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期末模拟
一、填空题(20×1%=20%)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 密排六方 晶格三种。
2、常见的表面热处理可分为表面淬火和 表面化学热处理 。 3、铸铁是含碳量在大于2.11% 铁碳合金,单铸铁中的碳大部分不再以渗碳体的形式存在,而是以游离的 石墨 状态存在。
4、铸铁根据石墨形态不同可分为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四大类。它们在石墨的形态分别为_片状 、棉絮状、球状和蠕虫状。
5、常用的常规热处理方法有回火、正火和淬火、 退火 。 6、合金常见的相图有匀晶相图 、 共晶相图 、包晶相图和具有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7、实际金属中存在有点缺陷、线缺陷和 面缺陷 三类晶体缺陷。 8、过冷度是指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其表示符号 △T 。
9、钢的热处理工艺由 加热、保温、冷却 三个阶段所组成。 10、零件失效的形式有:变形失效、断裂失效及表面损伤失效。 12、根据晶胞的几何形状或自身的对称性,可把晶体结构分为七大晶系、十四种空间点阵 。
13、热滞 是由于过热和过冷现象的影响,加热时相变温度偏向高温,冷却时相变温度偏向低温的现象。
14、细化铸态金属晶粒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增大金属的过冷度、变质处理。
15、合金钢按用途可分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 二、选择题(10×2%=20%)
1、化学热处理与其他热处理的主要区别是( C )
A 组织变化 B 加热温度 C 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D 添加剂不同
2、调质处理就是( A )的热处理。
A 淬火+高温火 B 淬火+中温回火 C 淬火+低温回火 D 淬火+低温退火
3、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 A )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的目的。
A 淬火+低温回火 B 正火 C 调质 D 淬火+高温回火 4、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 C )。
A.Acm以上(30—50℃) B.Ac3以上(30—50℃) C.Ac1以上(30—50℃) D.Ac1以下(30—50℃) 5、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 。( B ) A.α-Fe,铝 B.α-Fe,铬 C.γ-Fe,铝 6、淬火的目的是把奥氏体化的钢件淬成( A )。 A.马氏体 B.铁素体 C.莱氏体 D.渗碳体
7、刀具、量具淬火后,一般都要进行低温回火,使刀具、 量具达到( B )。
A.低硬度而耐磨的目的 B.高硬度而耐磨的目的
C.中硬度而弹性高的目的 D.高硬度而弹性高的目的
8、C曲线右移使淬火临界冷却速度( A ),淬透性( )。 A 减小、增大 B 减小、减小 C 增大、减小 D、增大、增大
9、在Fe-Fe3C和图中,奥氏体冷却到ES线时开始析出( )。
A 铁素体 B 珠光体 C 二次渗碳体 D 莱氏体
10、GCrl5SiMn钢的含铬量是:( B ) A 15% B 1.5% C 0. 15% D 0.015% 三、简答题(5×5%=25%) 1、奥氏体形成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答:(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2、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简述回火的目的。
答:与退火的区别是①加热温度不同,对于过共析钢退火加热温度在Ac1以上30~50℃而正火加热温度在Accm以上30~50℃。②冷速快,组织细,强度和硬度有所提高。当钢件尺寸较小时,正火后组织:S,而退火后组织:P。
回火的目的是:(1)降低零件脆性,消除或降低内应力;(2)获得所要求的力学性能;
(3)稳定尺寸;(4)改善加工性。
3、淬透性与淬硬层深度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的能力。不同的钢在同样的条件下淬硬层深不同,说明不同的钢淬透性不同,淬硬层较深的钢淬透性较好。淬硬性:是指钢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时,获得的马氏体组织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马氏体的含碳量,即取决于淬火前奥氏体的含碳量。
4、化学热处理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答:化学热处理是把钢制工件放置于某种介质中,通过加热和保温,使化学介质中某些元素渗入到工件表层,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
使心部与表层具有不同的组织与机械性能。 化学热处理的过程:
① 分解:化学介质要首先分解出具有活性的原子; ② 吸收:工件表面吸收活性原子而形成固溶体或化合物; ③扩散:被工件吸收的活性原子,从表面想内扩散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
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方法有:渗碳、氮化、碳氮共渗、氮碳共渗。 5、指出下列各种钢的类别、符号、数字的含义、主要特点及用途: Q235-AF、Q235-C、Q195-B、Q255-D、40、45、08、20、20R、20G、T8、T10A、T12A
答:Q235-AF:普通碳素结构钢,屈服强度为235MPa的A级沸腾钢。 Q235-C:屈服强度为235MPa的C级普通碳素结构钢, Q195-B: 屈服强度为195MPa的B级普通碳素结构钢, Q255-D: 屈服强度为255MPa的D级普通碳素结构钢,
Q195、Q235含碳量低,有一定强度,常扎制成薄板、钢筋、焊接钢管等,用于桥梁、建筑等钢结构,也可制造普通的铆钉、螺钉、螺母、垫圈、地脚螺栓、轴套、销轴等等,Q255钢强度较高,塑性、韧性较好,可进行焊接。通常扎制成型钢、条钢和钢板作结构件以及制造连杆、键、销、简单机械上的齿轮、轴节等。 40:含碳量为0.4%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45含碳量为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四、计算题(13%)
1、根据Fe-Fe3C 相图,计算:
(1)55钢在室温时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个是什么?其相对质量百分数个是多少?
(2)T10钢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个是什么?个占的比例是多少?
(3)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的最大百分含量是多少? 解:(1)①55钢的相组成物:α+Fe3C ② 组织组成物:α+P
①α%=(6.69-0.55) /(6.69-0.0218) ×100%=92% Fe3C%=1-92%=8%
②Wα%﹦(0.77-0.55) /(0.77-0.0218) ×100%=29.3% Wp%=1-29.3%=70.7%
(2) ①T10钢的相组成物:α+Fe3C ②组织组成物:P+Fe3CⅡ ①α%=(6.69-1.00) /(6.69-0.0218) ×100%=85.3% Fe3C%=1-85.3%=14.7%
②Wp%=(6.69-1.00) /(6.69-0.77) ×100%=96.1% Fe3CⅡ%=1-96.1%=3.9%
(3) 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的最大百分含量是在当Wc%=2.11%时,此时有:
Fe3CⅡ%=(2.11-0.77)/(6.69-0.77)×100%=22.6% 五、综合题(10%+12%=22%)
1、C620车床主轴。工作条件与性能要求:受交变弯曲和扭转复合应力,载荷和转速不高,冲击不大,一般综合机械性能即可;大端轴颈、锥孔与卡盘、顶尖间有摩擦,要求硬度和耐磨性高。
(图 C620车床主轴及热处理技术条件) 材料:45
热处理:整体调质,轴颈及锥孔表面淬火
性能要求:整体硬度220~240HB;轴颈及锥孔处52HRC 工艺路线:
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削
正火——消除锻造应力及组织不均匀性,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调质——提高主轴的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零件心部的强度要求。 表面淬火——使轴颈及锥孔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得到均匀硬化层。
低温回火——消除淬火应力,减少脆性 最终组织:
心部:回火S 轴颈表面:回火M
2、汽车齿轮。载荷条件:汽车齿轮的工作条件远比机床齿轮恶劣,特别是主传动系统中的齿轮,它们受力较大,超载与受冲击频繁,因此对材料的要求更高。由于弯曲与接触应力都很大,用高频淬火强化表面不能保证要求,所以汽车的重要齿轮都用渗碳、淬火进行强化处理。
(后桥圆锥主动齿轮简图) 材料:20CrMnTi
热处理:渗碳、淬火、低温回火,渗碳层深1.2mm~1.6mm。 性能要求:齿面硬度58HRC~62HRC,心部硬度33HRC~48HRC。 工艺路线:
下料→锻造→正火→切削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磨削加工。
正火——均匀和细化组织,消除锻造应力,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渗碳——渗碳层深1.2mm~1.6mm,保证齿面高含碳量,淬火后具有高硬度和高的耐磨性。
淬火——进一步增加齿轮表面硬度,提高心部强度,钢中加入的Cr、Mn元素提高钢的淬透性,淬火后心部为低碳马氏体,具有足够强韧性。
低温回火——消除淬火应力,减少脆性,确保齿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最终组织心部:低碳M回 齿面:M回+ 碳化物 +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