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逃避履行法律义务的,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属民事诉讼范畴,也可能涉嫌虚假诉讼罪。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恶意诉讼和调解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三条被执行人恶意诉讼、仲裁和调解
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恶意诉讼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恶意诉讼的刑事责任是指对故意提起虚假、恶意诉讼行为的法律制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刑事责任可能包括罚款、监禁或其他刑罚形式。恶意诉讼行为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和诚信原则,破坏了法律秩序,对被告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因此,法律对恶意诉讼采取严厉的打击态度,以维护司法公正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恶意诉讼者,一旦被判定有罪,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以警示其他人不要滥用司法程序,维治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结语
恶意诉讼行为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和诚信原则,对其采取刑事责任是维治社会的需要。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恶意诉讼者将面临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这种严厉打击态度旨在警示其他人不要滥用司法程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三百零二条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 扰乱、冲击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示威,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