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来源:暴趣科技网
临床医学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马 静

河南周口市扶沟县人民医院,河南 周口 461300

摘要:目的:研究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鼓膜穿刺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给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刺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图分类号:R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6-0226-01

前言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主要是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常见症状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等。由于分泌性中耳炎具有侵蚀、破坏骨质的因素,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时且有效治疗,一旦骨壁被耳内的液体腐蚀,感染可经此进入颅内,从而引起脑膜、脑实质的炎症,局限形成脓肿,严重时可因脑疝形成或脓肿破入脑室,引起脑室炎和暴发性弥漫脑膜炎而导致患者死亡。为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我院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有40例,其中16例女性,24例男性;年龄为3~42岁,平均年龄(18.4±2.6)岁;病程为1个月~4年,平均病程(2.1±0.5)个月。对照组共有40例,其中17例女性,23例男性;年龄为3~43岁,平均年龄(19.5±2.7)岁;病程为1个月~3个月,平均病程(2.1±0.3)个月。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的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激素治疗,如头孢拉定、氧氟沙星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鼓膜穿刺术治疗,具体如:⑴先常规消毒患耳外耳道,再滴入1~2滴1%的丁卡因进行外耳道深处和鼓膜表面麻醉。随后患者取侧坐位,头偏向健侧,女性长发者应将头发应向另一侧梳理或编成辫;⑵选定穿刺部位后(鼓膜前下方或后下、正下方),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穿刺部位刺入鼓室,注意切勿刺入过深,且刺入后须固定针头。然后抽吸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抽吸积液。如液体呈胶体凝固状态,为促进积液水解,可向鼓室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及α-糜蛋白酶等药物,数分钟后再次将液体抽取干净;⑶为防止感染,应用无菌棉签擦净外耳道,并用无菌棉球将外耳堵塞,8h后再取下。嘱咐患者每天3次鼻部滴注麻黄素,1周内禁止向患耳滴药,切勿自行挖耳和用力擤鼻涕,且洗头、沐浴时应注意避免污水入耳。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耳镜检查结果显示鼓膜清楚,纯音气骨导差消失,且听力学检查结果显示鼓室图为A 型;有效:以上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缓解,耳镜检查结果显示鼓膜基本正常,纯音测听气导听力均提高 10~20 dB,且听力学检查结果显示鼓室图由B型转C型或C型转A型;无效:以上指标较治疗前无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用n

表示计数资料,并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26 2015年16期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且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28(70.00) 10(25.00) 2(5.00) 38(95.00) 对照组 40

22(55.00) 9(22.50) 9(22.50) 31(77.50) x2

1.92 0.069 5.1 5.1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根据大量的研究表明,咽鼓管的开放受管壁弹性回缩和管内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其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和发展

中起着重要作用[1]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中耳内外的压力基本相等,但当咽鼓管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从而出现负压而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并聚积在中耳内,形成中耳积液,进而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因此,临床上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应以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为主要方向。

单纯应用激素治疗虽能减轻患者的症状,但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预后。而鼓膜穿刺术通过穿刺鼓膜能有效清除咽鼓管和鼓室内渗出物,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术中配合应用地塞米松和α-糜蛋白酶能促进中耳内积液排出,巩固手术疗效。另外,由于鼓膜穿刺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及疗效确切等优势,能有效避免病情的反复发作,且术中疼痛感较小,术后大多数患者可感觉症状明显减轻,听力明显提高。因此,鼓膜穿刺术可作为中重度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首要选择,尤其是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应用该手术治疗能对中耳通气引流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进而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我院给予观察组鼓膜穿刺术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该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且差

异较大,P<0.05,该结果与衡戈[2]

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给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刺术治疗效果确切,在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钢锋,郑立荣.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24):47-48.

[2]衡戈.单纯激素与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