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古希臘-古羅馬希伯來-教文學是歐洲文學的兩大源頭,文學史上稱之為“兩希”傳統。
古希腊文学中蕴涵着原始形态的“人”的观念,它经由古罗马文学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古罗马文学是对希腊文学的直接继承,古希腊文学中的世俗人体意识,其人性取向是自然原欲。
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是希伯来-教文学之文化价值观念的主导倾向。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对“古典”的崇尚,倾向于古罗马的政治、国家理念,并且热衷于表现政治意识。作为主义之产物 的古典主义文学在侧重于崇尚古罗马文化与文学这一问题上表现出政治合理性与人性合理性。
18世纪启蒙时代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启蒙的总体精神是理性主义。 1
第一章 古代文學
第一节 概述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是西方文学的开端。特别是古希腊文学,它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一、古希腊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形成的背景
1、古希腊民族是海洋民族;2、古希腊文明是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融合,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二)古希腊文学的地位——西方文学的第一源头 *新神谱(俄林波斯神系)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分期
外國文學史
1、“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前12世纪-前8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神话】
(1)古希腊神话的起源: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产物。 (2)古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
A、神的故事——旧神谱(前俄林波斯神系):B、英雄传说——赫拉克勒斯的传说 (3)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
A、神人同形同性,神话具有浓郁的世俗人本主义色彩; B、想象丰富,故事性极强; C、哲理性极强。
(4)古希腊神话的地位与影响
A、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马克思
2
B、 古希腊神话对后世西方文艺、文化有深远影响。 【史诗】
荷马史诗(见第二节):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
赫西俄德(约公元前8世纪末-7世纪初)作有现实生活题材的教谕诗《工作与时日》与神话诗《神谱》。
2、“大移民时代”(前8世纪-前6世纪中叶), 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抒情诗】
抒情诗分双管歌(或称哀歌)、琴歌和讽刺诗等,其中琴歌(分为独唱体和合唱体)成就最大。
独唱体抒情诗代表诗人是萨福、阿那克里翁;合唱体抒情诗代表诗人是品达。 女诗人萨福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抒情诗人,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阿那克里翁的诗往往歌颂生活的,歌颂大自然,歌颂爱情,以清新、优美、形式完整取胜。这种诗后来被称为“阿那克里翁体”。 品达的诗主要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 【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寓言的汇编,是欧洲寓言的奠基之作。集子中的寓言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故事,表现平民的思想感情与生活经验,结构简单,风格质朴。
3、古典时期(公元前6 世纪-公元前4世纪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与【文艺理论】
【戏剧】以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三大悲剧家和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外國文學史
【文艺理论】
1) 柏拉图(前427一前345)的文艺对话体著作有《理想国》、《婓德诺篇》等,《理想国》是他的主要理论著作,其文艺理论的核心是“理念论”,他的唯心主义文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主要理论著作是研究悲剧与史诗等文体的《诗学》,重要的理论观点有“摹仿说”、“过失说”、”净化说”等,他奠定了欧洲现实主义文论的基础。
3
4、 “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与【田园诗】
新喜剧的代表作家是米南德,有《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等。
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是忒奥克里托斯(前305?—前250 ),他是西方田园诗(牧歌)的创始人。
二、古罗马文学
(一)古罗马文学形成的背景
1、古罗马是以牧耕为主的民族,建立了奴隶制的大帝国; 2、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文化。
(二)古罗马文学的地位——沟通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三)古罗马文学的发展
1、共和时期(前240一前30)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喜剧】
利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是古罗马文学的奠基人。
普劳图斯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戏剧家,喜剧名作有《一坛黄金》与《孪生兄弟》。 泰伦斯(前190- 前159)的喜剧名作有《婆母》与《两兄弟》。
2、黄金时期(前100— 17)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散文与文艺理论
西塞罗(前106-前43):公元前1世纪首屈一指的修辞学家和哲学家,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散文家,“欧洲散文之父”。
奥维德(前43-公元18)的代表作是有“神话词典”之称的神话故事诗《变形记》。 贺拉斯(前65-前8)是奥古斯都时期杰出的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文艺评论家,著有《歌集》与《诗艺》,《诗艺》是他文学批评的代表作。重要的理论观点有―寓教于乐”说、“统一和谐的美”说等,他的理论对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论有很大影响。 维吉尔(前70-前19)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史诗《埃涅阿斯记》通过神话故事歌颂古罗马的历史与统治者,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外國文學史
3、白银时期(1世纪——5世纪)
塞内卡(前4 —公元65年)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家,悲剧名作有《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卢肯:史诗《法萨利亚》
阿普列尤斯(124?-175?)的代表作《金驴记》是古罗马文学中最完整的一部小说,被看作是最早的长篇小说。
4
第二节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伊利昂记》 (又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 (又译《奥德赛》)的合称,是古代希腊的两诗,是欧洲第一座文学丰碑。
这两部史诗记载的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善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汇。 荷马史诗用神话方式表现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 一、史诗的形成与流传 1、特洛伊战争2、―荷马问题‖ 二、史诗的情节内容
《伊利昂记》描述希腊联军(主帅阿伽门农、主将阿喀琉斯)攻打特洛伊城(主帅赫克托耳)的故事,是歌颂英雄的勇武与战功的战争史诗。
《奥德修记》主要描述战后奥德修斯返乡途中的海上漂泊故事,是歌颂人与自然斗争的智慧与力量的冒险史诗。 三、史诗的思想内涵
1、史诗反映了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形态、生活风貌;
2、史诗反映了古希腊人乐观进取、肯定人的尊严、力量、 智慧,肯定生活、斗争的意义,主张个体本位的世俗人本精神。 四、史诗艺术价值
1、史诗规模宏大,布局完整,结构精巧;剪裁得当,情节高度集中;主干情节与插曲相结合。 2、史诗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阿喀琉斯:重视荣誉;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暴烈鲁莽;任性、易怒、固执;重视友谊、有同情心。赫克托耳:理智、成熟;深明职责,英勇无畏地保卫民族利益;富于人情味。俄底修斯:智慧过人;刚毅勇敢;强烈的冒险精神。 3、史诗中蕴含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的因素。 4、史诗语言质朴、丰富、优美,大量运用“荷马式的比喻”。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戏剧包括悲剧、喜剧、萨图罗斯剧(又译“羊人剧”)和拟剧(又译“模拟剧”)等,
外國文學史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悲、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动。悲剧起源于春祭仪式中的“酒神颂歌”,喜剧起源于秋祭中的民间歌舞。古希腊悲剧形成于前六世纪,繁荣于前五世纪 ;喜剧的兴起稍晚于悲剧,繁荣于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悲剧与喜剧活动的中心是雅典。
5
一、古希腊悲剧
(一)内容与形式特点
“希腊悲剧不着意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它通过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怜悯与恐
惧的情感,导致道德的净化。”——亚里士多德《诗学》
内容上:取材于神话;表现人与命运的斗突;有鲜明的倾向性与深刻的思想性。 形式上:使用三联剧的形式; 结构完整严密,由开场——进场——三至七个戏剧场面与数量相应的合唱歌曲——退场四部分构成;使用诗体台词。 (二)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1. 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 “悲剧之父”
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戏剧通过普罗米修斯与众神的斗争,影射了当时民主派与贵族派的斗争,反映了作者对僭主的反抗和对民主的向往,也说明命运是神定的。普罗米修斯是反抗暴君、宁死不屈的英雄, “哲学的日历中最高的圣者兼殉道者”。
* 悲剧使用对比烘托与内心独白的方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结构简单,风格庄严崇高,语言优美。
著名悲剧还有三联剧《俄瑞斯忒亚》、(《阿伽门农》、《祭奠者》、《报仇神》)等。
2.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是把希腊悲剧推向成熟的剧作家,被称为“戏剧界的荷马”;
代表作是《俄狄浦斯王》* 戏剧肯定了人的自由意志和对命运的反抗,也说明命运是天定的,是不可抗拒的。* 俄狄浦斯王是坚毅勇敢、反抗命运、忧国忧民、勇于承担责任的英雄。
* 戏剧采用“终局式”结构,剧情紧凑生动,矛盾突出集中,环环相扣。
* 戏剧被亚里士多德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剧还有《安提戈涅》等。
3. 欧里庇得斯(前480-前406)
被誉为“舞台上的哲学家”,是心理戏剧的鼻祖,开创了“问题剧”代表作《美狄亚》。
* 戏剧谴责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表达了对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对反抗的肯定,说明命运掌握在人的手里。美狄亚是倔强刚毅、敢作敢为、爱与恨都异常强烈的女性。戏剧写实色彩
外國文學史
浓,有较为充分的心理描写。
著名的悲剧还有《特洛亚妇女》、《希波吕托斯》。
6
二、古希腊喜剧
(一)内容与形式特点:
内容上:使用现实生活题材;旧喜剧有鲜明的政治讽刺性,新喜剧主要是表现家庭生活与爱情的世态喜剧。
形式上:结构一般较松散,由六部分组成:开场-进场-对驳-评议-插曲-退场。使用滑稽戏谑的情节;使用散文台词。 (二)分期
旧喜剧(公元5世纪),剧作主要是讽刺剧,以阿里斯托芬为代表。 中喜剧(前400 – 前323)
新喜剧(约前323 – 前263),以米南德为代表,其代表作有《恨世者》。 (三)代表作家
1. 阿里斯托芬 古希腊的“喜剧之父”
代表作是《阿卡奈人》,戏剧以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为主题。戏剧寓严肃重大的现实问题于滑稽荒诞的情节中,巧用对比手法。
阿里斯托芬著名的喜剧还有反战喜剧《和平》、政治讽刺喜剧《骑士》、《马蜂》、表述社会理想的喜剧《鸟》、《公民大会上的妇女》、《财神》、反对诡辩派文化教育的喜剧《云》。
2. 米南德是新喜剧代表作家;剧作以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题材,主题大都是宣扬劝善规
过,提倡宽大仁慈,以调和矛盾。名作有《摩萨斯女子》、《恨世者》、《公断》等。
第二章 中世紀文學
“中世纪是从完全原始状态发展出来的,它毁灭了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学,而在一切方面都从头开始,中世纪从已经灭亡的古代世界得到唯一的东西就是教,以及一些破坏了的完全丧失了自己过去的文明的都市。”--恩格斯
第一节 概述
一、中世纪的历史文化背景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爆发 ,这中间的一千余年即欧洲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中世纪文学一般指中世纪早期与中期( 5世纪至15世纪)的文学。这时封建国家形成,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等级制度与庄园经济;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
外國文學史
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欧洲中世纪文学按其性质分类,主要包括都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市民文学。 (一)教会文学
题材:大多来自《圣经》思想内容:宣传教教义,主要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剧等艺术手法:梦幻故事、象征寓意手法。
7
(二)英雄史诗
早期(氏族社会末期) 代表作:盎格鲁·撒克逊人《贝奥武甫》、日尔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埃达》和“萨迦”、芬兰《卡列瓦拉》(《英雄国》) 中期(封建社会确立时代) 主要有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古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三)谣曲:一种故事性的诗歌。最著名的作品是英国的《罗宾汉谣曲》。 (四)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性质:封建主阶级的世俗文学; 内容:表现“骑士精神”;骑士的信条:忠君、护教、行侠。 体裁:
1. 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表现“典雅的爱情”为内容,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以及感兴诗和十字军歌等,以破晓歌最为著名。恩格斯称破晓歌是“普罗旺斯抒情诗的精华”。
2. 骑士叙事诗(骑士传奇):兴旺于法国北方,以虚幻的“英雄美人”故事为内容,有三个系统:古代系统《亚历山大传奇》;不列颠系统: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特里斯丹和伊瑟》;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四)城市文学
韵文故事:《驴子的遗嘱》、《牧师阿米斯》
长篇叙事诗:《玫瑰传奇》和《列那狐故事》(讽刺叙事诗)
外國文學史
市民抒情诗:吕特博夫《吕特博夫的穷困》、《吕特博夫的婚姻》;
维庸《小遗言集》、《大遗言集》
市民戏剧:主要样式有道德剧、傻子剧、笑剧等。笑剧《巴特兰律师》法国笑剧的代表性作品。
8
第二节 但丁
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一、著作:
《新生》:诗集,怀念、歌颂贝娅特丽丝,是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胆表现作者隐秘感情的自传性作品;
《飨宴》:介绍知识的学术论著;《论俗语》:论述意大利语和文体、诗律的学术著作;《帝制论》:政治论著。
二、《神曲》
(一)《神曲》描述诗人梦游三界的故事,由《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构成。 1、序曲:黑暗的森林-披着阳光的山顶豹(淫逸)、狮(野心)、狼(贪婪-嫉妒)维吉尔 贝娅特丽采
2、地狱——黑暗的现实世界
地狱共九层,住着生前罪孽深重的亡灵;引路人维吉尔——理智的象征。 3、炼狱——从现实到理想的途径
炼狱共九层,生活着生前罪孽较轻的者的亡灵;引路人维吉尔——理智的象征。 4、天堂——光明的理想世界
天堂有九重,住着生前信仰教、极力为善的灵魂。引路人贝娅特丽采——神学信仰与爱的象征。
(二)思想艺术上的两重性
《神曲》的思想艺术具有两重性——既有中世纪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又有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萌芽。 思想内容方面的两重性:
1、既歌颂理想中的教及其教士,又揭露批判现实中教会及教士的罪恶; 2、既见歌颂理想中的王权、贵族,又揭露批判现实中王权、贵族的罪恶; 3、既歌颂教文化,又赞美世俗文化、异教文化;
4、既宣扬禁欲出世思想,又肯定人对世俗爱情、荣誉、功业的追求。
《神曲》的主题:人类应该在理智的指引下,认识罪恶与错误、悔过自新,再经过信仰的引导,到达理想的境界。 ——“两希”精神的融合
外國文學史
艺术上的两重性:
1、用宗教题材与中世纪文学的梦幻、象征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用体现神权思想的艺术结构造成古代艺术庄严肃穆的风格;
2、人物、景物描写大多简略模糊,又不乏用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卓越篇章; 3、使用意大利俗语,但语言又有中世纪语言烦琐晦涩的弊端。
《神曲》是中世纪文学的总结,也是中世纪文学向文艺复兴文学过渡的标志。
9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場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产生及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原因。
2、“人”的觉醒与“人”“神”开始易位的社会心理,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又一社会原因。 3、崇尚、研究古典文化,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文化动因。
4、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文主义
1、用反对神权;2、用个性反对禁欲主义;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拥护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1、表现人文主义思想;2、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3、继承、发展了古代的各种文学体裁;4、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
(一)分期(时间 代表国家 主要内容 代表作)
1、早期: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叶;意大利、英国;宣传人性的;薄迦丘《十日谈》。 2、中期:15纪下半叶至16纪上半叶;法国;歌颂有知识有力量的巨人;拉伯雷《巨人传》。 3、晚期:16世纪下半叶至17纪初;英国、西班牙;揭示人性的弱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二)各国人文主义文学发展
外國文學史
1、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彼特拉克】(1304-1374)是人文主义的先驱,被认为是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被誉为“文艺复兴之父”,意大利“诗歌之父”。代表作抒情诗集《歌集》,在艺术上继承了“温柔的新体”诗派传统,大量采用十四行诗体,为近代抒情诗发展奠定基础;诗集使用“彼特拉克奇喻”。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代表作《十日谈》故事集是宣传“幸福在人间”的“人曲”,故事集采用“框型结构”、现实主义手法和幽默讽刺手法。故事集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之作。 阿利奥斯托:传奇体叙事长诗《疯狂的罗兰》 托夸多·塔索:叙事长诗《被的耶路撒冷》
10
2. 法国
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存在着两种倾向:贵族倾向与民主倾向。贵族倾向的人文主义作家,以“七星诗社”的诗人为代表,“七星诗社”的贡献主要在统一民族语言、建立民族诗歌方面。民主倾向的人文主义作家,以拉伯雷为代表。
龙沙(1524-1585 )是七星诗社的领袖,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主要成就是爱情诗,代表作是组诗《给爱兰娜的十四行诗》。
拉伯雷(1494-1553)是法国文艺复兴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 小说叙述巨人国王卡冈都亚和儿子庞大固埃及其朋友巴汝奇的经历。
蒙田(1533-1592)是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他的《随笔集》对后世影响深远:表现对人性的怀疑;形式较为轻松随意,不拘一格。
3. 西班牙: 西班牙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与戏剧
西班牙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维加((1562-1635)是西班牙戏剧的奠基者,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创作爱情与家庭问题剧、社会政治问题剧与宗教剧;是出色的喜剧家;代表作是《羊泉村》。
4、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 (1)形成——14世纪后半叶
乔叟是英国人文主义文学之父,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 收有24个故事; 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巧妙使用框形结构;善于写人叙事;创立了双韵
外國文學史
体诗。
11
(2)发展——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半叶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创始人;代表作是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
(3)繁荣——16世纪后半叶至17世纪初
斯宾塞(1552-1599)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代表作是长诗《仙后》
* 是英国第一部民族史诗; 描述象征各种美德的骑士们受仙后差遣去冒险、 惩恶除害、维护正义的故事,歌颂女王,表现资产阶级新人应有的品质;创立了“斯宾塞诗节” 培根(1561-1626)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创立了英国随笔式散文和议论文;代表作是《随笔集》:* 风格凝练有力,说理缜密,诗意隽永。 “大学才子派”剧作家:16世纪后期出现,在戏剧创作上继承了前人的成就且颇有创新,为英国戏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莎士比亚的先驱。 代表作家有约翰·李利、格林、基德和马洛 。
马洛是“大学才子派”中最重要的作家,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主要成就在悲剧领域;剧作结构宏伟,风格壮美,擅长塑造悲剧式的“巨人”形象;著名剧本有《帖木儿》、《马尔他岛的犹太人》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第二节 薄伽丘 第三节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1547-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文学家。 一、著作
诗歌:长诗《巴尔纳斯游记》
戏剧:悲剧《努曼西亚》、《八出喜剧与八出幕间短剧集》 小说:《堂·吉诃德》、《训诫小说集》 二、《堂·吉诃德》
(一)情节:小说摹仿骑士传奇的写法,描写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人物形象与思想内容 堂·吉诃德——性格复杂矛盾的艺术典型:是喜剧性人物:耽于幻想,脱离实际,模仿古代骑士去改造现实,行动荒堂,笑话百出。是悲剧性人物:是坚定的人文主义者,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甘愿为实现理想而吃苦、献身,但行动达不到目的,处处碰壁。
桑丘·潘沙——不朽的现实主义形象,与堂·吉诃德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形象:头脑清醒,讲求实际,善良机智,幽默风趣;性格不断发展:开始时贪图小利、胆小怕事,后来
外國文學史
越来越理解、热爱主人,追随主人去实现理想,做到了主人未能做到的事。 (二)艺术特色
1、采用以主人公的游历为中心线索、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结构方式,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全景图;
2、虚幻的情节与真实的细节相结合:
3、采用对比、夸张、反复等手法叙事状物写人; 4、巧妙运用幽默讽刺艺术;
5、语言通俗活泼,大量运用民间谚语。
12
第四节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之一。 一、创作分类
(1)历史剧:《亨利四世》
(2)喜剧: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 《第十二夜》 《皆大欢喜》 《威尼斯商人》 ; 《无事生非》、《威尼斯商人》等。
(3)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 《奥瑟罗》 《李尔王》 《麦克白》 ; 《罗密欧与朱丽叶》、《雅典的泰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4)悲喜剧:《一报还一报》、《终成眷属》、《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5)传奇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
二、《哈姆莱特》
线索:露台与父亲鬼魂相见-装疯- “戏中戏”验证 -遣送英国-决斗复仇 悲剧故事的背景:悲剧是“ 这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的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
哈姆莱特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的艺术形象;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源:* 社会恶势力过于强大,哈姆莱特又是个人主义者,承担不起“重整乾坤”的历史重任,因而,他悲剧是时代、社会的悲剧,人文主义的悲剧;* 关于人性的哲学探讨导致哈姆莱特陷入悲观、痛苦、迷惘中。 悲剧的思想意义
1. 提出了现实世界黑暗、必须改造的问题,反思、否定了“为所欲为”式的纵欲; 2. 表现了人文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理想,给人以鼓舞;也揭示了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艺术特色
1、剧情生动丰富:1)广阔的故事背景,丰富的生活场面;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外國文學史
3)错综复杂的线索与开放性的戏剧结构;4)紧张激烈、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2、着重通过内心冲突显示主人公性格,同时通过人物间的冲突、对比显示人物性格。 3、悲喜剧因素有机融合。
4、语言生动形象,个性化、丰富化。
13
第四章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7世纪文学主要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罗克文学和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 一、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一)古典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1)王权获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而强盛,严密控制文艺:建立奖金制度;建立法兰西学士院;建立书刊检查制度等。2)唯理主义哲学为古典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基础;3)宫廷文艺与沙龙文艺左右了社会文艺风尚,为古典主义提供了土壤;4)法国人的民族感情与时代心理促 进了古典主义的发展。 (二)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思想内容特征:1)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2)崇尚理性,歌颂理性对感情的胜利;3)
悲剧多反映宫廷、贵族生活,喜剧、寓言和散文则涉及第三级的生活。
艺术特征:1)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题材和艺术形式;2)有严格的艺术规范与标
准;3)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宫廷趣味。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1)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古典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家是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代表作《熙德》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之作,描述主人公罗狄克与施曼娜为报父仇而放弃爱情、为国家利益而放弃私仇的故事,表现义务与情感的矛盾,肯定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却也给爱情以地位。其他重要剧作还有《贺拉斯》、《西拿》和《波利厄克特》。
2)十七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古典主义文学全盛,代表作家有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布瓦洛等
让·拉辛最有代表性的古典主义悲剧家;创作着重于对国王、贵族的揭露批判,出色运用“三一律”,戏剧风格严谨简炼,擅长表现人物心理、尤其是贵族妇女的心理,语言自然典
外國文學史
雅。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谴责了情欲横流、丧失理性、为达到个人目的而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的贵族,从反面说明理性的重要性。拉辛的重要剧作还有《费得尔》。
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拉封丹是具有民主倾向的寓言诗人,代表作是十二卷《寓言诗》拓展了寓言的反映面与功能,提高了寓言的艺术水平。
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立法者与诗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提出了美学原则,是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帕斯卡尔《思想录》
(3)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发生了文艺大论战“古今之争” ,古典主义文学走向衰落 。
14
二、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
(一)巴罗克文学
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代表作家作品有意大利的马里诺诗派;西班牙的阿尔戈特、卡尔德隆及其《人生如梦》;德国的格里美尔豪森及其《痴儿西木传》;法国的小说代表于尔菲和诗歌代表多比涅、马莱布。
(二)清教徒文学
清教徒是反映英国资产阶级精神的文学,代表作家有弥尔顿与班扬。
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作品有强烈的精神与浓厚的宗教色彩;最重要的作品是长诗《失乐园》、《复乐园》与诗剧《力士参孙》,皆取材于《圣经》。
班扬(1628-1688)是英国近代小说的始祖;代表作是小说《天路历程》:* 是梦境寓意小说,描述“徒”与妻子寻找“天国”的故事,宣传清教主义,也揭露讽刺现实社会。
第二节 莫里哀
莫里哀(1622——1673)是十七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戏剧家。 (一)生平与创作
1、15-1658:创作的准备、初步尝试阶段
这个阶段莫里哀创作情节喜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冒失鬼》与《情仇》。 2、1659-1663:早期创作
这个阶段莫里哀创作风俗喜剧,重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学堂》。 3、16-1669:创作的成熟、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莫里哀创作性格喜剧,重要作品《伪君子》、《吝啬鬼》、《堂璜》与《恨世者》。
外國文學史
4、1670-1673:后期创作
这个时期莫里哀主要创作舞蹈喜剧,重要作品有《贵人迷》、《史嘉本的诡计》等。 (二)《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矛盾冲突集中尖锐:巧妙利用“三一律”;巧妙安排达尔杜弗的出场。 2)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运用集中、夸张的手法写人;运用对比与极具表现力的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
3)辛辣的讽刺:使用喜剧、闹剧手法讽刺畸形的人性。
4)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规范有所突破:喜剧中中插入了悲剧的因素;吸收民间喜剧成分,增加了喜剧效果。
5)语言生动活泼、个性化。
15
第五章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18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
1、强烈的政论性、哲理性:以理性为武器批判旧的社会秩序与观念,提出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蓝图,宣传启蒙思想。
2、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注重真实描写生活。
3、浓厚的人民性:反映平民生活;以平民为正面主人公;使用人民乐于接受的艺术手法与语言。
4、文学形式的创新:小说被提到正统文学的地位,出现了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新型小说;悲、喜剧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正剧;诗剧获得充分发展。
二、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一)英国——启蒙文学的发源地
英国的启蒙文学产生于资产阶级后,以扫除封建残余、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要任务。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在现实主义小说领域。 (1)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发展分期
1 17世纪末至18世纪30年代:启蒙文学形成 ○
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创者,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
* 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形象鲁滨逊的形象;* 使用丰富逼真的细节描写。 斯威夫特(1667-1745)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代表作《格列佛游
外國文學史
记》。 * 小说写格列弗医生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智马国的奇异经历,以讽喻现实、表达作者的理想。* 小说中出色的艺术虚构与现实讽刺相结合。
16
2 18世纪40至50年代:启蒙文学成熟 ○
理查逊(16-1761)是英国家庭小说的开创者,关注婚姻、家庭、道德问题;打破了传统小说以主人公经历见闻为主线的写法,集中写一件事,擅长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重要作品有《克拉丽莎》(第一部书信体小说)与《帕米拉》(感伤小说),英国感伤主义文学的先驱。
菲尔丁(1707-1754)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创作“散文滑稽史诗”;代表作《汤姆·琼斯》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顶峰之作;菲尔丁的重要作品还有《约瑟·安德鲁传》、《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和《阿米莉亚》。
3 18世纪60至80年代:启蒙文学进入新的阶段——感伤主义阶段 ○
感伤主义文学形成于工业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作家们日益不满现实、对启蒙理性失望的背景下,是一种贬抑理性、张扬感性、有浓郁的哀怨忧伤情调的文学,是启蒙文学向浪漫主义文学的过渡。
斯特恩(1713-1768)是感伤主义代表作家;代表作《感伤的旅行》是游记体小说,记述作者英法战争期间途经法国去意大利的旅行,不拘泥于客观记述见闻,着重描述主人公旅行期间的主观印象与感受,张扬善良、仁爱、同情心等感情。、 哥尔德斯密斯:长篇小说《威克菲尔德的牧师》
“墓园诗派”是英国感伤主义在诗歌领域里的代表,由格雷的《墓园挽歌》得名。 (2)戏剧
哥尔德斯密斯的喜剧《屈身求爱》是18世纪英国戏剧的杰作。
谢立敦是英国18世纪最重要的喜剧作家,他把英国戏剧推向高峰,代表作《造谣学校》。
(二)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主战场
法国启蒙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1715年至1750年:启蒙文学形成、发展。
勒萨日发展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以其写实的小说《瘸腿魔鬼》和名作《吉尔·布拉斯》等揭开了启蒙文学的序幕。
孟德斯鸠(16-1755)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代表作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法国第一部重要的启蒙哲理小说,为法国启蒙文学开辟了道路。
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是欧洲思想界的泰斗;代表作是哲理小说《老实人》,
外國文學史
* 通过“老实人”与哲学家邦葛罗斯等人的不幸经历与见闻,讽刺了“一切皆善”的哲学,并为现在秩序辩护的盲目乐观主义哲学,以“种咱们的田地要紧”作为结束。其他著作有《如此世界》、《查第格》、《天真汉》等。
17
2、1750年至17年:启蒙文学高潮阶段
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百科全书》的主编;提出了建立正剧(“严肃剧”、“市民剧”)的美学纲领,创立了正剧;代表作是《拉摩的侄儿》:*是对话体哲理小说;* 拉摩的侄儿是“高傲和卑鄙、才智和愚蠢的混合物”,是不合理社会造就的畸形儿,小说通过他的形象揭露社会的黑暗与丑恶;* 是“辨证法的杰作”。
卢梭(1712-1778)“百科全书派”中最激进的民主派思想家,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先驱; 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契约论》,提出“返回自然”、“社会契约”、“天赋”、“民主共和政体”、“自由平等”等理论;代表作是《新爱洛依丝》。* 是书信体小说;* 描述平民青年圣·普乐与贵族女子尤丽的爱情悲剧故事,批判封建婚姻观念,宣传个性;* 艺术上以情动人,出色描写大自然。其他重要的作品还有《爱弥儿》与《忏悔录》。
博马舍(1732-1799)是法国最杰出的启蒙戏剧家;代表作是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与《费加罗的婚姻》。* 通过阿勒玛维华伯爵、罗西娜、费加罗 、苏珊娜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述反封建的主题;情节紧凑,冲突鲜明,讽刺辛辣,富于艺术魅力。
(三)德国——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高峰
德国的启蒙运动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仅限于文化领域;德国的启蒙文学缺乏精神,具有软弱、保守性。 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00年至1770年: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族文学
莱辛(1729-1781)是“德国文学之父”,美学著作《拉奥孔》与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为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剧作《萨拉·萨姆逊小姐》是德国也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市民悲剧。代表作是《爱米丽亚·迦洛蒂》。 2、 1770年至1785年:“狂飙突进”运动时期
“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运动名称由来: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 运动纲领制订者:赫尔德; 代表作家:青年歌德与席勒; 运动精神: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强调个性、崇尚天才、赞美自然、推崇感情;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运动带有个人主义狂热的因素,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因而不能持久。
外國文學史
3、1786年至1805年:古典时期,德国文学达到了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峰
这一时期,德国启蒙文学在政治上反对法国大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代表作家:歌德和席勒。
席勒(1759--1805)是德国杰出的戏剧家与诗人;代表作是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 * 通过宰相瓦尔特等人制造的菲迪南与露易丝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罪恶和封观念的腐朽,表现了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的向往,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 艺术上有现实主义的成就,也有“席勒化”的缺陷。
席勒的重要剧本还有《强盗》、《华伦斯坦三部曲》、《威廉·退尔》等。
18
第二节 歌德
歌德(1749-1832)是迄今为止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是欧洲启蒙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巨匠之一。 一、生平与创作
1、青少年时期(1749——1774)抒情诗;诗剧《普罗米修斯》;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第一部产生世界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通过维特的事业、社交、爱情烦恼批判了德国的黑暗现实,张扬了个性的时代要求,也表现出德国资产阶级抗争乏力的悲观情绪。* 心理刻画细致,情景交融,充满感伤情调。 2、魏玛时期(1775年之后)十年从政:谣曲《迷娘曲》、《魔王》等;意大利之行:悲剧《埃格蒙特》、《在陶里斯的伊菲革尼亚》与《托夸多·塔索》;法国大前后:叙事诗《列那狐》。 *《在陶里斯的伊菲革尼亚》标志着歌德从“狂飙突进”到“古典主义”转变的作品;《托夸多·塔索》被歌德称之为“我骨中的一块骨,肉中的一块肉”。
3、与席勒的十年合作:诗剧《浮士德》第一部、小说《威廉·迈斯特》第一部(“学习时代”)、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
4、晚年:诗剧《浮士德》第一部、小说《亲和力》、《威廉·迈斯特》第二部(“漫游时代”)、《诗与真》、诗集《西东合集》。 二、《浮士德》
(一)《浮士德》是一部创作时间长达60年的巨型诗剧,是一部关于梦想者和发展者的诗剧故事。在文学史上,《浮士德》和《伊利昂记》、《神曲》等并称为伟大的史诗性作品。 (二)情节结构:剧前三部曲 舞台序幕;天上的序幕 第一部: 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第二部: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三)人物形象:
浮士德:是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是进步资产阶级、特别是启蒙思
外國文學史
想家的象征;是人类的象征。
梅菲斯特:是虚无主义者,代表消极、否定精神;是恶的象征;体现批判精神,一定程度上是作者的代言人。 (四)思想内涵:
1、浮士德的人生探索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人格理想:积极进取,执着追求——“浮士德精神”;“灵”与“肉”统一 ;依靠自身努力,也依靠上帝获得救赎—“两希”精神的融合。 2、浮士德的追求过程象征了欧洲先进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精神发展史: 作者站在启蒙思想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封建社会与文化、也对资产阶级的错误进行批判,并提出了建立人间乐园的理想。诗剧也反映了作者以及德国启蒙思想的局限。 3、浮士德的两重性、他与梅菲斯特的关系及他的命运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看法:人类是在“灵”与“肉”的矛盾中、在进步与落后的斗争中前进的—辩证法思想;人类前途是光明的。 (五)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以浪漫主义为主体; 2、结构的片断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3、采用多样表现手法与诗体风格:象征、对比、辨证手法;叙事、抒情、议论手法;抒情诗体与民歌,古希腊悲剧诗体,哲理诗体,讽刺诗体等。
19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
第一节 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一)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1) 法国大催生的社会思潮以及后人们启蒙理想的破灭与对现实的不满;2)英国工业后的残酷现实;3)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2、哲学基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与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3、文学渊源——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渊源,有十八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与法国卢梭的作品等。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思想特点:
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外國文學史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4、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艺术特点: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20
二、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一)英国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最典型,积极浪漫主义力量强大,与民族民主斗争紧密结合。罗伯特·彭斯和威廉·布莱克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的开路者;《抒情歌谣集·序言》: ①诗必须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②诗歌要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③使用淳朴有力的民间语言; ③重视想象与灵感,发掘人的内心世界。诗歌主要表现大自然与宗法农村生活,名篇有《丁登寺》、《不朽颂》、《孤独的收割女》、《序曲》等。
柯勒律治(1772-1834)诗歌喜用异国题材与怪诞情节,擅长渲染奇幻神秘的浪漫气氛,语言绚丽而富于音乐性;代表作是《古舟子咏》。 罗伯特·骚塞(1774—1843)“湖畔派”三诗人之一。
2、第二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是拜伦与雪莱,他们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拜伦(见第二节)
雪莱(1792-1822)是“天才的预言家”;代表作是抒情诗剧《 了的普罗米修斯》。雪莱名作还有《麦布女王》、《的》、《西风颂》、《云》、《致云雀》等。
济慈(1795-1821)诗歌擅长写自然景色与事物外表,富于立体感、色彩感、浪漫气息;名作有《希腊古瓮颂》、《夜莺颂》、《秋颂》等。
司各特(1771—1832)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写过27部历史小说,代表作是《艾凡赫》。
(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动,开始于18世纪90年代;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写夜、死亡、
外國文學史
遁世的作品多,有浓重的唯心色彩、宗教、哲理色彩和神秘怪诞色彩。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 早期浪漫派(耶拿派)
施莱格尔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创办《雅典娜神殿》,宣传与古典主义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①强调想象与情感;②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与艺术无目的论;③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
诺瓦利斯(1772-1801)是耶拿派创作上的主要代表;代表作是《夜的颂歌》:* 怀念死去的未婚妻、幻想在夜、在死亡后与之结合;是耶拿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蒂克(1773——1853)贡献主要在改写中世纪民间故事和创立童话体小说方面;代表作是《金发的爱克贝尔特》。
21
2、中期浪漫派(海德堡派) 重视发掘、搜集中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合编民歌集《儿童的神奇号角》。
格林兄弟:合编《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成为典范的童话作品。
3、 晚期浪漫派 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向现实主义文学过渡
克莱斯特:喜剧《破瓮记》
霍夫曼善于用荒诞离奇的形象与情节揭露现实的丑恶;代表作是《小查克斯。 沙米索:《彼得·施莱米尔的奇妙故事》
海涅(1797-1856)是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诗人,创作的发展:
第一阶段——1797年至1830年:《歌集》:* 以讴歌自然与爱情为主;* 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民歌风格。《•哈尔茨山》等四部散文游记:* 标志着诗人的创作向民主主义、向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发展。
第二阶段——1831年至1848年:《论浪漫派》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揭露德国普鲁士的封建统治、教会的虚伪反动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庸俗,表述盼望的心情和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理想;艺术上写实与幻想交织,叙事与抒情结合,出色运用讽刺手法。《时代的诗》是政治抒情诗集;诗歌形式优美。
第三阶段—1848年至1856年《罗曼采罗》取材于东西方许多国家的历史、神话传说、宗教等,形式瑰丽。
(三)法国
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的激烈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外國文學史
1、早期(1830年之前) 早期代表: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教父”;代表作是《阿达拉》: * 通过阿达拉与夏克达的爱情悲剧表现世俗爱情与宗教的矛盾,夸大宗教的力量;名作还有《勒内》: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
斯塔尔夫人(1766-1817)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著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理论著作《论文学》 与《论德国》;小说《黛尔芬》和《柯丽娜》写女性不美满的的婚姻和戏剧性经历,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早探讨妇女问题的作品。
贝朗瑞(1780-1857)是杰出的“歌谣诗人”;早期诗歌咏唱青春、美酒、爱情;后期诗歌紧密结合现实政治,表述反复辟的主题;名作有《意弗托国王》、《法兰西的好国民》《高卢人和法兰克人》、《白帽徽》、《头脑简单的查理之加冕礼》、《两个禁卫军》、《洪水》等。 拉马丁(1790-1869)以咏唱真挚的爱情和宗教思想为其特点,代表作《沉思集》是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篇之作,描写爱情和自然的诗篇充满忧郁的情调。 维尼诗歌抒发悲观、孤独、绝望情绪,富于哲理性;代表作是《命运集》、《古今诗集》。
22
2、后期(1830年之后)
雨果是新一代浪漫派的领袖,《欧那尼》的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战胜了古典主义。 乔治·桑(1804-1876)小说富于理想、浪漫色彩;著名作品有社会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田园小说《魔沼》、《小法岱特》等。
缪塞(1810-1857)诗歌名作是《四夜组诗》;自传体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塑造了“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戏剧方面亦有成就;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 奈瓦尔:《西尔薇》
大仲马以创作历史小说而著称,代表作有《三个火手》、 《山伯爵》等。
(四)
的浪漫主义文学,形成于1812年卫国战争——1825年十二月党人的背景下,以反、争自由为主旋律。
茹科夫斯基(1783-1852)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诗歌着重描写内心生活、梦幻世界、对自然的感受,也常取材于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诗风矜持、感伤、朦胧、神秘 ;“没有茹科夫斯基,我们也就没有普希金。” ——别林斯基 雷列耶夫(1795—1826)等十二月党人诗人;
莱蒙托夫(1814-1841)抒情诗名作有《诗人之死》、《别了,满目创痍的俄罗斯》、《祖国》《帆》等;叙事诗名作有《恶魔》、《童僧》等。 小说《当代英雄》是作者的代表作,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毕巧林的形象;有独特的艺术结构(《贝拉》、《马克西姆·马克西米奇》、《塔曼》、《梅丽公主》、《宿命论者》)、深刻的心理分析。
外國文學史
(五) 东欧
东欧的浪漫主义文学,以反对异族奴役与封建、争取、民主、自由为主题。 密茨凯维奇(1798—1855)是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诗剧《先人祭》和叙事诗《塔杜施先生》。
裴多菲是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抒情诗——政治诗与爱情诗;叙事诗——代表作《使徒》。
23
(五)美国
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受欧洲文学影响,但有本土色彩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前期浪漫主义(30年代以前)
欧文是“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是《见闻札记》:《瑞普·凡·温克尔》《睡谷的传说》 库柏(17-1851)被称为“美国的司各特”;最著名的作品是“边疆小说”《 “皮袜子’”故事集》:包括五部小说:《开拓者》《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草原》《探路者》和《打鹿将》; * 塑造了美国西部文学中牛仔形象的始祖“皮袜子” 的形象;
* 对西部边疆自然景色的出色描绘和惊险情节的设置使小说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爱伦·坡(1809-1849)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之一;创作恐怖小说与侦探推理小说,著名作品有《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莫格街凶杀案》等。
2、后期浪漫主义(30年代以后)
霍桑(1804-18)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红字》:通过白兰在失去丈夫罗格的音信的情况下与丁梅斯代尔恋爱、受到加尔文教惩罚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宗教机构的不公、虚伪、残酷;出色的心理描写与象征隐喻,造成情景交融的神秘气氛。 麦尔维尔(1819-11)擅长描写航海奇遇与异国风土人情;代表作是《白鲸》:描述船长埃哈伯追捕白鲸的故事,反映捕鲸船员的生活,也象征人与异己力量的斗争;艺术上有浓重的象征、神秘色彩。
惠特曼(1819-12)是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是《草叶集》:是人类、自我、劳动者的颂歌,也是、民主、 自由、平等的颂歌;*创立自由体诗,使用 “列举法”
第二节 拜伦
拜伦(1788-1824)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作家之一。
一、生平与创作:孤寂的少年时代登上文坛——《懒散的时刻》——《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出游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地—《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思想内容:长诗由四章组成:① 葡萄牙、西班牙游记 ② 阿尔巴尼亚、希腊游记 ③ 比利时、瑞士游记 ④ 意大利游记
外國文學史
两个主人公的形象:* 哈洛尔德——上流社会的叛逆者,孤独高傲、悲观忧郁、冷漠的漂泊者,“拜伦式的英雄”;* 抒情主人公“我”——目光犀利的批评家、热爱生活、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艺术上主观抒情占主导地位,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出色描绘自然景色。 二、《唐璜》
(一)这达16000余行的诗体小说以其博大的思想容量和独特的艺术成就登上了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 “它是绝顶的天才的作品。”——歌德
(二)情节:冲破禁欲主义 ,与贵夫人朱丽娅恋爱;荒岛生存危机中保持人性;与海盗女儿海黛幸福的自然爱情;在土尔其宫廷、俄土战场、欧洲上流社会的欲海、血海中保持人性。 (三)人物形象
唐·璜:是一张白纸,作者用“人类感觉的永恒色彩”在上面涂抹出“人性图画”(雪莱语)。 1、天真纯洁热情、富于人性、酷爱自由;2、意志薄弱,随波逐流。 (四)思想内容
1、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特别是“神圣同盟”国的黑暗丑恶进行揭露讽刺;
2、充满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的同情和对被压迫者的战斗号召; 3、对生与死等诸多问题的哲理性思考。
(五)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一方面写奇人奇事奇境 ,另一方面用现实主义手法如实描绘社会生活画面与历史事件;2、艺术手法丰富:叙事 、 抒情、议论、讽刺巧妙结合。
24
第三节 雨果 :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动的领袖和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一、生平与创作
1、第一时期(1802——1826)“成为夏多布里昂,否则别无他志。” ——雨果十四岁誓言 2、第二时期(1826——1851)戏剧:《克伦威尔·序言》
* 提出美丑对照原则* 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动的宣言书与理论纲领。
《欧那尼》: 首演成功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彻底战胜古典主义。诗歌:《东方集》《秋叶集》《微明之歌》《心声集》《光与影》小说:《巴黎圣母院》《克洛德·洛》
3、第三时期(1851——1870)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诗歌:《惩罚集》《静观集》《历代传说》(第一卷) *《悲惨世界》是雨果小说创作的高峰 4、第四时期(1870——1885)哲理性小说《九三年》、诗歌《做祖父的艺术》、《历代传说》 总结:雨果开创了浪漫主义戏剧,在法国戏剧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他最主要的创作成就是小说。
外國文學史
二、雨果在诗歌艺术上的重大发展
1、开拓了诗歌的领域; 2、雨果是一个富有激情的诗人,风格豪放阔大,洋洋洒洒; 3、将对照原则也用于诗歌创作中; 4、大量运用同位语隐喻; 5、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25
三、雨果小说的艺术成就
1、运用对照手法;
2、善于塑造下层人物的形象; 3、以史诗的气魄和规模去再现社会和历史; 4、情节富有传奇性; 5、注重心理描写;
6、善于将无生命或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令人惊叹。 总之,雨果综合运用了种种浪漫手法,并吸收了现实主义的描写方法,在小说创作中另辟蹊径,成就卓著。
第四节 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民族文学与文学语言的建立者。 一、生平与创作
1、早期(1799——1820)皇村中学时期:世界观的形成、艺术上的探索时期抒情诗:多以青春、友谊、 爱情、欢乐、大自然为主题。 彼得堡时期:思想、创作开始成熟的时期 政治抒情诗:以谴责、歌颂自由为主题《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 《致普柳斯科娃》 童话故事诗:《鲁丝兰与柳德米拉》。
2、南方流放时期(1820——1824): 浪漫主义创作的鼎盛时期
政治抒情诗:《短剑》《囚徒》《致大海》;叙事诗“南方组诗”:包括《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奇萨拉伊的喷泉》和《茨冈 》;充满叛逆精神、浪漫主义色彩,人物性格鲜明,感情激越;代表作是《茨冈》:描述贵族青年阿乐哥与上流社会的冲突和与以真妃儿为代表的茨冈人的冲突; 标志着普希金的窗创作开始向现实主义过渡。 3、米哈伊洛夫斯克时期(1824——1826)确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时期
抒情诗:《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戏剧: 《鲍里斯·戈东诺夫》是第一部真正的历史悲剧。 4、二十年代后期
外國文學史
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阿里昂》 叙事诗:《波尔塔瓦》 5、三十年代:现实主义创作最成熟的时期,创作大丰收时期
1830年:“ 波尔金诺的秋天” 完成《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驿站长》中的维林是文学中的第一个“小人物”; 四个小悲剧;诗歌:童话诗、叙事诗、抒情诗。 《上尉的女儿》* 是第一部较真实地描写布加乔夫的文学作品。 二、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一)情节结构
1、情节开端(前三章):分别描写奥涅金、连斯基与达吉雅娜三个人物;
2、情节的发展、高潮(中间三章)奥涅金拒绝达吉雅娜的爱情并与连斯基发生冲突、决斗; 3、情节继续发展、走向结局(后三章):奥涅金远走、达吉雅娜出嫁,以及两人的重逢。 (二)人物形象
1、奥涅金——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集中体现二十年代进步贵族青年性格的形象: (1)贵族社会造就的纨绔子弟;(2)受进步的时代思想的影响,成为“多余人”:a、用怀疑、不满、批判的眼光看待现实;b、希望找到有意义的新生活,但缺乏目标,摆脱不了旧生活的影响,一事无成。
2、达吉雅娜——体现作者审美和道德理想的优美形象:纯朴、善良、真诚等优秀品质来源于人民的影响,是“俄罗斯的灵魂”;接受了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满旧生活,热烈追求新生活;在旧道德桎梏下屈从命运。 (三)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
(1)真实生动地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大量运用抒情插笔。 2、诗体小说的形式;3、完整匀称的结构;4、“奥涅金诗节”。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