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古希腊、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图片)
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分期及成就
一、古希腊文学
(一)古希腊早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荷马史诗
1、神话:《古希腊神话故事集》
(1)神的故事:提坦神族的故事;希腊民族起源的故事;沙漠形成的故事;露珠与太阳的故事。(图片)
(2)英雄传说:英雄赫剌克勒斯的传说;能工巧匠代达洛斯父子的传说。
古希腊神话的共同主题:人道思想和现世思想
古希腊神话的艺术魅力:想象力极强;故事性极强;哲理性极强。
2、荷马史诗
3、赫西俄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
1
(二)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抒情诗:
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萨福和阿那克里翁
合唱体抒情诗的代表:品达
寓言:《伊索寓言》(图片或影视资料?)
(三)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史称“雅典时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和文艺理论。
戏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文艺理论: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柏拉图(肖像图片):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代表作《理想国》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艺思想,即否认文艺的真实性;否认文艺的进步功能;提出了“性灵论”。
亚里斯多德(肖像图片):古希腊唯物主义思想家,文艺理论专著《诗学》、《修辞学》。他肯定文艺的真实性;肯定文艺的社会功能;对文艺进行了分类。
(四)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成就不大,较有影响的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2
二、古罗马文学
(一)早期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
普劳图斯:《吹牛的将军》、《孪生兄弟》、《一罐金子》
泰伦斯:《婆母》、《两兄弟》
(二)中期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诗歌和散文上
奥维德:《变形记》
贺拉斯:《诗艺》
维吉尔:《伊尼德》从结构、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上以荷马史诗为范本。《伊尼德》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三)晚期罗马文学成就不大
三、早期教文学
经典之作:《新约》
早期教文学的体裁:福音书、史传、书信、启示录
第二节 荷马史诗
3
一、作者简介(肖像图片)
荷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主要活动地在小亚西亚一带。“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爱琴海两岸流传着许多歌颂战争中英雄的短歌。荷马将其加工成两部具有统一风格、统一情节和相互关联的人物形象的长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二、“特洛伊”战争的历史背景
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1世纪,希腊联军与特洛伊城邦因为港湾之争发生过一场为期十年的战争,结果是希腊联军攻破特洛伊。
三、诗史关于战争的起因
不和女神厄利斯挑起战争。
四、《荷马史诗》
(一)《伊利亚特》: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一首歌。
1、故事梗概:阿喀琉斯、阿伽门侬、赫克托耳(影视资料)
2、主题简析:通过一场为期十年的战争反映了人类由原始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特有风貌。
3、人物形象: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都是古代氏族英雄。(影视资料)
4
阿喀琉斯:典型的古代勇士。性格刚烈,武艺高强,重视个人荣誉。
赫克托耳:成熟的古代英雄。有勇有谋,有责任感,视荣誉胜过生命。
4、《伊利亚特》的道义观念
战争双方都是可歌可泣的,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这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远古战争是一种正常而正当的豪迈事业。
(二)《奥德赛》 俄底修斯十年海上漂流及返乡后与纠缠妻子的求婚者斗争的故事。
1、故事梗概:俄底修斯,波塞冬,骚西,帕涅罗帕。
2、主题简析
通过俄底修斯十年海上漂流的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战胜大自然的能力与智慧;通过俄底修斯与求婚者的斗争,歌颂了奴隶制对原始公社制的彻底胜利。
3、人物形象
俄底修斯是一个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形象。
(三)《荷马史诗》的进步意义
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
5
(四)《荷马史诗》的局限性
童年时期的人类还无法正确理解客观事物的法则,把人的行为及其成败归结为神的意志;史诗带有明显的贵族阶级观点。
(五)《荷马史诗》的艺术性
结构巧妙,富于匠心;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语言质朴、自然。
(六)两部史诗的比较
1、情节连贯 情节是连贯的,又有相互关联的人物。《奥德赛》是《伊利亚特》的续篇。
2、主题不同 《伊利亚特》表现古代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奥德赛》表现古代人民的智慧与能力。
3、题材都十分重大 《伊利亚特》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奥德赛》则关系到与人类休戚相关的大自然以及新兴的社会形态。
4、艺术上的异同 相同之处在于艺术结构和对素材的取舍上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表现手法和风格各异:
《伊利亚特》用第三人称,顺叙手法。
《奥德赛》用第一人称,倒叙手法。
6
《伊利亚特》基本格调壮烈,总体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奥德赛》基本格调瑰丽,总体风格是浪漫主义的。
(七)《荷马史诗》的地位与影响
《荷马史诗》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确立前后的社会风貌,所以人们称这一时期为“荷马时代”;《荷马史诗》对人类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被称为“荷马时代”的“文学化石”;《荷马史诗》对欧洲后世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源泉,另一方面,它奠定了欧洲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流派的两大源头。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戏剧是古希腊文学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它起源于对酒神的祭祀。
一、古希腊悲剧
(一)古希腊悲剧的特点
1、题材来源: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却是为现实服务。
2、主题:基本主题都是反映奴隶制民主制时代精神。
3、舞台艺术独特:服装鲜艳,戴面具,有合唱队员。
(二)代表人物
7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
戏剧荷马:索福克勒斯
舞台哲人:欧里庇得斯
(三)埃斯库罗斯与《普罗米修斯》
1、作者简介(肖像图片)
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公元前456)是希腊悲剧形成时期的作家。他对戏剧最大的贡献是首创了三部曲的戏剧表现形式,加大了戏剧中的对话成分并创造了独特的舞台艺术。代表作:《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亚》。
2、《普罗米修斯》和《俄瑞斯忒亚》
《普罗米修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火神颂》
《俄瑞斯忒亚》:《阿伽门侬》、《奠酒人》、《报仇神》
(四)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
1、作者简介(肖像图片)
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公元前406),他的剧作不再借助神力,而是依靠人物性格的发展推动戏剧情节;在悲剧中加入第三个演员,使对话和动作成为戏剧最重要的部分;
8
打破了“三部曲”的模式。
2、《俄狄浦斯王》
(1)剧情梗概:俄狄浦斯,拉伊俄斯,斯芬克斯
(2)思想意义:表达了人与命运的冲突。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民主制的时代精神和人民的美好愿望。
(3)人物形象:俄狄浦斯是一个古代理想的君主英雄形象。
(4)艺术特征:“倒叙式结构”,匠心独运;剧情丰富,线索单一;首创了“发现”与“倒转”的戏剧手法;首创了“三一律”的戏剧原则。
(五)欧里庇得斯与《美狄亚》
1、作者简介(肖像图片)
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5—公元前406)是民主倾向最强的作家。他的剧作反映了雅典由奴隶制民主制走向衰落时期的社会危机。
2、《美狄亚》简介:美狄亚 伊阿宋
3、欧里庇得斯对戏剧的贡献:采用日常生活题材,使悲剧更接近现实;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戏剧风格华美,语言流畅自然。
9
二、古希腊喜剧
(一)喜剧的发展
(二)代表人物: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鸟》
思考与练习:
1、古希腊文学的分期与主要成就。
2、《荷马史诗》知多少。
3、古希腊神话的内容与基本精神。
4、古希腊戏剧的特点与代表作家。
5、《俄狄浦斯王》的艺术成就与文学地位。
6、古希腊文艺理论的主要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7、古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
8、教文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10
第一节 概述
中世纪的两个概念
历史上的中世纪:公元476年——16年英国资产阶级,即欧洲的整个封建社会;文学史上的中世纪:公元5世纪——14世纪文艺复兴。
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征
(一)文化历史背景
首先,中世纪文学是众多蛮族部落文化的融合以及古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文化融合的产物;其次,中世纪文学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再次,中世纪文学是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征
1、思想特征: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学;歌颂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2、艺术特征: 题材范围更为广阔;艺术形式更为成熟;艺术手法更为丰富;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一)教会文学:《圣经》及其影响下的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
11
等。(图片)
(二)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三)英雄史诗与谣曲: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品主要有《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影视资料)和《伊戈尔远征记》;最有影响的谣曲是“罗宾汉谣曲”。
(四)城市文学: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第二节 但丁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265——1321)(肖像图片)
(二)创作简介
《新生》、《飨宴》、《帝制论》、《论俗语》、《神曲》
二、《神曲》
(一)情节梗概
原名《神圣的喜剧》。采用中世纪最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三界的故事。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12
1、《地狱》 梗概 九层地狱(图片)
2、《炼狱》 梗概 九层炼狱(图片)
3、《天堂》 梗概 九层天堂(图片)
(二)《神曲》的思想内容及进步意义
1、对教廷、教皇以及整个僧侣阶级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2、批判性地展示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是中世纪黑暗现实的真实写照。
3、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表现了新思想的萌芽——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
5、探索理想社会的途径,对人类未来充满信心。
(三)《神曲》的局限性
1、未能摆脱中世纪宗教思想的束缚。
2、未能摆脱中世纪封建道德观念的影响。
(四)《神曲》的艺术性
13
1、采用中世纪文学作品常用的象征、梦幻的手法。
2、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形象。
3、比喻的大量运用。
4、结构宏大、严谨、端正。
5、运用民族语言写作。
(五)《神曲》的地位与影响
1、欧洲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2、文艺复兴文学的奠基之作。
3、开创了欧洲民族文学的新天地。
思考与练习:
1、中世纪文学的类型及其特征。
2、什么是骑士文学?它对文学发展有何意义?
3、《神曲》的思想意义。
14
4、《神曲》的艺术成就。
5、《神曲》的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是指14——16世纪期间,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以古代文化为武器同封建势力和教会神权进行斗争的一场长期而持久的思想教育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历史文化背景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其次,各种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文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1、肯定人的价值,反对神权思想。
2、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15
3、用个性反对禁欲主义。
4、拥护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一)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
1、早期:14世纪初到15世纪中叶,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国。
2、中期: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上半叶,主要成就在法国。
3、后期: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主要成就在西班牙和英国。
(二)文艺复兴文学的巨大成就
1、奠定了欧洲各国民族文学的基础
2、确立了欧洲近代文学的各种题材
3、出现了一大批卓越的作家和作品
其中,薄伽丘、拉伯雷、莎士比亚、塞万提斯被誉为“文艺复兴四大家”。
第二节 薄伽丘
16
一、作者简介(1313——1375)(肖像图片)
二、《十日谈》(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短篇小说集)
(一)《十日谈》选讲(影视资料)
(二)《十日谈》主题分析
从不同侧面宣扬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三)《十日谈》的艺术特征
1、框架结构,疏而不乱
2、语言犀利,痛快淋漓
(四)《十日谈》的局限性
1、表现出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2、有色情描写的糟粕
(五)《十日谈》的地位与影响
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17
内容上揭开了欧洲反封建教会的大幕;
形式上为欧洲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 拉伯雷
一、作者简介(1495?——1553)(肖像图片)
二、《巨人传》
(一)情节梗概(图片)
格朗古杰、卡冈都亚、庞大固埃、约翰、巴汝奇。
(二)主题分析
通过虚构的情节宣扬人文主义理想。
1、表达人本主义思想,寄托进步的社会理想
(1)表达对知识、真理和爱情的渴求。
卡冈都亚的“渴”和庞大固埃的“喝”构成了全书的宗旨。
渴:渴望知识、渴望真理、渴望美好生活、渴望幸福爱情。
18
喝: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幸福、畅饮爱情。
(2)歌颂理性,肯定人的价值
(3)宣扬个性
2、反对教会,反对封建王权
(1)揭露统治阶级的掠夺战争
(2)抨击封建司法制度和捐税制度
(3)否定宗教权威
(三)人物形象
(四)艺术特征
1、滑稽、突梯、寓意深刻。
2、语言辛辣、幽默、嬉笑怒骂、痛快淋漓。
3、讽刺手法与夸张手法的运用。
第四节 塞万提斯
19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547——1616)(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诗歌、戏剧、小说
1、诗歌:《帕尔纳索山游记》
2、戏剧:《奴曼西亚》、《阿尔及尔的交易》、《嫉妒人家》
3、小说:《训诫小说集》、《伽拉泰亚》、《堂.吉诃德》
二、《堂.吉诃德》
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
(一)情节梗概:堂.吉诃德 桑丘.潘沙(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以夸张讽刺的手法,以史诗般的规模描绘了16——17世纪西班牙广阔的社会图景,对人民寄予同情,对上层社会给予无情的揭露。
(三)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多面性、立体化的人物。
20
1、脱离实际,耽于幻想。
2、一个纯真善良的人。
3、有清醒理智的一面。
总之,是一个可敬、可爱、可怜的人,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于一身,伟大与庸俗结合于一身。
(四)艺术特征
1、拟骑士传奇的写法。
2、对比手法的运用。
3、语言鲜明、生动、幽默、富于情趣。
第五节 莎士比亚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5——1616)(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1、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
21
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喜 剧:《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悲 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影视资料)
2、中期(1601——1607):悲剧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3、后期(1608——1612):传奇剧
《暴风雨》、《冬天的故事》
二、《哈姆雷特》
(一)剧情梗概
哈姆雷特、奥菲丽娅、克劳狄斯、波洛涅斯、雷欧提斯(影视资料)
(二)主题分析
借丹麦古老的宫廷仇杀故事,揭露下英国的黑暗现实,表现人文主义理想。
(三)人物形象
22
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作为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哈姆雷特身上也存在着悲观忧郁的情绪。哈姆雷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坚持美好理想,同封建势力和其他丑恶势力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四)艺术特征
1、剧情丰富多彩。
2、人物性格多样化。
3、语言丰富,富有生活气息。
思考与练习:
1、文艺复兴的含义及其核心思想。
2、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
3、《十日谈》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4、《巨人传》的深刻寓意与艺术特色。
5、《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塑造。
6、《哈姆雷特》的思想意义与人物塑造。
23
7、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一节 概述
一、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近代文学的第二次大的文学变革,17世纪在法国盛行并影响全欧。由于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文学为典范,因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二、基本特征
(一)宣扬国家至上,歌颂开明君主。
(二)宣扬崇尚理性,克制私欲。
(三)以古代文学为典范。
三、代表作家
(一)法国古典主义作家
24
1、高乃依 代表作品《熙德》
2、拉辛 代表作品《安德洛玛刻》
3、拉. 封丹 代表作品《患瘟疫的野兽》
4、布瓦洛 代表作品《诗的艺术》
5、莫里哀 代表作品《伪君子》等
(二)英国古典主义作家
弥尔顿 代表作品《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第二节 莫里哀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622——1663)(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早期创作(1659——1663):
代表作品 《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学堂》
25
中期创作(16——1668):
代表作品《伪君子》、《唐璜》、《恨世者》、《悭吝人》等
后期创作(1668——1678):
代表作品 《无病呻吟》等
二、《伪君子》
(一)剧情梗概(图片)
(二)主题简析
揭露了封建教会的虚伪、和堕落。
(三)人物形象
这是一部性格喜剧,突出地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达尔丢夫:一个集一切伪善与真恶与一身的职业骗子的典型形象。
2、奥尔恭:宗教信仰狂的典型形象。
3、欧米尔:工于心计、富于斗争的新女性的形象。
26
4、达米斯:富于斗争精神,缺乏斗争经验的青年。
5、桃丽娜:既富于斗争精神,又有斗争策略的下层劳动者的代表。
思考与练习:
1、古典主义的含义及其文学特征。
2、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3、《伪君子》主题及艺术特征分析。
4、《伪君子》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
第一节 概述
一、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
(一)启蒙运动
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向封建势力夺取政权前的一场旨在全面否定封建社会存在合理性的思想教育运动。
27
1、启蒙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2、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
(1)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宗教。
(2)以理性为中心,启迪教育民众,消除愚昧。
(3)以理性为目标,向往理性王国。
(二)启蒙文学
配合启蒙运动,表现启蒙主义的文学
启蒙文学的特点有: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
2、以现实生活和斗争为题材。
3、塑造了一大批下层人民的形象。
3、创作方法与体式多种多样。
二、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28
(一)英国启蒙主义文学
1、概述
2、代表作家
笛 福: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影视资料)
斯威夫特: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代表作《汤姆.琼斯》;
理查生:代表作《克拉丽莎》。
(二)法国启蒙主义文学
1、概述
2、法国启蒙主义四大家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与文学家。主要理论著作《论法的精神》是一部体系完整的政治与法律著作。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通过写波斯进步青年郁斯贝克旅居巴黎期间与家人的书信往来,表现对社会的揭露与思考。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在思想上他是个“自然神”论者。他提出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哲学论点成为后来马克思主
29
义的基本理论。他的哲理小说《老实人》、《天真汉》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惨无人道,否定了封建社会存在的合理性。
狄德罗:法国启蒙主义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当时最进步的启蒙学者。主编了《百科全书》。最重要的文学创作是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和《宿命论者雅各》。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最富有民主思想的代表人物。
(三)德国启蒙主义文学
1、概述
2、代表作家
莱辛:代表作《爱美丽雅.迦洛蒂》
歌德: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席勒:代表作《阴谋与爱情》
第二节 卢梭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712——1778)(肖像图片)
30
(二)主要创作成就
理论文章及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文学著作: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斯》、哲理小说《爱弥尔》和自传体小说《忏悔录》。其中《爱弥尔》是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小说全面否定封建教育,阐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
二、《忏悔录》
以自传体小说的形式,自述卢梭50年的人生经历。
(一)基本内容
(二)简要分析
1、“我”一生所犯罪恶及其社会原因。说明这个社会是专门制造渺小人的社会。
2、“我”虽然罪恶累累,但比起那些封建卫道士们要高尚、诚实、纯洁、道德的多。以此说明这个社会已经腐朽,必然要灭亡。
3、卢梭的坦白,表明他傲视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胆识。
4、卢梭的坦白,表明他追求个性的人格。
5、卢梭的坦白,也表现了他自我欣赏的个人主义情绪。
31
(三)艺术特征
1、感情色彩浓烈。
2、歌咏大自然的风光。
3、自我品格的赞美。
三、《新爱洛伊斯》
(一)情节梗概:尤丽 普乐 沃尔玛
(二)人物形象
尤丽:美丽善良,道德高尚。
普乐:启蒙思想影响下的一代“新人”形象。
(三)主题简析
这部爱情、婚姻题材的小说,表现了以自然感情为基础的爱情理想同以门第偏见为基础的婚姻现状的尖锐对立,控诉了扼杀人性的“社会道德”,张扬了个性的时代要求,对违背自然法则,破坏美满爱情的封建等级制度和门阀观念提出了强烈的。
(四)艺术特征
32
1、心理描写真实细腻。
2、书信体形式,便于主人公直抒胸臆,倾诉感情。
第三节 歌德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749——1832)(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1、狂飙突进时期
代表作 《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历史剧)、《少年维特之烦恼》(书信体小说)等
2、魏玛古典主义时期
代表作 剧作《埃格蒙特》、《塔索》、《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等
3、成熟与辉煌时期
代表作 《赫尔曼与窦绿苔》、《浮士德》等。
二、《浮士德》
33
(一)剧情梗概:浮士德 靡非斯特 玛甘泪 海伦 欧福良
全书表现浮士德人生追求与探索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写浮士德博士的新生;第二阶段写浮士德的爱情追求;第三阶段写浮士德的政治追求;第四阶段写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第五阶段写浮士德对大自然的改造。
(二)主题分析
通过浮士德努力追求的一生,概括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努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的全过程。
1、作品歌颂了崇高的进取精神。
2、作品体现了强烈的批判否定精神。
3、作品贯穿着深刻的辩证法精神。
(三)人物形象
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1、浮士德是个积极进取的开拓者和探索者。
2、浮士德是个虔诚的人道主义者。
3、浮士德的局限性。
34
(四)艺术特征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2、运用象征手法,诗剧具有形象性和哲理性。
3、用矛盾与对比作为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4、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辛辣的讽刺。
总之,《浮士德》是世界文学中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称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
思考与练习:
1、启蒙运动、启蒙主义和启蒙主义文学的阐释。
2、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人物。
3、法国启蒙四大家及其主要文学成就。
4、卢梭的重要作品以及他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5、“狂飙突进”运动的意义及特征。
6、《少年维特之烦恼》启示。
35
7、《浮士德》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种社会思潮。它既反对封建社会又反对资本主义社会。
(一)浪漫主义不单纯是一种文艺变革,它涉及到社会思想领域的各个方面。
(二)浪漫主义在文学领域有两种倾向: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三)浪漫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法,还是19世纪主流文学。
二、浪漫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特征
(一)历史背景
1、英国工业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2、法国大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36
3、社会思潮的嬗变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4、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1、表现主观思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
2、崇尚自然。
3、重视中世纪民间创作和民间文学。
4、体裁多种多样。
5、对比、夸张的手法。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1、早期浪漫派: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
2、中期浪漫派:阿尔尼姆、布伦塔诺、格林兄弟。
3、后期浪漫派:霍夫曼、沙米索、海涅。
37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1、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
2、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
(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夏多布里昂、史达尔夫人、雨果、大仲马、梅里美。
(四)浪漫主义文学:普希金、莱蒙托夫。
(五)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惠特曼。
第二节 拜伦和雪莱
一、拜伦
(一)生平与创作
1、生平简介(1788——1824)(肖像图片)
2、文学创作
代表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普罗米修斯》、《曼弗雷德》、《该隐》、《唐璜》等。
(二)《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38
1、内容梗概
2、人物形象
恰尔德.哈洛尔德是一个叛逆的贵族青年,一个孤独而忧郁的漂泊者,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形。
3、主题简析
作品谴责、反对侵略,追求自由、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民族斗争。
4、艺术特征
(1)结构上,以哈洛尔德的游踪为线索串联全诗,以抒情主人公的思想脉络为主导统帅全诗。
(2)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
(3)壮丽的自然风光描绘和鲜明的对比手法运用。
(4)语言丰富、生动、流畅、自然。
(三)《唐璜》(诗体小说)
1、情节梗概:唐璜、海蒂、叶卡婕琳娜。(影视资料)
39
2、人物形象
唐璜是一个天真、热情、善良,在黑暗中挣扎的贵族青年形象。
3、主题分析
作品通过主人公在西班牙、希腊、土耳其、和英国等地的经历,广泛地反映了欧洲的社会现实,对欧洲各国的弊病予以辛辣的讽刺;同时,作品谴责的侵略战争,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的罪恶,并集中对英国上层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反对,热爱自由的理想。
4、艺术特征
(1)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
(2)背景广阔,场景多变,情节丰富。
(3)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4)语言奔放流畅,轻松自然。
二、雪莱
(一)生平与创作
1、生平简介(1792——1822)(肖像图片)
40
2、创作简介:《麦布女王》、《孤独的精神》、《》、《勃朗峰》、《赞精神美》、《的普罗米修斯》、《钦契》。
(三)《的普罗米修斯》(诗剧)
1、剧情梗概:普罗米修斯、宙斯、阿西亚、哈德斯。
2、主题简析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的愤恨与控诉,描绘了人类社会美好的未来。
3、人物形象
普罗米修斯:社会理想的象征,为人类利益不屈不挠的斗士、勇士。
宙斯:社会的象征,“神圣同盟”与封建王权的结合体。
阿西亚:爱与和平的象征。
哈德斯:社会规律与必然性的象征。
赫拉克勒斯:社会力量的象征。
4、艺术特征
(1)强烈的象征性。
41
(2)浓郁的抒情风格。
(3)语言丰富、生动、形象、优美。
第三节 海 涅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797——1856)(肖像图片)
(二)创作简介
《诗歌集》、《哈尔茨山游记》、《观念—勒.格朗特文集》、《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璐珈浴场》、《英国断片》、《颂歌》、《新诗集》、《罗曼采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一)主题分析
在长诗中,作者利用梦境、幻想、童话与传说,对德国的封建反动制度进行揭露、讽刺与鞭挞,指出它腐朽、没落、灭亡的趋势。
(二)艺术特征
1、现实与梦幻的水融构成了长诗独特的风格。
42
2、讽刺手法的运用。
3、比喻手法的运用。
第四节 雨 果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802—1885)(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欧那尼》、《巴黎圣母院》、《东方集》、《秋叶集》、《晨夕集》、《心声集》、《光与影集》、《一桩罪恶史》、《惩罚集》、《静观集》、《凶年集》、《历代传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二、《巴黎圣母院》
(一)情节梗概:卡西莫多、爱斯美拉达、孚罗洛、弗比斯。(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小说通过爱斯美拉达的不幸遭遇,谴责了王权与教会人民的罪行,揭露了宗教的残忍与虚伪,暴露了封建的国家机器——法律的荒诞和不合理,赞扬了下层人民的品质和反抗精神,展示了法国社会善与恶、美与丑、爱情与情欲、民主与法制的矛盾冲突。
43
(三)人物形象
1、爱斯美拉达:作品的中心人物,是作者仁爱思想的化身。
2、卡西莫多: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者。
3、孚罗洛:一个在宗教桎梏下性格畸形发展的人物。
(四)艺术特征
1、广泛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善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克伦威尔序言》。
2、非凡的人物和巧合的离奇情节。
3、色彩浓烈的中世纪背景。
三、《悲惨世界》
(一)情节梗概:冉阿让、沙威、芳汀、珂赛特、德纳第、马吕斯。(影视资料)
(二)主题分析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序言里指出:本世纪的三个问题是“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
44
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小说正是以描写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为中心,揭示当时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改造社会现实的方法与途径——人道主义精神。
(三)艺术特征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2、大量的政治性的抒情议论。
3、通过鲜明的对照达到批判的效果。
4、小说构思宏伟,具有史诗性。
第五节 普希金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799—1837)(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致大海》、《囚徒》、《茨岗》、《鲍利斯.戈都诺夫》、《叶甫盖尼.奥涅金》、《驿站长》、《上尉的女儿》。
二、《叶甫盖尼.奥涅金》(诗歌体小说)
45
(一)情节梗概
奥涅金、达吉娅娜、连斯基、奥丽加。
(二)主题简析
小说通过对奥涅金日常生活的描写,广泛地反映了19世纪初社会生活面貌,揭露了贵族阶级的腐朽、荒淫、无聊、无情。
(三)人物形象
奥涅金是一个典型的“多余人”形象。
1、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2、不满现状,郁郁寡欢。
3、试图改革,半途而废。
4、游戏人生,极度无聊。
5、无心害人,损人利己。
总之,这是一个对现实不满而又无力改变现实,对自己不满而又无力改变自己的毫力、毫无作为的封建贵族青年的典型。这种人正如赫尔岑所说:“永远不会站在方面,也永远不会站在人民方面。只能作为一个社会的多余人。”
46
(四)艺术特征
1、成功地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2、语言灵活、丰富、准确、优美。
第六节 惠特曼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819—12)(肖像图片)
(二)创作简介:《草叶集》(诗集)、《民主远景》(散文)、《典型的日子》(自传体笔记)、《十一月的枝桠》(诗歌散文集)
二、《草叶集》
(一)主题分析
诗集真实地记录了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的美利坚前进的历史步伐,热情地歌颂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精神,赞美了大自然和辛勤劳动、开拓的伟大人民。
1、《草叶集》是一曲“自我”之歌。
2、《草叶集》是劳动之歌与自然之歌。
47
3、《草叶集》既有欢乐的颂歌,也有深情的哀歌。
(二)艺术特征
1、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2、语言清新,节奏明快。
思考与练习:
1、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唐璜》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征。
3、雨果的文学成就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巴黎圣母院》的思想意义及人物形象。
5、《悲惨世界》的思想意义及艺术特征。
6、奥涅金形象分析。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上)
48
第一节 概述
一、批判现实主义的含义
批判现实主义是起始于19世纪30年代全欧性的一股文流。由于它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典型地再现社会面貌,深入地解剖和强烈地批判现存社会制度中的各种矛盾,而被后人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简而言之,就是用批判性的态度反映社会现实制度的文学。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征
(一)历史背景
1、日益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社会原因。
2、自然科学和哲学思想的发展,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科学与思想基础。
3、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文学条件。
(二)主要特征
1、广阔而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2、致力于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生活中的罪恶。
3、“除细节的真实外,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9
4、“人道主义”仍是其基本思想。
5、作家大多数来自小资产阶级阶层。
6、具有一系列的“二重性”。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首先在法、英等国兴起,然后逐步向东欧和美洲国家扩展。
法国:斯丹达尔《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英国:狄更斯 《双城记》、《艰难时世》;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萨克雷《名利场》(影视资料)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果戈理《死魂灵》。
第二节 斯丹达尔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783—1842)(肖像图片)
(二)创作简介
《意大利遗事》、《红与黑》、《巴马修道院》(影视资料)
50
二、《红与黑》
(一)题解(图片)
“红”是拿破仑军服的颜色,是于连开始追求的人生目标。“红”象征着为千百万小资产阶级展示美好前程的大时代。“黑”是教会黑袍的颜色,是于连后来追求的人生目标。“黑”象征着波旁王朝复辟后黑暗的时代。《红与黑》是一部严肃而深刻的政治小说。
(二)情节梗概:于连 德.瑞那夫人 玛特尔小姐(影视资料)
(三)主题分析
小说以于连短促的一生为线索,描绘了查理十世统治下的法国的社会现实。
1、表现了19世纪法国惟利是图成风,以及人们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反映了19世纪法国社会贵族与资产阶级争权夺利的社会风貌。
3、揭露了法国贵族阶级的腐朽本质和狰狞面目。
4、鞭挞了教会的黑暗。
(四)人物形象
于连是一个具有自由平等观念和反抗意识,同时又充满野心的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51
(五)艺术特征
1、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3、叙述简洁明快,语言朴素自然。
第三节 巴尔扎克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799—1850)(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自1829——1848年,巴尔扎克用了20年的时间,创作了90多部小说,形成了人类文学宝库的擎天巨柱《人间喜剧》。
二、《人间喜剧》(图片)
(一)题解
一般认为,巴尔扎克用“人间喜剧”命名他的小说集,是受了但丁《神曲》的影响。《神曲》原意为“神圣的喜剧”,从构思到题材都包含了许多宗教的内容。巴尔扎克的小说写的是真实的现实生活,因而相应地称之为“人间”的喜剧。巴尔扎克写的都是人间的悲
52
剧,以“喜剧”来命名,是出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嘲弄与批判。
(二)《人间喜剧》的构成
《人间喜剧》包括91部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类。其中《风俗研究》是《人间喜剧》的主体部分,包括六个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代表作《高利贷者》、《高老头》;外省生活场景: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幻灭》;巴黎生活场景:代表作《纽沁根银行》、《贝姨》、《邦斯舅舅》;军旅生活场景:代表作《舒昂党人》;政治生活场景:代表作《一桩神秘案件》;乡村生活场景:代表作《农民》、《乡村医生》。
(三)《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1、真实地再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史。
2、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3、描绘了人被异化的历史悲剧。
(四)《人间喜剧》的艺术特征
1、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2、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开创了西方小说新的结构模式。
53
三、《欧也妮.葛朗台》
(一)情节梗概
葛朗台老头、欧也妮、查理、克罗旭(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小说以欧也妮的婚事为中心,以葛朗台的家庭生活为线索,广泛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一切,金钱毁坏一切的本质。
(三)艺术特征
1、结构紧凑,内容丰富。
2、塑造了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3、准确的典型环境描写。
4、语言生动、幽默。
四、《高老头》
(一)情节梗概
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高老头、雷斯多伯爵夫人、纽沁根太太、伏脱冷(影视资料)
54
(二)主题分析
小说以1819年末到1820年初复辟时期的巴黎为背景,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两个人生舞台,以高老头的悲惨人生和拉斯蒂涅毁灭的过程为两条时而平行时而交叉的线索,真实地勾勒出了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社会生活的一幅生活剪影。
1、通过高老头的惨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通过拉斯蒂涅的堕落,反映了青年野心家的成长过程。
3、通过鲍赛昂夫人的隐退,表现了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和资本主义必然确立的历史趋势。
4、通过伏脱冷对社会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实质。
(三)艺术特征
1、精细地描摹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重视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2、遵循典型化原则,塑造人物。
3、情节结构别具匠心。
4、语言个性化。
5、心理描写细致入微。
55
第四节 狄更斯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812—1870)(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早期(1833—1841):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等。
中期(1841—1850):代表作有《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等。
后期(1851—1870):代表作有《荒凉山庄》、《艰难时世》、《远大前程》、《双城记》、《我们共同的朋友》等。
二、《大卫.科波菲尔》
(一)情节梗概
大卫.科波菲尔、辟果提、贝茜姨婆、爱妮斯、尤利亚.希普、密考伯先生、朵拉。(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小说通过大卫从一个孤儿到成名的经历,广泛地描绘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画面,
56
批判了大资产阶级的卑鄙欺诈、残酷无情,歌颂了下层人民的善良、友爱和奋斗。
(三)艺术特征
1、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
2、小说具有抒情诗一般的意境。
三、《双城记》
(一)情节梗概
马奈特、埃弗蒙侯爵、露茜、代尔那、得伐石、卡尔登、劳雷。(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小说以马奈特医生的遭遇为基本线索,把冤狱、复仇和爱情三个故事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真实地反映了18世纪后半期法、英两国的社会生活,再现了法国大的历史画面。
(三)人物形象
厄弗里蒙侯爵兄弟:专横残忍的封建贵族的代表。
得伐石夫妇:群众的代表。
马奈特医生:作家肯定的正面人物,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者。
57
代尔那:贵族阶级的叛逆,出淤泥而不染的民主主义者。
露茜:感情丰富的贤妻良母的典型,爱的化身。
卡尔登:作家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者。
(四)艺术特征
1、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离奇。
2、小说弥漫着阴郁压抑的气氛。
3、象征和寓意手法的运用。
4、讽刺手法的运用。
第五节 果戈理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809—1852)(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格拉得》、《彼得堡故事》、《钦差大臣》(影视资料)、《死魂灵》。
58
二、《死魂灵》
(一)情节梗概
乞乞科夫、玛尼罗夫、科罗皤契加、罗士特莱夫、梭巴开维支、泼溜希金。(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小说通过对地主群丑的刻画,无情地批判了腐朽的农奴制度,预示了农奴制度的必然灭亡。
(三)人物形象
玛尼罗夫:农奴制孵育出来的寄生虫。
科罗皤契加:努力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贪财多疑的小地主典型。
罗士特莱夫:制度培养出来的充满兽性本能的恶霸地主的典型。
梭巴开维支:凶狠的农奴主和狡猾的生意人的综合典型。
泼溜希金:贪得无厌、吝啬成性的吸血鬼守财奴的典型。
(四)艺术特征
1、刻画人物形象注重典型化。
59
2、细节描写和讽刺手法的运用。
3、语言生动、幽默,富有感染力。
第六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821—1881)(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穷人》、《两重人格》、《女房东》、《白夜》、《脆弱的心》、《舅舅的梦》、《伪君子及其他人》、《被凌辱与被侮辱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二、《罪与罚》(社会哲理小说)
(一)情节梗概 拉斯柯尼科夫、伊凡诺夫娜、马美拉多夫、索尼亚。(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小说以惊险、凶杀等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把赤贫、奴役、酗酒、犯罪等现实生活图景和对于犯罪心理、社会思潮、伦理道德等问题的探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反映出农奴制改革后,社会在资本主义冲击下所发生的动荡和变化。
60
(三)人物形象
拉斯柯尼科夫:作品的主人公,典型的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一个不寻常的杀人犯。
(四)艺术特征
(一)结构严谨,情节发展迅速,曲折生动,气氛紧张。
(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三)具有典型的“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
第七节 勃朗特姐妹
一、生平与创作简介(肖像图片)
二、《简.爱》
(一)情节梗概 简.爱 罗切斯特(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通过一个孤女的人生经历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三)人物形象
61
简.爱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平等,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
三、《呼啸山庄》
(一)情节梗概 希斯克厉夫 凯瑟琳 辛德雷 埃德加.林顿(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通过一个复仇故事,表现了人性尊严面临的挑战和善恶决斗。
(三)人物形象
希斯克厉夫是一个半人半鬼的充满野性与生命激情的复仇者。
思考与练习: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2、《红与黑》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3、于连形象的典型意义。
4、巴尔扎克的思想倾向与《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5、《高老头》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及艺术特征。
62
6、从《双城记》看狄更斯人道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7、《死魂灵》的思想意义及人物形象。
8、《罪与罚》中“罪”与“罚”的内涵。
第八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下)
第一节 概述
一、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具有新时期特征的丑恶现象。
(二)作品中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或悲观主义思想。
(三)创作手法上,渗入了自然主义的成分。
二、代表作家
法国:福楼拜
63
英国:托马斯.哈代
: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
这一时期,文坛一批杰出的作家脱颖而出。作品中“多余人”形象逐渐被“新人”形象所取代。
波兰:亚当.密茨凯维支
保加利亚:赫里斯多.保特夫
丹麦:安徒生
挪威:易卜生
美国: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
第二节 福楼拜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821——1880)(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狂人之忆》、《斯玛尔.古老的秘密》、《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三故事集》
二、《包法利夫人》
(一)情节梗概 包法利、爱玛、赖昂、罗道尔夫、乐勒(影视资料)
(二)主题分析
小说通过爱玛的悲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罪恶,有力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堕落。
(三)人物形象
爱玛:宗教和社会风气戕害的悲剧形象。
罗道尔夫:外省地主的典型。
郝麦: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乐勒:商人兼高利贷者的形象。
包法利:没有理想,没有意志、没有精神生活的庸人的典型形象。
(四)艺术特征
1、注重用精神气质的描绘塑造典型人物。
2、注重对现实进行客观、冷静、精确的描写。
65
第三节 哈代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840——1928)(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哈代的长篇小说分为“传奇和幻想小说”、“机巧和实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三大类。他的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性格和环境小说”一类。这些小说都是以英国南部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被统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二、《德伯家的苔丝》
(一)情节梗概
苔丝、亚雷、安玑.克莱(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小说通过苔丝一家的遭遇,具体生动地描写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小农经济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困与破产的痛苦过程,并对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和虚伪的宗教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强烈的控诉。
66
(三)人物形象
苔丝:纯洁、善良、美丽、坚强并具有反抗精神的英国农村女性形象。
(四)人物悲剧的深刻原因
1、以亚雷为代表的恶势力对苔丝的是造成她悲剧的直接原因。
2、安玑.克莱身上残存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苔丝的摧残是造成她悲剧的主要原因。
3、苔丝性格的矛盾性和悲剧性是造成她悲剧的主观因素。
4、在作者看来,苔丝的悲剧也具有命运的神秘莫测的因素。
(五)艺术特征
1、出色的景物描写。
2、细腻的心理刻画。
第四节 托尔斯泰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828——1910)(肖像图片)
67
(二)文学创作
《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二、《战争与和平》
(一)情节梗概:安德烈 彼尔 娜塔莎(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小说以保尔康斯基、别竺豪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家庭生活为主线,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交替描写中,再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三)艺术特征
1、结构宏大,布局严整。
2、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而又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三、《安娜.卡列尼娜》
(一)情节梗概
安娜 卡列宁 渥伦斯基 列文 吉提(影视资料)
68
(二)主题简析
小说通过安娜追求爱情幸福的悲剧和列文对社会问题的探索,形象、深刻地反映了70年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揭露和批判了整个贵族上流社会。
(三)人物形象
安娜:坚定地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特点的贵族女性形象。
造成安娜悲剧的主要原因:首先,沙皇制度以及虚伪的上流社会把安娜推向了悲剧的深渊。其次,渥伦斯基的情变是导致安娜悲剧的直接原因。第三,安娜自身的矛盾和弱点,是导致安娜悲剧的主观原因。
列文:小说的男主人公。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托尔斯泰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四)艺术特征
1、卓越的心理描写。
2、谋篇布局严谨缜密。
四、《复活》
(一)情节梗概 聂赫留朵夫 喀秋莎.玛丝洛娃(影视资料)
(二)主题分析
69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的遭遇和社会各阶层生活的描写,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罪恶,“对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
(三)人物形象
聂赫留朵夫:“忏悔贵族”的典型。
玛丝洛娃:被侮辱、被损害并逐步走向新生的下层女性形象。
(四)艺术特征
1、以单线情节线索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2、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入微。
3、重视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外貌和生活环境的描绘。
第五节 契诃夫
一、生平简介(1860——1904)
二、文学创作
第一个时期(1880——1886)
代表作:《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哀伤》、《苦恼》等。作者抒情心理小说的创作
70
风格已经基本形成。作品从日常生活的不合理现象中挖掘题材,注重表达人物的内心体验,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二个时期(1886——12)
代表作:《渴睡》、《草原》、《神经错乱》、《第六病室》等。作品对生活的挖掘更深刻,题材更丰富。
第三个时期(12——1904)
代表作:《农民》、《姚尼奇》、《套中人》、《关于爱情》、《醋粟》、《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作者的创作范围更加扩大,作品的揭露与批判更为深刻。
总之,契诃夫的作品或集中揭露了沙皇制度的腐朽以及走狗的横行霸道;或满怀同情地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与不幸;或对小市民的庸俗习气、奴性心理以及知识分子的浅薄自私、空虚无为进行有力的抨击。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运用了夸张、幽默和讽刺等手法,形成了“含泪的笑”的风格。
第六节 易卜生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828——1906)(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71
早期(1849—1868):代表作《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布朗特》、《培尔.金特》
中期(1869—10):代表作是被称为易卜生“四大社会问题剧”的《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玩偶之家》、《群鬼》以及《青年同盟》等。
后期(11—1906):代表作《建筑师》、《小艾友夫》、《博克曼》和《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等。
二、《玩偶之家》
(一)情节梗概
海尔茂 娜拉 林丹太太 柯洛克斯泰(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剧本通过海尔茂、娜拉夫妻关系的解剖,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关系的庸俗和虚伪,提出了妇女地位和妇女出路问题;同时对资产阶级的自私、卑劣和维护男权中心的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进行了批判。
(三)人物形象
娜拉:优雅、贤惠、善良,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
海尔茂:高度概括化的资产阶级市侩和冷酷、自私、虚伪的男权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72
(四)艺术特征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把讨论带进戏剧。
3、“追溯法”的运用。
4、出色的心理描写。
第七节 马克.吐温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835—1910)(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早期(1863—1870):代表作《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傻子出国旅行记》、《坏孩子的故事》、《好孩子的故事》、《田纳西的新闻界》、《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竞选州长》等。
中期(1871—19):代表作《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影视资料)、《王子与贫儿》、《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影视资料)、《傻瓜威尔逊》等。
后期(1901—1910):代表作《给在黑暗中的人》、《沙皇的独白》、《私刑合众国》、
73
《战争祈祷文》、《神秘的来客》等。
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一)情节梗概 哈克 吉姆 华森小姐(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作品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追求自由的一系列惊险故事,赞美了患难中建立的纯洁、高尚的友谊,表达了反对种族歧视,主张民主平等的思想。
(三)人物形象
哈克:纯洁善良、正直无私、无拘无束、热爱自由的少年形象。
吉姆:追求自由、具有反抗精神的黑人形象。
(四)艺术特征
1、现实主义的具体描写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相结合。
2、摹写儿童心理,细致入微。
3、轻松的幽默和犀利的讽刺融为一体。
4、语言简洁朴实,生动幽默。
74
思考与练习:
1、《包法利夫人》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2、如何评价哈代的宿命论和悲剧观。
3、《德伯家的苔丝》的思想倾向与人物形象。
4、《复活》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及艺术特征。
5、契诃夫短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
6、从《玩偶之家》看“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7、马克.吐温如何刺破了“美国梦”。
第九章
19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非主潮文学产生的背景
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世界,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巴黎公社以及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社会哲学思潮都对这一时期欧美各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75
二、非主潮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无产阶级文学
代表作家:欧仁.鲍狄埃、露易丝.米雪尔、让.巴蒂斯特.克莱芒、儒勒.瓦莱斯等。
(二)自然主义文学
代表作家: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等。
(三)唯美主义
代表作家:泰奥菲尔.戈蒂耶、奥斯卡.王尔德等。
(四)象征主义
代表作家:夏尔.波德莱尔、保尔.魏尔伦、阿尔多尔.韩波、斯蒂芬.马拉美等。
第二节 波德莱尔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821—1867)(肖像图片)
(二)创作简介
76
《浪漫主义艺术》、《美学珍玩》、《恶之花》、《人造的天堂》、《小散文诗——巴黎的忧郁》等。
二、《恶之花》
(一)基本内容
《恶之花》的法文原意是“病态的花朵”。诗集以《致读者》为序,共分《忧郁与理想》、《巴黎风光》、《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图片或影视资料?)
(二)主题简析
诗集以象征的手法,通过对丑恶、病态意象的描绘,再现个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抒发对阴暗社会的仇恨,揭示社会和人生的本质。
(三)艺术特征
1、诗人从丑恶、病态中发掘美,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2、充满隐喻、暗示和象征。
3、诗作具有音乐性。
第三节 鲍狄埃
一、生平与创作
77
(一)生平简介(1816—1887)(肖像图片)
(二)创作简介
代表作《自由万岁》、《国际歌》、《难道你一点也不知道》、《巴黎公社》、《美国工人致法国工人》等。
二、《国际歌》(歌曲)
《国际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直接表达了工人阶级要摧毁旧世界,创作新世界的决心,表达了工人阶级强烈的政治热情。同时,《国际歌》还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它是号召工人阶级起来斗争,为实现真理和主义而奋斗的激昂的战歌。诗歌气势磅礴,音律整齐,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想象丰富。
第四节 左拉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简介(1840——1902)(肖像图片)
(二)文学创作
《讲给尼侬的故事》、《克劳德的忏悔》、《黛莱丝.拉甘》、《玛德莱娜.费拉》、《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等。
二、《萌芽》
78
(一)情节梗概
艾蒂安、马赫、马赫嫂、苏瓦林(图片或影视资料?)
(二)主题分析
小说细致地揭示了法国北部昂赞矿区大罢工的起因,再现了罢工的过程,塑造了英勇的产业工人的形象,提出了不容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
(三)人物形象
马赫嫂:由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战士。
艾蒂安:早期工人领袖的形象。
(四)艺术特征
1、结构严谨。
2、具有史诗风格。
3、象征手法的运用。
4、描写手法上粗犷和细致有机结合。
第五节 莫泊桑
79
一、生平简介(1850——13)(肖像图片)
二、长篇小说
(一)《一生》
通过贵族少女约娜凄惨的一生,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欺骗以及道德堕落。
(二)《漂亮朋友》
1、情节梗概
杜洛华、福雷斯蒂埃、玛德莱娜、华尔特夫妇、马雷尔太太、苏珊(影视资料)
2、主题简析
小说通过冒险家杜洛华利用种种无耻手段发迹的过程,深刻地反映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政治生活的黑暗与腐朽、资产阶级的淫荡与堕落以及报界的污浊与肮脏。
3、艺术特征
注意人物环境的选择与描写;运用肖像描写、心理刻画、细节描绘等塑造人物。
三、中短篇小说
(一)描写普法战争,着重表现法国民众的爱国激情。如《羊脂球》、《菲菲小姐》、《米
80
隆老爹》、《索瓦热老婆婆》、《俘虏》等。
(二)描写小资产阶级和小公务员,着重暴露追求虚荣、势利、庸俗和卑琐的社会恶习。如《我的叔叔于勒》、《项链》、《骑马》、《遗产》等。
(三)描写农村生活,表现各式各样农村人物和多姿多彩的生活场面。如《穷鬼》、《一个女雇工的故事》、《西蒙的爸爸》、《老人》等。
(四)描写爱情与婚姻,歌颂纯真的感情。如《珍珠小姐》、《修软垫的女人》、《月光》等。
四、《羊脂球》
(一)情节梗概
鸟先生夫妇、拉马东夫妇、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位修女、高尼岱、羊脂球。(影视资料)
(二)主题分析
作品通篇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调,突出地表现了羊脂球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气节。小说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在于,以不露声色的写实笔触,鉴定了上流社会的道德水准,表现了作者对上流社会的谴责与愤慨。
(三)艺术特征
81
1、对比手法的运用。
2、情节构思独特,结构布局巧妙。
3、逼真的肖像描写和语言的个性化。
4、细节描写准确传神。
思考与练习:
1、巴黎公社文学的主要内容。
2、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理论主张与文学特征。
3、从《恶之花》看波德莱尔的现代性。
4、左拉的文学思想及文学成就。
5、《萌芽》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及艺术特征。
6、为什么说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