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族地区农村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的策略研究

民族地区农村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的策略研究

来源:暴趣科技网
智库视点

智库时代

民族地区农村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的策略研究李兴 丛真真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摘要:就民族地区农村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教育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下,针对性地从家庭、社会、学校(早教机构)三个完整又相互联系的层面提出了改善民族地区农村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问题的措施建议。关键词:早期家庭教养;教育生态系统;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612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2-0174-002

教育以及如何采取何种恰当的教育方式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二、社会层面:对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的社会支持

“少年强则国强”是梁启超用以说明作为个体儿童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密切关系,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开始,教育便不只是个人家庭的范畴之内讨论了,而被放在的整个社会、国家的范畴之内,换言之,现在教育的问题应当是社会的公共事务,应当是社会中一切人的共同关心和承担的事务。因此,要改善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中的种种问题时,一方面非从家庭层面着手不可以解决,另一方面脱离社会支持亦不可能实现。

(一)加强支持和监管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同时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教育应当要适应社会的现实要求,要解决教育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2],部门需要为此目标确实地肩负应负的责任。

社会支持重要的是需要各相关部门协同参与,例如,隔代教养家庭中父辈多为生计所迫外出务工,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关优惠吸引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另一方面,针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贫困儿童、特殊儿童等提供应有的帮助和教养;再如,针对当前0-3岁早教机构的乱象丛生,部门需要加强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的审批、过程监控以及质量监管,提高早教机构教育质量,同时更进一步帮助和扶持农村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的建立。

(二)、社会相关机构加强宣传及教育指导

要形成家庭内部的教育合力,还需要家庭与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合力。因此,社会相关机构加强宣传及教育指导,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也是改善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

(下转第176页)

在对民族地区农村0-3岁婴幼儿阶段进行的实地调查,以及其存在的问题所作的详细分析基础上,再以家庭、社会、学校(早教机构)作为完整的、联系的教育生态系统来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一、家庭层面:转变陈旧观念

0-3岁婴幼儿由于年龄的特殊性,主要是由家庭中的父辈或祖辈承担教养责任,父辈、祖辈不同的育儿观念直接地影响着个体婴幼儿未来发展的差异,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至关重要。在所调查的家庭中,部分地存在着对0-3岁婴幼儿教育不重视的问题,重养轻教,认为0-3岁婴幼儿只要身体健康就行,忽视对0-3岁婴幼儿健康心理发展的关注和恰当的教育,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改善。

(一)防止父母亲角色缺失

在调查中发现,占61.0%的家庭是由祖辈承担教养责任,隔代教养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些家庭中的父辈普遍持类似于“趁孩子年龄还小出去多赚点钱,等孩子大了、懂事了,再把孩子接到身边”的理由,殊不知忽略对0-3岁婴幼儿进行恰当的心理教育、人格教育也极大地妨碍了个体婴幼儿情感的良好发展,在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理论中道德教育是由父母对孩子的爱开始的,到孩子对父母的爱,再进一步延伸开来,其重要意义在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道德教育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爱开始,如同休谟在反驳理性主义中阐明的社会的不合理、残忍现象往往不是因为人们缺乏理性,而是缺乏感情、爱,如今的心理学也一再的揭示幼儿对父母的依恋情感的建立在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而要完善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的重要一环是防止父母亲角色的缺失,让婴幼儿在生命的早期便建立起与父母之间在感情上的联结与纽带,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坚持科学、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重养育轻教育的另一表现形式是家庭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型家庭教养者坚持认为在儿童教育中需要应用到打骂的方式,奉“黄荆棍出好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174·

等传统教养观念为金律,溺爱型家庭教养者则呈现出有求必应的特点,包办幼儿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大小事务,包庇幼儿的错误。要理解人现在的行为性格最好的方式是了解个体的过去,个人在生命早期形成的看待和应对世界的方式贯穿人的一生,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强调权威、管制和服从,于是型家庭中的幼儿眼中的世界理所应当的是充斥着暴力、绝对服从以及缺乏自我的世界,这种视儿童为奴隶一般的教育妨害巨大,“奴隶似的纪律所造就的也是奴隶似的性格”,而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在包办幼儿的一切生活中,导致婴幼儿自我动手能力减弱,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心理的发展上导致幼儿无法顺利的去自我中心化,从而使幼儿在社会适应中遇到巨大的困难。

(三)终身学习,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观念引起错误的教育行为,在决之东则东,决之西则西的婴幼儿期,错误的教育行为对婴幼儿的发展更是戕害巨大,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需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需要教养者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去不断学习和思考0-3岁婴幼儿的发展中,究竟知识性的学习是否符合婴幼儿的年龄阶段;究竟生活知识是否无关紧要;究竟婴幼儿是否需要陪伴;究竟婴幼儿的意愿是否需要关注;究竟习惯、意志品质、情感态度是否重要……找到科学的答案,正确地指导教养行为。

(四)统一教养观念,形成教育合力教育观念的冲突导致无法形成教育合力,甚至相互抵消是教育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在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中的观念不一致,集中表现在父母亲之间、祖辈与父辈之间的教养观念不一致,因此,以科学的育儿理念来统一父母之间、祖辈与父辈之间的教养观念形成教育合力是完善家庭教养的重要手段,包括了具体例如,如何看待3岁前儿童的知识性教育、卫生教育、礼仪

[1]

智库视点

智库时代

务,以便于在下个学期继续接受国家的救助。另外,校方应该对学生的救助金具有一定的使用原则,对于部分的学生将资金挥霍或者购买奢侈品的行为应该保持绝不姑息的态度,明确大学生的救助金的用途,而且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追回资金的渠道,让这部分操作能够成为一定的保障,保证受到救助的学生将资金用到实处。

(三)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但在实际生活当中,父母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对于子女的感恩教育也是十分必须的,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子女知道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易,父母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才来教会子女形成感恩意识。

当然,学校在这一当面的责任也是非常之大的,校方应该利用活动和课堂上的教育,时时刻刻为大学生传输感恩意识的重要性。

四、受助大学生培养感恩意识的意义感恩,其实不单单是一种理念,究其根本,它是一种情感,类似亲情和爱情,但是互相又有着不同点。在当代大学生中,其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伴随着迷茫,当所做的一切努力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的时候,当感到很多挑战力不能完成的时候,大学生就会在困惑颓丧感受自己的渺小,尤其是家境贫困并且受到资金救助的同学。但是需要大学生们在感受到渺小的同时依然坚定

信念,用强烈责任感告诉自己一定要学有所成,将来一定要用自己的实力感恩当时的资金救助,感恩一切帮助过他们的人,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论

综上所述,就是新时代背景下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长效模式的探析,感恩作为人类优秀的品质,我们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传承并将其延申。当代受到资金救助的大学生更应该把这种意识传承下去,才会让感恩意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得以发展。

杨萍萍(1982-),女,本科,【作者简介】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苏州高职高专学生工作重点课题,项目名称:“双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受资助贫困生感恩回馈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GZXA201809

【参考文献】

[1]秦忠梅.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8,7(6):34-36.

[2]孙璐.传统义利观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6.

[3]宋海洋.浅谈大学生文化信仰的构建 ——以传统文化引导为视角[J].文教资料,2018,(15):55-56.

[4]张瑜,李芹.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研报告[J].青春岁月,2018(26):132-133.困的大学生比较自卑,就需要媒体文案合理用词,尽量不要引起学生的自卑心理,而是将感恩意识涉入其中,能够让学生在感恩中学习、工作,并且能够回报祖国和社会。

其次,高校应该利用各种载体去进行感恩活动,例如读取优秀的感谢信件等等,而且还可以联合节日进行活动,在感恩节中进行就会营造出一种感恩的氛围,让大学生回想起自己受到救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救助金为自己解决了哪种困难等等,这种奇妙的氛围都能激发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而且,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在校园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相关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在大学生之中的盛行来推行感恩活动。老旧的感恩意识不是在书本中就是在口头上进行教育,而这两种教育,对学生来说一般都不会往心里去。但在网络中实行就很不一样了,无处不在的感恩字眼就足以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而且参与各种活动正是大学生所愿意的、能够主动去做的一种行为,所以把感恩教育丝丝融入到大学生的信息世界中更是一种能够营造感恩氛围的形式。

(二)建立完全的感恩教育制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多数大学生只知道高校具有高效救助这一项工作,但却不知道被国家救助的学生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受到救助的大学生应该了解自己应尽到的义

[4]

(上接第174页)问题的关键环节。

在所调查的地区中,一部分家长并未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完全放任幼儿的发展;而另一部分家长虽然十分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发展,但因自身知识水平所限,或是受如今社会上充斥的传统错误的育儿观念影响,又或是受一些打着“科学育儿”旗号的早教机构所宣传的伪科学影响而持错误的育儿观念、取错误的教养方式。例如,部分家长过于重视知识性学习,却未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一方面扼杀了0-3岁婴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因为收效甚微导致家长归罪于儿童,进而采取体罚等粗暴的教育方式,以致出现恶性循环。凡此种种情况可以借助乡镇妇幼保健站、乡镇妇联、村委会妇女主任等相关机构、人员,大力宣传科学的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观念,帮助农村家庭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也可以由有关部门组织教育专家向广大家长开设讲座进行教育指导,丰富家长有关儿童发展的教育、心理知识。三、早教机构层面(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托班、早教中心)层面

(一)摒弃功利主义取向·176·

在所调查的地区中,0-3岁早教机构大部分属于民办的托儿所、幼儿园托班和私立的早教中心,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的有效监管,导致了许多早教机构以营利为目的,迎合家长们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错误需求,有的早教机构打着让所谓“学习看得见”的口号,大肆进行写字,算数等知识性的学习,有的早教机构则以“儿童艺术教育”为噱头,机械地让儿童学习舞蹈、绘画、唱歌等技能……这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人,创办的迎合家长的错误需求的早教机构自然谈不上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因此,在早教机构教师的管理上,需要早教机构与部门协同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对早教机构教师的培训,建立高质量的培训体系。

(二)早教机构与家庭的深入协作早教机构往往是作为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的延伸部分,0-3岁婴幼儿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还在于家庭,但是,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协助家长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为下一阶段3-6岁的学前教育生活做好准备,早教机构可以更多地组织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早教机构的教育活动;其二,也可以从尊

重家长的需求出发,邀请家长参与到课程设置的决策下来,一方面是这样的课程是来自于最了解孩子的家长,另一方面,整个过程教师与家长合作共事,能够充分建立起彼此信任的良好关系;其三,早教机构教师还需要及时的向家长传递早教机构在教养中所秉持的教育理念,甚至在此过程中通过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协调家庭中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观念差异,形成教育合力。

【作者简介】李兴(199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2017B006

【参考文献】

[1]杨汉麟,译,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1.

[2]新华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EB/OL].[2018-12-3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23408400.ht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