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知识点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这里,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点历史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的基本出发点。
5.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
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8.“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1.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实现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