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单元教案

来源:暴趣科技网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1~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1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1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

1

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 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1页的表格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

教科书第12~13页第2、3、4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这一探究过程。美中不足的是本节课的教学容量有点大,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的节奏。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展开与折叠(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教学反思:

探究的方法从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先感性再理性,使学生活动贯穿始终。

3

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从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延伸到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先易后难,富有层次感,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教学效果良好。

第3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6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展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 (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2)展开图的各条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展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 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提示: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要弄清

4

物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探讨:教科书第16页“试一试”。 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3题。 学生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

3、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再交流。 4、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5题。 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 5、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参观一些实物建筑,让学生在参观中获取知识,加强直观教学,获得生活经验。

第4课时

教学内容:露在外面的面(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教学难点:

5

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教学准备:

每桌准备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纸盒。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综合运用 1、观察右图并计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右图,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2、观察左图并计算。

师: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左图,用书本当墙角,拿出带来的盒子搭一搭,看看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是怎样找出来的?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

一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计算全部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其中,里面的纸箱没有一个面露在外面;二是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看每个角度能看到几个面,在计算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3、4人小组合作,将4个盒子换一种方法放在墙角处,露出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

搭好后进行交流。

二、找规律: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 1、 教科书第18页三中情景摆放正方体。

师引导学生发现堆放的正方体个数与露出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 再小结:

第一种情景: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面。 第二种情景: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4个面。 第三种情景: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5个面。

2、练习:如果按上述三种方法摆放16个小正方体,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各是多少? 教学反思:

本节课,如果没有模拟情景,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弄清弄懂。因此,在教学过程

6

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配以适当的讲解,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