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 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入门篇)
[日期:
2012-03-22]
来源: 作者:兰色幻想
[字体:大 中
小]
SUMIF作为Excel2003中一个条件求和函数,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虽然在2007以后被SUMIFS所取代,但它依旧是一个EXCEL函数的经典。特别是高级用法,依旧适用于后面的版本。本文由兰色幻想原创,转载时请注明转自“Excel精英培训”。
SUM是求和,IF是如果。如果什么。。就求和,其实就是按条件求和。它的结构如下:
SUMIF(条件判断区域,条件,求和区域) 说明:
1 条件判断区域。即然是条件求和,一是要有条件,二是要有判断的区域,SUMIF的第二个参数就是求和的条件,第一个参数呢就是拿条件来这个区域进行对比的区域。第一个参数必须是单元格引用。
2、条件。按条件求和就得有条件,该条件可以是字符串(\"ABC\",可以用大于等对比符号连接起来的条件表达式(\">100\"),也可以使用通配符来表示匹配求和(\"AB*C\")。
3、求和区域。求和函数可以没有求和的区域算什么求和函数,该参数为单元格区域引用。如C2:C100。
4、如果求和区域和判断区域是一个区域该怎么办呢?如在C2:C100中计算大于100的数字之和。在这种情况下SUMIF函数由三个参数变换为两个参数。即:
SUMIF(求和区域,条件)
例1;如下图所示。要求根据左表中的商家明细表,生成右侧的汇总表,汇总出商家的总进货量和总金额。
公式:
=SUMIF($A$2:$A$8,$F3,C$2:C$8) 公式说明:
$A$2:$A$8是判断区域,拿F3的商家名称在这个区域进行判断是否相同,如果上同,就把C2:C8区域的金额进行求和。
如果只按C列进判断求和呢?比如,计算C列金额大于200的金额之和。公式可以变换为:
SUMIF(C$2:C$8,\">200\")
关于入门级的SUMIF函数用法就介绍到这里了,进一步的用法将在“初级篇”中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条件参数的组合、条件参数的模糊设置等。敬请关注。
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进阶篇)
[日期:
2012-04-24]
来源: 作者:兰色幻想
[字体:大 中
小]
SUMIF函数一般情况下只能进行一个条件的求和,但在二般情况下却可以实现对多个条件的求和。什么是二般情况下呢?
SUMIF函数的第二个参数是“求和的条件”,这个参数可以用数组形式。比如
{\"A\
条件使用数组形式后,SUMIF会分别根据两个条件计算出结果,然后再用SUM计算出结果。
一、对多个商品进行求和
例:如下图所示。要求计算商品名称为手机和冰箱的销售之和。
公式:=SUM(SUMIF(A1:A9,{\"手机\冰箱\,C2:C9)) 公式说明:
SUMIF(A1:A9,{\"手机\冰箱\会分别计算出手机的销量(16)和与冰箱的销售量(14)。返回一个数组,即:{16,14}, SUM():对SUMIF返回的两个销售量进行二次求和。 二、按数字区间求和
例:如图一所示。要求计算销售数量大于等5,小于10的销售数字之和。 公式:=SUM(SUMIF(C2:C9,{\"<10\)*{1,-1}) 公式说明:
SUM(SUMIF(C2:C9,{\"<10\:因为大于等5,小于10的区间和可以用<10的和减去<5的和。所以先分别计算出这两个区间的和{21,10} SUMIF()*{1,-1} 因为最终的结果是两个数相减,所以这里用数组与数组的计算,把第二个数变成负数{21,-10}。这样在后面用SUM求和时就可以让这两个数相减了。 即SUM( {21,-10})=11
SUMIF函数的进阶篇就介绍到这里,敬请期待SUMIF函数的高级篇(跨表多表求和求及数组公式应用)
隔列求和
[日期:2012-03-25]
来源:Excel精英培训 作者:兰色幻想
[字体:大 中
小]
我们在学习了入门篇后,在常用技巧篇中将学习SUMIF常用的一些技巧。 谈到隔列求和,可能就会想到用数组公式,其实只需要用SUMIF函数就可以轻松实现。
例:计算费用表中的计划和实际合计数。
公式;=SUMIF(B$2:G$2,B$2,B3:G3)
提示;SUMIF函数不只是左右示和,还可以上下求和。 [日期:
2012-03-25]
来源:Excel精英培训 作者:兰色幻想
[字体:大 中
小]
在计算求和时,有时需要按模糊的条件进行求和。例; 在计算产品名称中包含A的所有C列进价之和。公式可以这样写 =SUMIF(A1;A100,\"*A*\
公式说明:在公式里*是通配符,表示有0个或任意多个字符。“*A*”表示条件为A前面有任意多个字符,A后面有任意多个字符。
另外,“?”表示单个占位符。\"?A\"表示A前面必须有一个任意字符.而且以A结尾.
技巧篇就讲到这里,敬请期待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进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