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备课,给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机会
——《住新房》教学反思
水平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水平就成了空中楼阁。练,是形成和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课堂中的练习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易水准的练习,能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我在准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住新房》这个课时,依据新教材的特点,以“活动”贯穿始终,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先引入出“住新房”的问题情境:“学校附近的城中村改造,开发商设计了一幢10层大楼,每层能够住14户。”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信息,理解并提出问题:这幢楼一共能够住多少户人家?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并交流列式的理由。这个步,鼓励水平弱些的学生用以往的经验给大家分析题意,并解决问题。
紧接着,出示新的问题情境:“村长发现,这个设计方案盖出来的房子不够安置村民,在与设计师商讨后决定加盖4层。”请学生再算一算“这幢楼一共能够住多少户人家?”这样的问题,设计由小组讨论解决,把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留给了学生,让水平强的学生带着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起商讨完成利于每一个人在练习中掌握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课堂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任何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不同的,在发展过程是总存有个性差异。所以,在备课时,我也考虑到如何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能够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如遇到沉默不语、不愿意回答的学生,能够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真不错,声音再稍微响亮一些,就更好了!”“我就知道你一定行的,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我相信,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
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反复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从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