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来源:暴趣科技网


4.古诗三首

一、标准化试题:

1.(生字运用)根据拼音或语境写字词.

(1)教师节到了,我们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zèng sòng ( )给liú()老师. (2)歪xié ( )的小jìng( )旁,几株cán jú()傲shuāng( )挺立.

(3)yuàn zi( ) 墙壁上yìn( )画的图案有guī zé( ) 地pái liè( )

着,看上去极其美丽.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石径(jìn jìng) 增添(zēng zhēng) 犹如(yoū yóu ) ...残菊(cán chán ) 赠送(zèng zhèng) 斜阳(yú xié) ...挑促织(tiǎo tiāo) 橘绿(jú jǘ) 橙黄(céng chéng) ...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①挑起帘子 ②挑担 ③挑夫 ④挑拨 ⑤挑战 ⑥挑选

[tiāo]: [tiǎo]: . 4.用“√”画出恰当的字组词.

(寒 赛)假 比(寒 赛) 石(径 经) (橙 登)子 (残 钱)缺 金(残 钱) (增 赠)加 (增 赠)言 5. 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或读音.

(1)停牟坐爰机林晩. ( ) A.坐下 B.乘车 C.因为 (2)荷尽已无撃雨盖. ( ) A.尽头 B.全部 C.完,指凋谢 (3)萧萧梧叶送寒声. ( ) A.风声. B.雨声. C.鸟叫声. (4)停车坐爱枫林晚. ( ) A.乘,搭. B.因为. C.坐下.

(5)知有儿童挑促织.挑( ) A.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B.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 促织( ) A.青蛙. B.蝈蝈 C.蚂蚱 D.蟋蟀. 6.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本课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 (2)“寒山”指的是作者所游览的山的名字.( )

(3)“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一年中的美丽景色你都要记住.( ) (4)“知有儿童挑促织”不是作者看到的,而是作者想到的.( ) (5)《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刘景文是作者的好朋友.( ) 7.根据情境写诗句.

(1)秋天到了,爸爸带我去游香山.看到满山如火的枫叶,许多游客停下来拍照留念.爸爸不禁吟诵道:“ , .”

(2)深秋时节,落叶满地,秋草枯黄.可是看到果园里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景象时,又让人

感受到了秋天的生机,这不正是苏轼的诗句“ , .”中描写的那样吗?

(3)秋天的夜晚,孩子们挑着灯在篱笆下拨弄蟋蟀.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 代诗人叶绍翁 的名句:““ , .”” 8.根据意思写诗句.

(1)(我让车)停下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枫叶被秋霜染过,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 .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 . . (3)夜深了,篱笆深处,灯火闪烁,料想那是孩子们在拨弄蟋蟀. . .

(4)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理解.

(一)山行

. , . . , .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3.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从第 、 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4.这首诗主要写了 寒山 、 、 、枫林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诗人停下车来的原因是“ , .”.(用原文诗句回答)

6.诗中将 和 作比较,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7.诗人先写远处的“寒山”“ ”“ ”“ ”,再写近处的“ ”, 按 的顺序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

8.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 .

(二)赠刘景文

. , . . , . 1.默写古诗.

2.本诗描绘的是 时节的景色,作者是 代诗人 . 3.诗中,作者描写了 、 、 、 四种景物. 4.诗句中“擎”读( ),意思是( )

A. qíng B.qín C.双手捧着 D.举,向上托

5.第三、四句诗运用 的修辞手法是 .这两句诗抓住“ ”“ ”两处景物描绘出了秋末的萧瑟景象.

6、下列被称为花中君子的是( )A、橘 B、桃 C、菊 D、荷 7、橙黄橘绿时是( )时节.A、初秋 B、仲秋 C、初冬 D、深冬 8.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A.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B.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三)夜书所见

. , . . , .

1. 默写古诗.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诗中,诗人听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到的是“ ”. ①篱落一灯明 ②梧叶送寒声 ③儿童挑促织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A.思念友人 B.赞美秋天 C.思念家乡 D.赞美儿童

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诗句中形容声音的词语是“ ”.

(2)通过“ ”“ ”,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 .

6.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赠送 刘 2.斜 径 残菊 霜 3.院子 印 规则 排列

2.jìng zēng yóu cán zèng xié tiǎo jú chéng 3.②③⑥ ①④⑤

4.寒 赛 径 经 橙 残 钱 增 赠 5.(1)-(4)CCAB (5)B D 6.√××√√

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二

(一)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动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唐 杜牧 3.秋天 三 四 4.石径 白云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枫叶 二月花

7.石径 白云 人家 枫叶 由远及近

8.晚秋的枫林中,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时的鲜花还要红艳.

(二)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深秋 宋 苏轼 3.荷、 菊 、 橙 、橘 4.A D 5.比喻 荷尽 菊残 6.C 7.C 8.B (三)

1.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止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在孤寂的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2.宋 叶绍翁 自己的家乡 3.② ① ③ 4.C 5.萧萧 寒声 秋风 秋季

6.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蟋蟀,也叫蛐蛐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是孩子们 在捉蟋蟀 7.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