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是在四年级画图、列表等策略的基础上编排的,分三课时完成。我说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是: 63页—页的例1、例2,完成后面的“练一练”和练习11的第1—3题。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已有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和认识。
2、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序、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技能目标:使学生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情感目标: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有序、不遗漏、不重复一一列举。 二、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大胆创新。
三、 说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中的参与状态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四、 说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组织学生的探索和发现等学习活动,课前我准备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为学生准备了18根等长的小棒、表格、飞镖和靶盘。
五、 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知列举;二、走进生活,体验列举;三、应用列举,积累列举技巧;四、总结延伸,发展列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列举
生活化、活动化的情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1、课前游戏:飞镖激趣
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活动化、与生活化的情景,首先,请几个精神饱满的同学上来玩飞镖游戏。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比一比谁最厉害?如果全班每人投一次,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种 类 环 数 1 0 2 6 3 8 4 10 (教师顺势板书:一一列举)
[设计意图是:在师生互相熟悉的基础上,进一步融洽关系,通过做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悦,在游戏中让学生感知列举这一概念,为学好例1、例2和完成练习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2、顺势揭示课题: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设计了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第二环节:走进生活,体验列举 本环节共分两个步骤进行: (一)、探究例1,感知策略
首先,我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如果你是王大叔,你会围成长、宽是多少的长
方形呢?让学生思考、我走进学习小组中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这里我设计的提问是想让学生先猜一猜,为围成长方形初步做一个假设。紧接着让学生能发现18米是围成长方形的周长,所以长加宽的和都是9米。]
接着,我问学生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呢?请同学们应用“一一列举”的策略,用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方式把各种情况记录在表格中。如果你有困难,也可以用18根小棒去摆一摆,一边操作一边记录。出示:
长/米 宽/米 (说明:不给固定的竖栏,目的让学生自由列举。)
[设计意图是: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真正引导学生开展第一次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是无序的,但这是学生真实的发现,是有效的经历过程。]
学生操作时,我收集学生列举少的、重复的、正好的等等,为师生交流作准备。然后,师生分三层交流:
a、交流少的,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b、交流多的,解决重复的问题。 c、交流正好的,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多请几位列举时有顺序的同学介绍方法,引导学生从长和宽上面来考虑。 出示: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宽/米 8 1 7 2 6 3 5 4 紧接着,我进行小结:那么怎样才能在列举的时候做到不遗漏又不重复呢? (板书:) 有序 不遗漏 不重复
[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有序地说一说、填一填不同的围法,从而找到一共有4种不同的围法,列举时一定要有序,做到不遗漏、不重复。进一步感知“一一列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
最后,例1的后面要求学生“算出围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它们的长、
宽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我自己设计了图表让学生完成。(出示课件)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面积/平方米 87 12 84 18 6 3 15 4 2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思维敏捷的学生通过预习可能会找到答案。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能会有点困难,于是,我设计表格,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观察、分析,得出:“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长和宽的差越大,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就越小;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在这里我采用了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 (二)、教学例2,丰富列举策略
首先,出示例2:订阅下面的杂志,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然后,让学生理解“你是怎么理解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的?”引导学生感悟出:可以只订阅1本、或者2本、也可以订3本。
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法? 当学生讨论完后,,要求学生在列举时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在明确要用列举策略来解决来解决这个问题后发现列举时应先考虑订几本的情况,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师生重点交流订阅2本有几种方法,因为这是本题的难点,并说出是哪几种方法。 引导学生反思在列举时应该注意什么,使学生明确,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这时,我随机过渡:为了不遗漏、不重复,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一一列举,请同学们让学生在表中画√表示各种具体的订阅方法。。
出示: 订阅方法 《科学世界》 《七彩文学》 《数学乐园》 只订1本 订2本 订3本 [设计意图:在学生完成例2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利用在例1学习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思考,老师参与其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理念。]
第三环节:应用列举,积累列举技巧
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完善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做“练一练”
让学生理解题意,提醒学生两次投中的环数有两种可能:可能投中的环数相同,也可能不同,因为这是初步应用,我设计表格,让学生完成。在学生做完“练一练”,展示各种列举形式,体会列举形式的多样性,列表是列举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在练习时对学生说明:也可以用其他的形式来列举。说明以后可以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形式来列举的出结果。如果把“投中两次”改成“投了两次”呢?让学生体会到要先分类再列举。
10环 √ 8环 6环 环数
2、完成练习11第1题。
这一题,是发车时刻表的列举,在这里我设计放手让学生完成,再次让学生感受通过一一列举解决问题这一策略。
3、完成练习11第3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表格。
[我认为第3题和例2相似,要求学生借助例2的经验完成第3题,列举形式可以采用列表,使列举的情况清晰、明了、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以上这些练习形式多样,达到进一步巩固认识、加深体会“一一列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第四环节:总结延伸,发展列举
√ 20环 √ 16环 12环 18环 16环 14环 √ √ √ √ √ √ 投中 √ 相同 环数 投中 √ 不同 √ 环数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条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2、课后思考:
五(1)班有48人去划船,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小船可坐4人;有多
少种租船方案?
大船/条 小船/条 租 金 五(1)班有48人去划船,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大船租金24元;每
条小船可坐4人,每条小船租金20元;哪种租船方案最省钱?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创设情景,感知列举——走进生活,体验列举——应用列举,积累列举技巧——总结延伸,发展列举”这4个环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各位老师:我在说课中存在很多问题,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