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书写 (共1题;共6分)
1. (6分) 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划出来并改正。 祸不单行 非同小可 羞愧难挡 微不足道 触目伤怀 虎视眈眈 无精打采 力所能及 不能自己 振耳欲聋 失魂落魄 漫无目的。 错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改正: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
2. (10分) (2017九上·揭阳开学考)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有约不来夜过半,________。(赵师秀《约客》)
(2) 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 父利其然也,________,不使学。(《伤仲永》)
(4) 杜牧的《泊秦淮》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 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默写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14·宁德) 名著考查。 (1)
下面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鲁滨逊在荒岛上从一群野人手中解救了一个俘虏,并将他带回住处做自己的仆人,还给他取名叫“星期五”。
B . 祥子在混乱中逃出了军营,顺手牵走了大兵们丢下的三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者。
C . 阿廖沙对布料变色一事充满好奇,又受到表哥萨沙的怂恿,将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染成了蓝色,事后遭到了外祖父的一顿毒打。
D . 白骨精在白虎岭一变村姑,二变老翁,三变老妇迷惑唐僧赶走。 (2)
鲁智深的故事家喻户晓。请在上面横线处填上相应的人物,并选择其中的一个情节加以简述。(70字左右)
第 1 页 共 10 页
他为救助________,拳打镇关西;他力服泼皮,倒拔垂杨柳;他为解救________,大闹野猪林。 故事情节:________。
四、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2分)
4. (2分) 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指出。
①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刻不容缓。________ ②针对目前互联网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很多人发出文明办网。________ 5. (10分) (2018八上·柯桥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荀子》)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③诚心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材料二:“信用中国”网站是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突破9亿次。
材料三:漫画
(1)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0字左右)
(2) 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6. (10分)
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
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第 2 页 共 10 页
(2)
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7. (14分)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故不为苟得也 B . ①奉命于危难之间②夫子何命焉为 C .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②高可二黍许 D . ①猥自枉屈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2)
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受命以来 B . 以君为长者 C . 扶苏以数谏故 D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
文段中,作者叙写自己21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请你说说“殊遇”有哪些?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9分)
8. (25分) 阅读,完成后面问题 善待挫折
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
第 3 页 共 10 页
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
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 (2)
第①段所列举的事例,证明了 (3)
第③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 (4)
第④段中,科学家贝佛里奇的话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 (5)
第⑤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9. (34分) (2018八上·宽城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
“我于一三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叫毛顺生,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七妹。
“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
“这时我家有十五亩田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六十担谷。一家五口一年共吃三十五担——即每人七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二十五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点资本,后来又买了七亩地,这样我家就有‘富’农的地位了。那时候我家每年可以收八十四担谷。
“当我十岁家中只有十五亩地的时候,一家五口人是:我父亲、母亲、祖父、弟弟和我。我们又买了七亩地以后,祖父去世了,但又添了一个弟弟。可是我们每年仍然有四十九担谷的剩余,我的父亲就靠此渐渐富裕起来。
“我父亲还是一个中农的时候,就开始做贩运谷子的生意,赚了一些钱。他成了‘富’农之后,就用大部分时间做这个生意了。他雇了一个长工,还叫孩子们和妻子都到地里干活。我六岁就开始干农活了。我父亲做生意并没
第 4 页 共 10 页
有开铺子,他只是从贫苦农民那里把谷子买下来,然后运到城里卖给商人,在那里得到个高一些的价钱。在冬天碾谷的时候,他便多雇一个短工干活,那时我家就有七口人吃饭。我家吃得很俭省,不过总是够吃的。
“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他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十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个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了。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八里路。
“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我的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他要我学珠算。既然我父亲坚持,我就在晚上记起账来。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他每月十五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他们鸡蛋下饭吃,可是从来没有肉。对于我,他不给蛋也不给肉。
“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她可怜穷人,他们在荒年前来讨饭的时候,她常常给他们饭吃。但是,如果我父亲在场,她就不能这样做了。我父亲是不赞成施舍的。我家为了这事多次发生过争吵。
“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
“老头儿继续‘聚财’,这笔财产在那个小村子里已被认为是笔大财了。他不再买进土地,但他典进了许多别人的地。他的资本增加到了两三千元。
“我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在不断地发展着。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是自招失败。我学会了恨他,我们对他建立了真正的统一战线。同时,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第 5 页 共 10 页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这教我父亲很生气,他希望我熟读经书,尤其是在一次打官司时,由于对方在法庭上很恰当地引经据典,使他败诉之后,更是这样了。我常常在深夜里把我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就这样我读了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我父亲认为读这些书是浪费时间。他要我读一些像经书那样实用的东西,可以帮助他打赢官司。
“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情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于这件事,我纳闷了两年之久,后来我就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现它们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
“我父亲毛顺生早年和中年都不信神,可是我母亲信佛却很虔诚。她向自己的孩子灌输宗教信仰,我们都因为父亲不信佛而感到伤心。我九岁的时候,曾经同母亲认真地讨论过我父亲不信佛的问题。从那以后,我们好几次想把他转变过来,可是没有成功。他只是骂我们,在他进攻之下,我们只好退让,另想办法。但他总是不愿意和神佛打交道。
“可是,我看的书,逐渐对我产生了影响,我自己也越来越怀疑了。我母亲开始为我担忧,责备我不热心拜佛,可是我父亲却不置可否。后来,有一天,他出去收账,路上遇到一只老虎。老虎猝然遇见人,慌忙逃跑了。可是我父亲却感到更加吃惊,对于他这次脱险的奇迹,他后来想得很多。他开始觉得,是不是得罪了神佛。从此,他开始比较敬佛,有时也烧些香。然而,对于我越来越不信佛,老头儿却不加干涉。他只有处境不顺当的时候,才求神拜佛。
我也逐渐讨厌田间劳动了。不消说,我父亲是反对这件事的。为此我们发生了争吵,最后我从家里跑了。我到一个失业的法科学生家里,在那里读了半年书。以后我又在一位老先生那里读了更多的经书,也读了许多时论和一些新书。
“这时还有一件事对我有影响,就是本地的一所小学来了一个‘激进派’教师。说他是‘激进派’,是因为他反对佛教,想要去除神佛。他劝人把庙宇改成学堂。大家对他议论纷纷。我钦佩他,赞成他的主张。
“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
第 6 页 共 10 页
中国其将亡矣!’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宗主权的丧失。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篇,有删改) (1) 给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猝然
________ 雇工
________ 钦佩
________ 恫吓
(2) 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
(3) 作者在文中说自己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文中哪些事体现了作者有反抗意识?
(4) “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作者从书籍中汲取营养,请你把自己喜欢的书籍的名字写在下面,简要说说喜欢的原因。
(5) 阅读了本文,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
(6) 本文表达方式的特点是夹叙夹议,即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或在叙述事件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请你在文中找出一个这样例子,并指明何处是叙,何处是议。
(7) 本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我是谁?你对这本书中提到的其他哪个人物,或哪个情节印象深刻?简要说说印象深刻的理由。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8·南湖模拟) 按要求写作。
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余光中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以“________,我来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以“旅行,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第 7 页 共 10 页
参
一、 书写 (共1题;共6分)
1-1、
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
2-1、
2-2、2-3、
2-4、
2-5、
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
3-1、 3-2
、
四、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2分)
4-1、5-1、5-2
第 8 页 共 10 页
、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6-1、6-2、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7-1、 7-2、 7-3、7-4、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9分)
8-1、8-2、8-3
、
8-4、8-5、
9-1、9-2
、
9-3
、
第 9 页 共 10 页
9-4
9-5、9-6
、
、
9-7、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