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o卷第3期 2008年6月 Journal安康学院学报 VoL20№3 ofAnkang University June.2008 大学社会实践是提高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陈兰萍 ,杨 岗 ,罗维亮 (1.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渭南724000;2.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系,陕西渭南724000) 摘要:大学社会实践是高等院校实践性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在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更深入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拓展科研思路,寻找有价值的科研课题; 可以建立实验基地,开展课题研究;可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关键词:大学社会实践;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中圈分类号:G64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24X(2008)03—0104-03 Social Practice in Colleges is the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Uuniversity Teachers’Ability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CHEN l_amping‘,YANG Gang2,LUO Wei]iang2 (1.Department ofScience Education,Weinan Teachers’Univers虹; 2.D印口,t,, m ofMedia and Conmmnications,Weinan Teachers’Univers ,Weinan714000,Shaanxi,China) Abstract:Social practice in colleges is one of importn3ent forms on colleges practical educatio ̄Social practice in colleges setupabridgefornormal college’teachertoimprovingtheir abilities ofeducational researckI)1疵喀the so- cial practice,teacher can c0I and understand society,exploit scientific researchthought,searchvaluble scien- ififc research topics;also can establish experimental base,develelop topic research;can boost up teachers'scien- tiifc research sense,form ability of educational research.Social practice in colleges is the effective approach to iar- prove university teachers’ability of educ砸。砌research. Key words:social practice in colleges;normal college’teachers;abiliy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项 l_教育科研是教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功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产出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 以信息化为标志的世界新技术,推动着又一个 其目的都是为了服务社会。大学社会实践将人才培养、 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不断改变着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三项功能互相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者,同时也是学习者;不再只是施教 融合、互相促进的桥梁。师范院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社会 者,也是研究者。素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践活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认识社会,了解市 要有实质性的突破,教师必须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 场,培养适合于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只有在社会 主体。新课改的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实践中,才能感受和把握社会的需要以及需要的程度, 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培养出能适应新课改需要 找到科研的方向和课题;只有在大学社会实践中,才能 的未来的新型教师,师范院校的教师就必须先成为研究 以各种渠道和形式为社会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服务,大 者,这样才能承担起社会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教育改 学社会实践成为促进现代大学三项功能顺利实现的有效 革使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越来越趋向一致,教育科研 途径之一。本文着重剖析大学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这一 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成为了师范院校教师素质的重要 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提高师范院校 体现。 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 2.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需要 一、教育科研是提高师范院校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应具有对自我或者自己的教育 的需要 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审视、深思、研究与评价的能力,这 收稿日期:2OO7—12—10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6JK125) 作者简介:陈兰萍(1962一),女,山东冠县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社会实战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lO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陈兰萍 ,杨岗 ,罗维亮 :大学社会实践是提高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践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当前,美国教师教 育提出了合作研究的理念,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组成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教师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 发展与提高自我的需要。 (1)教师的职业决定他们所传授的内容是不断更新 的,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探索,站在学科知 识发展的前沿,或者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2)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不只是一个教书匠,更重 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并创造知 合作小组,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研究。研究 项目多是根据学校的发展确定的,是基于学校教学改革 实践的研究课题,通过在实践中从事研究及在研究中参 与实践,创造出对教学更有意义的理论与方法,提高高 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还有一些高校鼓励教师直接从事 社会问题特别是社区问题的研究,这类研究的主要原则 识的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 方式方法进行探索。 (3)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充满活力、有自己思想 观点、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的千差万别的个体,从而导 致了课堂教学的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教育教学 的变化与发展中探索,解决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教育 科研素质已成为21世纪教师自我专业成长必备的素质。 3.教育科研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随着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认识的日益加深,教学不 再仅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更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 式和生存方式。教师个人的情感、态度、信念以及个性 等,都会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喜悦与苦恼、快 乐与忧伤等,都会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教师的成功与 失败、失落感与满足感等,也都会因教学活动而产生。 教学活动是教师整个生命的体现,是教师满足自我需要, 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 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 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 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师只有摆脱 单调重复和简单循环的教学活动,以研究者的姿态,对 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无限的开发与挖掘,发展新知 与技能,解决困惑与难题,不断创新,才能使教师的教 育教学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研究, 在研究探索中提升,在提升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 而享受人生的乐趣和意义。 二、大学社会实践是提高师范院校教师教育 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理念,而 大学社会实践则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之一。所谓大学社会实践教育就是指通过社会实践的途 径,开发、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对教师和 学生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大学社会实践不仅是对学生进 行专业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形式,而且也是教师认识社会, 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学术发展趋势,促使自我科研能力 提高的重要形式。 1.大学社会实践为师范院校教师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架起了桥梁 大学社会实践是高等院校实践性教育的一种形式, 它促使教师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结 合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美国高校十分重视社会实 是把社区看成是教师获取力量和资源的场所。教师需将 社区当作研究对象和合作伙伴,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 者。社会实践使教师与不同职业的人相互交流,能给教 师以原有职业循环以外的新的生活经历,从而为他们提 供了教学和科研的新观点、新视角。事实上,参与社会 实践活动的教师,无论是其所得资金资助项目的数量, 还是出版物的数量都比那些不从事社区活动的教师多H 。 总之,社会实践提高了教师科研的质量,开拓了教师科 研的新视角。 2.大学社会实践为师范院校教师科研立项与完成课 题创造了条件 问题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没有问题,也就没有研究 的可能,科学研究往往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当然,问 题不会自动地走入教师的头脑,教师只有主动投入社会 这所大学校中,深入教学第一线,才能在具体的实践活 动中发现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开展有价值的学术研究。 大学社会实践是促使师范院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有效 途径。 (1)高校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开展合作性研 究。高校尤其是地方师范类高校要主动了解基础教育现 状,把人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作为自己研 究的课题。师范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性质、任务,选择 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 展长期合作性的研究。与中小学合作的形式有多种,其 中包括教育培训、技术指导、问题协商、调查访谈等, 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就某一难题,进行课题立项,开展共 同的研究与探讨。合作的课题往往是任何单独一方都无 法完成的难题,这样,合作双方各自发挥优势,使人力 资源和物力资源得到共享。合作关系对高校与中小学来 说都有益处。对中小学来说,合作可以为他们提供合理 科学的建议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总结教学经验,提升 教学理论水平,可以使他们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及设施 促进自身的发展。对于高校而言,高校教师可以了解基 础教育现状,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 性的研究,以提高教育研究质量。 (2)依据课题立项,合作建立实验研究基地。对于 师范类高校来说,许多教师确立申报的课题立项,多与 教育教学或者基础教育相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中 小学开展合作性研究。诸如:“中学生信息认知行为的培 10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0卷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 养研究”、“信息技术对于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 究”等课题,仅仅靠大学教师的闭门造车是无法完成的, 大学社会实践则为高校教师开展合作性研究提供了有利 条件。依据课题要求,与某一中小学合作,建立实验研 究基地,课题组成员由高校教师和实验学校的中小学教 三、搞好大学社会实践。提高教师教育科研 能力 1.充分认识大学社会实践对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的作用 大学社会实践是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接触社 会,了解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形式,是高校教师 拓展科研视角,提高科研实用性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有效 师共同组成,一起协商课题的计划安排、实施方案、实 验步骤及要求等,共同解决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难题。这 种形式的研究摆脱了高校教师苦思冥想臆造式的研究,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提高研究课题的实用 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高校教师教 价值。 3.大学社会实践为锻炼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提供了平台 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形 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构建教师教育研究素养,培养研究 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大学社会实践为教师教育 科研意识的养成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平台。 (1)大学社会实践有利于教师教育科研意识的形 成。在中小学开展的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多样,高校 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中小学提供系统的技术培训、 课程课件制作、听课与评课或者某一教育问题的座谈与 探讨等。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中小学教师会提出 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令他们感到困惑与迷茫的问题, 渴望在高校教师的协助与指导下,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理 解、诠释和解决这些困惑。高校教师在具体的社会实践 中,也会及时觉察到其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及现象,并企 图科学有效地加以解决。社会实践中遇到的教育教学问 题,促使教师不断思考与探索,从而培养了高校教师教 育科研的意识,激发了其探寻教育问题的动机。 (2)大学社会实践有利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形 成。教师科研能力是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等一系列过程构成的。目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之一是“研究的重点向现实问题的转移。” 现实的教育 问题是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主战场,教师的教育研究始 于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定向。大学社会实践促使教师 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洞察基础教育的新动向,捕捉有 研究价值的教育问题,用丰富的教育理论进行分析与指 导,并采取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技术,促使教育问题的顺 利解决。在大学社会实践中,高校教师边实践,边学习, 边研究,边总结,逐渐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教师 整体科研素养的提高。 l06 育科研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学社会实践是一 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党政领导的高度 重视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人、财、物的投入和社 会多方面的支持,需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高校要通过 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大学社会实践活动;要 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建设。只 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对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能 力的促进作用。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社会实践.拓展教师教育科 研的新视角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与中小学 进行科研合作外,还有校企、校所以及高校与社区之间 的合作。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科研资源。开展的社会实践形式越多,教师对社会 的了解就越全面,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大,思维就越开阔, 科学研究的视角就越丰富。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校内外 教育资源,引导教师展开多种学术观点和思想的交锋, 追踪社会最新发展动态,确立有价值的科研课题。 总之,大学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性教育的一种重要 形式,它为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拓展了新思路、新视角。・ 高校教师要学会在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提高自身的 科研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润州等.论“教师即研究者”[J].教育研究, 2004,(12):63. [2]曾鸣,尚金鹏.浅析美国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 [J].成人教育,2004,(11):79—8o. [3]查吉德.美国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J]. 现代大学教师,2002,(4):107—109. [4]金江熙.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探析[J].沈阳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O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