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9卷第5期 2006年1O月 文章编号:1006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m’estigation and Design vo1.29.No.5 Oetoher.2006 浅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王建成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010020) 摘 要:总结各地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可概括为六句话,即“挖大抗、栽壮苗、夏浇 水、秋覆土、勤补植、严管护”。同时加大科技含量,在育苗方面增加菌根、菌推广面积,培育干旱、半干旱区特有适 应菌根苗,严格把好造林栽植过程中的各道工序,保证造林前苗木不失水、吸足水,加强抚育管护,精耕细作,提高 土壤的保水、保墒能力,使有限的水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关键,也是基础工作,同时增 加高科技产品推广利用面,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探索一条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特有的抗旱造林技术,使 林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创造绿色家园奠定基础。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抗旱造林 中图分类号:S728.2 文献标识码:B 境,所以整地的方式、方法及规格和时间的选择,对 苗木的生存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干旱、半 干旱地区选择整地方式以人工局部整地为主,尽量 少用全面整地的方式,减少水分蒸发。方法上应以水 平沟、鱼鳞坑为主,整地规格水平沟为3×1×0.7 (m),鱼鳞坑为1.2×0.8×0.5(in),并回填熟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欧亚中心地带,远离 海洋,属极强性气候。冬春干冷而漫长,夏、秋酷 热而短促。早晚温差大,降雨量为400mm以下,气 候极干燥,风大沙多。水资源极其贫乏,水分因子是 制约这一地区造林成活的关键,也是几代林业工作 者探索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经过逐步的 总结和积累形成干旱、半干旱系列抗旱造林技术,现 30cm。整地的季节最好是造林前一个年度的雨季前 就我个人认识和经验,谈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 林几点意见。 完成,这样既能使种植穴内储存大量水分.同时达到 土壤的熟化和土壤结构的形成。同时整地工程解决 1 培育适宜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贫瘠特性的良种壮苗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没有苗木就没有林业 的发展,就无法造林,因此苗木是造林的关键。首先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水土流失,为苗木提供良好生 存环境,因为整地工程吸收大量表面径流,增加了土 壤养分,减少水分的蒸发。所以在非沙漠化地区,水 保工程是抗旱造林技术主要措施。 3 从造林栽植方面提高抗旱能力 从育苗的品种上选择抗旱性能好的品种,比如山杏、 油松、沙棘、柠条、沙枣等乡土抗旱树种,同时在育苗 的过程中,要对苗木进行适当的抗旱锻炼,其次从育 苗的方向上选择培育须根发达的苗木,因为干旱、半 干旱地区水分少、土壤贫瘠,只有须根发达的植物才 能充分的吸收到水分和营养,才能做到适者生存。再 造林栽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栽植 技术的撑握关系到苗木的成活率和抗旱能力。 3.1栽植前苗木的调运和处理 造林前苗木的起苗要求根系完整并达到国家级 合格苗木的根系要求,同时对损伤的根系要求进行 修根,针叶类苗木要进行打浆,阔叶类苗木要进行浸 泡48h以上。并根据种类进行适度修枝,剪掉部分枝 条以减少苗木水分蒸发。有条件的地方针叶类苗木 用保水剂、生根粉沾根。苗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失 水,并在运输过程中适时适量的洒水,运到造林地后 次从育苗的管理方面,控制大水大肥(化肥)培育超 标壮苗,提倡精耕细作、松土除草、多施农家肥培育 的合格苗木。 2从造林整地方面提高抗旱能力 整地工程是为苗木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生存环 收稿日期:2006—05一O9 作者简介:王建成(1963一),男(回族),呼和浩特市人,林业工程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2・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要及时进行假植,假植时要用湿土培在根部,并在栽 植过程中适时洒水。 3.2栽植时的抗旱技术 对针叶类苗木栽植时要在造林地2次打泥浆, 并要求用水桶提苗,并在水桶加入适量的水,随时放 苗随时栽植,栽植时先挖一垂直的壁,然后将苗木放 入,适度提升,让根系舒展,加少量的土踏实,再加部 分土到根系出土部,踏实后再培部分虚土深栽3cm 左右为止。栽植完成后根据造林地的条件可以选择 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抗旱:一种办法是覆膜,就是用一 块lm见方的地膜中间挖一个小孔,将地膜从植株 头部装进去,放成一个漏斗状,然后将地膜四周用土 压实,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同时又能蓄积大量的 水分,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另一种办法是在石质山 地栽植“三松”,可用大量的石片对栽上树苗后的种 植穴内压石片的方法,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达到提 高抗旱的能力,也是石质山地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 之一;还有一种办法即用死草覆盖的方法,由于禁牧 舍饲育肥技术全面推广利用,宜林荒山荒地上存有 大量的死草,在植苗造林的同时,将死草覆盖在种植 穴中,这样在炎热夏季达到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土壤 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同时达到抗旱保 苗的作用。 阔叶类苗木栽植时要在水中浸泡48h以上,使 苗木生根、发芽具有充足水分。栽植时要适度深栽, 杨、柳、果树等大苗造林应选择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河 谷阶地,栽植时要求深度达到出土地径20~30cm 以上,同时栽后要修枝,减少植株本身的水分蒸发, 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坐水栽植。一般阔叶当年实生苗, 如杏、沙棘、沙枣等,苗木浸泡48h后,要用利器剪 头,保留地上部分10~15cm左右,深栽出土地径10 ~15cm,所有的苗木栽植时都要分层踏实,然后最 上部要用虚土埋苗,这样做的原理是破坏土壤的毛 细孑L结构,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达到抗旱保墒的 作用。 3.3造林后秋季封冻前的覆土抗旱技术 干旱、半干旱地区冬、春季节寒冷漫长、风大,造 林后植株冬季、春季根部不能吸收水分,但植株本身 仍然散发水分,很容易出现生理干旱而造成植株死 亡。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晚秋对部分苗木 进行秋覆土,就是将当年生的小苗全部用虚土埋苗, 这样就减少苗木冬、春季本身的水分散发,防止苗木 出现生理干旱,从而达到抗旱保苗。该法是提高造林 两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4抚育方面抗旱造林技术 抚育管理是提高抗旱造林的主要措施之一。 4.1 夏季浇水 夏季干旱严重时期利用水窖、旱井蓄水,用抗旱 注水进行根部浇水,一注水0.85kg左右,可以 抵抗干旱15d左右的时间,但抗旱注水后必需将 眼踏实并用虚土掩埋。这样可以达到防止水分大 量蒸发,提高水分在土壤中的保留时间,通过植物根 系的充分吸收利用及干旱、半干旱地区雨量集中的 特点,达到充分利用天雨的特点,解决干旱、半干旱 地区缺水的矛盾。 4.2松土、除草 松土能够割断造林植株周围土壤的毛细孑L结 构,阻止植株周围土壤水分蒸发强度,俗话说:“三分 除地、七分水”。除掉造林地种植穴内的杂草,减少种 植穴内杂草吸收水分,提高种植穴土壤持水能力,达 到抗旱保墒的能力。 . 4.3造林后的管护 在造林后的1~2年内,苗木越冬时应于秋季冬 初进行埋土防寒,翌春土壤解冻时撤除,否则因冬春 干旱风吹苗木易失水分,导致生理干旱而枯死。同 时,应注意在设计时适当考虑栽植针阔混交林,以增 强林分的稳定性。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少、蒸发量大、水 土流失严重,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成为影响造林成 活率和幼树生长的主导因子。因此,提高造林质量, 利用植物的生理特性和自然地理条件的适宜性,人 为改变林地的立地条件,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一 定能够大大提高。 5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抗旱造林技术 5.1 保水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中的应用 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收性树脂,这类物质含有大 量结构特异的强吸水基团,在树脂内部可产生高渗 透缔合作用并通过其网孔结构吸水。它的最大吸水 力高达13~14kg/cm。,可吸收自身重量的百倍至上 千倍的纯水,并且这些被吸收的水分不能用一般的 物理方法排挤出来,所以它又具有很强的保水性,由 于树木根系的吸水大多为17~18kg/cm。,一般情况 下不会出现根系水分的倒流,而林木根系都能直接 吸收贮存在保水剂中的水分,这一特性决定保水剂 在林业抗旱节水中的广泛应用。 造林绿化工程中,保水剂一般的使用方法是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5期 王建成:浅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23・ 植树穴内将保水剂与土壤充分均匀地混合后再栽植 径的植树穴,用量每株120g。 苗木,当土壤中的保水剂遇到下渗水后,可以有效蓄 贮水分供苗木利用。要注意的是保水剂并不是造水 剂。因此,正确的使用应该是在雨季造林前整地时就 配合其他技术措施,保水剂一般广泛用于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各种植苗造林。 为防止苗木栽植前在运输过程中根系失水,可 施用保水剂,经一个雨季的充分吸水,便可使当年的 雨季或秋季造林成活率、甚至翌年的春季造林成活 率提高15 ~2O ,生长量提高25 左右。 在干旱少雨日又无灌溉的条件下,例如春季造 采用保水剂蘸根.。具体方法是:将0.1~0.2mm的 颗粒“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类型保水剂产品,按 0.1 浓度投入浸根用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 20rain后使用;裸根苗在保水剂浸液中浸泡半分钟 林,当土壤含水量不足1O%时,施用保水剂前应将 其投入大容器中充分浸泡,使之充分吸水达饱和凝 胶状后再与土壤混合使用,否则结果将适得其反。当 然,如条件允许,各造林季节尽量都使用浸泡吸水后 的保水剂效果会更好,因为保水剂在土壤中遇水膨 胀时,由于周边土壤压力会降低其吸水能力,而事先 吸水膨胀后的保水剂,特别是大颗粒的保水剂,即可 保证其释水缩小后再遇水再膨胀的有效空间,可增 大土壤孔隙和通气性能。 通过对各类保水剂的多年使用对比,造林绿化 适宜采用0.3~0.5ram颗粒的大颗粒保水剂产品, 既能满足土壤孔隙空气通畅的要求,所贮存吸收水 分的8O ~85 又可被林木高效利用。一些粉状保 水剂产品,使用时若与土壤混合不均匀,吸水后容易 在局部产生糊状凝胶,造成相当范围的土壤蓄水过 高,严重影响土壤通气和林木生长,个别甚至造成林 木枯死。 保水剂一般情况下其用量以占施入范围内(植 树穴)干土重的0.1 为最佳。施入量过少,起不到 蓄水保墒作用。施入量大,不但成本高,而会造成雨 季贮水过高,引起土壤通气不畅而导致林木根系腐 烂。在具体造林绿化中,保水剂的单位面积工程施用 量取决于造林密度、树种、整地方式和植树穴规格等 多种因素。 根据在降水量为400mm左右的黄土丘陵区适 宜造林密度的研究,针叶树每公顷1200~1500株, 阔叶树每公顷75O~900株,经济林树种每公顷500 株的造林密度比较合理。在考虑上述合理密度和具 体整地方式的基础上,经数年不同保水剂施用量的 实地造林对比试验和成本核算,确定出主要树种造 林的保水剂合理用量。若采用2~3年生针叶苗.植 树穴规格为30cm深,穴底直径30cm,保水剂的合 理用量为每株25g;若采用1~2年生阔叶树苗木, 植树穴深40cm,穴底直径40cm,保水剂用量每株 60g;2年生经济林苗木,采用深50cm、50cm穴底直 后即可取出,最好用塑料薄膜包扎。可以使苗木根系 在1Oh内保水。经对比测定,采用保水剂蘸根法处理 的苗木,造林成活率可以相应提高i5%以上。 保水剂同样也可用于大苗移植造林。1999年春 季,在清水河县反坡梯田整地后进行3年生侧柏与 油松的带土坨大苗移植造林对比试验,植树穴规格 为50~250cm,土壤墒情一般,土壤中含水量为 10 ~ll 9/6。使用保水剂的植树穴在大苗移植前施 用了事先经充分浸泡吸水后呈保和状态的大颗粒保 水剂lOkg(浸水后质量),而后与植树穴内的土壤充 分搅拌,均匀混合,植树后为避免紫外线对保水剂的 降解作用,同时为了降低土壤的蒸发量,所有植树穴 的表面都覆盖了3cm的作物秸杆。经测定,造林后 施用保水剂的大苗移植造林成活率仍然高达9O 穴以上,其他为71 。 为了简化使用.降低成本,可以将塑料纱网缝制 成直径8cm、长50cm的棒袋,装满已吸足水分的凝 胶状大颗粒保水剂1.3~1.4kg(相当于保水剂1O.7 ~10.8g)。造林时,针叶树苗根系旁只垂直放置一 个,阔叶树和果树苗木根系两侧各放置一个。其袋中 保水剂存的水分可缓慢向土壤释放,涉及直径范围 约25~30cm,其周边的土壤含水量在2O~30d内可 维持12 ~13 左右。如若该期间无降水过程,可 在造林的25d左右将该网袋抽出,放入水桶中重新 吸水后再塞入原处。采用这种方法,造林成活率可保 持在9O 左右,大大地提旱、半干旱地区的造 林两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行之有效的抗旱造林技 术措施。 5.2渗水袋在抗旱造林中的利用 塑料袋中加入高分子的特殊材料,此塑料袋可 以缓慢地渗水,供水期长达5个月以上,每袋可装 lkg水。其方法是造林时将渗水袋埋入苗木的根部, 据清水河县桦树沟试验得出成活率可提高3O 以 上,当年生长量可增加4O 9/6左右,这也是干旱、半干 旱地区造林的有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