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运行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 福建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李明欧 [摘要] 近年来,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创新服务的新形式,越来越受到建站企业的欢迎和地方党政部门的重视。该文通过调 研考核数据分析,介绍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情况,着重分析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院士专家工作站 问题建议 1 概述 自2009年4月福建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成立以 来,截至2013年底,福建省已联合授牌工作站95家,进站 工作院士98名。合作项目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化工、 生物医药等省内重点发展产业。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作站建设, 提升工作站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总结 推广工作站建设的先进经验,查找工作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2建站单位 统计数据显示,在95家工作站中,建站单位为企业的有 67家,园区6家,建在企业和园区的占76.8%。其他建站单 位分别为医院2家、学校6家、研究所6家、学会(协会)2 家以及地方、管委会、保护区等6家。 2.3进站院士团队 进站工作院士98名,其中工程院院士64名,科学院院 士34名。进站院士团队专家414名,企业科技人员264名。 2013年,福建组织部、省科协、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 进站院士最多的工作站为宁德市院士专家科技园,进站院士 19名。 2.4开展合作项目 部门联合组成调研考核工作小组,对全省工作站进行了一次 全面的考核评估。调研考核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全省 联合授牌的95家工作站基本情况进行问卷摸底调查,收回有 效问卷92份;第二阶段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审阅材料、 建站初期开展合作项目176项,其中产业化项目133项, 总投资额32.7亿元,预计产值15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 工作站开展176个研究项目的领域主要分布在我省三大 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 服务业等。其中,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 导产业共计50个项目;涉及建材、冶金、纺织、轻_I二等传统 优势产业共21个项目;生物及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 新材料、海洋工程等新兴产业共38个项目;涉及生物育种、 现场提问、座谈交流等形式,先后对其中71家工作站进行实 地考察考核。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我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总体运行良好。 工作站在为企业开展科技难题攻关、新产品开发、创新团队 建设、创新人才培养、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同时也发现部分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建设运行过程存在 制度机制不健全、院士资源利用不够充分,以及个别工作站 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共49个项目;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 重形式、轻运作,成效不突出等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工作站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 融业、科研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创意、旅游业等现代服务 业共18个项目。 2福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情况介绍 2.1区域分布 3 目前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对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机制和成效方面评价”问卷 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在10个选项中,有9个选项综合 评分在3分以上,表明企业对工作站目前运作情况和成效总 截止到2013年9月,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覆盖全省9 个设区市、46个县市区,其中省直5家、福州市22家、厦 门市6家、漳州市ll家、泉州市14家、莆田市6家、三明 市8家、龙岩市5家、南平市8家、宁德市10家。其中,成 体上表示充分肯定。多数企业对工作站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 能力”、“带动企业发展”、“规范项目管理”、“解决产业共性 立数量排在前i名的设区市依次是福州、泉州、漳州,分别 占全省工作站总数的23.1%、14.7%、11.6% 66 20"15年第3期(总第99期) 技术问题”等方面的作用和贡献评价较高,对“优化企业创新 人才结构”、“内外沟通”、“激励机制的有效性”等方面的作用 评价排在相对靠后位置。综合现场考察调研情况,我们也发 善、双向互动不够频繁、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问题。 现部分工作站存在院士资源利用不够充分、运行机制不够完 表1 企业对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机制和成效方面评价 注:综合得分计算方法说明:设定“非常好、好、比较好、 般、差、空”的权值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和0分 一综合得分=(∑票数×权值)/92。 3.1院士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工作站填报的调查问卷中,在“企业对工作站发挥作用方 面的评价”和“最希望工作站未来发挥什么作用”两题中(见表 2和表3),综合得分排在前3位的都是“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人才引进与培养”和“战略咨询”。而“资源整合”、“联合培养 博士、硕士”、“引进跨领域院士专家”、“品牌效应”等排在相 对后面的位置。 表2企业对院士专家工作站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价 注:综合得分计算方法说明:设定“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和空’’的权值分别为:5分选项平均综合得分=(∑票数×权值)/92 、4分、3分、2分、1分和0分 表3企业最希望院士专家工作站未来发挥作用 2015年第3期(总第99期) 6"/ 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从综合问卷和实地调研的情况可以看出,工作站在为企 业解决技术难题、培养引进人才、开展战略咨询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在资源共享、发挥品牌效应、建立人才培养 基地以及引进跨行业跨领域院士专家等方面的作用不够明 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创新需求单一、缺乏长远的合 作创新目标以及对院士资源的高端前沿和战略特性认识不足 等。一些企业建站只为解决企业的单元技术问题,在完整产 品生产、销售,成套技术开发及技术创新路线,品牌建设, 2012年出台的《福建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建设资助办 法(暂行)》中,对来闽设立的重大研发机构、省级以上企 业科技创新平台,省财政最高分别给予2000万元、500万元 的资助,但工作站不在资助之列。工作站申报科技计划项目、 人才引进等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支持。组织部、省科 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的《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 法》提出了一些涉及到优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的内容,但由 于不够明确具体,因此很难得到落实。工作站建设与运行的 以及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方面对院士团队创新资源挖掘利用 不够。一些以单个项目合作为内容的工作站,在项目完成后 与院士团队的交流互动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停滞。 3.2制度机制不够健全 在调研问卷中,对于“企业在工作站的建设运行中最应该 发挥的作用”问题,企业回答的排序依次是“提出科技需 求”(56票)、“提供资金支持”(54票)、“提供配套条件”(47票1、 “提供制度保障”(18票),认为提供制度保障重要的企业仅占 19.5%。由于对制度建设重视不够,必然导致双方合作缺乏 制度保障,紧密性、规范性和持续性将受到影响。 目前多数工作站的组织形式是以项目为纽带的合作形 式,主要模式为技术转移、委托研究、联合攻关的“一对一” 点点合作居多,虽然合作较为紧密,若无相应制度机制保障, 必将影响合作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性;部分工作站无具体合 作项目,仅采用技术顾问式合作形式,双方缺乏责权利的保 障,因此合作较为松散,仅停留在技术咨询、技术顾问的合 作层面上。 3.3扶持不够有力 在问卷中,关于“企业最需要得到哪些支持”的回答, 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财政资金的直接支持”、“对申请各级科 技计划项目的支持”、“对企业急需高端人才引进方面的支 持”,其得票数分别为8l、73、55。而“税收减免和优惠”、“对 进站人员在职称评定、待遇等方面的倾斜”、“对优秀院士专 家工作站和团队在国家层面上进行表彰和奖励并授牌”、“对 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科研项目的支持”依次排在后面,得票数分 别为41、38、36、25。 从调研与企业座谈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受访者认为, 国家对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支持力度与企业及院士团队的 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福建省针对院士专家工作站 出台了一些,但目前只有部分市、县级财政支持每个工 作站30万元~50万元,省级财政对工作站经费却没有列入专 项,仅组织部人才办给予每家工作站3万元的人才经费 补助。而江苏、浙江、重庆等兄弟省市财政都给予每家工作 站50万元~100万元的支持,在浙江省一家省级工作站,从 省级到县各级财政及配套支持经费合计可达200万元。我省 68 2015年第3期(总第99期) 环境不够完善,客观上阻碍了工作站的进一步发展。 3.4工作成效不够突出 本次调研发现,个别工作站存在重形式、轻运作的现象, 组织较松散,互动不频繁,成效不明显。有些地方对院士工 作站的实质和规律缺乏必要的研究,盲目开展此项工作。个 别工作站合作双方缺乏基于内在需求的动力,属地方“拉郎 配”。还有的工作站建站时自身发展方向不明确,选择的院士 团队专业不太对口,这些都是影响双方合作质量和成效的重 要因素。 4对策建议 4.1进一步完善促进工作站有效运行的环境 完善工作站建设的环境,积极推进落实。一是 要积极争取工作站经费列入省级财政专项,每家省级工作站 给予50万元~100万元经费支持,特别是要加强对公益性研 发工作的基金扶持;二是设立院士人才专项资金,将其列入 省人才工作经费,给予每家工作站院士团队10万元-30万元 的经费支持;三是对取得显著成效的工作站、院士团队以及 服务机构给予奖励;四是加强对工作站合作项目的专项支持, 对于工作站申报科技计划项目、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给予优先, 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驻站院士专家,在同 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享受各类专家荣誉。 4.2积极创新工作站的组织模式 建议中国科协尽快出台关于工作站建设的意见或办法, 成立国家层面的工作站建设协调小组,并尽早启动国家级工 作站认定工作。推动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专项,对此项工作 开展有成效的地方或建站主体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省工作站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应加强对工作站这一协同 创新模式的研究,积极推动工作站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 要主动开展产业技术创新链工作站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工作 站建立虚拟研究院产业分院,使工作站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推动工作站联合多方共建实验室、研发 中心,或组建研发联盟,开展关键核心与共性技术研发和产 业化,使工作站成为具有独特作用的高层次产学研用协同创 新平台 ■重幽 科技管理 4.3加强对工作站建设的服务和管理 一HAl XlA KE XUE 院士专家背后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专家的研究专长、科技 成果等,筛选关键信息,整合资源,为自身借梯登高、借智 成势、借力兴业奠定基础。要充分利用院士资源的高端、跨 界和集成的优势,发挥工作站在区域发展、产业规划、技术 要加强对工作站协同创新需求的调研,针对各地发展 战略布局,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 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 业领域内建立工作站,推动各类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 先导、集成创新、战略咨询等方面“把关定向”的独特作用【2J。 我省开展工作站建设以来,已从试点摸索阶段,逐步进 入规范、深度发展时期,为了进一步深入院士专家工作站工 园区、产业聚集区集聚;二要建立健全工作站信息平台,完 善信息扩散机制,完善院士专家信息库、企业技术创新需求 库和技术成果项目库建设;三是提升工作站的服务水平。省 作,今后工作站建设应从改善环境、健全管理机制、加 强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运行环境。建站企业也应 借助工作站这一平台,加强与院士、专家的合作交流,围绕 创新主题,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推进以技术、人才为重点 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更新合作理念,创新合作方 式,创造双赢的发展环境。 科协作为省院协调小组办公室单位,要积极整合各方资源, 为工作站在资金支持、技术来源、专家推荐、科技信息 共享以及工作站间合作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务;四是加强动态 管理。进一步完善考评、认定管理办法,制订《院士专家工 作站考评实施细则》。加强对工作站调研,深入研究工作规 律,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听取工作站的意见建议,解决实际 问题;五要加强对于工作站的总结宣传表彰,发挥典型的示 范效应,做好成功模式的推广和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寄良,俞学慧,项宇琳.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载体的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初 探[J].中国科技产业,2013(5):38-39. 4.4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院士专家的创新资源 工作站既然将院士专家高端智力资源引进来了,就要为 我所用,而且要用好、用全、用尽。为此,工作站应加强与 [2]隗斌贤,郭寄良,俞学慧,等.院士工作站建设与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 协论坛.2013(1 1):25・28. 院士、专家的联系,拓展联络渠道与方式,积极主动“挖掘” (上接第65页) 与国外富有经验的科技风险投资家合作,提高科技风险管理 水平。利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高水平的科技风险投资回 参考文献: [1]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 (11):5-12. 国创业和发展的意愿较强的机会,聘用在海外从事科技风险 投资的华人专家和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建立专业的科技 金融服务人才市场,要求能够从多领域多渠道吸纳人才,加 [2]吴华刚.加快福建省科技风险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1 1 (3):70—72. 强科技、金融、服务领域的人才的交流融合。同时,还要加 速科研机构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 建立一套能够充分肯定创业价值和保护创业活动、宽容失败 的激励机制,培养一支优秀的科技风险投资从业人员队伍。 [3】史斌,陈志强,石少雄,王金妹.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建 设的研究fJ].海峡科学,2011(8):8-13. [4]徐晓慧.科技保险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29(4):109.112. 2015年第3期(总第99期)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