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真情互动 情感交融

真情互动 情感交融

来源:暴趣科技网


真情互动 情感交融

——谈谈班主任如何关爱学生

摘要: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注重面向个体。教师既要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又要规范个体行为。人是有情感的,在人的情感当中存在着愿意与不愿意,喜欢与不喜欢。一个个有个性的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是每个教育者都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师生情感融洽与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古人云:“知其心,而后能救其失也。”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 班主任 教育 情感交融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一个班级是否团结、和谐,是否具有活力,和班主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一一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教育艺术是否高超,教育方法是否恰当,组织管理能力是否较强,以及班主任本身能否身

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楷模。

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那么,在具体工作中该怎样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呢?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平等的观念促进情感的交融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强调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形象威严。对学生的教育称作教诲,训导,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育是单向的流动。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主观感受被忽略,情感交流被抑制,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今天的教育要求班主任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摆布和要求的工具。

工作中曾听到不少班主作抱怨说某某同学不听话,叫他做事极不情愿,支使不动;而学生却说老师不近人情。有人把这种观念产生的根源归结于当今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居多,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心态,不懂得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是一种道德的缺失。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这种矛盾的实质根源于观念上的冲突。教育者把要求学生做什么定性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义务,这事实上折射出教育者没有具有平等的教育观念,没有把学生当成人格平等的对象来看待。笔者在当班主任的十几年当中,从来没有把自己能做的事,强加在学生的头上,让学生干这干那,学生与本人的关系极其融洽。构筑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帅就需要放下架子,摆脱居高临下的

姿态。在实施教育的具体过程中,不要习惯于单纯的地从成年人、教育者的角度,了解学生怎么想、怎么做,要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如学生的学习用品掉在地上,碰巧教师经过时,不是旁若无人地走过去,而是帮他捡起来,让学生觉得你是容易亲近的。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从爱出发,去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恰当的方法增进情感的交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受”。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要适度,要合乎情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不是圣人,学生也不是圣人,

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笔者有一位学生成绩在班中相当好,但有一个坏的习惯,喜欢偷偷摸摸,经常从别人的书包中拿零用钱、学习用品等给自己,而作为班主任不是动不动就训导,.而是苦口婆心地讲道理给她听,使她树立起改掉坏习惯的信心。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该学生改掉了坏的习惯。由此可见,班主任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如当有学生请假时,不妨用关心的眼光询问他哪里不舒服,取代用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过几天,再问一下这个学生,他的病有没有好。也许有的学生请病假是说谎,但在老师的不断关心下,他会觉得羞愧。这样,一次宽容就变成了一次行之有效的教育。就像人的指头长短不齐一样,一个班往往也会有一些自制力薄弱的学生,他们认错态度诚恳,改错却不尽人意。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痛快固然痛快,但未必收

到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班主任需稳定情绪,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留一余地给学生自我改正,顾及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感情。

三、由衷的欣赏激发情感的交融

社会心理学中“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笔者不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利用“红五星、红苹果”等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予以奖励,使学生知道,老师已看到了他,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荣誉感。教师评价学生,如果只关注其缺点,而忽略对其优点的肯定和认同,就会产生思维方式上的冲突,即教师认为是在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其完善提高,学生却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一文不值,老师不懂得欣赏自己。这种冲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持一种抵触情绪,影响教育效果,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变得心灰意冷无所谓。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畸形教育。对犯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树立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在老师由衷的欣赏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自觉改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锁碎而细致的,又是极富创意和挑战的。用真心换真情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讲究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就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章:

(1)“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章立早 2007年1月2月合刊

(2)《正视错误》 龙德芳 《小学各科教与学》

2007年2月 《校园阅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