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19Decꎬ28(35)3937
健脾祛痰方联合R-CHOP方案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对实验室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周 伟1ꎬ杨莉洁2
710032)
(1.陕西省人民医院ꎬ陕西西安710068ꎻ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ꎬ陕西西安
[摘要] 目的 观察健脾祛痰方联合R-CHOP方案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对实验室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ꎮ方法 将82例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ꎬ对照组41例给予R-CHOP方案治疗ꎬ观察组41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祛痰方辅助治疗ꎬ2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ꎬ治疗6个周期ꎮ统计2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副反应发IgG、IgM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IL-6、IL-8、血清κ轻链及λ轻链水平变化情况ꎮ结果 观察组O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ꎻ2组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2组治疗后KPS和IL-2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ꎬIL-6、IL-8、血清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ꎬ而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ꎻ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ꎻ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ꎬ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ꎻ观察组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及乏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ꎻ2组脱发、口腔黏膜炎、感染及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ꎮ结论 健脾祛痰方联合R-CHOP方案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ꎬ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ꎻ而这一疗效优势可能与其调节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炎性细胞因子及血清轻链水平有关ꎮ
[关键词] 健脾祛痰方ꎻR-CHOP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9.35.01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淋巴瘤亚型之一ꎬ具有临床表现复杂、侵袭性强及预后差异大等特点ꎬ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1]ꎮ目前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常规采用化疗、放疗等手段治疗ꎬ其中存在多种预后不良因素高危人群ꎬ多推荐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R-CHOP方案ꎬ较常规方案更有助于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延长生存时间ꎬ但治疗无效比例仍接近30%ꎬ易出现早期复发转移[2]ꎮ如何有效提高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总体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及延缓复发转移越来越受是高危人群已积累丰富经验ꎬ具有明显增效减毒优势
[3]
生率ꎬ观察2组治疗前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
[中图分类号] R7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9)35-3937-04
或化疗后维持治疗均有助于降低远期复发风险ꎬ实现长期生存[4-5]ꎮ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健脾祛痰方联合R-CHOP方案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对实验室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ꎬ为中西医结合方案应用及作用机制探索积累充足循证医学证据ꎬ现报道如下ꎮ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4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2例ꎬ均经病理活检符合WHO淋巴造血组织分型标准[6]ꎬ年龄18~75岁ꎬaaIPI评分≥1分ꎬ基线KPS评分≥60分ꎬECOG评分0~2分ꎬ预计生存期≥6个月ꎻ排除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者ꎬ转化为淋巴瘤白血病者ꎬ免疫性溶
[通信作者] 杨莉洁ꎬE-mail:13609169031@163.com
到医学界的关注ꎮ中医药治疗B细胞淋巴瘤特别
ꎮ以往研究证实中药联合化疗对于初治患者ꎬ
血者ꎬ伴精神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全身感染难
3938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19Decꎬ28(35)
以控制及过敏体质者ꎮ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ꎬ男25例ꎬ女16例ꎻ年龄25~72(52.7±62)岁ꎻ病理类型:原发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ꎬ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ꎬ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3例ꎬ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5例ꎻ临床分期:Ⅱ期1例ꎬⅢ期2例ꎬ27~73(54.0±6.4)岁ꎻ病理类型:原发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ꎬ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ꎬ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6例ꎬ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3例ꎻ临床分期:Ⅱ期1例ꎬⅢ期3例ꎬⅣ期37例ꎮ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ꎮ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R-CHOP方案治疗:①利妥昔单抗375mg/m2ꎬd1ꎻ②环磷酰胺750mg/Ⅳ期38例ꎮ观察组41例ꎬ男27例ꎬ女14例ꎻ年龄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ꎮ⑥血清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检测采用西门子BNII全自动蛋白分析仪ꎮ⑦毒副作用判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标准[7]ꎬ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乏力、脱发、口腔黏膜炎、感染及皮疹ꎮ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ꎬ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ꎻ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ꎬ以百分比(%)表示ꎻ检验水准为α=0.05ꎮ2 结 果
21 2组ORR和DCR比较 观察组O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ꎻ2组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1ꎮ
表1 2组ORR和DCR比较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n4141
完全缓解/例部分缓解/例稳定/例进展/例ORR/%DCR/%
1730
147
63
41
75.690.2①
90.297.6
m2ꎬd1ꎻ③表阿霉素60mg/m2ꎬd1ꎻ④长春新碱1.4mg/m2ꎬd1ꎻ⑤泼尼松60mg/m2ꎬd1-5ꎻ以21d为1个周期ꎬ共治疗6个周期ꎮ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祛痰方治疗ꎬ组分:猫爪草30g、西洋参15g、黄芪15g、法半夏15g、山慈菇15g、白芥子10g、木香10g、莪术10g、麦冬10g、甘草6gꎬ寒痰凝滞甚者加白芥子10gꎬ气郁痰结甚者加木香10g、痰瘀互结甚者加桃仁15gꎬ肝肾阴虚甚者加麦冬15gꎻ每日1剂ꎬ早晚饭后1h温服ꎬ用药至化疗结束ꎮ
13 观察指标 ①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进行疗效判定ꎬ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ꎬ客观缓解率(ORR)=(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ꎻ疾病控制率(DCR)=(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稳定例数)/总例数×100%[7]ꎮ②生活质量评价依据KPS量表ꎬ总分100分ꎬ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6]ꎮ③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及CD4+/CD8+ꎬ采用BDFACSCalibur全自动多色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ꎮ④免疫球蛋白A(IgA)、IgG及IgM水平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ꎬ试剂盒由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ꎮ⑤白细胞介素-2(IL-2)、IL-6及IL-8水平检测采用罗氏CobasC400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n4141
CD3+/%
治疗前56.70±4.0355.59±3.98
治疗后57.96±4.7266.42±6.80①②
治疗前26.07±2.9525.94±2.92
22 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提高(P均<0.05)ꎬ而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ꎮ见表2ꎮ
表2 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x±sꎬ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n4141
治疗前64.39±3.9263.10±3.80
治疗后68.94±4.76①74.58±5.95①②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ꎮ
23 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ꎻ观察组治疗后CD3+、005)ꎬ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ꎮ见表3ꎮ
24 2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ꎻ观察组治疗后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ꎬ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ꎮ见表4ꎮ
CD4+/%
治疗后26.70±3.1229.53±4.70①②
治疗前1.21±0.301.23±0.32
CD4+/CD8+
治疗后1.25±0.361.68±0.49①②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ꎻ②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ꎮ
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
表3 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x±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ꎬP<0.05ꎻ②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19Decꎬ28(35)3939
表4 2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x±sꎬg/L)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n4141
IgA
治疗前1.79±0.431.83±0.46
治疗后1.88±0.592.60±0.82①②
治疗前12.39±2.7212.10±2.66
IgG
治疗后12.94±2.5915.58±3.85①②
治疗前1.26±0.441.21±0.41
IgM
治疗后1.34±0.471.99±0.69①②
25 2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IL-2水平显著提高ꎬIL-6和IL-8水平均显
IL-2
治疗前504.28±72.40513.34±77.49
治疗后828.76±95.83①967.52±117.67①②
治疗前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ꎬP<0.05ꎻ②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ꎮ
著降低(P均<0.05)ꎬ而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ꎮ见表5ꎮ
IL-6
治疗后5.30±1.20①②7.82±1.67①
治疗前112.00±18.37113.24±18.73
IL-8
治疗后52.20±9.52①②80.38±13.10①
表5 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x±sꎬng/L)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n4141
14.06±2.3814.30±2.46
26 2组治疗前后血清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均显著降低(P对照组(P均<0.05)ꎮ见表6ꎮ
表6 2组治疗前后血清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
比较(x±sꎬg/L)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n4141
κ轻链
治疗前2.89±0.742.85±0.72
治疗后2.04±0.60①1.68±0.45①②
治疗前1.64±0.311.68±0.34
λ轻链
治疗后1.24±0.22①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ꎬP<0.05ꎻ②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ꎮ
27 2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及乏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ꎬ2组脱发、口腔黏膜炎、感染及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ꎮ见表7ꎮ3 讨 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属于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种亚型ꎬ流行病学报道提示ꎬ其患者人数占非霍奇金淋巴瘤总数30%~40%[8]ꎮ目前R-CHOP方案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一线方案ꎬ较传统化疗方案疗效更佳ꎬ但因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及远期预后方面具有较大异质性ꎬ相当部分患者易出现
例(%)
口腔黏膜炎13(31.7)11(26.8)
感染10(24.4)7(17.1)
皮疹11(26.8)10(24.4)
均<0.05)ꎬ而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
0.98±0.15①②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ꎻ②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ꎮ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n4141
骨髓抑制28(68.3)19(46.3)①
消化道症状32(78.0)20(48.8)①
表7 2组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乏力22(53.7)14(34.2)①
脱发17(41.5)13(31.7)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ꎮ
复发转移ꎬ并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9]ꎮ尽管国内外相关治疗研究证实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无法获得普及[10]ꎮ
靶向应用疗效更佳ꎬ但受限于经济、医疗条件等因素
中医药所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理特点用于淋
细胞生长转移ꎬ加快肿瘤细胞凋亡分化进程ꎬ延缓肿瘤多药耐药发生[14]ꎻ西洋参补气滋阴ꎬ西洋参中多糖成分可通过抑制微管蛋白ꎬ干扰肿瘤细胞有丝ꎬ降低淋巴瘤细胞增殖速率ꎬ拮抗局部新生血管[15]ꎻ黄芪益气健脾ꎬ具有调节红细胞增殖组分ꎬ刺激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等多种作用[16]ꎻ法木香健脾散气ꎬ莪术破血行气ꎬ麦冬养阴生津ꎬ甘草补中益气ꎬ调和诸药ꎮ本研究结果显示ꎬ治疗后观察组ORR和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ꎬ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及乏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ꎮ表明中药方剂辅助用于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在提高病情缓解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及降低化疗毒副作用风险方面具有优势ꎮ
半夏化痰散结ꎬ山慈菇解毒化痰ꎬ白芥子豁痰散肿ꎬ
巴瘤临床治疗具有独特优势[11]ꎮ中医将淋巴瘤归于“痰核”“阴疽”范畴ꎬ认为病者体内因脏腑气血阴阳失调ꎬ邪毒、痰凝及郁火搏结日久ꎬ以致气血亏虚、脉络瘀滞ꎬ痰毒难散而发为本病[12]ꎮ«医林改错»云:“无痰不作结ꎮ”而«外科正宗»则曰:“失荣因六欲不遂ꎬ中气耗损坠痰失道ꎬ停结而成ꎮ”故该病基本病机为内虚和痰结ꎬ中医治疗应将益气健脾、祛痰散结放在首位[13]ꎮ本研究所用健脾祛痰方中猫爪草散结消肿ꎬ猫爪草水提物能够有效抑制肿瘤
3940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19Decꎬ28(35)
目前研究显示ꎬ免疫功能与淋巴瘤病情进展密切相关[17]ꎻ其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可导致机体难以有效抑杀肿瘤细胞ꎬ临床预后不佳ꎻ而包括IgA、IgG及IgM在内多种免疫球蛋白水平亦被证实与淋巴瘤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
[18]
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版)[M].中华血液学杂志ꎬ[7] 王建祥.血液病诊疗规范[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
大学出版社ꎬ2014:127-128
[8] 董菲ꎬ王晶ꎬ杨萍ꎬ等.R±BEACOP方案治疗中高危弥
2015ꎬ23(6):1591-15952013ꎬ34(9):816-819
由T淋巴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ꎬ具有增强机体细
ꎮIL-2是一类
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ꎬ
胞免疫功能ꎬ提高化疗药物肿瘤细胞抑杀效果ꎬ延长生存时间及预防复发等作用ꎻ而IL-6和IL-8高表达与IPI指数、临床分期等存在相关性[19-20]ꎮ近年来报道提示血清轻链水平可用于淋巴瘤临床预[9] 李芬ꎬ陈琼ꎬ涂媛ꎬ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
1474-1476
特征及预后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ꎬ2016ꎬ33(8):
[10]黄晨ꎬ张会超ꎬ武莉丽ꎬ等.广泛浸润弥漫性大B细胞
后、残余灶及疾病进展复发预测ꎬ并与IPI指数具有显著关联
[21]
目增多ꎬOS和ꎻ其水平升高往往提示结外器官受累数
PFS缩短ꎬ是临床预后不佳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2]
CD3+、CD4+ꎮ本研究结果中ꎬ观察组治疗后
对照组治疗后、CD4+/CD8+显著提高ꎬT、IgA、IgG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及IgM水平均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ꎻ2组治疗后IL-2水平显著提高ꎬIL-6、IL-8及血清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均显著降低ꎬ而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更明显ꎮ证实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R-CHOP方案基础上加用健脾祛痰方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抑制血清轻链表达ꎬ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该方案疗效可能机制ꎮ
综上所述ꎬ健脾祛痰方联合R-CHOP方案能够有效延缓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进展ꎬ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ꎬ这一疗效优势可能与明显调节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炎性细胞因子及血清轻链水平有关ꎮ
[参考文献]
[1] 赵世华高危弥漫大ꎬ肖秀斌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ꎬ仲凯励ꎬ等.120例初治[J].、年轻现代生物
、中高/
医学进展ꎬ2016ꎬ16(4):682-687
[2] 李燕细胞淋巴瘤免疫学亚型的预后意义ꎬ刘虹ꎬ木合塔拜尔ꎬ等.免疫化疗时代弥漫大[J].肿瘤研究与B
临床ꎬ2015ꎬ27(11):748-753
[3] 翟林柱细胞淋巴瘤增殖及ꎬ陈昌明ꎬ赵媛媛AKTꎬ表达的影响等.益气除痰方对弥漫大[J].广州中医药B
大学学报ꎬ2016ꎬ33(4):556-560
[4] 朱伟嵘性大Bꎬ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赵夏ꎬ吕玲玲ꎬ等.芩黄合剂治疗中高危弥漫
[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16ꎬ11(12):1688-1693[5] 王丽发巴瘤的临床研究.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J].癌症进展ꎬ2018ꎬ22(5):115B细胞淋
-[6] 117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
淋巴瘤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ꎬ2015ꎬ30[11](35):4369田彩平疗弥漫大ꎬ王芳-4373
B细胞淋巴瘤ꎬ张丑丑ꎬ等30.裴氏升血颗粒联合化疗治
例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ꎬ2015ꎬ28(6):1-3
[12]CHOP王晓霞治疗对弥漫大ꎬ吴功强ꎬ吴洵民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免疫功能的
ꎬ等.参麦注射液联合R-
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ꎬ2017ꎬ19(8):1387-1389[13]袁欣蓓发弥漫大ꎬ甘欣锦B细胞淋巴瘤案例探讨.甘欣锦应用扶正化痰散结法治疗初
[J].湖北中医杂志ꎬ
[14]2018ꎬ24(3):89苗耀东用研究进展ꎬ李小江-91
[J].ꎬ贾英杰中草药.ꎬ猫爪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
2014ꎬ45(11):1651-1654[15]展李珊珊[J].ꎬ特产研究孙印石.ꎬ2017ꎬ39(3):68西洋参多糖结构与药理活性研究进-71
[16]张蔷究进展ꎬ高文远[J].中国中药杂志ꎬ满淑丽.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
ꎬ2012ꎬ37(21):3203-3207[17]许昕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ꎬ李庆山ꎬ许艳丽ꎬT等淋巴细胞亚群及.不同临床分期弥漫大NK细胞含量B细
的差异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ꎬ2012ꎬ9(16):37-[18]杨继翔39
非霍奇金淋巴瘤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ꎬ赵瑜ꎬ杨华ꎬ等.美罗华联合CHOP[J].方案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ꎬ2009ꎬ25(16):2742-2743
[19]季冬梅者血清ꎬβ洪小南ꎬ曹军宁ꎬ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
指数的关系2-[J].MG、VEGF、bFGF、IL肿瘤ꎬ2007ꎬ27(5):402-6水平与国际预后-405[20]2004ꎬ31(11):812郭艳丽ꎬ宋善俊.IL-814-8与肿瘤[J].国际肿瘤学杂志ꎬ[21]ZhaiconsecutiveLꎬZhaoYꎬPengSꎬetal.agnosedmatolꎬ2016ꎬ95(12):1999withserumdiffusetotallargelightBchain(DetectionsTLC)ofinthepatientsvaluedi ̄of
-cell2005
lymphoma[J].AnnHe ̄[22]张润平用研究进展ꎬ王亚兰[J]..血清游离轻链在医学理论与实践ꎬ2018ꎬ22(4):56B细胞淋巴瘤中应
-58
[收稿日期] 20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