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牦牛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诊治

牦牛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诊治

来源:暴趣科技网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牦牛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诊治洛桑曲珍(那曲市色尼区农牧业科学技术服务站,那曲 852000)摘要:牦牛肉毒梭菌病的传染性极强,发病也非常剧烈,从多数病例分析,患病牦牛长时间出现精神不振的症状,并且病程较长、四肢滑动类似游泳状态,随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倒地死亡,类似猝死症状。牛巴氏杆菌病的主要患病症状是败血症,是感染巴氏杆菌引发的一种流行性疾病。感染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都需要一定的条件,2组病菌均会促使牦牛的抵抗力下降,此外,如果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导致牦牛发病身亡。如果牦牛同时感染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患牛健康会受到严重威胁,导致牦牛死亡。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并论述牦牛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和防治。关键词:牦牛;肉毒梭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诊治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0.0750 引言近年,随着国家不断给养殖户补给畜禽良种补贴,很多地区在进行种畜选育及推广工作时,需要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配合畜牧总站引进牦牛等多种种畜,并积极推广改善牦牛养殖方法,促进地区优化发展。牧民受到相关宣传教育,在养殖方面也能得到现代科技支持,对广大牧民形成科学养殖观念、促进养殖方法革新,有积极意义。规划发展牦牛养殖事业,培育专业的牦牛养殖户,需要做好牦牛品种的改良,同时积极研发应用科学养殖技巧,再结合现代市场营销机制,进而推动牦牛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1 发病情况牦牛多分布于高海拔、地气压、严寒缺氧且似草短缺的高山草原地带。多数地区在养殖牦牛时,采用自繁自育、放牧养殖等方式。养殖户在养殖中,要按照当地规定定期对牦牛进行免疫治疗。如果养殖户在牛舍中发现突然死亡的牦牛,且牦牛尸体会出现迅速的现象养殖户要迅速采取措施对患牛进行隔离,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对作者简介:洛桑曲珍(1977-),女,藏族,山南人,研究方向:畜牧兽医。明显,质地变脆,并伴随有多发性僵硬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腹膜炎,胸腔和腹腔中存在大量纤维素性蛋白渗出。30、20、20、120、60、20、10 g,水煎服,1剂/d,连续使用5剂为1个疗程。上述剂量为50 kg猪1 d的使用量。通过采用上述手段治疗7 d,养殖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然后采集整个猪群的新鲜血液,进行血清检测,检测出隐性带毒猪后及时淘汰处理,逐步净化猪群。4 实验室诊断采集病死猪的病变脏器组织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没有发现被染色的致病菌在培养基上也没有出现细菌生长的情况。将病料粉碎后,用生理盐水稀释,充分研磨,放置在离心机内离心处理15 min,取上层清液。选择使用猪蓝耳病病毒毒株和变异毒株、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猪尾狂犬病毒抗原,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在2个对照组能正常作用的基础上可看到猪蓝耳病病毒毒株和变异毒株抗原和待检溶液间存在一条沉淀线,其他几种病毒没有出现上述变化。由此可判定猪蓝耳病病毒感染引发的猪高热综合症。6 结束语在日常养殖中,应重点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增强猪群身体抵抗能力。要始终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实行封闭化管理,构建严格的动物防疫制度,禁止引入隐性感染猪。不管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户,还是中小规模养殖场,应该努力改善养殖环境、做好驱虫、卫生消毒、通风换气、防暑降温等工作。在高温高湿季节,可在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电解和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减少应激反应,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参考文献[1] 熊启兴.猪高热综合征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的体会[J].农家参谋,2019(3):29.[2] 李红.猪高热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8(8):23.[3] 武东怡,麦金辉,付贞等.夏季\"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科学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6):100.[4] 李军红.猪高热综合征的治疗与体会[J].新农村(黑龙江),2017(36):79.5 治疗采用中西药治疗出高热综合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缩短治疗周期。西药主要以抗病毒、抗菌预防继发感染为主要原则。患病猪选择使用高热混感针(主要成分为盐酸林克霉素,盐酸大观霉素黄芪多糖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2 mL/kg体重,稀释用头孢塞呋钠10 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同时患病猪另一侧肌肉注射病毒灵注射液,使用剂量为2 mL/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中药主要以清热泻火、两肝解毒为主治疗原则。中药组方为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石膏、板蓝根、菊花、甘草,使用剂量分别为60、2019.20·113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患牛展开治疗。养殖户还要对牛舍进行全面消毒。如果发现更多的患病牦牛,牦牛死亡率出现升高现象,养殖户需要立即将牦牛的病情上报给防疫站,由防疫站的人员到场,对牦牛展开治疗。如果兽医诊断发现牦牛出现牦牛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情况,要及时按照预警措施进行科学应对,以便能及时控制病情,降低饲养者的经济损失。另外,引起牦牛感染肉毒梭菌的原因可能是食用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饲料,进而使牦牛呈现急性毒性疾病,导致牦牛出现神经麻痹、行动困难的症状。而感染到巴氏杆菌的牦牛会患急性呼吸道疾病,进而促使牦牛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但是多发生在冬春气候寒冷多变季节。肉毒梭菌中毒症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成年牦牛常常会出现精神沉郁,不愿走动,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的症状。家养牦牛及易受到感染,并且病情相对较重,死亡率也相对较高。野生牦牛的抗病能力更高,适应性也更强,患病几率相对较低。2 临床症状混合感染牦牛入顿梭菌和巴氏杆菌的牦牛容易出现发病急,病程短且突然发病死亡的症状。在患病中,患病牦牛的精神通常比较沉郁,但是如果有人靠近重现紧张兴奋的状况,显现出攻击状态。同时,患牛的体温会急速升高,并且出现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腹泻等症状。通常在发病2~3 d内会出现步态不稳、肌肉震颤、四肢出现麻痹、最后卧地不起的情况。3 病理学变化对病死牦牛进行剖检,容易发现患牛的咽喉处呈现淡黄色,同时有出血点分布,患牛咽喉部位软骨呈异常肿大状态,同时下颚淋巴长期充血;在针对病牛进行剖检时,也会发现其心内外膜也分布大量出血点,整个心叶呈现深紫色状态;同时,患病牛肺脏也存在大量出血状况,如果将其切开,可发现切面呈大理石状;另外,患牛小肠肠壁有出血现象。通常结合以上临床症状和解剖观察,可初步诊断牦牛所患病症为肉毒梭菌中毒症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4 实验室诊断首先防疫人员选取专用无菌环境,分别提取病死牦牛的肝脏、淋巴结组织及肠道内容物作为样本,制成涂片,再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及瑞氏染色[1]。然后采用镜检法进行观察,可看到涂片上存在大量革兰氏阳性染色的粗短棒杆菌,同时还存在大量阴性球杆菌。然后,防疫人员将病死牦牛组织中发现的病菌分类,再与含有葡萄糖的血液琼脂平板进行接种,以此进行厌氧环境培养和常规培养。培养环境温度约36 ℃,培养时间约48 h。随后,发现厌氧培养基上分布的菌落有中间隆起现象,且菌落表面发现放射状条纹,有双溶血环的同时且边缘呈现锯齿状态。再将该致病菌菌落提取,支撑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处理,随即发现阳性染色的粗短棒杆菌。研究人员在普通培养基上也114 ·2019.20发现露珠形态的菌落,同样存在中间凸起、有溶血环等现象。再提取该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处理,通过观察发现阴性染色的小球杆菌。结合整个实验室诊断的结果,确诊牦牛所患病症为牦牛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5 防治措施养殖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牦牛身体状况,如果发现任何患病现象,须立即进行隔离,并查明原因[2]。要对牛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具体可以选用含量为5%氢氧化钠溶液、0.3%溶液等,每天早晚各消毒1次,并连续消毒至少1周,随后再每周至少消毒1次。针对患病致死的牛尸体,需要按照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菌影响健康牛。同时,养殖户还要注意对健康牦牛采取防治措施。养殖户要做好牛舍的保暖工作,避免过激的气候使牛产生应激反应,导致牛患病风险增加。加强对牦牛的健康检查和维护,按照规范方式让牦牛服用强效头孢,2次/d,以增强牦牛的免疫力。对于患病牦牛,需要兽医不断对患牛进行诊治。对于成年牦牛,可选用100 mL含量为10%葡萄糖注射液,150 mL含量为10%的磺胺嘧啶,80 mL含量为50%乌洛托品支撑混合药剂,给牛进行注射,1次/d,连续注射5 d。而对于牛犊,则要减半使用。养殖户及专业人员在采用以上治疗方法后,要加强观察,如果病牛病症得到缓解、未出现恶化死亡现象,则证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然后逐步开始让牦牛恢复正常饮食[3]。在对患病牦牛进行诊治时,可在保证规范的前提下使用一些抗菌素类药物,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青霉素、长效土霉素等。在特殊天气情况下,可给牛注射清热解毒针剂,帮助牛降低体温,避免肺炎等病症出现。在预防工作中,养殖户需要为牦牛打造更舒适、健康、卫生的环境。要做好牧场巡视和清洁,发现任何动物尸体需要及时清理并消毒;在秋冬等缺少牧草的时节,需要为牦牛补充各类饲料;另外,在日常喂养中,配料时可适量添加一些钙、磷、食盐,可有效避免牦牛养成异嗜癖。6 结束语牦牛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导致患病牦牛突发死亡。考虑2种病菌的传染性,养殖人员在发现病牛时要及时对病牛进行隔离,同时对牛舍进行全面消毒,采取措施以免健康牛感染病菌。在日常养殖中,要注意环境卫生,加强免疫预防工作的实施,促进牦牛养殖业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李金莲.牦牛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当代畜牧,2017(8):63-.[2] 罗建军.牦牛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4(5):40.[3] 肖明,才仁三德布.柴达木地区伊克拉村牦牛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防治效果观察[J].四川动物,2007,26(1):168-1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