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混凝土梁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研究

混凝土梁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研究

来源:暴趣科技网
第37卷第2期 2011年4月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ichuan Building Science 9 混凝土梁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研究 熊学玉 ,应亮亮 (1.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 200092) 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摘要:指出了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梁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问题。采用能量变分法,推导弹性状态下有效翼 缘宽度的计算公式,考虑不同的支座条件下,跨度、梁肋净距、翼缘相对刚度对取值的影响,并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提出了 在不同状态下,受拉区和受压区的混凝土梁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建议。 关键词:混凝土梁;有效翼缘;能量变分法 中图分类号:TU3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933(2011)02—009—04 Research on effective flange width of concrete beams XIONG Xueyu .YING Liangliang ̄ (1.Departmen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2.Architectural Design&Research Insittute ofTon ̄i University(Group)Co.,Ltd.,Shanghm 200092,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s in China’S“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about RC beams’effective flnage width are pointed out.The formulae of effective flange width for beams under elastic state are deduced with energy-variation method,in which supporting condiiton, beam length,distance between beams and relative flange rigidity are considered.And the accuracy of the formulae are veriifed.The ef- fective flnage width of concrete beams under diferent limited state is recommended. Key words:concrete beam;effective flange;energy—variation method 1 问题引出 剪强度考虑的。这项规定基本上是基于试验得 出 ,该项控制指标一般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1我国规范的规定 下。各国规范关于此项的取值规定相差不大,介于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以 b b+10 与b b+16h;之间 。 下简称为我国《规范》)在7.2.3条中,对T形、I形、 1.2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倒L形截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区的有效翼缘宽度b 我国《规范》中对于混凝土梁有效翼缘宽度的 取值,分别从计算跨度f0、梁肋净距s 翼缘高度 取值规定存在以下问题: 这3方面考虑,并从中按最小值取用。对我国《规 (1)未明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弹性状态下有 范》中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规定: 效翼缘宽度的取值,特别是弹性状态时受拉区有效 (1)第1条规定(z。/3),是从结构的弯曲强度考 翼缘宽度。 虑的,它与跨径大小、支承条件以及荷载型式等因素 我国《规范》仅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这 一有关。较多国家规范采用梁跨度的某一确定分值作 章中规定了受压区翼缘宽度的取值。文献[34] 为有效翼缘宽度的取值,但取值并不统一,从b+ 对规范的理解是:在受弯极限承载力状态下,规范对 1/16 ̄0 l/2不等 。 有效翼缘宽度有具体规定,但在弹性状态下无规定。 (2)第2条规定(b+s ),是出于几何形状的自 文献[5]中对T形梁翼缘宽度取值的规定与我国 然划分,几乎列进了世界各国的规范中。当梁两侧 《规范》基本一致,并指出可用于两种极限状态。 的梁肋间距不等时,一般情况下,可取其平均值。 (2)有效翼缘宽度取值计算时,未区分连续梁 (3)第3条规定(b+12 ;),主要是从翼缘的抗 和简支混凝土梁有效翼缘的差异。 (3)考虑梁肋净距的影响时,虽然我国《规范》 中第2条考虑了梁肋净距对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限 收稿日期:2009-07-28 作者简介:熊学玉(1962一),男,安徽合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 制,但仅将其作为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上限,不能更 究方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及结构加固。 准确地反映梁肋净距对有效翼缘宽度的影响程度。 E—mail:y11927@126.corn 文献[6-7]依据卡曼原理,推导了弹性状态下的 10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第37卷 有效翼缘宽度计算公式。但卡曼原理推导时,假定 连续梁的翼缘为无限宽,因而不能反应梁的纵肋间 b1,hf, 上,zT——如图1所示。 距以及翼缘相对刚度变化对有效翼缘宽度的影响。 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J,采用能量变分法推 丰筹 导出主要由梁肋净距、梁的跨度以及翼缘相对刚度 这3个主要参数来控制有效翼缘宽度的计算公式, 并将区分连续梁和简支梁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不 Fig.1 Dimention of concrete beams 同。 2计算公式推导 2.1能量变分法推导 能量变分法最早由E.Reissner提出 ,Reissner 利用最小势能的变分等于零的概念推导了计算剪力 滞的公式。同济大学张士铎教授认为 :Reissner 的推导过程中假定纵向位移按两次抛物线变化,带 有一定的主观性,实测证明,按三次方程式变化更符 合实际情况。福州大学的郭金琼教授等口叫根据国 内外梁翼缘剪力滞问题研究资料,也认为纵向位移 按三次抛物线变化的假定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通过 对E.Reissner所用的二次型分布的纵向位移进行修 正,得到梁的纵向位移u(x,Y)沿宽度方向的函数表 达式如下: ( )= [ +(1_ ) ( )] (1) 则翼缘内正应力分布函数 ( ,Y): ,),) = 上 +(1一吾) (圳 (2) 进一步求得了剪力滞的基本微分方程 删如 下: )一k2 )= (3) Elt1)I+M x +÷EI eU % =0 (4 其中,/7,和k为Reissner系数,其计算式为: , 责 4 式中‘,L分别为翼缘、腹板部分的惯性矩(相对 于T形截面的中性轴),截面惯性矩,=,f+,w,其计 算式为: ,f=2hf612 +吉6 ;,W= 6 。+ 昧 式中 ( )——梁的竖向挠度; u( )——翼缘板最大纵向位移差; M(x),口( )——截面弯矩、剪力; E, 弹性模量、剪切模量; b,^——梁肋宽度、梁高; 式(3)是一个常系数非齐次的微分方程,其通 解形式为 ( )=面7n(c-eh+c2e-kX+ ’) (5) 均布荷载q作用下,梁上的剪力分布函数Q( ) :q(1—2x)/2,可解得特解U :  ’7 n=一 q  ̄( )一76 nq,l -2x .(6) 』.22.2简支梁有效翼缘宽度 若为简支梁,则梁两端的边界条件为: U ( )I :。=0,且满足U ( )l =0 代入式(4),可解得: )= 7n q[一 1 ekx+ + ] ,7nq(、l+-e  ̄ 一 6胁+1) 由式(4)可得: =一[ + 3了t, ( )] 代入式(2)可得: ,),)= 卜 ( )+ (1_矗一 )( +2)] 以跨中截面处( :l/2)有效翼缘宽度计算为 例,翼缘上的最大正应力 在梁肋与翼板交界处 最大,即Y=b 处,故: = [一 7n q 3I  ̄4( 字)] 参见文献[5]中有效翼缘宽度6瑚定义: b b 4-2b (7) ( )dy 其中 6 : ——一 (8) 跨中截面 =l/2.可得: (9) 简支梁的跨中截面有效翼缘宽度,可按式(7) 熊学玉,等:混凝土梁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研究 计算得到。 2.3连续梁有效翼缘宽度 其中, 为l/s 和 的函数, 为If/l的函数。从而 可知:6e//s 是梁跨宽比 刚度比If/I的函数。 随Z/s , 若为连续梁,则梁两端的边界条件为: ( ) 以简支梁跨中截面有效翼缘为例,6 I =0,且满足U( )I : =0,参照简支梁有效翼 If/[变化关系如图2,3所示。可知:6/s 与l/s 或 缘宽度的计算过程,由式(8)可得: 连续梁跨中截面处: M( )8(k1) , 1一 ql 7n、lk kl+1一 (10) 连续梁支座截面处: 6e=[1一—M(—x)—8(—k/)—2———2l_(1—-—ekl—)——一If]6 ql 7n lk(1+e )+2(1一e“) , (11) 连续梁的跨中和支座截面的有效翼缘宽度,可 按式(7)计算得到。 3公式说明 以式(10)为例可看出,分母项中M( )/ql 为 荷载项,考虑的是不同荷载大小、不同截面位置处梁 的弯矩、剪力的差异性对有效翼缘宽度的影响。 由材料力学知识可知,G , 为泊松 比,那么,kl 寺√ ,易知,kz主要反映地是 混凝土梁的跨宽比(梁的跨度和梁肋净距之比),以 及材料的泊松比对冀缘有效宽度的影响;其中,n= 和/,/,反映地是翼缘的相对刚度对有效 翼缘宽度的影响。 式(10)中 ( )需取正 值,那么可保证b。≤b =s /2,由于b,_b+26。,则 可保证满足我国混凝土规范中7.2.3条第二条规定 bf< ̄b+s 的要求。 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跨度相差不大的连续 梁,跨中截面弯矩可近似取为M( )=ql /24;混凝 土材料泊松比一般可取0.2,且令 kz)= 二旦 ,又知s =2b ,则连续梁b 的计算公 lke 2+1一e“ 式可进一步简化为: :0.5一——— -_—一 Sn (寺)。If(kz)I+争 ,f/琊接近于线性关系,梁的有效翼缘宽度随梁的跨 度增加而增加,增长速率随跨度增大而减小;在梁肋 净距一定时,梁的有效翼缘宽度随翼缘的相对刚度 增大而减小;当梁的跨度较大时,翼缘相对刚度 r/j 对翼缘有效宽度的影响减小。 图2 bo/s 随 的变化关系曲线 Fig.2 be/sⅡ— sn C111fVeS ——I{s .35 —9一I}s .7 —E 一I}s =1.0 ——×一l/s =1.5 —_.|__I/sn一3.0 lfll 图3 be/s 随,f/,的变化关系曲线 Fig.3 b /s —I,f/I cllI。ves 4公式验证 由于翼缘板剪切变形引起的剪力滞后效应,正 应力在腹板与翼缘交界处达最大值 ~,考虑到应 力分布的连续性,则腹板截面按初等梁理论计算得 到的边缘最大正应力值也为or ,正应力分布如图 1中示意。采用有效翼缘b;,按初等梁弯曲理论计 算所得T形梁的最大正应力,即为 …,故采用有效 翼缘宽度进行截面设计,偏于安全 J。 可采用下面的思路对公式进行验证: (1)采用文中推导得到的计算公式,按b b+ 26 得到梁的有效翼缘宽度,按初等梁理论计算T 形梁的上边缘最大应力 。 (2)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用梁单元模拟 12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第37卷 梁;壳单元模拟翼缘板,分析得到考虑剪力滞后效应 后的正应力分布。查看腹板与梁肋交界处节点的正 应力,从而得到最大正应力 (3)由上文分析知, 。 相等,由此验 . 与 性状态下的公式计算取值。 5.2有效翼缘宽度取值建议 综上所述,考虑到工程应用的方便性,对钢筋混 凝土梁有效翼缘宽度,提出如下取值建议。 5.2.1 跨中截面位于受压区的有效翼缘 钢筋混凝土梁在两种极限状态下,可根据梁的 证文中翼缘宽度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以均布荷载q=1 kN/m作用下,简支梁跨中截 面有效翼缘宽度计算公式的验证为例,验证结果见 类型按计算公式(9)或(10)计算b ,则可得T形截 表1。 表1有效翼缘公式结果验证 Table 1 Verification for effective flange width 由表1中的验证结果可知,文中能量变分法推 导得到的计算公式,可较准确地计算弹性状态下的 有效翼缘宽度。 5取值建议 5.1 关于材料弹塑性的考虑 普通混凝土梁一般情况下都是带裂缝工作状 态,而且实际上混凝土为弹塑性材料,当考虑材料的 弹塑性时,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开裂后,混凝土截面 +5 受压区的压应力总和IJ 0  (),)d 会随钢筋的拉应 力增加而增大(需满足力的平衡条件),而受压区高 度将随裂缝扩展而减小,故此时截面的塑性应力重 分布将不断加大,翼缘截面内的应力将逐步趋于混 凝土受压强度 ,分布将更均匀。R.Park指出¨¨, 当钢筋混凝土梁达到抗弯强度时,纵向压应力沿其 翼缘的分布将比弹性理论所表明的情况更均匀。由 式(8)可知,当翼缘内应力分布越均匀,则有效翼缘 宽度越大。 由上可知:钢筋混凝土梁受力进人弹塑性阶段 后,位于受压区的有效翼缘宽度将不断增大。极限 状态下,受压区有效翼缘宽度将大于弹性状态下的 计算结果。 考虑翼缘板的共同作用,能增大梁的截面刚度, 对减小梁的挠度、减小裂缝宽度以及减小梁的截面 配筋等,都是有利的。即有效翼缘取值偏小时,对混 凝土梁截面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下的设计计算,都将偏于安全。 因此,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对位于 受压区的混凝土翼缘的有效宽度,可偏安全地按弹 面有效翼缘宽度b b+26。,倒L形截面可近似取T 形截面有效翼缘宽度的一半;但在弹塑性状态下,建 议对位于受压区的有效翼缘宽度取值时,不应大于 我国《规范》中7.2.3条的第三条规定的计算限值。 5.2.2 支座截面位于受拉区的有效翼缘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由于受拉区混凝土翼缘 部分截面已经开裂,可不考虑拉区混凝土翼缘板的 作用,取有效翼缘宽度为梁肋宽度b。 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当梁受拉区的混凝土 翼缘未开裂时,可根据式(11)计算b。,则可得T形 截面有效翼缘宽度b =b+26 ,倒L形截面可近似 取T形截面有效翼缘宽度的一半。计算时,梁跨度 可取支座截面两侧梁跨度的平均值;当梁受拉区的 混凝土翼缘开裂时,可偏于安全地取受拉区混凝土 翼缘的计算宽度为.6。 参考文献: [I]GBS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oo2. [2] 程翔云.桥梁理论与计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o. [3] 黄坤耀,楼文娟,孙炳楠,等.预应力梁板体系的空问分析及有 效翼缘宽度[J].建筑结构,2001,31(2):40-41. [4]郑晓芬,赵勇.预应力混凝土粱有效翼缘宽度取值探讨[J]. 结构工程师,2oo5,21(2):5-6. [5]JTG 13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 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6]郭乐工.T粱结构翼缘有效宽度力学分析及讨论[J].郑州工 学院学报,1988,9(4):29-41. [7]王逵.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设计中有关问题的研究[D].南 京: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4. [8]ReissnvrE.Analysis ofShear Lagin Box Beam bythePrinciple of Minimum Potential Energy.Quarterly of Applied Mathematics. Oct.1946. [9]张士铎.美国研究箱形薄壁桥梁的情况[J].中外公路,1981 (1):15一l8. [10]郭金琼,房贞政.罗孝登.箱形梁桥剪滞效应分析[J].土木工 程学报,1983(1):2-5. [11]帕克,波利.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册)[M].秦文钺。等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