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1年第5期 江苏苏州常熟市谢桥中学一、新课程理念与传统观点对物理实验教学的 不同认识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只是注重对知识的验 证.教师往往先对实验包含的知识进行讲解,以及详 细分析,并对该实验过程进行交代,以便后面的学生 实验顺利进行.实验中,学生的操作过程已经完全由 教师安排好了,甚至连误差的来源都事先限定好,这 样就谈不上创新了,只是单纯通过实验的手段来对知 识进行巩固.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所倡导的 “实验活动方案”则超越了单一的“=抟本世界”,回归 到学生自我的“生活世界”,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 经验和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 学生从“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出来, 把他们对知识获得的过程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 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文化等各种关系的 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享有更充分的自由思想和自主 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与心的. 例如:在光学中平面镜成象特点是重点和难点, 按以往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几条规律 掌握清晰、牢记,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种“照 方抓药”的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设计的课 堂实验教学方案如下: 学生观察并用手摸一摸平面镜,有什么体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根据你自己在生活中的 体验,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在组内与同组同 学进行交流.2.(1)小组讨论如何去验证你的猜想; (2)小组讨论怎样确定像的位置及大小.3.设计实 验:请从桌面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中选择你所需要的 器材没计实验.同组讨论实验方案一一一,并实施 实验.注意记录实验现象—~一.思考:(1)改变物 体剑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2)平面镜 断成的像与物体的左右是否相反的吗?4_/J、组展示实 物理篇 37 (215523) 吴伟国● 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5.组内交流总结 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构建新的 知识,这比教师硬塞给他们强百倍,强千倍.这种学习 方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每 一点的获得学生都伴随着成功的体验,所学的知识是 深刻的,他可能会记一辈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时获 得了一种可贵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身 份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研究者,真正尝到了当老师 的乐趣. 二、全员参与的基础上促进课堂效率提高 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 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知识基础较差一点的 学生来说,一方面他本身就听不懂,再者即使老师开 设实验,他也不知道怎么做,自己应该干什么,时间长 了,也就对学习失去了学习兴趣.而新课程理念下的 物理实验教学,则应该采取这样的方式:科学分组,结 合班级的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 理素质等,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以2~4人为一组: 推选组长.组长是学习活动小组的灵魂,是老师的帮 手,学习小组成立后,每组要选一名具有较强组织能 力,较高的责任心、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 全组学习活动的管理工作;合理分:亡,学习小组的合 作学习有很多是常规性的,根据本组成员的个人兴 趣、特长、意愿,以及合作学习的常规要求,对本组成 员进行合理分工,各尽其职,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能 参与;制度建设,并小组的组长要组织成员对今后学 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制定出本组的小 组公约、条例,小组长也要对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的反馈到老师.如在学习《光的色彩,颜色》一节 我设计的实验教学如下: 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看一段录象,而后教师问, 舞台上演员的衣服为什么一会红色,~会蓝色? 一、找光源,认识光源 1.阅读信息快递:光源.2.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光 38 物理篇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1年第5期 源?交流并讨论课本图3.1分别属于哪种光源 二、探宄光的色散 动手,多制作,并将他们的创作成果在班级里、学校里 进行评比展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的 请各组参阅课本活动3.1利用提供的器材进行 实验.1.实验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2.结论:——(小组讨论后口头展示).信息快 递;上述实验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最早是牛顿研究的. 二、观察色光的混合 动手机会同样会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如在“电 学”内容学习结束后,我都会举行一次“初中物理知 识竞赛”,而竞赛的承办权全部都交给学生:自行设 计问题、自行设计符合要求的“抢答器’等,如此一 来,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对教师 1.自己动手利用桌上器材比一比,谁找的色光 所讲内容的巩固复习.在汽化和液化实验教学中,我 多.2.将红、绿、蓝中任意两种色光混合能产生新的色 光吗?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利用提供的器材实验). 信息快递: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四、探究物体的颜色 根据“活动三”探究过程可知;透明物体的颜色 是由什么决定的(口头展示) 观察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分别照射到的不同颜 色的不透明纸上的现象并交流.结论:不透明物体的 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口头展示);观察用红、绿、蓝 三种颜色的透明纸观察物体,交流并解释. 引入新课是问题由舞台上演员的衣服为什么一 会红色,一会蓝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源是 学生常见的物体,设计找光源,认识光源,按学生已有 的水平,学生能够参与,也乐于参与.在教学中还设计 竞技,比较谁找的色光多,此活动方案的设计符合中 学生的心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效 率.将红、绿、蓝中任意两种色光混合能产生新的色光 吗?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以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存在 的实际问题,通过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一定 的实效性,使学生只有成就感.这样一方面学生觉得 自己学习的知识很有用自然会更加用心的学习,另一 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进 一步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鼓励小制作,小发明,小改进,培养学生的创 新和创造能力 物理课堂向来都是非常热闹的,学生的学习欲望 强,参与意识强.而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注意发掘实 验中隐含的趣味性,将物理实验趣味化,这对提高物 理实验教学质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我 们可以将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进行包装其至是改装, 如“装在鸟笼里的小鸟”(视觉暂留)等实验.而课本 上的一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如“小小电动机”,“覆 杯实验”、“楼梯开关”等,都是比较符合学生好奇、好 学的认知规律,作为教师也应大力提倡,鼓励学生多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水的 初温过低、水量过多、酒精灯火力偏小.让他们通过自 主思考、小组讨论、提供改进方案,同学们的积极性空 前高涨,提出了两种可行的方法. 温度计 酒精灯灯芯 图1 图2 方法1:改用热水加热,同时采用小烧杯装少量 水并加盖:此方法缺陷:当用热水(例如水的初温为 80 cC)加热时,我们就无法看到气泡的产生过程,也 无法看到体积变化的过程,水量较少时比较沸腾前后 发出的声音的响度的变化,甚至听不到响声,(学生 难以直接解释“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的道理). . 方法2:对酒精灯的改进:把单芯酒精灯改为酒 精喷灯或自制二芯酒精灯.制作方法如下:见图2,取 一透明的酱菜瓶,在盖子上钻三只孔,孔的大小要适 中,比灯芯略粗,然后把三只灯芯头装上去,调试好灯 芯的高度,以便加热时都能用到三芯的外焰加热.注 意事项:加盖子的同时关好门窗,防止因空气流动影 响实验效果.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这既是物理学科的特点同 时也是物理学科的优势,我们应该深人挖掘这一优 势,吸引学生投入到物理的学习当中.通过物理实验 调动学生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 学生在乐趣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于物理兴趣增加 了,自然物理的教学效果也会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