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内退是指企业内部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主要是为了更新人员结构或降低人力成本。内退的条件包括企业富余职工、法定的内退条件、职工自愿、企业领导同意和劳动部门备案。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可以申请企业内部退养手续。办理内退手续的职工不享受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而享受了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的则不能办理内退。
法律分析
一、什么是退休内退
“内退”,顾名思义,指“内部退休”,是改革大潮的产物。企业用人制度改革,需要更新人员结构或降低人力成本,都得快速减少内正式员工的数量,渠道之一便是让他们从企业内部提前退休。“内退”已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
二、内退的条件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企业职工内退必须同时达到以下几个法律要件方可办理,缺一不可:
1、企业富余职工;(所谓富余职工是指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困难不能正常生产,而无法安置工作岗位的这部分职工)
2、法定的内退条件;(1993年第111号令规定法定的内退条件是:“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55岁。法定内退条件即男55岁、女50岁)
3、职工本人自愿;
4、企业领导同意;
5、劳动部门备案;在内退程序上,除了当事人双方的认可和协商一致,办理大面积内退期间,应当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应当在工会的监督下进行。
三、相关规定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本人申请企业批准的,可办理企业内部退养手续。办理了内退手续的,不享受变更身份的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享受了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的,不能办内退。
拓展延伸
内退退休的条件和申请流程
内退退休是指在单位内部自愿申请退休的一种形式,通常适用于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较差的员工。内退退休的条件包括年龄符合退休标准、工作年限满足要求、身体健康状况不适合继续工作等。申请内退退休的流程一般包括向单位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过单位审核和批准,最后办理退休手续。在申请过程中,员工需要与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申请得到合理处理。内退退休的条件和申请流程可能因地区和单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具体情况还需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了解和咨询。
结语
内退是指企业内部的退休制度,适用于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较差的员工。根据国家规定,内退必须满足富余职工、法定退休条件、自愿申请、企业领导同意和劳动部门备案等要件。办理内退手续后,员工不享受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且无法再办理内退。具体条件和流程可能因地区和单位而异,建议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咨询和了解。
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 第 退休、退职工人本人,可以继续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健全乡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 第六条 退休工人易地安家的,一般由原工作单位一次发给一百五十元的安家补助费,从大中城市到农村安家的,发给三百元。
退职工人易地安家的,可以发给相当于本人两个月标准工资的安家补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