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育在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罗升凡 凡口铅锌矿职工子弟校 ,广东 韶关 512325
摘要: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国家法律明确规定要
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目前,我国教育系统已经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而体育教育可以结合自身的教育特点,将应急知识与应急技能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从多方面发挥其在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预案 体育教育 校园 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影响校园安全,危害师生身心健康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如地震、火灾、洪水、传染病、食品安全等事件也在人们的生活中频频出现,建立健全教育应急管理,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学校社会安全事件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被纳入2006年度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各地学校也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那么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应该如何在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广大体育工作者去思考、探索的重要问题。
1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简介 1.1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类型与特征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把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种类型。教育行政部门则结合教育实际,
1
增加了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国家教育考试事件一共六种类型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具有教育性、公共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双重性的特征。当突发公共事件出现时,学校本身既是教育行政应急的相对人,同时也是教育应急的主体。首先,学校是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发单位,在应对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时,必须服从教育行政应急管理部门的指挥。其次,学校也是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基层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十部委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校园内发生火灾、食物中毒、重大治安等突发安全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时,学校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1.2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
现实生活中,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损失难以估量,给人们带来的伤痛是沉重的,1994年12月8日某学校组织学生在电影院内进行文艺汇报演出,在演出过程中突发火灾,结果造成130人受伤,325人死亡,其中288人是学生;2003年1月某中学突然停电,学生摸黑下楼,在楼道里发生拥挤故,导致2人被踩死,10多人被踩伤;2005年6月11日,洪水突然冲进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某镇中心小学,造成105名学生死亡;2006年9月9日,广东省佛山市某小学学生在该校饭堂进食午餐后,先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
2
症状,到当地医院检查,确认食物中毒人数为43人;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更是造成令全世界震惊的惨重伤亡,唐山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汶川大地震造成69225人遇难,37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2体育教育如何在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教育系统已经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形成了以教育部总体预案为总纲,以省级教育部门预案为主体,以各级各类学校预案为支撑的应急预案体系。当各种事故灾害发生时,校园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能够有效的减少甚至是避免可能产生的损失与伤害。如2004年9月4日,重庆市开县境内遭遇20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168所学校、2万余名师生受灾,9479名师生被洪水围困。为救出如处孤岛的学生,开县教委、学校从容应对,指挥得力,组织严密,教职员工竭尽全力,成功转移了被洪水围困的学生,保护了学生的生命安全。2006年5月,台风“珍珠”来临之前,广东福建两地及时采取了台风预计经过的地区的学校、幼儿园停课的有效措施,预防了人员伤亡。
按照教育系统应急运行机制的要求,做好预防和预警是应对教育系统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要求“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应急演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而体育教育以其自身的教育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学校的应急教育中发挥重要
3
的作用。
1)将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纳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对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具实践性的应急教育。
开展应急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相关的安全教育课已经进入了中小学校的课堂、教材,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但实际上能按时开设这门课程,并赋予其丰富内容的寥寥无几。但是在一些地方这些课程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视它们为“副课”,只让学生利用班会或课余时间自学一下就行了。许多学校安全教育存在形式化、走过场问题。只有每年的“校园安全教育日”,学校才会把目光集中在安全教育问题上,而平时经常性、制度化的安全教育活动较少,致使当前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许多地方和学校多年来都从未发生过较大的公共突发事件,因而重视程度不够;另一个原因就是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任务较重,在人力物力上得不到足够支持,要专门的长期性的开展应急教育有一定的困难。
而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加入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的内容就可以使这个矛盾很好地得到化解,因为这样就可以使应急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计划中,成为一项长期的日常教学工作,学生也就可以通过体育课来系统的掌握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帮助学生掌握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目标,并将相关的应急知识与应急技能加入体育课的教材中,加强对体育教师和体育师范生的应急教育的培训,从而提高学校应急教育的有效性。
4
2)将掌握和应用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增强学生体能,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相结合。
开展应急教育,一方面需要教育学生掌握必要的应急知识,同时也需要他们掌握一定的应急技能,使学生在灾难来临时既懂得如何应对,也有能力进行自救和互救,这样才能使应急教育取得真正的效果。从某种意义来说,应急知识是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完善和补充,学生体能的增强、运动技能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应用应急技能,而应急技能的学习反过来也能促进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增强与提高。
通过体育课,学生不仅能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知道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并有能力进行逃生、求生和救助他人。要知道当灾难发生时,受灾者本人和他身边的人才是第一救灾人,“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最充分。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在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面对灾难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5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心理救援的心理干预则是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后恢复中的重要内容。加入了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内容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良好的心理预防作用。心理学经过测试证明,一个没有经过专门抗灾训练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必然产生恐惧和惊慌,灾害发生时很多动作都是下意识的,而许多下意识的动作是不科学、不安全的,因此很难逃过一劫。学校突发公共事件不仅造成重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还会给师生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使人们出现惊慌恐惧、焦虑不安、孤独无助等多种心理问题,就需要心理救援来帮助人们克服心理障碍。
而体育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体育锻炼可以使锻炼者的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养成果断、坚忍、具高度自制力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接受过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教育的学生在面对突如而来灾难时由于经过实战演练,少了慌乱和恐惧,可以理性、科学地应对灾难,就有更多的求生机会,并且他们在灾后能够更快的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4)配合校园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各种演练实践活动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保障演练活动的安全有序。当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时,面对灾难的是全体师生,所以经常性的开展全校性的安全演练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被网民称为“最牛校长”——2323名学生全部生还,房屋没倒塌。原因就在于除了校舍不断加固外,重要的是4年来他们不断演练,他每学期都在
6
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此次24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全部从教室安全撤离到操场,师生毫发无损!
当前许多学校开展防灾演练活动时经常是全校师生一齐参加,这种演练活动由于参与人员多,范围广,参与人员事前并无一定的实践经验,因而演练活动本身也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许多学校因为担心演练活动出现拥挤踩踏等事故,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愿组织演练活动。以此来看,将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纳入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明显的好处。一方面,将应急教育分散到以班为单位进行,可以分散开展全校性演练活动的风险。对学生在学习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时存在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改正。另一方面,经过了课堂实践的学生在参加全校性防灾演练活动时,在纪律和秩序管理上会更具有组织性,他们在演练中采取的行为也会更加安全合理。
参考文献
[1] 张永华,叶昌富,朱最新.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8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9 [3] 杜春斌. 体育教育新探——由四川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思考[J/OL].体育网刊,2008(8). http://www.chinatyxk.com/gb/tywk_v.asp?anclassid=5&nclassid=22&bookid=398 [4] 董兵.地震灾难心理危机干预方案[OL].上海心理咨询网,2008-05-20. http://www.xlzx.cn/html/mind_article/html/mind_article/2008/0520/10165.html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