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抚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取得的谅解,马上向大人抱歉,并快乐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合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可以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抚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咱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路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必然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尽力,不孤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必然行。〞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非着急,仍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安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教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教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惊惶失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安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教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需重写了。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标准,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方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知道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方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充信信心。 五、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
错误做法:当众训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长进。〞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感觉无地自容,自卑感油但是生。
正确做法:给孩子台阶下:“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举个有礼貌的例子。
结果:孩子知道错了,心想:“这次没做好,下次必然做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啊。〞 六、孩子的袜子脏了。
错误做法:家长:“把袜子脱下来,我给你洗。〞
结果:孩子心安理得地经受了,心里以为父母就是为自己效劳的,正常,终归他们也不累。 正确做法: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袜子洗了,好吗?妈妈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妈妈的袜子也洗了啊?谢谢孩子啊。〞
结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袜子去了,心里想:“我以后要多关心一下爸爸妈妈啊,我也是家里的一员啊,他们愈来愈老了。〞
七、孩子问了个问题,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不快乐:“别瞎问了,把学习弄好就好了,天天不知道想 点啥。〞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碰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快乐:“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不会,咱们一路研究研究吧,好吗?〞
结果:孩子心里很快乐,以后碰到问题必然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八、孩子早上不起床。
错误做法:发火:“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安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若是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处置好。〞孩子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九、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不写作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快乐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 暴君。
正确做法:安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若是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两边各退一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十、孩子正在写作业。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视孩子,嘴里不断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勤学习。〞
结果:孩子不快乐:“凭啥你就可以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搅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十一、大人做错事了。
错误做法:强词夺理或视而不见。
结果:孩子心里想:“凭啥你犯错误就不成认呢?嗯,当大人好,有错也不挨批。〞 正确做法:成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抱歉。
结果:孩子以后做错事了,主动抱歉,感觉理所应当。 十二、家长会教师告状,家长挨教师批评了。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扯谎,不敢和父母说实话,怕挨打。
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长处讲讲,然后分析缺乏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必然会有进步。
十三、孩子的日常生活。
错误做法: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铛铛,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见,孩子遵守就好了。 结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动脑,被动执行。胆子愈来愈小,愈来愈没自信,能力差,不会做家务。心离父母愈来愈远,自闭。
正确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还鼓励孩子做家务。家里有事和孩子商量解决,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
结果:培育了孩子家庭责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欢和父母交流,性格开朗,有自信,遇事有自己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