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拾得遗失物,失主来认领,是否违法?

拾得遗失物,失主来认领,是否违法?

来源:暴趣科技网

拾得物品不归还是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规定,拾得人应及时归还给权利人或送交有关部门。如拒不归还可能构成侵占罪,并承担民事责任。权利人领取物品时应支付必要费用,如有悬赏承诺则需履行。拾得人若敲诈要挟,则可能面临刑事追责。因此,拾得物品不归还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一、捡到东西,被失主找到,不还算不算违法

1、捡到东西后不归还的行为是犯法的。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等有关部门。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六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二、捡了东西不还给失主是犯罪吗

1、关于捡到物品不归还这一问题,在民法领域和刑法领域都有明确规定,拾得物品并不能取得该物品的所有权,必须及时归还,如果在保管过程中产生了交通费等必要支出可以与失主协商赔偿。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2、如果拾到东西的人拒不归还,可能涉嫌构成侵占罪;如再有要挟施主等敲诈行为,失主可向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所以,拾到东西拒不归还,不仅是道德问题,还是违法行为。

结语

拾得遗失物后不归还是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和第三百一十六条的规定,拾得物品的人应当及时归还给权利人或送交有关部门,并妥善保管遗失物。如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遗失物毁损或灭失,拾得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拾得物品并不意味着取得所有权,而是应尽快归还给失主。如果拾得人拒不归还,可能涉嫌侵占罪,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因此,拾得物品后不归还不仅违法,也是道德上的不负责任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