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聪老师精品历史讲义——英国民主力量和势力的较量
专题三 英国民主力量和势力的较量
一、背景(为什么要较量)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市场:殖民扩张;资金:殖民扩张和贸易;劳动力:圈地运动;:重商主义。
2、阶级:资阶、新贵族壮大要求在议会中掌更多权利。 3、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1)詹姆士一世:政治:“君权神授”,王对上帝负责;经济:专卖、强借;宗教:清教徒。
专卖产品:①消费量大或利润丰厚的产品,如烟、酒、糖、茶、盐等。利用垄断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增加财政收入。 ②对有特殊用途的产品实行专卖,如鸦片、麻醉品等,目的是为了控制这些产品的使用范围。③对社会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的产品,如我国对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专卖。
清教徒:英国国教 (安利甘宗),来源于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就是保持天主教的一切礼仪制度不变,把英国教会首脑由教皇变为英国国王。受到路德宗和加尔文宗的新教思想的影响,英国产生了一批要求继续改革英国国教教会的清教徒,他们要求纯洁英国国教教会,所以他们就是清教徒。现在清教徒的大本营就是美国,美国以清教思想立国,奉行勤劳简朴、个人奋斗、民主等等价值观念。
(2)查理一世:政治:“君权神授”;政治:王权高于议会,多次解散议会。
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统治激化了与资产阶级、新贵族之间的矛盾,矛盾的导火线(焦点):税收问题(实质是反对国王统治)。
二、表现(较量的过程)
1、议会形式进行斗争
(1)《权利书》——议会对王权的公然挑战
背景:查理一世任意征收、反复解散议会。 目的:、约束王权的滥用。 内容:保护(财产、生命、自由) 王权(财政、司法、军事)
特点:比较温和(方式)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
大。
结果: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违心同意——解散议会、抓
人)。
(2)《大书》(11年)
背景:查理一世实行无议会统治;苏格兰人民需征税;长期议会召开。 目的:王权。
内容:列举查滥用王权行为,重申议会权利;提出资产阶级经、政要求。
第 1 页 · 共2页
王发聪老师精品历史讲义——英国民主力量和势力的较量
特点:态度比较激进;要求更彻底。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济实力增长 结果:国王拒绝,挑起内战。
2、军事形式进行斗争
(1)议会军和王党军的第一次内战(12-17)
领导人:克伦威尔
经过:马斯顿荒原战役、纳斯比战役 结果:议会军取胜,俘获国王
(2)议会军和王党军的第二次内战(18)
结果:占爱丁堡,再俘国王
意义:为战胜封建势力,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
3、成立共和国
19年,处死查理一世,实行一院制,确立英国为共和国。
4、反复较量
(1)克伦威尔“护国主”统治(1653——1658年)
实质:军事;但不是封建势力的统治与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有本质的区别。 (2)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年) 一是查理二世的统治:
原因:克伦威尔死后政局动荡;资阶、新贵利益的需要;查理二世的“承诺”。 措施:撕毁《宣言》;杀者、宗教;对外亲法、恢复天主教。 结果:议会和国王矛盾再次尖锐。 二是詹姆士二世的统治:
措施:推行查理二世的内外,准备在英国恢复天主教。 结果:损害资产阶级、新贵族、国教徒的联合反对。
5、光荣(1688年)
原因:查理二世及其继任者詹姆斯二世的反动统治(尤其是詹姆斯二世试图恢复天主教和君主统治的行为)
意义:“光荣”是一场由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阶级联合发动的成功的宫廷政变。它的发生和完成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的结束。
实质:资产阶级、新贵与封建势力妥协,联合反对封建的斗争。
三、影响(议会成功)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统治最终在英国确立,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权,维新派失去有利时机。
第 2 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