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区四级”分诊法用于急诊患者预检分诊的效果观察

“三区四级”分诊法用于急诊患者预检分诊的效果观察

来源:暴趣科技网
224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4

·医院管理·

“三区四级”分诊法用于急诊患者预检分诊的效果观察

刘红娥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急诊患者分级分区指导建议》,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的实施在提高预检分诊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依据卫生部联合国际预检分诊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院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的管理标准,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所有的急诊患者进行分级分区管理,进行预检分诊,回顾性比较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急诊分诊质量,比较分诊准确率、危重病人就诊处置时间及满意度的差异,P<0.05,有意义。结果 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急诊患者分诊正确率及满意度显著提高、危重病人就诊至处置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通过对急诊患者实施三区四级管理,能显著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危重病人救治时间显著缩短,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三区四级”分诊法;急诊患者;预检分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54.147

本文引用格式:刘红娥.“三区四级”分诊法用于急诊患者预检分诊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224,226.

0 引言

急诊预检分诊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合理地利用急诊资源,对急诊就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科、分区,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

[1]

序过程。急诊预检分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正确筛选出不同病情的患者,分流到相应的区域诊治,而不仅仅是分诊分科。

预检分诊作为急诊工作第一环节,关系到急诊患者救治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预检系统[2],对于急诊病人,没有按病情区分等级,造成了不合理的等待,而某些高危病人易被疏忽[3]。我院为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病人每月达5000例以上,病种多样,急诊预检工作量大,医护人员相对不足,导致病人候诊时间延长,这也就是“急诊科

[4]

拥挤现象”。因此,采用“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方法,在急诊候诊病人中筛选出潜在危重病人至关重要。

2016年10月我科将“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方法,引入急诊预检工作中,使预检护士能及早正确地识别潜在危重病人。实现了从“疾病分科”到“病情分级”的跨越,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患者分诊到正确的地点,接受正确的救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者是存在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要立即抢救或采取干预

措施的患者;2级患者是危重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3级患者是急症情况,病情有转差可能,发展为严重疾病或是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可能性低,但需要急诊处理的患者;4级患者病情稳定,目前无急性发病症状,可候诊。红区为抢救室,适合1级与2级的患者进行救治,能快速进行评估和抢救工作;黄区是密切观察治疗室,适用于3级患者,患者诊治原则是按序诊治,但当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时,应立即将患者送往红区诊治;绿区为4级患者的治疗区域。预检分诊的护士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级别,对送入急诊科的患者进行分诊,将患者安排在对应的“三区”里,为红区的危重患者争取了黄金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密切观察黄区患者,及时发现其病情变化,减少患者在候诊期间的意外情况发生,合理安排绿区患者的就诊次序,给予及时的人文关怀,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1.2.2 对分诊护士进行“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法培训

运用集中授课、分组讨论、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对急诊分诊处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包括分诊方法、分诊标准、资料采集、资料填写等,在反复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全员考核,逐一合格后开始实施。

1.2.3 运用“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法进行分诊

护士根据观察和患者的主诉,运用诊疗工具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估判断,将患者按照病情轻重分区分类进行救治。(1)资料采集:分诊台设置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心电图机、血氧饱和度检测仪。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护士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和相关诊疗工具得到患者的症状、诱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既往史等。(2)资料填写:将所采集的信息按照表单相关内容进行填写,具体内容在项目前面的方框划钩即可。(3)分区救治:根据分诊结果,将患者分类到相关区域救治,分诊票钉在门诊病历本交予医生,处理完毕后由医生收回表单。危重症患者凭红色、黄色分诊票到收费、取药、检验、检查等辅助科室享受“绿色通道”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

21149名患者使用传统预检分诊方法分诊,男性12721例,女性8428例;年龄0~10岁603例,11~20岁1567例,21~50岁13741例,51~70岁3417例,71~80岁1099例,>80岁722例。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2186名患者使用“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法分诊,男性13210例,女性76例;年龄0~10岁778例,11~20岁1568例,21~50岁14255例,51~70岁3622例,71~80岁1177例,>80岁786例。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分诊护士为固定人员,无新入职、调岗情况。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分诊效果的判断标准

以分诊正确率(分诊时疾病判断与病情与最终确诊一

致)、满意度为评价指标。

1.2 方法

1.2.1 我院根据《急诊患者分级分区指导建议》,结合国际预

检分诊的标准,将急诊科就诊区域划分成“三区”

即红、黄、绿区标识清楚醒目;把患者分成“4级”,1级患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用

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下转第226页)

投稿邮箱:sjzxyx22@163.com

226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4

顾运营管理。但是运营管理与医院的医疗管理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利用大数据辅助运营,对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来说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当前利用大数据驱动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是未来医院管理发展的方向。公立医院可以利用大数据提高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水平,提升民众的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促使医院各个学科的发展,使公立医院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意义重大,建议推广。参考文献

[1] 󰀃魏敏,吕震,唐永启.大数据时代开展医院统计工作的思考[J].管理观

察,2018,38(6):162-163.[2] 󰀃高元元,刘永波,王海东,等.基于大数据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成效分析-以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为例[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29(1):1-4.[3] 󰀃黄欣卓,李大宇.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公共管理学报》

高端学术研讨会视点[J].公共管理学报,2018,15(1):147-152.[4] 󰀃薛付忠.健康医疗大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学理论方法体系[J].山东大学

学报(医学版),2017,55(6):1-29.[5] 󰀃高奇琦,吕俊延.智能医疗:人工智能时代对公共卫生的机遇与挑战[J].

电子政务,2017,14(11):16-24.[6] 󰀃马天有,胡曦,王丽娜,等.公共卫生大数据研究进展-生物信息的新

领域[J].生物信息学,2017,15(4):255-262.[7] 󰀃史倩楠,马家奇.公共卫生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方向[J].中国数字医

学,2016,11(2):10-12.[8] 󰀃浦晓雯,夏开建,张军朝.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医院档案管理数据分析方

法与应用决策[J].山西档案,2016,33(5):78-80.

理模式,不过由于技术的原因,导致许多的数据没有得到收集白白流失,而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在各个管理环节提高数据记录。如何对数据进行考核与记录,涉及到管理成本控制的问题。一般来说医院的绩效管理可以应用标准的指标体系,参照常用的考核评价标准,设计一定的程序后,综合各种因素最终得出一个评价。

7 结论

当前社会经济风险不断增大,管理模式日趋复杂,所以应用大数据分析来指导管理的意义越来越重大。现在社会也在讨论如何应用大数据进行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这涉及到公立医院内的医疗服务质量、经济效果等方方面面。如今大数据也成为了信息化绩效管理评价的重要指标。许多大型公立医院可以融合财务管理中的相关工具,再加上大数据分析,对风险管控以及预测评价等方面起到很好的影响。公立医院不能只是使用单一财务工具来进行管理,未来要将财务信息和业务水平结合起来,起到一种战略指导的作用。我们认为大数据可以优化服务流程、强化管理能力,以往医院管理有两个主要的方式分为:医疗与运营两个流程,与此同时管理也分为两个管理方式,即医疗与运营管理。其中医疗管理为专门应对医疗的管理,运营管理为专门应对运营的管理模式[8]。其中前者是一种以患者作为中心的模式,主要注重的是医疗质量,目的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而运营管理则是以医院作为中心,着力注重提升服务能力的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大都只关注医疗管理,而不

(上接第224页)

3.2 “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急诊科具有病情危急、疾病谱广、急诊救治随机性大、时

效性强等特点,导致急诊科成为医疗纠纷的高发区,极易发生医患、护患矛盾。“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法提高了护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规范了各类急诊患者的就诊秩序,使患者得到了高效、及时、优质的急诊护理服务。从而缓解和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不确定性、陌生感,减轻了焦虑,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患者对护士投诉的发生率,营造了良好的就医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关注健康问题,导致医院急诊人数不断上升,急诊室的工作负荷明显增加。而急诊预检分诊是患者来到急诊科面对医护人员的第一站,也是处理大量应急事件、纠纷矛盾的首要窗口,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急诊患者的救治效果和对医院的满意度。急诊预检分诊率的提高不仅反映了急诊护理抢救水平的的提高,同时也为营救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最佳时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是预检分诊最高的目标。参考文献

[1] 󰀃潘曙明,赵洁,董利军,等.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

量管理,2010,17(3):38-40.[2] 󰀃马瑶.独特的急诊医学临床奂策-优先分拣[J].西部医学,2008,20(2):413-414.[3] 󰀃孙红,绳字,周文华.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与实施[J].护理学杂

志,2007,22(13):58-60.[4] 󰀃徐腾达,王仲,王厚力,等.如何管理一个繁忙的急诊科[J].世界急危

重病医学杂志,2006,3(6):1610-1612.

2 结果

详见表1、表2。

表1 “三区四类”预检分诊法与传统分诊法正确率比较

分类传统分诊法“三区四级”法

正确2005421971

不正确1095215

合计2114922186

χ2

P

654.150.000

表2 “三区四类”预检分诊法与传统分诊满意度比较

分类传统分诊法“三区四级”法

满意17821284

不满意2171902

合计2114922186

χ2

P

631.660.000

3 讨论

3.1 “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法提高了护士分诊正确率

急诊科患者病情急、重,病情复杂,如果只凭护士的临床经验分诊,易造成漏诊、误诊;大量非急诊病人就诊产生的“急诊拥挤现象”导致急诊医疗资源浪费,延误了重症病人宝贵的就诊时间。“三区四类”预检分诊法使护士避免分诊的盲目性,让分诊有据可依,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分诊准确性。结果显示,实施前后的分诊准确率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用“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法可以减少漏诊或误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了伤残率和病死率。

投稿邮箱:sjzxyx22@163.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