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 专刊 1 ,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件 关于印发《工伤保险条例》(修订) 宣传提纲的通知 人社厅发[2010]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局),福建省公务员局,生产建设兵团人 事局、劳动保障局,各副省级市人力资源社会 宣传工作,及时引导职工群众全面准确地学习 领会该法规,有力推动新《条例》的顺利贯彻 实施,现将《(工伤保险条例) (修订)宣传提 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局: 根据2010年l2月20日《关于修改 (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 (围务院令第586 纲》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新 《条例》的宣传普及和引导工作。 各地在宣传新《条例》的活动中,要深入 了解』 大群众对实施新《条例》的意见和建议, 注意总结和把握宣传过程中成功有效的经验做 法.及时研究出现的问题。重要情况及时向我 部报告。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号),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 (以下简称 “新《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新《条例》是最近颁布的《社会保险法》的重 要配套法规。对于进一步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 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促进T伤保险制 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新《条例》的 《工伤保险条例》(修订)宣传提纲 根据2010年l2月20日《关于修改 它的修订实施.是我国工伤保险事业发展中的 一( 伤保险条例)的决定》 (令第586 号),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 (以下简称 “新《条例》”)将于201 1年1月1日起施行。 新《条例》是《社会保险法》的重要配套法规, 件大事。它的颁布实施。对完善我国的工伤 保险制度,更好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条例》出台的背景 劳 辑{ 社V,K//令 誉 嚣专刊J— 踌茬填ww {如 i灏 l■ ;, j 2003年4月27 Et。375号令颁布 业人群,使广大职工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 了《丁伤保险条例》,并于2004年1月1日正 果。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 式实施。七年 的实践表明. 《工伤保险条 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 例》在促进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维护工伤 由人民共享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新《条例》的 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风险,维护社会 颁布实施,必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及用人单位 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伤保险事业 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动形成和谐的劳动关 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系,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制要求的工伤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截至 (二)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贯彻实 2010年11月底,全国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 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以下简称 超过1.6l亿.比2003年底的4575万人增加了 《社会保险法》)的重要内容。 《社会保险法》 1.15亿人,增长了2.5倍,全面实施了农民工 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基 参保的“平安计划”,农民工参保达到6276万 本方针、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并对工伤保险 人。到2009年底,全国累计有1000多万人次 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和 享受了工伤医疗待遇,有400多万人享受了工 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条例》对《社会保险 伤津贴、抚恤等待遇。工伤保险受到了广大职 法》有关规定进行了细化,使工伤保险的惠民 工群众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更具有可操作性,对推进《社会保险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工 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伤保险制度也显现出覆盖范同不够广、保障水 (三)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完善工 平不够高、保障功能较为单一等不足.需要加 伤保险制度功能的重大举措。新《条例》对工 以修改完善。为此,2006年启动了条例修订工 伤预防、工伤康复费用做出了制度安排。使工 作。在修订过程中,多次征求了地方、有 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制度 关部门的意见,听取了有关专家的建议,并于 框架最终形成,从而使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在 2009年7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条 注重工伤补偿的同时,强化了事前的积极预防 例》修订工作历经4年多的时间,在修改过程 和事后的职业康复,对从根本上保障职工权益 中吸收了各方面的合理意见,新《条例》是社 具有重要意义 会各方面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民主决策的成 (四)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工伤保 果。 险事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条例》的颁布实 二、新《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施,拓宽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空间.为工伤 (一)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 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机遇:填补 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新 了事业单位等人员参保的制度空白,并提高了 《条例》在调整扩大工伤保险适用范围和工伤 参保的强制性.为工伤保险的参保扩面工作提 认定范围、简化工伤认定程序、提高工伤待遇 供了新的机遇;出台了简化程序、方便职工的 水平、增强参保强制性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 新规定,为工伤保险工作进~步规范管理、便 善,使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能够惠及更多的职 民利民、提高效率提供了新的机遇。 LEGISLATION AND POLICY OF 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25 矗建 L {±竺竺 兰 ! ! 三、新《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 《条例》将一次性]二亡补助金的标准调整为上 一新《条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 新的规定: 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町支配收入的20倍. 次性伤残补助金按照伤残级别增加1至3个 一(一)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新 月职工本人工资。一t-述调整.大幅度提高了工 《条例》规定,除现行规定的企业和有雇工的 个体_『=商户以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 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 伤职工的待遇.对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 提高工伤职工及其供养亲属的保障水平.有着 十分现实的意义。 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应当依照规定参加工伤 (五)增加了基金支出项目。新《条例》 保险。这一规定进一步扩大了工伤保险制度 覆盖的职业人群,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险的大 数法则优势,有利于保障这些职业人群的T 伤保险权益 (二)调整扩大了丁伤认定范围。新 借鉴了同际经验和我同部分地区的实践做法。 明确了将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纳入基 金支付的规定,并且授权我部会同财政、卫生 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制定工伤预防费的 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办法。还将原由用人单 位支付的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 “统 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以及“终止或 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改由 《条例》规定,职T在L下班途中,受到非本 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 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 伤。这样规定,将上下班途中的T伤认定范 嗣由原来的机动车事故伤害扩大到机动车、 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进一步规范统一了工 伤职工的待遇标准,保证了工伤职_[待遇的及 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 轮渡和火车事故伤害.惠及了更多的职工群 众,既体现了公平原则,也符合实践发展。 同时,限定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 时发放。同时减轻了参保用人单位的负担,提 高了企业参加_T伤保险的积极性。 (六)加大了强制力度。新《条例》增加 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问不停止支付 伤职 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的新规定,使工伤职工 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也可以从制度上遏制部分 用人单位恶意诉讼。同时增加了对不参加T伤 保险和拒不协助工伤认定调查核实的用人单位 的交通事故伤害才能认定为工伤.对上下班 途中本人承担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如无证 驾驶、洒后驾车等行为造成本人伤亡的.不 纳人工伤的范围,这样规定有利于提示和引 导职T群众注意上下班途巾的交通安全。 (三)简化了T伤认定程序。新《条例》 规定,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__1:伤认 的行政处罚规定。对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 加的,先是要求补缴应当缴纳的丁伤保险费并 按日加收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以欠缴 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这些规定,提 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 定。新《条例》取消了工伤认定争议中的行 高了工伤保险的强制力度。 政复议前置程序,缩短了争议处理的程序和 时间,有利于保护T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大幅度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新 此外,新《条例》对方便用人单位参保、 冉次和复查鉴定期限等内容也作出了具体规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