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阅读练习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2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3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4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练习四
一只蜻蜓不小心撞到蜘蛛网上。我( )地把它救了下来,我把小蜻蜓( )地拿在手里,( )地看了起来。小蜻蜓长着一对亮晶晶的眼睛,一双透明的翅膀,还长着一条红色带黑纹的尾巴,美丽极了。我多么想玩一会儿呀!我想起蜻蜓是益虫,就赶紧张开手把它放开了。
思考题: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不能重复),使句子生动。 2、写出和下面词义思相近的词。
美丽—( ) 赶紧—( )
3、短文共有 句话,写了 和 的事。
4、小蜻蜓是什么样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这里描写了蜻蜓的 、
和 。
5、我看到这么美丽的蜻蜓有什么想法,用“ ”画出来。 6、因为蜻蜓是 ,所以我把它放了。
练习五 秋天到
秋天到,秋天到, 思考题:
秋天庄稼长得好。 1、填上合适的量词。
棉花朵朵白, 一( )棉花 一( )大豆 大豆粒粒饱。 一( )葡萄 一( )柿子 高粱乐红了脸, 2、这首诗共有 小节,标出小节号。 稻子笑弯了腰。 3、第1小节讲了秋天 长得好,第2小 节讲秋天 长得好。
秋天到,秋天到, 4、第1小节写了那些庄稼?用“ ”画 秋天果子长得好。 出来;第2小节写了那些果子?用“ ” 枝头结柿子, 画出来。
5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架上挂葡萄。 5、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黄澄澄的是梨, 6、照样子写出3个表示颜色的词。 红通通的是枣。 黄澄澄 红通通
练习六 有 趣 的 日 月 贝
在我国西沙群岛附近的海里有一种有趣的贝。它有两片圆圆的贝壳,一片朝下贴向海底,成年见不到阳光,颜色白白的,像月亮;另一片朝上,经常照到阳光,颜色红红的,像太阳,人们叫它“日月贝”。日月贝游泳的时候,两片贝壳很快地一张一合,排水向前,游得像飞鸟那么快,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会飞的贝壳”。
思考题:
1.短文有 句话,用“/”标出来。 2.写出和下面意思相近的词。
附近—( ) 经常—( )
3.“一张一合”的“张”是 的意思,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是 。 4.日月贝生活在 。 5.日月贝是什么样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6.日月贝是怎样游泳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7.人们把日月贝又叫做 。
练习七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枫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思考题:
6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1. 填上合适的词
( )的大豆 ( )的高粱 ( )的枫叶
2.“高粱”的“梁”下面是个什么偏旁?想想高粱是什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①高粱是水果。( ) ②高粱是树。( ) ③高粱是粮食。( ) 3.这段话共有 句。 4.短文中写了哪些植物?
短文写了 、 和 。 5.选择正确的答案,对的打“√”。
①高粱是火红的。 ( ) ②枫树叶子是火红的。 ( ) ③短文描写的是原野秋天的景色。 ( ) ④有枫树的地方: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 ( ) 的心情。
7.造句(写出怎么热闹)。
热闹— 。
6.这段话写大豆发出“笑声”和高粱“乐呵呵地演唱”,表达了丰收时人们
练习八 鸡的耳朵长在眼睛后面,那儿有一小撮儿突起的毛,毛后面就藏着它的耳朵,它的耳朵只有一个小洞,虫子钻不进去,雨水湿不着。
狗的耳朵很大,能竖起来,还能来回转动呢,所以四面八方的声音,它都能听到。
松鼠的耳朵毛茸茸的,挺大挺大。它成天在树林里跑来窜去,用这样的大耳朵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不让树枝刺伤。
你看,动物的耳朵多有趣!
思考题: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一小撮(cuō zuǒ) 松鼠(shǔ chǔ) ..毛茸茸(róng rōng) 转 (zhuǎn zhuàn) ..
7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2.照样子写词语
毛茸茸 跑来窜去 来 去 来 去 3.短文共 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来。
4.第1自然段介绍了 的耳朵,第2自然段介绍了 的耳朵,第 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耳朵。
5.用“ ”画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6.用“ ”画出每种动物耳朵的用途。
7.“鸡的耳朵长在眼睛后面,那儿有一小撮儿突起的毛,毛后面就藏着它的耳朵”,“那儿”是指:
①鸡的耳朵 ( ) ②眼睛后面 ( ) ③毛的下面 ( ) 8. 给短文加标题。
练习九 秋 游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呀!
思考题:
1.这篇文章共 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用“﹏﹏”画出比喻句,这里把白云分别比做 、 。 3.文章描写了农田里的 、 和 这些农作物。 4.请你用线把下面的词连起来。
棉花 红了 稻子 白了 高粱 黄了
5.从这些农作物的变化,我知道这是描写 的景象。 6.同学们秋游开心吗?你从第 自然段看出来的。
8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7.在文章中找出和下面意思相近的词。
高兴—( ) 慢慢—( ) 一望无际—( )
8.想一想,“棉花”的“棉”与“绵羊”的“绵”为什么不一样?
练习十 闹 花 灯
元宵节的夜晚,大街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
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兔子灯地上跑,鸽子灯天上飞。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高喊:“龙活啦!”
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欢乐的人们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思考题:
1.文章有 个自然段,请标上序号。
2. 花灯是在 (什么时候)闹的。 3.第2自然段共有 句话。 4.用“ ”画出描写龙灯的句子。
5.地上跑的是 ,天上飞的是 ,最有趣的是 。 6.元宵节的夜晚人们开心吗?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7.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人们 ( )的花灯 ( )地高喊 ( )地摆动 一( )长龙 一( )花灯
练习十一 日 月 潭
日月潭是一个美丽的大湖,它在我国省的中部。
日月潭里有个小岛,把潭分成两半。潭的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另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两潭湖水相连,像个碧绿的大玉盘。小岛就像玉盘中
9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的明珠。
日月潭的四周是山,同上的茂密的树林。日月潭的水很深。山林倒映在潭里,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我爱美丽的日月潭,我爱祖国的岛。
思考题:
1.日月潭在 。 2.日月潭是 。
3.小岛把日月潭 ,潭的一边像 ,叫“ ”;另一边像 ,叫“ ”。
4.下面关于日月潭的情况,对的说法请打“√”。 ①日潭和月潭的水是不相连的。 ( ) ②日潭和月潭的水是相通的。 ( ) ③日月潭的四周是山。 ( ) ④日月潭的水不深。 ( ) ⑤日月潭的水很清。 ( ) 5.第2自然段有 句话.
6.用“ ”画出第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7.“两潭湖水相连,像个碧绿的大玉盘。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这里的“玉盘”、“明珠”分别指什么?
“玉盘”指 “明珠“指 8.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太阳 ( )的月亮 ( )的树林 ( )的玉盘 ( )大湖 ( )的日月潭
练习十二 公 鸡 和 狐 狸
公鸡上的朋友,它们一同赶路。天黑时,它们在树林里过夜,公鸡栖息
10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在一棵树上,狗睡在下面的树洞里。
天快亮了,公鸡像往常一样鸣叫。一只狐狸听到公鸡的叫声,想吃掉它,可狐狸不会爬树,它就对公鸡说:“你叫得真好听,像唱歌一样。你一定还会跳舞吧?快下来吧,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好吗?”
公鸡早就看透了狐狸的鬼把戏,可是它故意不露声色地说:“好吧,朋友,你快到下面的树洞里,把我的守夜人叫醒,让它把我的大门打开,我就可以和你一起跳舞了。”
狐狸一听,以为树洞里还有一只鸡,立刻闯进树洞。狗惊醒后跳起来,很快就把狐狸咬死了。
思考题:
1.写出下面词的近义词。
一同—( ) 往常—( ) 故意—( ) 以为—( ) 立刻—( ) 鸣—( ) 2.公鸡和狗在 过夜, 在树上, 在树洞里。
3.狐狸想 ,它对公鸡说了什么?用“﹏﹏”画出狐狸说的话。
4.狐狸对公鸡说了 句话,第1句夸奖公鸡 ,第2句推测公鸡一定会 ,第3句邀请公鸡 和它一起唱歌跳舞。
5.公鸡早就看透了狐狸的鬼马戏,狐狸的鬼把戏是 。
练习十三 狐 狸 和 乌 鸦
狐狸在树木里找吃的。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片肉。
狐狸馋得直流口水。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邪没有回答。
狐狸赔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又摇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 谁都爱听您唱歌 您唱几句吧 ”
11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了起来。“哇………”她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思考题:
1.这篇文章共有 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来。 2.狐狸为什么会馋得直流口水?
因为 ,所以它馋得直流口水。
3.狐狸和乌鸦一共说了 次话,请用“﹏﹏”画出狐狸说的话。
4.读第4自然段,狐狸说了 句话,第1句狐狸夸乌鸦的 漂亮,第2句狐狸夸乌鸦的 真好,第3句狐狸请乌鸦 。 5.狐狸为什么要夸乌鸦的嗓子好,并请它唱歌?
因为狐狸 ,所以狐狸要夸乌鸦的嗓子好,并请它唱歌。
6.选择正确的答案,对的打“√”。
①乌鸦站在大树上,狐狸站在大树下。 ( ) ②乌鸦唱歌是因为:
a.乌鸦闲着没事,唱歌玩玩。 ( ) b.乌鸦唱歌的确很好听,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歌喉。 ( ) c.乌鸦爱听好话,上了狐狸的当。 ( ) 7.在空格处加上标点符号。
练习十四 蚕 姑 娘
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衣裳。醒了,醒了,变成白姑娘。
12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桑床上,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身体渐渐长胖。
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身体渐渐发亮。
睡了四次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白丝,盖间新房。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
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
思考题:
1、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
蚕卵(luǎn nuǎn) 新房(xīn xīng) 暖(阳阳 洋洋) ..2、蚕姑娘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 3、什么时候是养蚕的季节?
。 4、蚕姑娘一共要睡 次,才能结成茧子。
5、“蚕姑娘爬上蚕山,吐出白丝,盖间新房。”这句中,“新房”指的是 。 6.“茧子开了窗”指的是: ( ) ①茧子上有一扇窗户。 ②茧子被娥姑娘弄了一个洞。 7.按蚕的生长过程给它们排个队。
蛾姑娘 黄姑娘 白姑娘 黑姑娘 蚕卵 茧子
→ → → → →
练习十五 晚 霞
啊,晚霞,多么奇丽。它一会像( )的骏马,一会儿像( )的狮子,一会儿像( )的(绵 棉)羊,一会儿像绽(dìng zhàn)开的鲜花……我看着.
13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看着,身体感到轻(飘飘 漂漂)的,仿佛自己也成了一片晚霞。一会儿,一(道 到)霞光射来,晚霞闪耀着绚(xùn xuàn)丽的光彩,我把眼微微睁开,眼前顿时出现.
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我的身体好像也被色彩裹住了。
思考题:
1.这段话共有 句,给加点字用“√”选出正确的拼音,在括号中用“√”选出正确的字。
2.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使句子更生动。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晚霞 一( )雄狮 一( )鲜花 一( )霞光 一( )骏马 一( )颜色
4.晚霞的颜色有 。 5.晚霞是( )天空中美丽的云彩。(填序号)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6.奇丽的晚霞是什么样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7.“绽”在字典里是“裂开”的意思,那么,“鲜花绽开”的意思是 。 8.晚霞还有哪些变化?想一想,写一写,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子句式。
练习十六 多彩的贺卡
森林送给我绿色的贺卡,那是一片碧绿的树叶。森林祝愿我,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每一片叶子都是欢乐的歌……
蓝天送给我白色的贺卡,那是一片洁白的云朵。蓝天呼唤我,把白云当作翅膀,变成一只飞翔的白鸽……
大海送给我蓝色的贺卡,那是一枚蓝色的贝壳。大海嘱咐我,把贝壳变成小船,迎着风浪,把宝藏收藏……
太阳送给我红色的贺卡,那是红霞闪闪烁烁。太阳希望我 在阳光下长大成
14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人 把智慧献给我们亲爱的祖国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祝福( ) 叮咛( ) 2、用直线画出有关大海送我贺卡的句子。 3、给短文最后一节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仿写句子
例:森林送给我绿色的贺卡,那是一片碧绿的叶子。 (1)果园送给我( )的贺卡,那是( )。 (2)( )送给我( )的贺卡,那是( )。
5、你打算送给谁贺卡呢?想写些什么心愿呢?
练习十七
我家有一只漂亮的大公鸡,头上长着红红的冠子,尖尖的嘴。圆圆的眼睛后面,有一小撮突起的毛,毛底下藏着它的小耳朵.。身上长满油亮油亮的花羽毛,像披着一件五彩的衣服。细长的腿上长着金黄色的爪子。长长的尾巴向上翘着。它走起路来昂着头,有时还拍打着彩色的翅膀,“喔喔喔”地叫,样子真威武。 思考题:
1、和“昂着头”相反的意思是 。 2、短文描写大公鸡的头时,先写 ,再写 ,然后写 和 。 3、用“ ”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
4、写出短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5、在短文中用“△△”画出表示声音的词。
6、短文主要写大公鸡的 。
15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7、给短文加标题。(写在题目的位置) 练习十八 公鸡和鸭子比本领
公鸡和鸭子比谁的本领大,它们比赛(sài)跑步。公鸡连飞带跑,把鸭子落(lā)下了一大段路。鸭子一摇一摆,怎么也赶不上。公鸡得意地对鸭子说:“你可相信我的本领大了吧!
它们又比游泳。鸭子游得又快又稳。公鸡浑身是水,差点淹死。鸭子也得意地对公鸡说:“到底谁的本领大?
1、我知道这篇短文有( )个自然段,写了 和 比本领的事。 2、我还知道它们比了 次。第一次比 , 赢了;第二次比 , 赢了。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谁都有 和 。
练习十九 铁棒磨成针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小时候念书不用心,贪玩,怕困难,学习成绩很不好。
有一天,李白偷偷跑出学堂,边走边玩。它来到一条小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老婆婆在石头旁边,蘸着河水磨一根小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它走到老婆婆跟前,问:“您磨这根铁棒做什么?” “做针。”老婆婆回答。
做针 李白更奇怪了 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满怀信心的说:“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铁棒就能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都要下苦功夫。他想,学习也一样啊!像自己这样贪玩,怕困难,能学到什么呢? 从此,李白在学堂里一心一意地学习,成绩慢慢好了。 1、 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 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坚持不懈:
16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3、 不改变句子意思,将句子换一种说法。
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 像自己这样贪玩,怕困难,能学到什么呢? 4、 短文中描写李白看到老婆婆磨针明白的道理是
5、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编写了一句歇后语,是 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请你写两句 6、 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哪些成语?你又懂得了什么道理?
练习二十 蚯蚓和蛇比“可爱”
一条小蛇撞上了一条蚯蚓后,展开了一场舌战。蚯蚓说:“你长得真可怕。”小蛇说:“其实我很可爱。”蚯蚓说:“我比你可爱,我能松土。”小蛇说:“我能帮农民抓田鼠。”蚯蚓说:“我分泌(mì)出的营养能让大树吸收。”小蛇说:“我的胆汁还能治病。”
小蛇和蚯蚓争论不休,谁都认为自己比对方“可爱”。它们去找猫头鹰评理。猫头鹰听了它们的争论,说:“你们有各自的长处,应该取(qǔ)长补(bǔ)短。”听了猫头鹰的话蚯蚓和小蛇的脸涨红了,从此它俩成了好朋友。 读短文,填空。
1、短文有_____节,第一节有______句话。
2、蚯蚓说自己很可爱,是因为它能_______,会________________,蛇说自己可爱,是因为它能_______,胆汁还能___________。
3、小蛇和蚯蚓争论不休,去找猫头鹰评理,请用“____________”划出猫头鹰评理的句子。 4、“取长补短”,“长”就是________,“短”就是________。 5、蚯蚓和小蛇各有自己的“可爱”之处,你有哪些可爱之处,请写下来,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练习二十一 乌鸦再喝水
那只乌鸦又口渴了,带着孩子飞出树林找水喝,在村口遇到了猴子,猴子告诉它:“村子里有一口水井。”
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井水很深,但它惊喜的发现井旁边也有一些石子,于是它有把石子一颗一颗衔到井里,可是衔了很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来到井边打水,看见乌鸦用这种办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方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了”
说完,猴子很快打了一桶水,让乌鸦娘俩喝了个够。 (1)全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乌鸦用原来的方法喝水。 (2)“惊喜”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 (3)这个故事发生在( )和( )之间。
(4)猴子看见乌鸦用“这种办法喝水”中的“这种”指的是 (5)乌鸦用原来的办法喝水不行了因为
所以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 用衔石子的方法喝井里的水不行 B 猴子很乐于助人
C 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具体的事情具体对待,不能生搬硬套。 (7)乌鸦喝了水,一定会对小猴子说写什么。你展开想象,把乌鸦对小猴子说的话写下来。
乌鸦对小猴子说:“ ”
18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练习二十二 白云
练习二十三 小鹰和小鸡
小鹰和小鸡刚出蛋壳时,几乎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嫩嫩的身架、软软的翅膀。 小鹰和小鸡一天天长大了,它们的想法可不一样:小鹰向往着蓝天、白云,一心想飞到太阳的身旁;而小鸡只求找点剩饭、碎米,填饱自己的肚肠。
小鹰常常走出小窝,去呼吸新鲜的空气。也常常离开树荫,去沐浴温暖的阳光。它羽毛长齐了,就开始飞翔。它飞向高空,地上的一切尽收眼底;它穿过白云,矫健的身影映入大江,而小鸡却整天跟着妈妈,一步也不愿意离开,一有风吹草动,就连忙钻进妈妈的翅膀。羽毛长齐了,它也不肯练习飞翔,最多只是在树下的草堆边扑腾几下,跟同伴们争几粒草籽尝尝。
小鹰长大了,它常常翱翔在蓝天上。小鸡长大了,却只能转悠在鸡窝旁。
19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阅读练习
1.照例子,写相同类型的词语。
嫩嫩 干干净净 2.联系上下文,给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内打“√”) 尽收眼底:
(1)全部都放在眼睛里。 ( ) (2)能看到全部的景物。 ( ) 风吹草动:
(1)指风吹了草动了的景象。 ( ) (2)比喻出现一些情况。 ( )
3.小鹰和小鸡的想法不同,小鹰 ,小鸡 。 4.阅读第3自然段,然后填写下面的表格。
活动情况 练飞情况 小鹰 小鸡
20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