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共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堿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养子。⑤稔:rěn,丰收。
126.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增其旧制 .(2)遂致亡灭 .127.翻译下面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128.结合语段(一)分析“古仁人之心”在滕子京和范仲淹身上分别有何体现?
129.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表现出对人的劝诫和勉励,不同在于范仲淹是大臣,唐太宗是皇帝,请结合文段分析他们两人劝勉的核心意图分别是什么?
【答案】
126.(1)制:规模;(2)亡:灭亡
127.(1)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业,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治理国家好比栽种树木,只要它的根部没有被动摇,那么它的枝干,叶子就会长势茂盛葱茏。
128.滕子京没有被贬谪影响,仍能为百姓着想,使得当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尽管也是贬谪,仍能劝勉滕子京,并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129.语段一:范仲淹借观看《岳阳楼》的迁客骚人态度委婉劝勉滕子京,并寄希望有古人之心的所有人,从而表达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和旷达胸襟。
语段二:唐太宗借助种树,说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表达他希望天下安定,百姓安乐,大统一的美好局面。(意思对即可)
【解析】
126.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
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可以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扩展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2)大意:所以导致了灭亡。亡:灭亡。
127.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第一句的重难点词语有:越,到。具,通“俱”,全,皆。第二句的重难点词语有:治国,治理国家。犹如,好像,好比。
128.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先要知道“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因此,“古仁人之心”在滕子京身上的表现在于“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古仁人之心”在范仲淹身上的表现则在于:一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二是“微斯人,吾谁与归”暗含的对滕子京的鼓励和劝勉。
129.这道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范仲淹将迁客骚人和古仁人进行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和鼓励滕子京,希望他能够奋发有为。从“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可以看出,唐太宗将治理国家比喻为种树,只要不动摇树的根基,就会枝繁叶茂。这里的根基指的是人们百姓。表达了他以民为本,希望天下安定,百姓安乐,国家统一的美好愿望。
【点睛】 译文(一):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
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译文(二):
唐太宗对周围的大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城,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搜刮不停,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树梢。③《瘗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3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春和景明 ②心旷神怡 ..③悉成明霞 ④得踏危石 ..13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132.填空。
①根据乙文内容填空。(用原文回答)
游焦山四件快事:_____——晚望月孝然祠外——_____——晓起观海门日出
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甲文抒发了_____乙文抒发了_____。
【答案】
130.①日光②愉快③全、都④能够
131.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132. ①观返照吸江亭; 听晚梵声出松杪; ②作者的登楼之情与政治抱负; 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13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日光。 ②句意:心胸开阔、心情愉快。怡:愉快。 ③句意: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悉:全、都。 ④句意: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得:能够。
13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以,因为。己,自己。句意: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②重点词:始,开始。倏然,突然。句意: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132.①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
句进行概括。根据乙文中的“来焦山有四快事”的提示,找出几句话中的关键词语,“观返照吸江亭““晚望月孝然祠外”“听晚梵声出松杪”“晓起观海门日出”可提炼作答。
②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通过记叙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点睛】 甲文译文: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文译文:
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荡。我在冬月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实在是很幸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