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拉 压
一、判断题
1.变截面杆AD受集中力作用,如图3所示。用NAB、NBc、NCD分别表示该杆AB段、BC段、CD段的轴力的大小,则NAB>NBc>NCD。(错 )
2.如图所示的两杆的轴力图相同。( 对)
3. 杆件所受到轴力FN愈大,横截面上的正应力σ愈大。(错)
4. 作用于杆件上的两个外力等值、反向、共线,则杆件受轴向拉伸或压缩。(错 ) 5. 由平面假设可知,受轴向拉压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 对 ) 6. 极限应力、屈服强度和许用应力三者是不相等的。( 对 )
7. 材料的拉压弹性模量E愈大,杆的变形Δl愈小。( 对 ) 8. 由σ=Eε可知,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所以应变愈大,应力愈大。( 错 ) 9. 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对 )
10. 为保证构件能正常工作,应尽量提高构件的强度。( 错 )
11.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韧性材料,通常以产生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名义屈服强度,并记为σ0.2。( 对 )
12. 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的轴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符号一定相反。( 对 )
13. 若拉伸试件处于弹性阶段,则试件工作段的应力σ与应变ε必成正比关系。( 对 ) 14. 安全系数取得越大,经济性就越好,工程设计就越合理。( 错 ) 15.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一定正交于横截面。( 错 ) 16. 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弹性模量基本不变。( 对 )
二、填空题
1.杆件受拉伸或压缩变形时的受力特点是: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作用线和杆件的轴线 ; 杆件的变形是沿 方向的 或 。 2.轴力的正、负号规定为:杆受拉为 、杆受压为 。
3.应力是截面上 ,与截面垂直的应力称为 ,与截面相切的应力称为 。 4.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 和杆的轴线重合,两个外力方向 为拉杆;两个外力 为压杆。
5.Δl称为杆件的 ,
ε称为杆件的 ,对拉杆,Δl,ε均为 值。对压杆,Δl,ε均为 值。
6. 虎克定律表达式σ=Eε,表明了 与 之间的关系,它的应用条件
Word 文档
.
是 。
7.杆件轴向拉伸或压缩时,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是 分布的。 8.一铸铁直杆受轴向压缩时,其斜截面上的应力是 分布的。 9.材料的塑性指标有 。
10.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脆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
三、选择题
1.在下列关于轴向拉压杆轴力的说法中, 是错误的。
(1)拉压杆的力只有轴力;(2)轴力的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
(3)轴力是沿杆轴作用的外力;(4)轴力与杆的横截面积和材料无关。 2. 在图中,图 所示杆是轴向拉伸杆。
3. 图所示阶梯杆,AB段为钢,BD段为铸铁,在力F作用下 。
(1)AB段轴力最大;(2) BC段轴力最大;(3)CD段轴力最大;(4)三段轴力一样大。 4.有两杆,一为圆截面,一为正方形截面,若两杆材料,横截面积及所受载荷相同,长度不同,则两的( )不同。
(1)轴向正应力σ;(2)轴向线应变ε(3)轴向伸长Δl;(4)横向线应变。
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受轴向拉伸的杆件的长度增加一倍,则杆件的绝对变形将增加( 1 )。 (1)1倍;(2)2倍;(3)3倍;(4)4倍。
6.二根不同材料的等截面直杆,它们的横截面面积和长度都相同,承受相等的轴向拉力,在比例极限,二杆有( 2 )。
ε和都分别相等;(2) Δl和ε分别不相等,相等; (1) Δl,
ε不相等。 (3) Δl,和都不相等;(4) Δl和分别相等,
7. A、B是二根材料相同、横截面面积相等的直杆,承受相等的轴向载荷,若lAlB,A、B二杆的绝对变形和相对变形的关系为( 2 )。
εεε (1) ΔlA=ΔlB,A=εB;(2) ΔlA>ΔlB,A=εB;(3) ΔlA>ΔlB,A>εB;(4) ΔlA<ΔlB,εA<εB
8.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4 )。
(1)同种材料的弹性模量E是随外力不同而变化的;
(2)反映材料塑性的力学性能指标是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 (3)无论是纵向变形还是横向变形都可用E计算; (4)应变的正负号和单位与l一致。
9.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切应力最大的截面( 1 )。
Word 文档
题10图
.
(1)分别是横截面和45°斜截面; (2)都是横截面;
(3)分别是45°斜截面和横截面 (4)都是45°斜截面。
10.现有钢铸铁两种棒材,其直径相同,从承载能力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图9所示结构中两杆的合理选材方案是( 1 )。
(1)l杆为钢,2杆为铸铁;(2)1杆为铸铁,2杆为钢;
(3)两杆均为钢;(4)两杆均为铸铁。
11. 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在发生破坏的截面上( 4 )。 (1)外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2)轴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大;
(3)轴力不一定最大,但面积一定最小;(4)轴力与面积之比一定最大。
12. 一单向均匀拉伸的板条如图10所示。若受力前在其表面画上两个正方形a和b,则受力后,正方形a和b分别为( 3 )。
(1)正方形和正方形;(2)正方形和菱形;(3):矩形和菱形;(4)矩形和正方形。
13. 解除外力后,消失的变形和遗留的变形 1 。
(1)分别是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2)都是弹性变形; (3) 分别是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 (4)都是塑性变形。 14.三种不同材料拉伸时的 曲线如图所示。其中强度最高、刚度最大和塑性最好的材料分别是 。
(1)a、b和c;(2)a、c和b;(3)b、c和a;(4)b、a和c.
15.一圆截面直杆,两端承受拉力作用,若将其直径增加一倍,则杆的抗拉刚度将是原来的( )倍。 (1) 8; (2) 6; (3) 4; (4) 2
16. 低碳钢拉伸试件的曲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 3 )。 (1)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断裂阶段; (2)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3)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缩颈阶段; (4)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断裂阶段。 17.对于脆性材料,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1)试件受拉过程中不出现屈服和缩颈现象;(2)抗压强度极限比抗拉强度极限高出许 (3)抗冲击的性能好;(4)若构件中存在气孔,对构件的强度无明显影响。 18.铸铁试样在做压缩试验时,试样沿倾斜面破坏,说明铸铁的( 1 )。 (1)抗剪强度小于抗压强度;(2)抗压强度小于抗剪强度; (3)抗拉强度小于抗压强度;(4)抗压强度小于抗拉强度。
Word 文档
.
19.图示结构,杆1的材料为钢,杆2的材料为铝,两杆的横截面面积相等。在力F作用下,节点A 。 A.向左下方位移; B.向铅垂方向位移; C.向右下方位移; D.不动。
20. 一等直拉杆在两端承受拉力作用,若其一半为钢,另一半为铝,则两段的 B 。 A.应力相同,变形相同; B.应力相同,变形不同; C.应力不同,变形相同; D.应力不同,变形不同。
四、计算题
1. 一直杆受外力如图,求各段横截面上轴力,并绘轴力图。 A B 10kN C 8kN D
6kN 4kN x
2. 厂房柱子,受有屋架传来的力P1 = 100(KN),及吊车梁传来的力P2 = 80(KN)。求柱在1-1、2-2截面上的轴力,绘轴力图。
P1 A P2 P2 1-1 100 B 2-2 260 C N(kN) R
3. 判断轴力图是否正确?
5kN 3kN 2kN 3kN
4. 求各杆轴力.
A RA y B B RC 30° 20kN x C 20kN
Word 文档
.
5. 绘各杆轴力图.
2P P P P P P 6. 求各杆轴力.
A B 45° 60° C
10kN
7. 砖柱受力及横截面(正方形)尺寸如图。已知:P1=50kN,P2=90kN,a1=24cm,a2=37cm. 求各段的轴力,绘出轴力图,并计算各段的正应力。
x P1 A 50 P2 B a2 a1 140 C N图(kN)
228. 已知:[]钢 = 160 MPa, []铜 = 120 MPa,AAB=2ABC=10*10mm,P=60kN.AE为铜,EC为钢.
校核该杆强度. 1000 1000 1000 1500 A D E B C
2P P 2P P
9. 桁架中一根竖杆,承受轴向拉力P=20KN,钢材的容许应力[]=140MPa,若采用圆钢,确定拉杆的直径d.
10. 三铰拱屋架。l=9.2m,h=1.42m,q=4.2kN/m,拉杆AB直径d = 16mm, [] = 170 MPa.
Word 文档
.
校核此拉杆的强度。
q Yc q C Xc C h A N A B L/2 L/2
11. 钢木结构,AB为木杆,截面积A2=10*10E3(mm*mm),[]2=7MPa.BC为钢杆.A1=600(mm*mm),[]1=160MPa.求B处可吊的最大许可荷载P.
C N1 杆1 N2 B 30° B P A P
12. 木柱,已知:P1=P2=20KN,木材(顺纹)的弹性模量E=0.1*10E5MPa,木柱横截面A=200*200mm*mm. 试计算柱的总变形.
P1 A P2 a=1m B b=1m C
13. 矩形截面钢杆,宽度a=80mm, 厚度b=3mm,经拉伸实验测得:在纵向100mm的长度伸长了0.05mm,在横向60mm的宽度缩小了0.0093mm,设钢材的弹性摸量E=2.0*10E-5 mm, 试求此材料的泊松比和杆件所受的轴向外力。
14. 图示硬铝试件,h=2 mm,b=20 mm,试验段长L。=70 mm,在轴向拉力F=6 kN作用下,测得试
验段伸长ΔL。=0.15 mm,板宽缩短Δb=0.014mm,试计算硬铝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u。
Word 文档
.
15.图示结构,AB为刚性杆。杆1、2材料相同,弹性模量E=200GPa,许用应力[σ]=160MPa,二杆的横
截面面积比。A1/ A 2=2。杆1比设计长度短了=0.1 mm,试求装配后再加载荷F=120N时各杆所需的最小的横截面面积。
解答
一、填空题
1、相同2、拉弯,弯曲3、重合,轴线,伸长,缩短4、载荷,约束反力5、正,负6、单位面积的力,正应力,切应力7、作用线,相背离者,相对者8、绝对变形,纵向线应变,正,负9、应力,应变,不超过比例极限10、均匀11、均匀
二、判断题
对对错错对 错对错对对 错错错对对 对错对错对 错队对错对 三、选择题
3,c,4,4,
3,1,2,2,1,4,1,1,4,3,2,1,3,2,3,3,124,1,4,3
四、计算题
1. 解:1. AB段,设轴力N1。
根据ΣX = 0,有 N1-6 = 0,N1 = 6(KN)
2.BC: 轴力N2
根据ΣX = 0,有 N2 + 10 – 6 =0,N2 = - 4(KN)(压力)
6kN N1 10kN 6kN N2 6kN 10kN 8kN N3 N图 (单位:kN) 6 4 4
3.CD:轴力N3
根据ΣX = 0,有 N3 – 8 +10 – 6 =0,N3 = - 4(KN) (压) 答:N1=6kN,N2=-4kN,N3=-4kN.
Word 文档
.
2. 解:1.支反力
根据ΣX = 0,-P1-2P2+R=0,R=260(kN)
2.1-1截面:设轴力为N1,按正方向设(下同) 根据ΣX=0,有-N1-P1=0, N1= -100(kN)(压) 3.2-2截面,设轴力为N2
根据ΣX=0,有-P1-2P2-N2=0,N2= -260(kN)(压) 答:略。
3. 答:不正确。
4. 解:(1)求支反力.(1)、(2)杆都为二力杆。所以反力方向如图。
设坐标如图。因为平衡,根据ΣY=0,有: RAsin30°-20=0, RA=40(kN)(拉)
又ΣX=0,有:-RAcos30°-RC=0, RC=-34.6(kN)(压) (2) 求轴力
设(1)杆轴力N1,根据平衡条件,N1- RA =0,N1=40(kN) 同理:N2-RC=0, N2=-34.6(kN)(压) 答:(1)(2)杆轴力分别为N1=40kN, N2= -34.6kN.
7. 解: P1、P2 与轴重合,砖柱受压。
(1) 求轴力
AB段,取1-1截口上面部分。
根据ΣX=0, -P1-N1=0.N1= -50kN(压) BC段,取2-2截面上部分
有ΣX=0, -P1-P2-N2=0, N2= -140kN(压)
(2) 轴力图 (3) 求正应力
因为A1a1576cm,A2a21369cm
2222有
N15010310.87MPa(压)4A15761032
N2140101.02MPa(压)A21369104
答:略。
8. 解: 作轴力图,知危险面为AD段。(N较大,又因为[]c[]s) N(kN)
60 120
60
NNAD120*103max120(MPa) 26AAAD10*10*10 Word 文档
.
MAX[]C
答:强度满足要求。
9. 解:根据强度条件,有AN[],而N=P=20kN,Ad24,
20103420103 故,d13.5(mm) 61401014010答:可选拔14mm直径圆钢。
10. 解:(1)求AB杆拉力,设如图
整体:ΣY=0,YAYBql0,YY19.32(kN).
研究半屋架: 根据
d2MC(F)0,1.42NqlllYA0,N31.3(kN) 242(2)求应力
N31.3103156(MPa)
A16210(3)强度校核
156MPa[]
答:拉杆AB满足强度条件。
11. 解:(1)AB、BC皆为二力杆。
取B点,因为ΣX=0,所以有 N2-N1cos30°=0,----① 又ΣY=0,N1sin30°-P=0,N1=2P, 代入①:N2=
32P3P 2 (2)求最大许可载荷
对钢:因为N1≤A1*[]1,即2P≤600*10E-6*160*10E6,所以 P≤48(kN)
366 对木:N2≤A2*[]2,3*P10*10*10*7*10,P40.4(kN)
答:最大许可载荷[P]=40.4kN.
12. 解:(1)轴力 Na= -P1= -20(kN) Nb= -P1 –P2= -40(kN)
(2)变形
Word 文档
.
Naa2010310.05(mm) AB:la56EA0.11020020010Nbb4010310.1(mm) BC:lbEA0.1105200200106 总变形 llalb0.15(mm)
答:略。
13. 解:1.宽、厚即为横截面尺寸。 2. 求应变。轴向:l0.055104 l100L0.0093横向:0.000155
L601.551040.31 由 ,有45103. 求泊松比。
4. 求外力。
由E ,有横截面上2.010510 又面积A=80*3=240*10E-6(m*m) 由NA, 有N1001024010 由截面法知:F = N = 24 KN
答:1. = 0.31; 2. 外力 F = 24KN。
6654100(MPa)
24(kN)
Word 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