素类、硫黄、二氧化硫不相容。与多数普通灭火剂发生剧烈反应。 11.氢化锑;锑化三氢
一种易燃和热不稳定气体。与潮气反应,生成爆炸性的氢。温度升高超过390℉/198℃时,能引起着火和爆炸。与强氧化剂、、卤化烃、臭氧反应剧烈。遇氨形成对热敏感的爆炸性混合物。 12.氢化铀;三氢化铀
粉末状是引火物,且对热敏感;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粉尘或粉末与水、酸反应放热并释放出易燃烧的氢气;可自燃。与卤代烃类、强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